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009 | 一文讲透估值底层本质

/辰哥

相信大家经常能够听到的一句话: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我们在做股票投资的时候,往往比较困惑,究竟什么是一只股票的价值呢?如果能够知道股票的价值那我在它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高于价值的时候卖出不就可以“傻瓜式”赚钱了吗?

我在《#S008 | 教大家一种新手也能看懂的企业估值方法》的这篇文章中给大家讲了一种新手也能看懂的用市盈率来估值的方法,这篇文章尽量用比较通俗的语言给大家讲讲巴菲特最喜欢的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DCF)。

如果用一句话对DCF做一个定义,那就是将未来的现金流,通过折现率,折算到现在的价值。

说白了就是把几年后的100块钱换算到今天,它会值多少钱?

     值多少钱,就是估算它的内在价值。

想要计算一家企业到底值多少钱,关于这个问题,巴菲特是这么表述的:

任何股票、债券或企业的价值,都取决于将资产剩余年限“自由现金流”,以一个适当的利率加以“贴现(也叫折现)”后所得到的数值,它是评估某项生意或者某项投资,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唯一合理方法。

看看是不是与上面的DCF定义一模一样呢。

看着文字费劲,那就给大家举一个形象的例子。

比如有家饭店,未来还能运作5年。这5年,企业能获得的自由现金流分别是:100万、150万、130万、90万、80万。

假设贴现率是8%,那么这家企业值多少钱呢?

算法如下:

假设公司总股本为50万股,那么这家公司每股价格应该为445/50=8.9元。

看着想要得到一家企业的价值原理很简单,实际上一点也不简单。

因为你需要知道其中两大变量:

1.未来几年的现金流  

2.贴现率  

我们分别来探讨一下。

先来讲讲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是上市公司股东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也就是上市公司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在减去经营活动的再投资所需要的现金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

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卖产品得到的现金净流入,减去为了维持利润必要支出的差值。

在不影响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上市公司的资本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流量。

用会计公式表示:

自由现金流=(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资本支出+运营资本增加)

如果这个公式看着头晕,不知道在哪里找这些数据,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公司财报三表中的自由现金流量表来简化计算。

自由现金流量净额(FCF)=经营现金流净额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支付的现金)

这里有一点要弄清楚,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是否为真金白银的现金流入?

一定要主营业务持续有产出贡献而不是那种类似于突然卖了几套房、收藏品、炒期货之类的无法持续的额外收入。

明白了自由现金流,我们再来看看贴现率。

“贴”指的是折扣,“现”指的是现在,两者合起来就是“对现在的折扣”。

要知道,未来的钱和现在的钱并不等价,未来的钱你需要等待,而且存在一定的风险,钱能不能到手是个未知数。

所以,在给企业进行定价的时候,需要把未来的自由现金流打一个折扣,这个折扣率就是“贴现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贴现率,本质上是你投资这只股票,希望获得的回报率。

比如上面的例子,第4年的现金流90万元,贴现到现在,并不是90万元,而是90/1.08^4=66.15万元,想要保本,你需要实现至少每年8%的收益。

少了很多有木有。

其实通货膨胀也是这个道理,你的钱是一直在不断被迫贬值的。

那贴现率与什么有关呢?

要看两个因素,分别是“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溢价”。

无风险利率指的是,资金投资于某项无信用风险的回报率。

比如你把钱投入了10年期国债,由于国家体量庞大、很难违约,所以这类资产几乎是零风险。

这个时候聪明的童鞋会问,为什么贴现率要考虑无风险利率?

主要是因为无风险利率是你的机会成本。

如果有两类资产,一类是4%收益率的10年期国债,另一类是4%收益率的股票,你会选哪个?如果你足够理性,肯定会选国债。

股票的背后是企业,企业经营是有风险的,但国债后面是国家信用,不确定性很小。

所以说你要是投资股票,它的收益率低于4%,你就不该参与,因为你有更安全的国债可以去投资,国债是你的机会成本。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如果我们要参与股票,需要股票提供比国债更高的回报率,因为我们为了投资它,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这个回报率的差值,就是上面提到的“风险溢价”。

比如投资者希望股票的回报率是9%,而国债收益率是4%,那么9%-4%=5%就是你希望获得的补偿,也叫风险溢价。

读到这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些消费股,如白酒、酱油的估值很高?因为这些公司未来盈利的确定性很高,做投资承担的不确定风险较小,投资者认为,不需要很高的风险补偿,所以对白酒、酱油的贴现率很低。

贴现率在分母,分母越小,估值越高。

顺便说一句,我们一般用中国十年期国债作为“无风险利率”标的,目前它的最新数值是3.149。

事实上,风险溢价这个东西是很难被量化的,影响它的有外部大环境变化、行业不确定性、投资者情绪,以及每个人不同的风险偏好(投资者越无畏,股票的估值泡沫就越大)等等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把贴现率,定在8%-10%之间。

因为从全球来看,股市的长期回报率大致就在这个区间。

相应的公司,会在货币政策,以及业绩确定性上有所浮动,比较确定的小一点,不太确定的大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一点,讲预期讲故事的多大点。

讲到这里,我们就彻底明白了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两大核心因素,自由现金流和贴现率。

那么,它的估值模型公式就呼之欲出了——

套用公式之后就是我最开始举的那个简单例子。

分子是自由现金流净额,主要是现金流和增长率。其实就是企业的基本面,代表的是公司的质地,企业越优质,增速越快,估值就越高,分子越大越好;

分母是贴现率,主要是无风险收益+风险溢价。说白了,分母其实就是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分母一般根据企业未来盈利的确定性划分,越小越好。

在现实中,DCF如何指导我们投资呢?

