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0203周六随卦李守力老师答疑

问题1:随卦的阴从阳,随时跟从,与坤卦的顺从,“后得主而有常”“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有什么区别?(十组)

解答:

随卦的随时就是讲坤道,“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是随卦彖象的含义。整个随卦的六爻也是以这个为准,就是说坤道的“承天而时行”。整个随卦就是讲一个具体的一个关系,具体的一个落实。坤卦有很多德,这是其中的一个德,就是“承天时而行”。实际上,这句话就是随时大义,就是随行天下。这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

问题2:昨天李老师在答疑的时候提过:六二、六三是一个人,九四、九五是一个人,所以六二、六三“系小子”,系的都是初九,“失丈夫的丈夫都是上面的阳爻在爻辞中也有同文复现我的问题是因为这两个阴爻连在一起可以合并,九四九五两个阳爻连在一起可以合并,我们从上下的角度看,下卦震的两个阴爻合并以后正好符合来而柔”;兑卦的两个阳爻合并以后,上正好也是阴爻在上阳爻在下,能不能从体上来理解,因为它体的两个爻合并。所以说爻辞中这两个人是一个人,有这么一个联系。(十组)

解答:

是这样的。有人问:为什么“小子”出现两次?六二的“小子”是亲比关系。六三跟初九没关系了,为什么还叫“失小子”?

首先,我们要回到我们的那个卦义是随时。随时就是随阳爻,是随时的阳爻,而不是随时后的阳爻。六三的“时”是初九,不是九四。因为九四发生在他以后,所以九四这个阳爻不是时,仍然是初九。无论是六二还是六三,他们的时间都是初九,他们的天时都是初九。这两个阴爻都是顺从于初九之天时,九四不是他们的天时。九四是谁的天时?九四和九五都是上六的天时,所以九四、九五、上六组成一个兑卦,兑为享,所以叫“王用亨于西山”。为什么上六取象的时候,要把九四取进去用了一个“享”?就是因为九四、九五也是两个天时。这个地方稍微有点难度,特别是初九“小子”有点难度,其他这个地方没什么。

问题3:关于随卦六个爻的心性的问题这六个爻的心性,几个阴爻都特别明显,包括六二、六三、上六,系小子,失丈夫,心性是在哪一都很清晰,包括上六的“拘系之”,他的心性,是不想随而被迫跟随的心性,但是初九和九五的心性不太明显。想请李老师再给解读一下初九,特别是初九为初九的心性到底如何去理解?(十组)

解答:

初九应该就是卦主,因为《彖传》里的“刚来而下柔”就是讲的他。“刚来而下柔”最符合的就是初九,所以初九就是卦主。所以他最符合《彖传》,但是他达不到《彖传》。所以初九的爻辞:“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这个爻辞就是从《彖传》或者是从卦辞来的。

卦辞“元亨利贞,无咎”,展开来就是“随,刚来而下柔,动而悦,随”,“刚来而下柔”,也就是后边的“天下随时”。“天下随时,刚来而下柔”表现在一个个人这里,就修行,他的心性。就是他这个时候还没有行动,他心里边就要“刚来而下柔”,他心中就要随时于天下,天下随时。就是把天下随时放在心中,这就叫“官有渝”,官就是心之官;“有渝”就是随时的意思。他的心在变化,在什么变化呢?在修德,在修天下随时之德,而且后边有一个“贞吉”。因为只有“贞吉”才能把“元亨利贞,无咎”,才能把“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它能固化。这叫德之修、德之固,德的修行和德的稳固,就是“贞吉”。在“贞吉”的基础上,他才能“出门交有功”。“出门交有功”就是天下随时的一个初级的功效。什么叫“有功”?“有功”就是让百姓随时。只有百姓随时了,百姓才能得利,才能得利益。

首先是得生生的利益。生和生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生命的繁荣,一个是生命的延续,这就叫“有功”。“出门交有功”。所以初九爻辞的这两句话,一个内圣,一个外王,这是初九。初九震卦,在《大象传》的修行是修德,是恐惧修行,因为恐惧而修行。到了《周易》里的卦爻辞震为动,他的德行为动,代表君子能随时的修正自己,能随时的效法天道来修正自己。《象传》说是“官有渝,从正吉也”。“从正吉”,从什么正?就是从随卦卦时之正。这叫“从正吉”,这叫“贞吉”,“贞”就是指的随卦大义的知识论和认识论。贞是正名,是概念,是范畴。什么范畴?是随卦大时之义的、随时之义的范畴,从这个范畴,他就“吉”。

什么叫“不失也”呢?“不失”说明他有失,否则不会叫“不失”,他有失的可能性。“出门交有功,不失也。”出门就是六二、六三,就是大门。我们把門的繁体字写出来,大家看六二、六三就是一个門吧!所以他很形象,因为门是两扇门;户是一扇门,如果是“出户交有功”就错了。如果上边这个二爻是九二爻的话,叫“出户交有功”。他叫出门,说明是个阴爻,很顺利。他遇到阴爻,很顺利就能往前走,出门很容易。但是如果四是六四的话,他就无功了。如果他是跟六四相应的话,他就无功了。

