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闽农科院人员参观兵马俑 在鞋底发现全新微生物

海峡都市报(微博)记者 练仁福 华商报

19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宣布,该院刘波团队从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土壤分离的FJAT-13831T菌株,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种地球微生物——芽胞杆菌属的新种,被命名为“兵马俑芽胞杆菌”。

兵马俑芽胞杆菌论文的发布,引起广泛关注,但样本来源遭到质疑。昨日,省外媒体报道称,兵马俑芽胞杆菌新种所取的土壤样本,与兵马俑及兵马俑坑没有关系,样本来源是研究人员在参观兵马俑后,从鞋底上刮下来的土。

针对质疑,省农科院宣传部负责人昨日表示,暂时不愿再做回应,以免让事件讨论背离学术轨道。论文的研究结论与科学价值,应该由业内权威第三方来评价。

芽胞杆菌研究 我省领先全国

福建省农科院拥有我国最大的芽胞杆菌资源库,自主分离菌种1.7万余株,居芽胞杆菌研究与产业应用的领先地位。

2010年,刘波团队在国家“973”计划和农业部“948”项目支持下,启动芽胞杆菌属新种研究。“2010年5月农科院微生物研究团队到陕西等地采集带回了许多样本,但令人意外的是,重大的发现来自于一个‘不经意’。”省农科院相关人员介绍说,团队的一位研究人员在结束取样后到兵马俑遗址参观,走过一号坑过道后,出于职业习惯,从鞋底刮取了一份土壤样本,也一并带回研究。

后经过两年多的艰苦研究,正是这份来自于鞋底的样本,成功分离出了新种。“我们常说,科学研究也需要运气,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上述人员表示。

经过对该芽胞杆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基因型特征等分析,确定发现的这个FJAT—13831T菌株是芽胞杆菌属的新种。此前,专家仅在中国南海淤泥和内陆盐湖中,分离发现芽胞杆菌3个新种。省农科院的这一新发现,日前已发表在国际权威的《列文虎克微生物学杂志》2014年第三期网络版,3月发行的该刊第105卷第三期印刷版也将刊登该论文。

省农科院:暂时不再回应

由于农科院发布的消息中提及样本土壤来自于兵马俑一号坑,这引来陕西方面的关注。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秦陵博物院表示,游客参观只能在护栏外观看,如果有研究需要,也要经过批准,才能到坑里面去,取土同样需要经过批准,但福建农科院从未提出过申请。

对于各方质疑,省农科院宣传部负责人昨日表示,暂时不愿再做回应,“以免让事件讨论背离学术轨道,更让人觉得我们是在炒作”。该负责人表示,命名“兵马俑”是依据国际相关惯例,绝非炒作,论文的研究结论与科学价值,应该由业内权威第三方来评价,“身为作者,不宜自己回应”。

1 为何称“坑内土壤”?

“主要是新闻通稿表述有误,引起了不必要的误解。”省农科院宣传部负责人接受《华商报》采访时称,院方新闻稿提及的“坑内土壤”,是为避免误解菌株是兵马俑身上的,而按芽胞杆菌存活于土壤的常识加注“坑内土壤”。“我从来没有到过兵马俑,不知道游客是不能下坑的,也不能取土的,是我的失误,造成了社会的误解。”他表示。

至于论文中为何也提及“来自于一号坑”,该负责人解释说,“可能是更方便说明样本的来源地,说明这一地域。”

2 为何命名“兵马俑”?

据《华商报》报道,该负责人称,根据芽胞杆菌国际上命名的原则,一般是以采集地特征或者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如地中海芽胞杆菌。因该样本采集地刚好在兵马俑这个区域,所以专家采用了这个名字。“论文当时提交了两个命名,评审专家表示,为了便于国际交流,建议选用采集地命名,也就是‘兵马俑芽胞杆菌’,不存在网络上说的主观套用兵马俑来炒作之意。”

3 是否影响科学价值?

接受《华商报》采访时,该负责人还表示,鞋底土取样可能不够严谨,但筛选出了新种,还是十分不容易的。“国际上此前没有这一种,结论是造不了假的。是否是兵马俑一号坑土壤,完全不影响研究的结论与科学价值。”

相关链接

芽胞杆菌是一类能产生芽胞的细菌,有较强的抗逆性,其活菌制剂具有强大生命力,应用于食品、农业、工业、医学、冶金、环保、军事等。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保鲜、生物降污、益生菌、酶制剂、饲料添加剂等一系列农业活菌制剂,90%均来自芽胞杆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发现新种地球微生物:兵马俑芽胞杆菌(图)
“小”菌种,大作用
少见病原体的血流感染
重磅研究 | Nature:黑色素瘤中细菌源性HLA结合肽的鉴定
雀巢称高钙奶含菌超标130倍仅为个案 案底显示累犯
肠道菌群研究只测微生物多样性?那你就OUT了(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