简单来讲,分母决定出不出手,分子决定买什么板块/个股。

最后借用这个公式再给大家举一个稍微复杂的实际例子一起研究一下。

在实际应用中你会发现这个公式好理解,但它在计算上是异常复杂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变量只能自己去“假设”,你的假定数据与未来实际偏差的大小基本上就决定了你这个估值的准确性。

比如,对于我们研究的成长股,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假设公司在未来N年业绩能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速。

这里预测3年稳定自由现金流增长率为20%,同时,模型中还会假设,企业存活时间是永远(专业术语叫“永续经营'),在永续经营这段时间,企业依然能保持一定的业绩增速,比如4%(专业术语叫“永续年金增长率”)。

假设公司基本面不错,它的风险溢价比较低,最后贴现率只有8%。

有了上面的假设条件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运算估值的所有已知条件——

某家公司第0年的自由现金流是10亿元(大致可计算);

总股本5亿(已知);

未来3年业绩增长为20%(假设的);

从第4年以后到永远,长期增长率为4%(假设的);

贴现率为8%(假设的)。

那么这家公司的估值是多少呢?

方法是,先把未来3年的自由现金流进行贴现,然后把第4年到永远的现金流进行贴现(计算有固定公式如下所示),两者相加,就是企业的价值。

计算永续年金价值最普通的办法就是拿你估计的最后现金流,按照你期望的现金流增长率(g)增长,用折现率(R)减去长期预期增长率的结果去除。

永续年金折现值=最后估算现金流*(1+g)/(R-g)/(1+R)^n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你算的东西是企业价值,也可以叫做所有者权益。

而每股价格=所有者权益价值合计/股份数。

总股本5亿股,对应的每股价格为393.8/5=78.76元。

以上,就是自由现金流估值法在具体案例中的用法。

公式比较多,需要耗费的脑细胞也比较多,没看懂的童鞋最好再看两遍,因为这是目前能够最简单让你学会计算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的方法了。

别人讲的只会让你绕得更迷糊。

明白了上面的例子之后,相信有一些敏锐的童鞋会发现这个模型最大问题——

那就是需要“假定”的东西太多了。

五大必知条件里,你需要假定三个!

企业未来增速、企业能活多少年、企业风险溢价,这些东西都是基本无法量化的,主观因素太强往往会导致它离事实越来越远。

DCF估值模型,它其实从来都没法准确的指导我们去做投资,重要的是它告诉了我们一种思想,这才是它最牛的地方。

如果硬往里套,很容易产生一种“精确的错误”,相比较而言,通过这种思想,获得一种“模糊的正确”才是更重要的。

这个模型它已经近乎完美了,看了这篇文章相信大家能够感受到它有这一套严谨的数学推导公式和逻辑,在数学模型这个层面上毫无疑问它是成立的。这就是为什么哪怕有种种缺陷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依旧是巴菲特心头好,火遍大江南北的核心原因。

它最大的诟病在于很多东西无法客观定量,只能主观定性。

这又何尝不是反映了“估值”这个东西本身就是无法被具体“定量”的呢?

你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有一套公式能够完美计算企业的内在价值,做到像是本文开篇那种稳定100%的盈利模式,那大家都用这个公式是不是全世界所有人都应该赚钱了,没有一个人应该亏钱呢?

那下一个问题就是所有人都赚钱了,他们赚的到底是谁的钱呢?

很明显这种假设根本就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股市不是慈善机构,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算总数你赚了一定是有人基于某种原因亏了。

所以说大家心心念念的“完美估值模型”是不可能存在的。

其中推演的逻辑,一种模糊的正确才是你应该吸取领悟的。

不论是这个自由现金流贴现估值模型还是市盈率估值模型,都像是一根锚一样,它虽然不够完美,但是你保守一点计算它好歹也能给你一个接近于公允的数值。

有能力计算,动动手还是没有坏处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股票到底是贵还便宜,本质是无感的,这个锚,其实可以给你一些指引。

你越追求绝对的精确反而会错误不断,知道其中的逻辑,深入研究,有一种模糊的感知,知道哪里是可接受的范围反而是最好的结果。

毕竟“估值”这个东西最底层的本质其实与其他所有的“技术指标”一样是想要为你的买卖交易提供一种技术依据。

它只是万千术法其中一种技术、手段、方法、方式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DCF
贴现率这么算才对
用DDM模型来判断市场理论上的合理市盈率
什么是DCF模型?如何在投资中进行估值?(零点财经)
净利润V现金流
资产估值的核心法则 最近身边的朋友开始回顾这些年,低利率 低增长环境下带来了一线城市地产和股票核心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