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跋
userphoto

2023.10.25 广东

关注
“兼居丛书”新刊线装精品——

明釋德清勘定六祖大師灋寶壇經

新刊六祖大師灋寶壇經跋
右景明釋德清勘定六祖大師灋寶壇經十品,不分卷。底本每半筒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單黑尾,四框皆單邊,間有補版,尺寸不具。原書載序三篇,首冠祝以豳壇經序,經尾附宗寶和尚跋及泰倉和尚後序兩篇。此本原題虛雲老和尚囑咐江伯昭收藏,一九九九年獻於曹溪祖庭廣東韶關南華禪寺。二零零二年,適逢南華寺建寺一千五百週年,此本得以影印流佈而爲學界所共知。
釋德清(一五四六至一六二三),號憨山,安徽全椒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著述頗豐,傳《憨山老人夢遊集》四十卷。夢遊集收重刻六祖壇經序一篇,述其刊印壇經緣由,曰:余蒙恩於嶺外,幸作六祖奴郎,聊爲料理廢墜之緒。因見經本數刻,多有改竄不一,蓋以後世聰明君子,將謂老盧本賣柴漢,目不識丁,怪其所說無文彩,故妄易之耳。又,予於是偶得古本,乃爲勘訂。其所記參差者復爲齊之,分爲十品,以雅稱經名也,刻於山中。時南華寺住持傳正和尚在影印後序裏認爲,該本迺明朝泰倉禪師刻板、憨山禪師校勘者,影印時在內封面徑題爲明代泰倉禪師刻本。泰倉後序作於嘉靖十四年乙未(一五三五),祝序落款於萬曆庚子春三月(一六〇),前後相差逾一甲子,則刻板在先而校勘在後,此誤也。
據《憨山老人自序年譜實錄》,明萬曆二十八年庚子(一六)秋,南韶道祝公延予入曹溪,予乘興遂入山爲六祖奴郎。祝公即祝以豳(一五五一至一六三二),字耳劉,號惺存,又號靈苑上人、曹溪行腳僧等,海寧袁花人,萬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出任廣東佥事。德清本卷首所載祝序曰:與顧舊本漫滅,余將謀重鋟之梓,而憨頭陀業先之矣。梓未竟,余以入賀萬壽行,頭陀扁舟破浪追及靈鼇,謂曹溪行腳僧可無爲壇經作一法施。余時未及擬議,曰即爲法施無踰。頭陀第爲讚歎如此。德清受邀駐錫曹溪,始於一六年秋,至祝公入賀萬壽行時,壇經尚梓未竟。德清在重刻序中提及,其刻壇經於山中,適大將軍張君樂齋先開府於粵,與予莫逆。又,間訪予於山中,嘗以此經贈之。別十年,公歸林下,予過錢塘,公一見歡若更生,談及此經,已重刻行。學者白光據德清《重修龍華寺疏》及《答杭城諸宰官》等文獻,推斷過錢塘的時間約在明萬曆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間,即一六一六至一六一七年。查經中正文最末有國朝(即明朝)萬歷四十八年庚申(一六二)之刊刻紀年,則可推知該本最晚刻竣時間當在一六二年前後。
壇經版本,遞刻蕪雜。自敦煌藏經洞開,法海集記本系統的出現,爲學者釐清壇經傳本提供了切實依據。一般以爲,以法海集記本爲代表的早期鈔本最接近原著面貌,後世另據《曹溪大師傳》、《景德傳燈錄》、《祖堂集》等資料不斷增補改編,出現了流傳於日本的唐末宋初惠昕所述二卷十一門本系統,如寬永本、天寧寺本等,及北宋契嵩三卷本系統。壇經文本至契嵩三卷本時已基本定型。
