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葛 覃

葛 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解释】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葛,音“嘎”(ga三声),是一种藤蔓植物,纤维可以织成葛布,指很粗的麻布。我们叫麻布、麻衣。拙作《禅踪密迹》当中讲过,

禅宗第三祖叫商那和修,生下来身上就穿着草衣,就是这种葛藤、葛衣。他的父亲叫林胜,树林茂密的意思,也是讲的阳之情。

覃,蔓延的意思。葛覃,我们的情,像藤蔓一样蔓延。
我们的情丝“施于中谷”。施,布施,释放。这首诗是接着前面《关雎》而续之的,《关雎》讲情怎么采,

到《葛覃》开始讲,我们的情丝,像藤蔓一样蔓延,就在我们的中谷。中谷在哪里?不是山谷。老子《道德经》讲“谷神不死”,这个谷,是中空之意;在身体上,就是中宫、腹部,我们的腹部是中空的。

维叶萋萋,很茂密的意思。《道德经》讲“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指我们在中空之中,是无私的,我们的情,不知何时而起,思想蔓延,他就自动生出来了。玄牝之门,为天地根。
在《西游记》中,叫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那是九州四海万古流传的地方,万劫不移大地根,是我们的生命之根。众生有情才生,有情才有命。我们的性,总是这样生,有情众生就是这样来的。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喈,音“斜”(xie二声)、
这段的意思是,我们的思想念头像小鸟一样,都被这些情吸引了。情就是灌木,纷纷聚落在这些灌木上,每天发出这些情调,叽叽喳喳。真正进入禅境,会看见很多小鸟。

因此佛经里说,成佛的人有一切种智,物种起源都知道怎么来的。各种各样的鸟,都取决于我们的心怎么个生发。如果我们的思想自动飞入中谷丹田当中,看见的就是黄鸟;

飞向我们的情根,越过丹田中宫、中谷的时候,就会变成青鸟,叫鹦鹉。修行中很多人会看见鹦鹉,佛经里也讲鹦鹉,佛经是累世修行大师的经历积累,但没讲鹦鹉是怎么生出来的。

鹦鹉,鹦是小的意思,鹉有动的意思,动是武,止是文,所以鹦鹉在文字的解释就是:南方离卦,为情为鸟,我们的心,是鸟,朱雀,朱鸟,凤鸟,进入东方就叫鸾,鸾与凤是鸟的祖先、老祖。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刈,音“易”(yi二声),割的意思。
濩,是繁体的“锅”,加三点水,煮的意思。

这样去行,就叫麻衣道人。接引道人、慈航道人、燃灯道人,到了西方,觉有情就叫菩萨;在东方,中国传统道教就叫道人。

服之无斁,我们总是这样采来采去,织来织去,最后会发现很多的衣服,各种花样、颜色都有,而且还采不倦,乐此不彼。境界中会见到各种衣服,主色调有七种,但是相互搭配,千变万化。

这叫由针穿线,由线织服,点线面体,全部包含了。七色服,七色光,再加以实相,这叫实相修行。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言告师氏, “言告”是在讲前面的事。当你见到这么多衣服的时候,我们的自性已经转化了,情已经被转成物了,这叫言告。

“师”,拙作《周易王经》中讲过,代表众生、众多情丝、念头。引导大家前进,叫导师;指挥大家前进,叫挥师;教导众生学习,叫教师;大家一起宣誓,叫誓师;发动群众去做事,叫兴师动众……

因此“师”是大众、众生的意思,所以在修行当中叫众生为师。“氏”代表门。所以,“师氏”代表众生之门。

言告言归。言说,见到、穿上各种衣服的时候,说明我们的众生已经回归了,万众一心了。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薄”,减弱、削弱、很薄、很少的意思。
“污”,污洉的意思。
“我私”,自心内在的自私与龌龊。
削弱了我内心的自私与龌龊,就叫“薄无我私”。

“浣”,洗涤的意思;“衣”,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体(不是衣服)。我们可以把身体当作寄居的房屋,也可以当作是一件衣服。扔下这个躯壳,就象扔掉一件衣服。它是情的凝结,才成这么一个肉体,所以它也是衣服。

“薄浣我衣”,把我的衣服,把我这个肉体,生命之气净化了。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否”,“匹”音。
“害”,,伤害、削弱的意思。

把自己的心、情收回来了,情思转回来,看起来好象是削弱了,洗涤也好象是伤害了它。这样的伤害它有害处吗?
害浣害否,这样洗涤、净化我们的心灵,有害处吗?

“归宁父母”,自性回归,天地就会得到安宁。
父母,天为父,地为母,也指我们内在的灵父灵母、圣父圣母。“父”代表智慧,“母”代表慈悲。

我们回归了自然天地,回归了圣父圣母,回归了灵性慈悲,回归了大智慧。“归宁”,回归的安宁。

这首诗承接上一首诗《关雎》,给我们讲述,性情回归自然之道,就会得到安宁。也有说法是,回复婴儿的体性,叫婴宁。也可以说见到很多小鸟众生,叫它鹦鹉。

这样去修行,七情就是我们各种各样的衣服,穿在身上。这样去修行就叫麻衣道人,粗布麻侣,叫虚空藏。

收拾自己的身心性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冷酷无情的,好象是伤害了人性,实际上却是回归安宁。这就是禅,它是性情的结合,绝不是枯坐啥也没有,不然前人写不出佛经、光、燃灯……
这里又回归到佛经上,《诗经》早于佛经多年,但已经将佛经很轻松的收藏其中了。我们修行,从收拾万缘开始,回光返照,秘在汝心,也秘在汝身。这叫即身成就。

不是说都看开了空了放下了……”各种病也有,各种无明也有,见着种种颜色的衣服,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见到有鸟飞,不知道为什么,学一点佛经佛理,就目空无人,胡说八道,吹起来了。这就是习气,要把它彻底洗涤干净,就叫浣衣。

《金刚经》中佛告须菩提 “若菩萨心行于法,而行于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心住于法,而行布施,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

《诗经》开篇第一、第二首,没做任何法,只是把心一收,就行了。正法眼藏,藏在哪里?藏在田野里。菩萨这样修行,就叫不住法而行布施。只是把自己的心收回来,这样就如人有目,日光照明,各种色都会见到。

这里补充一下,须菩提的“须”可以做根、须来解释。根须,菩提自然是觉悟了,从情根来觉悟。

这样看《诗经》第一首到第二首,一直在讲中空,然后再说始于中谷。没有说任何法,看似无为却有为,无功里边却有功。

以上转自了然师《诗经》禅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葛覃》浅析
《诗经·葛覃》:做这样的孩子才能让父母安心
《诗经》如斯—周南·葛覃
诗经中的《葛覃》,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是用倒叙手法,值得看一下
葛覃
《诗经》学习之《周南 葛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