九四变成六四,就是个屯卦。屯卦的初九就不能出门。“磐桓,利居贞。”水雷屯卦为什么不能出门?因为出门没有功,所以他就不能出门,所以叫“磐桓,利居贞”,但是他“利建侯”。因为他自己是个震卦,“大得(民)”,在坤卦以下,大得民心。到了泽雷随卦,他变成了九四爻了,九四又是一个天时。既然是这个时候的天时和那个时候的天时,天时与天时合起来就是乾卦。天时天时天时,这就是乾卦,就是合于道,所以“出门交有功,不失也”。“不失”是因为他前边经历过两个柔爻,在初九出门的时候,经历过六二、六三两个柔爻。他如果跟这两个柔爻相接触的话,就是“失”,他到了九四爻就是“不失”。所以这个“不失”一定是建立在失基础上的不失,否则他就不这么说了。他直接说“出门交有功,吉”,或者“出门交有功,得志也”,他就这么说了,他为什么说“不失”呢?“不失”就跟“无咎”很相似,凡是言无咎的,他本自有咎,有咎的基因。他通过修德改正了避免了,他才“无咎”。“不失”也是这样,“不失”是个否定词,否定词说明他本来就有潜在的问题。我们初九就再讲这么多。

问题4:九四、九五,因为他们同德都有个“孚”字,但是两个爻的系辞上有差别:九四“有孚在道”九五“孚于嘉”。用词上九五能不能用孚于嘉”?就是说一个孚”、一个“孚”,这上面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十组)

解答:

“有孚”跟“孚”本来是一回事情。可以省略,“有孚”和“孚”是通用的。但是九四强调一下“有孚”,强调有,就是没有。因为他前边“贞凶”,就是没有。前边这个“随有获”,也是随无。随有也是随无。在《说文解字》解释“有”,许慎怎么解释呢?许慎解释:有就是“不宜有也”。有就是没有。没有,他有了,就叫有。以前有,后来有,不叫有?

比如说,《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就是说日月发生了日食。为什么叫“有食之”呢?因为它一般不会有。日食、月食一般不会出现。所以在古代经典中凡是说日食,叫“日有食之”。凡是说月食叫“月有食之”。因为它平时没有,凡是有,就“不宜有也”。这里的“随有获”和“有孚在道”,就是因为他没有。因为他违反了“刚来而下柔”,他现在是符合世俗的顺承之道。我们世俗的爻际关系,爻际关系指的是世俗关系,夫唱妇随,以阴承阳。所以这里两个有,这两个有就强调他“不宜有”。他通过修行得了有,那怎么修行呢?他“有孚在道,以明”。因为在道,他才明了。明就是有了,出现了。在哪个道?大道,只有震卦是大道。震为大涂。大涂就是大道,就是国道,我们现在的高速路了,他在大道上。来到大道上,所以他明了,就彰显出来了。彰显出来,是跟谁彰显出来的呢?可能孔夫子担心未来人不明白跟谁彰显出来的,他说:“明功也。”我们知道,“明功”指的是初九爻,因为初九爻叫“出门交有功”。他是跟初九同德相应。这就是九四。

九五不需要“有”。他本来就刚中笃实,他得中,所以他直接讲“孚”,就是跟九四“孚”的境界不一样。他境界高,而且“孚于嘉”,嘉也是代表“得中”的意思。为了表示为什么叫“孚于嘉”,《象传》说叫“位正中也”。不是“为中正也”,是“位正中也”。正中强调中,不强调正。就是说“孚于嘉”,他是得中道,并非得位。得位是很次要的,得中是最重要的!所以叫“位正中”,不叫“位中正”,就说这个正可以忽略。为什么?你看六二还得正,是不是?初九也得正,好多得正的。上六也得正。但是得正不一定就好。因为他主要决定亲比关系,主要决定“刚来而下柔”。中应比正,这个正位置不重要。不重要,就把这个轴心放在中上,“位正中也”。六二的中也不重要。因为《彖传》决定于“刚下柔”,首先是决定于亲比关系。中应比正,把比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是由《彖传》决定的,所以都得中。但是九五的得中不一样,因为九五首先符合“刚下柔”。他已经符合《彖传》了,在符合《彖传》的基础上,“中应比正”打破关系,然后再中。

中应比正,把比放在最前边,但这个比是逆比。逆比第一,然后中,然后应,然后顺比,然后正。仍然是十二条公理化体系这么排下来。但是要记住一句话“爻象决定于彖象”,必须把彖象的根本规律、主要的法则放在最前边,后边再把我们的十二条公理化体系、一般的爻象规律排到后边去。这就是为什么他是“孚于嘉,吉”。

