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境界----咬咬别人的东西,磨磨自己的牙


易中天先生在讲《老子》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时说,仁是仁爱,仁是要情感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没老,所以天无情,天无情感,所以天不仁。(刍狗,是用草扎的狗,用来祭祀,祭完也就没用了,丢一边。)

仅仅是理性的推理是不够的,其实这是个境界问题。古人讲要效法天地,所以就要了解天地。天呢,天高为覆,而不骄。阳光普照,甘霖遍降,四时准运,昼夜更替。不会给善人多点给恶人少点,不会给帝王多点草民少点,这就是天道。地呢,地厚为载,而不傲。生长万物,也长稗草,也长庄稼;也生鲜花,也生毒草;也育栋梁,也育荆棘;也养蛇蝎狼虫,也养猪兔狗猫。不可胜数,不可逐列,意会胜言传。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不居功,不私有,这就是地道。天地和谐相处,共为一体生养万物,万物该生时生,该灭时灭;该来时来,该去时去。来不阻,去不留;生不喜,灭不怒。这就是所谓的“天地不仁”,天地没有仁的概念,都是“仁”,哪来不仁;有了不仁,才有仁。可见“仁”的出现晚于天地,如果用仁的概念反套天地,那么天地,不是不仁,是大仁,是至仁。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法道已“不仁”,所以人法天地也要“不仁”,而常人达不到这个境界,只有圣人。洞察宇宙,彻悟人生,与天地一体,与万物同源,去掉了个人情感和主观臆想,随顺规律,应时而作,顺势而发。没有分别心,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优亲厚友,至公至正(百姓就会拥戴)。没有私心,不再执著于一已之私,不治私产,不慕虚名,一切为他人着想(大家想想,现实中就有这样的人,但少之又少)。眼界开阔,不拘于眼前一时一事,不拘于目之所见,身之所触。许由,却尧之禅让,在他看来名利转眼即瞬不可得,亦或在他眼里就象让他当蜂王一样不可思。所以余下的就只有身心的辛劳。

境界的不同,是无法沟通的。就象燕子和井蛙说天有多大一样,蛙觉得不可想象的,不可信。就象和天生的瞎子,说五颜六色,他怎么体会的到。社会上有些人致力于公益事业,参加捐助活动;而有些有钱人,却是一毛不拔。后者说前者傻,自己俭朴却捐给别人;前者说后者傻,只知自己享受,不知回报社会,不知“多臧厚亡”“大爱必甚费”的规律。前者的幸福感,是后者无法体会到的,苦恼越来越少(苦恼来自于自私);后者自以为追求快乐,实际烦恼却愈多。前者的事业会越来越顺,后者却越来越举步为艰。

境界高低与文化水平和能力大小没有直接关系。现代人境界太低的原因,不是智力能力达不到,而是被很强的物欲所蒙蔽了(“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人天生就有很强欲望,欲望是要被节制的,是要受伦理道德约束的。中国自古至今,没有哪个社会象今天这样,不但不加约束,反而鼓励催化人的欲望,强调自我。所以人怎能清醒,人怎能不乱套,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提高自己的境界,不仅仅为社会为他人,更是自己的需要,身心的自在,精神的愉悦,心灵的寂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曼】《道德经》讲记——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想要成“神”,就是要斩断欲望吧。
李涵虚《道德经》注释(《东严正义》)——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六不治
第五章 平等大爱无偏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