契嵩本目前尚無明確認定的標準刊本,僅存契嵩所撰《壇經贊》及北宋仁宗至和三年(五六)由吏部侍郎郎簡所述序記一篇。郎簡在序中說,沙門契嵩作壇經贊,因謂契師曰,若能正之,吾爲出財模印,以廣其傳。更二載,嵩果得曹溪古本,校之勒成三卷,粲然皆六祖之言,不復謬妄,乃命工鏤板,以集其勝事。契嵩本至元代迺爲德異和尚所重刻。德異號蒙山(一二三一至约一三),元至元年間曾主持吳中休休庵。據德異序,其幼年嘗見古本,自後遍求三十餘載。近得通上人尋到全文,遂刊于吳中休休禪庵。至元二十七年庚寅(一二九)休休庵所刻本,由德異寄贈高麗僧人萬恆,萬恆在一三零零年重刻。至今流傳於朝鮮半島的壇經版本即爲德異本系統。德異本在南傳後被宗寶所見,宗寶在元至元辛卯(一二九一)所作之刊跋中說,余初入道,有感於斯,續見三本不同,互有得失,其板亦以漫滅。因取其本校讎,訛者正之、略者詳之,復增入弟子請益機緣,庶幾學者得盡曹溪之旨。宗寶本流佈頗廣,影響很大。
有學者將宗寶本單獨列爲一個系統,是因爲該本的校勘屬匯校性質的改編重訂,文本極具綜合性,但也因此遭致了非議。如清順治壬辰(一六五二)王起隆在《重鋟曹溪原本法寶壇經緣起》中認爲,余家藏有萬曆元年癸酉李見羅先生重刻曹溪法寶壇經原本一帙,先居士秀川公手澤存焉。其本之善,叚絡渾成,理趣周匝,視諸方刻本絕異,童習迄今,珍逾拱璧。今夏攜過研山,偕道一主人展閱,適有楞嚴經坊所刻方冊壇經在案,取一對之,則竄易顛倒、增減刪改,大背謬於原本,未有如是極者,蓋至元辛卯元僧宗寶改本,而徑山寂照庵於萬曆己酉刊行者也。夫佛門宗印,一絲不得走移,祖師言句,一字不容增減。壇經開頓教門,五宗之所自出,固佛祖心髓也,可竄易乎,可顛倒乎,可增減刪改乎?自至元迄今三百餘年矣,即萬曆己酉迄今亦四十四年矣,東南所行壇經,罕見曹溪原本,多宗寶方冊。方冊改本之雲霧不除,曹溪原本之杲日青霄何從見?仰洵可悲可痛,必先商流通原本,方可徐議銷毀改本也。道一主人護持祖命,念切救頭,當以原本立付剞劂,復屬余字櫛句比,詳明楷書定,以告諸方。
道一主人,即德清弟子福徴,俗名譚貞默。王起隆刊本有其所作《重訂曹溪法寶壇經原本跋》一篇,不僅延續了王起隆貶斥宗寶本的思想,他還說,萬曆四十四年丙辰(一六一六),本師憨祖從曹溪至匡廬,復刻於法雲寺。至今匡山誦習悉遵曹溪原本,不行宗寶改本。而中外學者對王起隆刊印之所謂曹溪原本的研究,無不指向了德異本系統。日本學者宇井伯壽直接指出,此曹溪原本與朝鮮所傳之大德本、延祐本,均屬德異本系統。王、福二人並未認識到他們所謂的曹溪原本實即德異本,與宗寶本同屬契嵩三卷本系統的今傳本,離敦煌出土的法海集記等早期版本面貌已遠,其說殊爲可笑。
德清本是壇經版本系統中較有特點的一個版本,其底本來源,據德清重刻序記載,其在曹溪偶得之古本。南禪寺僧泰倉在後序中提到,後志者德異全其文,鏤板流通。又,曹溪道進重刻板流通,其板歲久湮沒,貧道泰倉忝遇傳燈之記,遂尋先賢之踪跡,跋爲後賢之識,刻板流通,遵補祖道,以報佛恩。則德清在曹溪所見古本之一的泰倉本來源,可大致梳理出由德異至道進、道進至泰倉的遞刻線索。日本學者中島隆藏認爲,德清的校勘,基本是以宗寶本爲主,並大量吸收了德異本的內容。