吉,我们讲了,不能是“贞吉”了。贞吉和吉不可比,他没有什么是非高低,贞吉高还是吉高?他没有高低。就是说吉是不需要固守的。他自然就是吉祥,水到渠成的。贞吉,那不行。贞吉是要固守,要固守这个德性,才吉。给他提出一个条件来,是一种条件,是一种修德的条件。“孚于嘉”不是修德,“孚于嘉”是个果。贞吉是个因,吉是个果。他本来就有这个德行了,他就吉。贞吉不行,贞吉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为他是知识论,是认识论,是正名,是范畴。他需要动脑筋,需要去落实。“孚于嘉”是他天然具有这种德性,这是不一样的。

所以,九五是随之大成。他的天性本有的素质,本有的德性,他的位、他的这个本有的德位就高了,本来就高。本来就高,但是他不如初九更符合《彖传》。初九是“刚来而下柔”。九五不是来,九五是往,九五在外卦,九五也是在天子位上。所以他也达不到随卦的大时之义,就没有随这个卦名在这里。虽然是随卦的九五爻,虽然是到了大成的阶段,是六爻大成阶段,而不是整个随卦的大成阶段。九五为随之大成,是九五为随之爻体之大成,不是九五为随卦之大成。随卦的大成就是随卦的卦辞。九五为随之大成,是九五为随之六爻之体之大成。这是讲爻辞。在爻辞的范围下,在小康的体制下,不是在大同的体制下。这以前我们也分不清,现在我们分的越来越清楚了,这是九四和九五。

问题5谢谢李老师,我想再补充一个问题刚才您讲的是贞吉的含义,九四有个贞凶,贞吉是从正吉,贞凶贞的含义好像和它完全不一样,爻辞中出现贞吉贞凶时,贞的作用是不是不一样?贞凶的时候是固守则凶岳广傲)

解答:

九四的贞是指的九四的爻际关系法则,由爻际关系法则推出来的方法论,推出来的认识论。这个方法这个手段是错误的,“其义凶也”是不合大义的。不合什么大义?不合随时大义。因为他违反了刚下柔,他正好是刚上柔,与刚下柔背道而驰,既然是背道而驰就叫贞凶。这个贞不是指的卦辞的贞,也不是指的初九的贞,是九四他自己的贞,他自己的性情。“利贞者性情也”,是他自己的性情,是他自己的认识论。他的认识论是错误的,他的思想是错误的,他的思想不合于卦义卦时,不合于随时大义,随时之义

所以既然贞凶,那就得修德寡过,要改变这种错误。如何改变这个错误,后边的这句话就是他改变错误的方法:“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为什么出来一个何咎?何咎就是指的贞凶。既然有咎害,贞凶也是一种严重的咎害,所以必须“有孚在道,以明”。有孚在道以明以后就修德寡过了,就补过了,补过谓之无咎,所以叫何咎。何咎也可以叫无咎,“有孚在道,以明,无咎”,也可以这么叫。但是为什么用反问词?反问词来强调他修德寡过的鲜明,如何修德寡过。这个修德寡过是很难的。九四完全违反了刚下柔,你这个爻象是不能改变的。如果卦变论的话,那就好办了,随便可以调。阴爻跑到阳爻那儿去,阳爻跑到(阴爻)那儿去,那等于诡辩论。我们讲随卦不能讲别的卦,随卦不能变成别的卦。随卦就是随卦,变成了别的卦是别的卦,不是随卦了,所以不能讲卦变论。不能讲卦变论,如何修德寡过?那就用爻际关系的微妙法则来调整。它这里有一个相应,九四跟初九相应,这一相应出来了一个离卦。九四跟初九一相应,四个爻互成了一个离卦,“有孚在道,以明”、“明功”就出现了。这个修德寡过是很难的,因为九四跟六三形成一个“随有获,贞凶”,是两个人的关系,而且是夫唱妇随的关系。是很简单的关系,是领导和下属之间一个搭配,非常简单,也发财,但是就不合于随时之道。如果九四跟初九去联合的话是很难的,首先是四个爻,四个爻合作,而且很远。九四跟初九很远,你能不能找一个很远的人跟你志同道合的你们合作?中间还有两个阴爻,这是四个人的关系,而且是上下卦的关系,是两个国家的关系,这个就难了。这就是君子之道,普通人做不到。普通人只能是“随有获、贞凶”,君子之道就可以“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这难度是比较大的。而《周易》就是要趋吉避凶,但是对于修德寡过是逆水行舟,当然难,一般人做不到。所以君子之道鲜矣。君子之道鲜矣,就在这里。

问题6老师好,我有个问题。刚才讲九四九五是一个人九四是跟初九同德相应在道九五为什么他不下来也跟初九这样形成一个大,而是九五去跟上六这样一个关系呢?双羽

解答:

这个很简单,我说是一个人,但是你不能破坏爻际关系。这六个爻的爻际关系永远不能破坏,这是公理,公理是不能破坏的。他两个人也不能合并,他两个人不同的阶段。既然是不同的阶段,九四爻只能跟六三爻和初九爻发生关系,你就不能跟其他爻发生关系。只能跟自己的比爻和应爻发生关系,绝对不能跟其他爻发生关系。基本的爻际关系的公理化体系的法则是不能违背的。

