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道经》第三章新解,推翻传统解释
老子《道经》第三章(帛书版):“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恆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无不治矣。
前半段没有什么异议,主要在后半段。通行本作:“ 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解释为:“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这与老子《道经》第三章的本意有太大出入了!!!
帛书版为:“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恒使民无知”,知:知道、知晓,而非“知识”、“智巧”。其意思就是让人们都“不上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即:不知道上贤 、不知道贵难得之货、不知道表现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其中,“无知”与“虛其心”相对照,“无欲”与“弱其志”相对照。
“使夫知不敢”,夫:他们。知:知道。关键在于“不敢”如何解释。 “不敢”的意思是顺应自然规律,不以主观意志取代客观实际,并不是不勇敢、懦弱和软弱的意思,更没有不敢妄为造事之意;可以参见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的“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来理解。
因此,这段话的意思是:持续的使人们不知道(比较),没有欲望,使他们知道顺应自然规律,也就是“无为”,这样就没有治理不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道经》1~13章学习心得
语言:世间最锋利的刀,如何理解《道德经》第1章(3)
《道德五千言》(1)总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
《道德经》:无欲之人,生同于死,智者3句话,警醒世人
看不懂的《道德经》里的那些玄妙的内容,是你打开的方式不对
道家鼻祖老子庄子的无欲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