德清本也是較早出現品題樣式的壇經版本。據德清重刻序,此舉是以雅稱經名。清代眞樸和尚在主持南華寺後,見到了行將湮滅的德清本。他在《重刻壇經書後》裏這樣寫道,夫樸濫竽四載,因際時艱,一籌莫展,已將山志重修鋟梓,復見茲板成于憨師之手,歲久漫滅,弗稱嚴重。謹擇善手較定重刊,廣惠來學。他在重刻壇經凡例》中認爲,經置十品,非大師所設,蓋結集者以類相從。其舊本立名,頗符經旨,但失於野,于意欠馴,今依義命名,次第沿緣,貴在一貫,故略爲更訂,增其品字,如經之式,猶爲鄭重。根據學者白光研究,眞樸本與德清本相比,主要的區別僅有四處,且並未改變原意,其重刻本凡例的內容,均可見於德清本。則眞樸是繼承並進一步完善了德清的校勘思路,後又影響了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楊文會金陵刻經處刊本等今天仍在流通的版本。
德清本雖已由南華寺多次影印,但質量參差,體例亦不完整。兼居此印,特據《夢遊集》增入德清《重刻六祖壇經序》及《刻法寶壇經序》並《題壇經首示智境禪人》序跋三篇。眞樸《凡例》是對德清校勘思路的總結,今將其一併補於卷首祝以豳序之後,以全體例。另契嵩所撰《壇經贊》及》是壇經流傳中的兩篇重要文獻,今取明萬曆己酉(一六)嘉興徑山寂照庵所刊之宗寶本次第補入正文之前。爲保證補入內容葉碼起訖完整,增補版面及版心均經過拼接技術處理,讀者當知。
又,茲印輯錄附錄一冊,收入二十世紀初在甘肅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後被英國人斯坦因盜取,現藏於大英博物館之《法海集記》一卷本,及憨山手書唐代永嘉玄覺禪師《證道歌》兩種。英博所藏《法海集記》本,後被日本《大正新脩大藏經》排印收錄,是敦煌出土的漢文壇經鈔本中較有代表性的一個傳本。全書存一萬一千六百一十九字,較今傳各本爲少(德清本爲一萬九千二百二十七字),行文雖較爲口語化,但學者也不易通讀,或爲原著早期面貌。玄覺禪師,字明道,號真覺大師,唐代溫州永嘉人,俗姓戴。因閱維摩詰經而開悟,曾往曹溪參詣六祖,留下了“一宿覺”的禪宗公案。證道歌單刀直指,意境深遠而又雅俗共賞,千百年來風行不衰。憨山因被誣而泊居,大病幾死時鈔錄此歌,凝情滿紙,翰逸神飛,可謂文翰雙絕,爲其書作之代表。憨山書法得自二王一脉,《夢遊集》載憨山論書曰:書法之妙,實未易言,古來臨書者,多皆非究竟語。獨余有云,如雁度長空、影沉秋水,此若禪家所說徹底掀翻一句也。學者於此透得,可參書法上乘。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第八十三首中評曰:憨山清後破山明,五百年來見幾曾。筆法晉唐原莫二,當機文董不如僧。文董,指文征明、董其昌。啟功認爲此二人書法均不及憨山與破山兩和尚,足見推崇。該書原件係手卷樣式,今依冊頁標準改作筒葉,輯入附冊,以同沐法雨、共沾法益云。
時上章困敦春三月朔敘草於江北。疫越三載半,昭陽單閼白露節前三日改定,兼居主人沐手敬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原音韻》元周德清撰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宋本曹子建文集》
禅诗精选
中國十大肉身菩薩
流传极罕的《新刊明医杂著》
光如水月皎若琉璃之千古劝诫奇文《醒世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