六三爻有一个失小子,这个失小子是爻际关系吗?不是爻际关系。在六二的系小子跟失丈夫都是爻际关系,在六三爻的系丈夫是爻际关系,但失小子不是爻际关系。只是说他在六二的基础上,他离开了小子。就是说失小子是他的历史,他以前是跟着孩子,现在是跟着丈夫,离开了孩子。离开了孩子只是说跟它无应无比了,六三跟初九无应无比了,所以离开了孩子。无应无比也是一种爻际关系,敌应敌比也是一种爻际关系。有时候在其他卦敌应敌比是丧失,有时候无应无比也是丧失。敌应敌比有时候一般就没有,无应无比有时候也是没有,什么意思?敌应敌比你是跟你的竞争对象发生了矛盾,你没争过他,这个财你没得。无应无比,你是没找到财路,没找到销货的渠道你没发财。结果虽然都是失,但是过程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六三爻的失小子是无应无比导致的离开。这个两种。敌比敌应可能会离开,无应无比也可能会离开。所以这里的失小子,它不是爻际关系,是没有爻际关,没有爻际关系也是离开,要这么理解

问题7老师我还想问一下。刚才岳老师问那个问题六二六三看成是一个人跟初九,这是一对刚下九四九五看成一起跟上六组成一个柔,九四九五看成一起的。那现在我们这个解读其实九四九五分开了九四去跟初九了没有九四九五一起了。我老觉得每个问题您单独答的时候我都觉得(双羽

解答:

刚才讲了,是一个人的两个阶段,爻际关系你不能破坏。

双羽那刚才岳老师问九四九五一起能不能看成都在上六下面,刚下柔,您又说可以的。

解答

他绝对不可以。你可以看成是一个坎卦,九四九五合并了,九四九五就成了一个坎卦的中爻了,所以他叫有孚。为什么九四九五两个爻都有孚?他确实是一个人的两个阶段,所以这有孚怎么连着出现?有孚连着出现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能孚,一个是所孚,跟风天小畜卦六四爻跟九五爻都有孚,那是能孚和所孚的关系。而九四、九五就不对了,九四、九五都是两个阳爻,怎么都有孚呢?它就是两个敌比的关系。敌比也是同德相应,同德敌比可能有孚,可以这么理解。阳爻跟阳爻同德了

还有,他两个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两个阶段,所以他也叫有孚。这两个要同时考虑,这种考虑一定要“官有渝”。在官有渝的基础上,你又不能打破爻际关系。你不能打破爻际关系,你说六二、六三合并你就去掉一个阴爻了?说九四、九五合并你就去掉一个阳爻了?那不行的。泽雷随这六个爻的关系,你不能改,一改就是卦变论了。你把阴阳爻你不能去掉它,你不能加上它,一个也不能变。爻际关系不能变,一变就不是随了。你在理解上要这么理解,因为六爻有时有位。有的时候这一个卦六个爻是同一个人的,你看需卦那不就同一个人吗?前面那三个爻是同一个人。坤卦下边也是三个人,协同论的时候他就一个人,三个爻都是一个人。同一个人他也是三个爻,它爻际关系也不一样,它有不同的阶段,你不能把爻际关系搞乱了,这一定要清楚。爻际关系在哪个卦也不能搞乱,否则就不叫公理了。一定要把易象跟义理分开。我们说是他是两个人,一个人的两个阶段,这叫义理,这不叫爻象。你要这么理解,但是爻象是不变的。这个义理是从爻象里推出来的,是符合于爻象的,是服从于爻象的,这个一定要清楚。一定是爻象决定卦象,一定是这样,不能反过来,义理也是从这里推出来的。

问题8老师关于九四、九五的孚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九四是在修孚,属于内阶段,到九五的时候,这个已经修成了,属于外王阶段?青草)

解答:

没错,确实是。“有孚在道”确实是内圣。有孚在道,因为初九也是内圣,而且有孚在道,他还有一个明,明明德。实际上这个时候就是在明明德,明随时大义之德,孚于嘉就是一个果。有孚在道是因地的修行,“孚于嘉,吉”是果地的证悟,果地的证成,是功成的圆满,所以他叫大成。所以九四我们没提,九四者,弃“随人”之利,而从“随时”之义也。他是修行的一个阶段、两步阶段,先从随人到随时。每个卦的九四爻都有这个特点,六四爻九四爻。像前面刚学过几个卦也都这样,它就有一个转换。

问题9:请问老师:贞凶与贞吉之贞的区别可以理解为:能够随时,刚下柔,这样的固守就是“坚持”,所以“贞”吉;没有随时,刚上柔,这样的固守就是固执,所以“贞”凶(武坚)

解答:

对。只能在随卦。我们说随卦的初九爻的贞吉和九四爻的贞凶,如果到了别的卦的贞吉贞凶就不是这个意思了。每个卦的贞都是每个卦时的贞,随卦的贞吉贞凶就是随卦的随时大义的贞吉和贞凶。贞吉就是守正,固守其正,守持正固吉祥。

贞凶,我们就不能翻译成守持正固了。守持正固是符合卦时卦义,所以贞凶是固守则有凶险。固守他本有的,他自己这个爻的爻象法则。这个爻象法则违背了彖象的规定,违背了这个卦的卦时大义,所以他就凶了。所以两个贞,他都有固守的意思,一个是固守对了,一个是固守错了。固守错了叫贞凶,固守对了叫贞吉。

贞到现在易学界最难的一个问题。贞吉贞凶,我反复讲过,80%易学家都认为是占卜的结果是凶,占卜的结果是吉祥,都是这么翻译。这是一个悲剧,是中国文化的悲剧。中国经学史从孔夫子到清政府宣统皇帝,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经学家说贞吉贞凶是占卜其凶险、占卜吉祥。

到了五四以后,顾颉刚、郭沫若、胡适之他们这么翻译。《周易》111个贞381384个爻辞三分之一的爻辞都有贞,三分之一都搞错,那整个易经不全错了吗?把易经完全变成了一个算卦的书,易经还能叫经吗?还能是大道之源吗?那算卦的东西多着,在先秦,我们现在发掘清华简全是算卦的东西。算卦在当时也不是很高的一个层面,已经是江湖层面了。它不是很高的一个学问,民间太多了,官方也很多。不光周易的算卦,他不入流,也不算很高的。有各种术数体系都可以占卜,它属于术数部,方士术数,它不是经学

问题10李老师我再问一个问题。随时这个概念是用在里面的,爻里面可以用随时这个概念吗?如果可以的话这六个爻哪个爻是随时哪个爻是随人,可以这么去分吗?请教老师。(青草)

解答:

我们都讲过了。初九跟九五它最接近随时,但达不到随时,达不到随时天下。达不到天下随时,他达到随时了,但是他没有天下,他没有达到天下随时,这是初九和九五。初九和九五两个比,九五比初九高,初九是小成,九五是大成。然后能跟从随时的是六二跟上六,六二能跟从于随时的初九,上六能跟从于接近随时的九五。但上六不听话,上六不想随,因为他在上六爻,不想随。六二爻想随,六二爻是主动的随。上六爻是被动的随。六三、九四爻是完全违背随时,变成了随人。六三和九四的关系违背了随时,变成了随人。变成了普通的随,就是世俗的随这个字的本义,随从的本义,他两个是最低层次。但是九四爻还能修德寡过,他从贞凶到无咎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可以跟初九同德相应,很远,他近能得六三,但是他远可以得初九。他如果能舍近求远的话,这样他能实现,他能实现随之道、随时之道。实现了随时之道,那个境界是到九五的境界,他实现了就是九五。他如果完成了这个过程内圣外王,内圣到九五的外王,也不过是到九五的境界,这就是这六个爻的层次。

问题11老师好刚才您说六三九四两个随是随从随人,随卦就他俩带了都能找着初九是兑卦上六是主,那么随主卦之主、成卦之主跟初九上六或者是九五好像没什么关系。因为六三九四有个随其他包括初九、九五都挺好的,都没有随请老师从卦主、卦名上再讲讲随,谢谢老师方立成

解答:

这个在总结里说的很清楚了,为什么那些爻不称随,为什么阴爻称系,随卦总结的前两段就是你的答案,都在里边了。我们以前总结前言没有这么多,因为这里比较难,我们就分成两个段,随时总结这两段里边都有。

为什么爻辞里达不到随时的他用随?这是当时中国话的修辞模式。在中国的文字中,从甲骨文到现在,中国文字这个随一直是随人之意。这就是大众之道,世俗之道,常道,都是随人。只有君子圣人,只有大同之道才是随时,是普通人达不到的。君子之道鲜矣,一般要求不了,达不到。只有卦辞才能满足随,爻辞里满足不了随。而爻辞里的随就是我们世俗的随,所以他是用世俗的随。为什么要用世俗的随来写爻辞、写《序卦传》、还有艮卦和咸卦呢?因为周公以小康之道做爻辞,爻辞的境界不过如此。他不是大同的境界。所以反而是符合随人的他叫随。不符合随人的不符合随时的,他就不叫随,他也不说随。达到随时的,接近随时的,他也不叫随。差一点也不能叫,这就是它一个要求。这是春秋笔法,也是孔子笔法。说随,但是再加上一个有,他就区别开了,他就不是随时了。他是随有,随有就是随人。这种矛盾我们在随卦总结和初九爻的解读中也详细的解释了。如果还不明白,反复读这两段文字就行。

昨天晚上我们也讲了,我又加上了一句,你看一看咸卦的随和艮卦的随。他这个爻辞里六二和九三,艮卦的六二和九三的关系,他都是随人的意思。孔子明言随人,所以这里的随都叫随人的意思。只有卦辞彖传的随不是随人,其他所有的地方的随都是随人。所以文王的卦辞和彖象这种境界很高,这是一种理想境界吧,达不到。达不到,要把理想放这儿。可以提供初九爻和九五爻这样的君子,他们作为贞吉,他们的修行的典范、修行的典章、制度、法本,就是卦辞的随时大义。否则他官有渝,他就没有着落了,贞它就没有范围了。它的认识论从哪来?就是从卦辞来。

问题12:随卦爻辞有“贞吉”、两个“有孚”、“王用亨于西山”、“吉”,卦辞又有“元亨利贞”。感觉这么好的卦,怎么会是“无咎”?我想随是随从,如果跟不对人的话,可能就会有凶,如果跟对人的话,因为从者不是主,所以不求无功但求无过,那就是无咎,能这样理解“无咎”吗?谢谢老师!(青草)

解答:

对“无咎”的理解,在卦辞里和《彖传》里都有解释。很清楚,不是我解释的,人家郑玄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你必须回到文本中去理解,不要自己瞎想。因为随卦的终点,我们就是围绕着这个“无咎”来的。我们在星期二的时候文本就强调了,你可以回听一下周二、周四的理解(答疑),卦辞和彖传里就是讲这个“无咎”的。

脑子里必须有清晰的逻辑。模模糊糊的你不要提问。你到底明白不什么,明白什么,一定要清晰。

问题13:关于“刚来而下柔”中“来”的体例。因为前边已经学过否卦和泰卦,有“大往小来”、“小往大来”等,所以我大概明白“来”是指一个卦上下卦的下体,称为“来”。(欧阳慧一)

解答:

对。是的,“来”就是下卦、内卦。

欧阳慧一:那随卦里“刚来而下柔”,“刚来”既指下体的震卦,也可以指震的初九阳爻,都可以说是“刚来”。

李老师:对。

欧阳慧一:老师说,兑卦下面的两个阳爻,也可以称为“刚来”。

李老师:没有。

欧阳慧一:震卦作为一个经卦,它下面的阳爻也可以称为“刚来”。对于八经卦来讲,是否也可以用“来”来说呢?

李老师:这个来往,“来”就是内卦,“往”就是外卦。如果是八经卦的话就不叫“来”了,就叫“刚下柔”,就简称“刚下柔”,这个“来”就可以忽略,“来”忽略就行了。一般不是上下卦的时候,我们就叫“刚下柔”,涉及到内卦外卦、上卦下卦,就叫“刚来而下柔”,你的理解没问题的。大家可以看我这个文本中,有时候说“刚来而下柔”,但是多处都是讲“刚下柔”。

欧阳慧一:对,您说到九五爻的时候,明确说是“刚下柔”。

李老师:因为它在外卦了,在外卦就不能称“来”了,所以叫“刚下柔”,就是这么去理解。

问题14:说“刚来”“柔来”,还有几个卦有这样的体例,像无妄卦说“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涣卦说“刚来而不穷”,贲卦说“柔来而文刚”,这些卦说“刚来”怎么怎么样、“柔来”怎么怎么样,但是有的卦直接说“刚上而柔下”或者“柔上而刚下”。为什么有时候用“刚来而下柔”,“来”似乎含着一种动态的感觉,这种修辞有没有其他的寓意。请老师解惑。(欧阳慧一)

解答:

这个“来往”误导了我们的易学家、易学史两千年,从西汉以来,就变成了卦变说。《周易密钥》里有上下往来的体例,可以看一下。这个“来”,一定不要理解成来了,不要这么理解。这是个易象,这个“来”是个象,易象,它是易象语言,不是动态语言。但是我们老祖师爷西汉人,就认为这个来往是个动态语言了,他不知道《彖传》的特有体例,于是变成了卦变说。

为什么内卦叫“来”,外卦叫“往”呢?因为《周易》以内卦为贞,以外卦为悔;以内卦为体,以外卦为用。内卦就是自己的家,外卦就是别人的家;内卦就是自己的祖国,外卦就是外国。所以呢,来到我们的国家叫“来”,我们出国叫“往”。所以它是这样,来往是从卦的易象里推出来的。但是到了《彖传》讲来往的时候,绝对不是来往的动态,是指的来往的卦象的静态。也就是说“来”就是内卦,“往”就是外卦。

或者呢,“往”还有就是应爻,有时候“往”是指的爻,也不指的内外。屯卦的六四叫“往”,他只能往初九走,他跑不上去了。他在外卦怎么还叫“往”呢?那就是说,他要到对方去,叫“往”,这就是他有灵活性。但是,在《彖传》里的来往,那一定是内卦和外卦。在爻辞里的来往,有时候不是。爻辞里它指的是应爻,到对方去叫“往”,或者对方来我这里叫“来”,我往对方去叫“往”。跟我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的来往是统一的,爻象里是统一的。但是彖象里不一样,彖象里的来往就是内外,包括卦辞的“大往小来”,那个泰否也是内外卦的意思。

刚才你说的这个没有来往,叫“刚上柔下”,那就是指的一个主爻。这个卦的主爻,说“刚上柔下”、“刚下柔上”,这就是说这个卦的主爻,它是一个刚爻,它在上卦,它是一个柔爻,它在下卦。上就是上卦,下就是下卦。或者呢,这个《彖传》是一语双关。“刚来而下柔”,首先指初九,也可以指九五,只要接近他这个逻辑结构的,就可以符合。但是越接近,他德行越高。接近的吻合率越低,他德行就差。他就是这样,就是模仿。小人跟君子学,猴子跟人学事,你学的越像,说明你越成熟。我们学不来,但是我们模仿,所以我们叫学佛。为什么叫学佛?因为你不是佛,你只能学,模仿叫学。爻辞就是在模仿卦辞,爻象在模仿卦象,模仿卦体之象,他在模仿。所以九五也比较接近“刚来而下柔”,但是他是“刚下柔”,“刚下柔”肯定接近“刚来而下柔”吧。就这个意思。

这个刚和柔一定是一语双关,《彖传》里的刚和柔,基本都是一语双关,大家以后可以注意。刚是指阳爻,也是指阳卦,柔是指柔爻,也是指阴卦。这就是妙!只有这么妙,爻象卦象都精准了,他逻辑性太强,而且他就没有其他的诡辩论,模糊论也不存在了。只有中国的《周易》,中国在最古老的时候,也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这个经典,它已经完成了现代科学的公理化体系。这是很神奇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才能理解《周易》,所以古人也是理解很难的。所以《周易》这个书,为什么6000大儒一直研究,研究不通,因为我们的大脑智慧跟不上。我们的圣人他已经提前成熟了,后人就达不到这个智慧。我们在慢慢地逼近智慧,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在接近圣人。

问题15:卦卦辞“元亨利贞,无咎”大象传》“君子以向晦宴息”好像没有关系,《彖传》用了大亨贞,,而天下随时。感觉从字面上来看,是指随人,而孔子说大亨贞,咎”是随时意义。又如坤卦说的是坤德,大象传说的是厚德载物,《彖传》的“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好像把两者就结合起来了。因为老师提到大象传连山易》的遗存所以孔子是否有意运用彖辞,卦辞大象传有机融合起来呢?(欧阳慧一)

解答:

好的,我说一下。《彖传》里的刚柔关系,不仅仅是人与人的关系。相反,爻辞里的阳爻和阴爻,往往是人际关系,我们叫“中应比正”的12条公理化体系。但《彖传》里的刚柔,他的境界高多了,他是三极之道都有,天人地三者的关系都有。但是为什么不叫“阳来而下阴”?为什么叫“刚来而下柔”,从来不用阳和阴这两个词呢?为什么都要用刚柔呢?刚就是阳,那你为什么不叫阳?柔就是阴,为什么不叫阴?孔子说“在天之道曰阴与阳,在地之道曰刚与柔,在人之道曰仁与义”,那你为什么不叫“仁来而下义”呢?你为什么用刚和柔?这里大有学问。

刚柔是周公之德,是文王周公的周德。什么意思呢?也就是地,他用地。地有刚柔,天有阴阳,人有仁义。他用地,他为什么用地?他不用天,他不敢用天,他不敢僭越先王。所以他不用天,他不用阴阳。他守在地的刚柔之德上去演绎。但是他在《杂卦传》上有一句话叫“乾刚坤柔”,刚是乾卦,柔是坤卦。那“乾和坤”和“阴和阳”什么区别?你为什么一会儿叫阳,一会儿叫刚,一会儿叫仁,一会儿叫乾呢?乾是卦德,那为什么不叫天呢?为什么叫“天来而下地”也行,我们说在《系辞传》里往往叫天地关系。天是什么呢,天是它的体,就它那个物,天地为之体,这个体不是本体是物体。天地为物体,乾坤为卦德,乾坤为性德也就是卦(德),德就是性,性就是德,乾坤是性德。刚柔是啥?刚柔是爻义,爻的义理,也就是地之道。因为文王周公,他跟《连山》《归藏》的根本区别,是抓住了卦德和爻义,简称“德义”。德义这个词就是从这来的。卦德和爻义从这里为根本。

也就是说,用现代汉语来讲,他已经从普通的形象思维,进入了易象的逻辑的思维。原来《大象传》是普通的易象思维,现在已经进入了刚柔,刚柔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易象的逻辑思维。原来没有这种复杂的逻辑体系,原来没有这种公理化体系。原来只有观象,没有德义,现在有德义了,这是区别。他用刚柔例,他为什么不用阴阳呢?只有泰卦和否卦的《彖传》讲了阴阳。阴阳是《归藏易》的看家本领,刚柔是我们《周易》的看家本领。仁义是啥?仁义是四书五经,是四书的看家本领。那就是传道了,那就是普通人都能听懂了。不是高人,《周易》是针对高人的,针对最高端学问的人。孔子弟子三千,能通六经的、能通六艺的只有36人。就是学《易经》的那三千人里选了36,那很少了,百里挑一的。而36人,还只有两三个人通。精通的只有商瞿和颜回,其他人不能精通,只能是略知一二,只能是读过、学过,不能说精通,当不了导师。

欧阳慧一:好,谢谢老师!那孔子在《彖传》里有没有一种调和?

李老师:这个他没有调和。大家记住,孔子是“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他绝对不搞调和论。他绝对不会把《大象传》的东西,生硬地塞到《彖传》里边去。如果文王继承了《大象传》,那孔子就继承《大象传》。文王如果没有继承《大象传》,那孔子也不会继承《大象传》。他是信而好古,就是完全地信服于、跟随于文王和周公。他做梦,梦中就要梦到周公,梦不到周公,白天就哭。时刻不能离,时刻跟随于周公和文王。他绝对不会塞上一点个人的意见。这就是我们讲的卦辞里的,为什么叫随,也就是说“圣之时者也”。他时刻随天时、随天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没有自己的任何意思,我怎么想,我要添进去。错误!你只要动了自己的念头,“动念即乖”,念头一动,就离开天道,就没有“亨”了,就会“贞凶”,没有“亨”你就“贞凶”。

不能动自己的意念,不能有自己的固定的想法,不能有自己的必然的想法,不能有我的思维,不能有我存在。心中完全是道附体在自己,大道完全在我心中,而我心中完全是大道。心中无我,心中无意,没有自己的意识形态。没有自己的坚持,没有自己的坚守,毫无个人之成见,“无我执,无法执”,这才是孔夫子。现在学者认为的孔夫子,完全是错误的。而孔子的意思,孔子的原创,孔子超越了古人,孔子反对迷信,创造了哲学,完全是胡说。这是对孔子的诽谤,对孔子的诬陷。这不是真孔子,是学术中、学者心中自我臆断的、自我猜想的孔子,不是孔子真人。

问题16:初六“出门交有功”,二三四爻互艮,艮为门阙这个象,可不可以用呢?(欧阳慧一)

解答:

你的想法很有道理。我们这个文本,从2011年1月6号开始写,写成了5400字,一直修改到现在,大概修改了30次,修改了13年。每篇文章我们都修改了13年。在2017年3月24号之前,我们的文本就是你说的,原文是“二至四互体艮,艮为门。初九动,变坤,坤为众”,所以叫“交有功”。到了2017年3月24号,我们改了,把“艮为门”删掉了。为什么要删掉“艮为门”?因为艮为门,是二至四互艮。我们是初九爻,“出门交有功”是怎么来的?是初九跟九四的关系,所以我们取象的时候,一定是从初九取到九四。当然,这个门可以用艮为门震为出,震为出艮为门还至少是出门。但是我们为什么用了六二的爻象为门,而不用艮为门?因为爻象高于卦象。用爻说明白的,就不要用卦象。因为爻象是第一体例,卦象是第二体例。我们用第一体例讲明白了,就不用第二体例了,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如果加上二至四互艮,艮为门,震为出,所以“出门交有功”。这么说对不对?是对的,但是没有把爻象拿进去。我们用一个六二、六三爻的爻象,用六二爻就行了,“出门交有功”。本来震为出,本来初爻就是个门,初九爻也有门象。我们看同人卦,同人卦初九“同人于门”吧,那它初九就叫门,因为它上边只要是个阴爻,它自己就叫门。但初九爻“同人于门”,你取不出艮卦了,也能取,他就变为艮了。但是我们不取变卦,我们直接取爻象,如果爻象一下子说清楚了,就不要变象和互象。因为变卦体例和互卦体例都是二级体例,我们一级体例说明白了,就不用二级体例了。所以17年以前,我们就是用这个艮卦,现在就不用了。就是要简单,越简单越好。我们取震卦的象,也不要去取艮卦的象,因为艮卦跑远了,艮卦是远一层的。

只要取震卦,这个出门,那一定是与震为出有关系。“官有渝”的“渝”和“官”都是震卦,你看这里边好多震卦。“官”是震卦,“渝”是震卦,出门的“出”是震卦,已经取了三次了。所以本卦之象是一级体例。你像上六爻的“王用亨于西山”的那个“亨”就是兑卦,因为它是本卦。那个“拘系之,乃从维之”,那是因为上六服从于九五,那是“系”和“维”的来历。“系”、“维”都是从这来的,都是因为他阴随阳。那个“拘”,是因为他是穷的意思,他穷尽了,要跑要隐居,所以就被拘被从。这个西山也是从兑卦来的。那个王那是九五爻,那个王是个爻象,是九五爻。所以你看这里,都直接取爻象。然后本卦之象,这个本卦之象,这个“亨”,就是兑享、享献、献享,就是兑卦。我们就不要取别的卦,取一个别的卦就不对了。这就是取卦一定要直接,要走这个最捷径的,要按照公理化体系的次第去取。

整理:炳文  青草  陈慧

校对:张丽娥  双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火同人卦详解
李守力解读易经:坤卦 - 国学之窗
易童子问 宋 欧阳修
21-周易集注-明-来知德> 2-周易集注-明-来知德
陈明:《易传》十翼之逻辑结构
王中江:孔子好《易》和追寻“德义”考论——以帛书《易传》中的“子曰”之言为中心(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