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因斯坦留给女儿的一封信,震撼——个屁!

你也许或也许没有听过这个说法:爱因斯坦写给女儿的信中说,到最后我才明白,宇宙中一切能量的源泉,是爱!(怕了吗)

不要闹了,这玩意儿也有人信?一位来自殷实的欧洲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古典艺术熏陶、任教讲学于各国顶尖高校的著名科学家,会写出这种小学生水平的心灵鸡汤?

但是,毕竟我们不是爱因斯坦的亲人或者朋友,甚至不是跟他同时代的人,仅靠主观臆断既苍白又危险。第一次听说牛顿晚年对神学的痴迷不是也很吃惊吗?但这种吃惊并不来自任何不合理性,而是来自我们对牛顿本人和他的时代的陌生。

本着程序正义的原则(并且穿梭于爱因斯坦的各种资料本身也是很有趣的事),我们普通地考据一下:

希伯来大学收到的亲笔信

“希伯来大学的这批信实际来自玛格特·爱因斯坦,而不是上面说的莉塞尔。玛格特是爱因斯坦的继女,他第二任妻子的女儿。其中部分信件刊登在《爱因斯坦文集·第十卷》(The Collected Papers of Albert Einstein, Volume 10)。”加州理工学院物理与科学史教授,戴安娜·科尔莫斯布赫瓦尔德(Diana Kormos-Buchwald)指出。她目前主持爱因斯坦文献的整理工作,对于这个流言的态度毫不模糊:

“这封信不是爱因斯坦写的。”

也就是说,网上的流言从第一句话开始就错了(长点心吧……)。

《爱因斯坦文集·第十卷》

莉塞尔是谁?

爱因斯坦的确有一个女儿叫莉塞尔,只是她可能从未活到能看懂信的年纪。

莉塞尔是爱因斯坦与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爱情的结晶(他们的爱情可能在这个结晶之后就趋于消亡了)。年轻的爱因斯坦爱上了班里唯一一个女学生,聪明的米列娃·玛丽克。可能因为米列娃长相平平,腿部还有残疾,这份感情迅速遭到爱因斯坦父母的强烈反对(也许这反而激起了少年的叛逆),但二人感情不断升温,在还未及谈论婚姻之时,女儿莉塞尔诞生了。

塞尔维亚女数学家米列娃·玛丽克(和两个儿子),与爱因斯坦的婚姻正式结束了她的学术生涯,从此她的才华埋没于为生计奔波、婚姻拉锯和一个又一个家庭不幸中。

莉塞尔的存在从未向外界公布过——直至1986年,爱因斯坦的孙女伊芙琳(Evelyn)公开了一批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之间的信件(收录于《情书:爱因斯坦与米列娃》),这个名字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情书:爱因斯坦与米列娃》

1903年(莉塞尔出生一年以后)后,莉塞尔的名字就在信件中消失了。此时正值莉塞尔患上猩红热,爱因斯坦写信安慰妻子:

“I am very sorry about what happened with Lieserl. Scarlet fever often leaves some lasting trace behind. If only everything passes well.”

(我对莉塞尔身上发生的事情感到非常遗憾。猩红热总是留下伴随终身的痕迹。要是所有事情都能顺利多好啊。)


此后,莉塞尔再未在任何场合、以任何形式出现过,目前公认的是,这个女儿在这次猩红热中丧命。

莉塞尔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夭折了,根本不可能在六十年后收到父亲的来信,更不可能现身完成父亲的遗愿。

文风完全不对

爱因斯坦的语言是很拧巴的(别说爱因斯坦了,你酷爱装逼的理工男票有几次正经说人话的时候?),你可能不记得你中学时候的《名人名言大典》里面,爱因斯坦总是负责最“不知道写的什么玩意儿”的那几条。如果他真的能像这封信里一样尊重传播学原理,当年也就没有爱丁顿装逼的机会了(“爱丁顿先生,你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懂相对论,这是真的吗?”“第三个人是谁?”)。

仅就英文翻译而言,如果这篇鸡汤美文能够刊登在《最美的英文·小学篇》,爱因斯坦的亲笔通常出现在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中。

请用心感受以下两句话的区别。

爱因斯坦在1930年发表的《我的世界观》(The world as I see it):

Each of us is here for a brief sojourn; for what purpose he knows not, though he sometimes thinks he senses it. But without deeper reflection one knows from daily life that one exists for other people—first of all for those upon whose smiles and well-being our own happiness is wholly dependent, and then for the many, unknown to us, to whose destinies we are bound by the ties of sympathy.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只作短暂停留,究竟为了什么目的却无从知晓,虽然有时觉得自己好像有所感悟。但是,无需深入思考,仅从日常生活就可明白,人是为他人而存在的——首先是为这样一些人:他们的欢笑、健康和福祉与我们的幸福息息相关;其次是为那些为数众多的陌生人,因为同情他们,使得我们与他们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而给莉塞尔的信的原文:

If we want our species to survive, if we are to find meaning in life, if we want to save the world and every sentient being that inhabits it, love is the one and only answer.

(如果我们希望人类种族得以延续,我们必须找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要拯救世界和其中的生灵,爱是唯一的答案。)


年代上有没有可比性?第一段话写于1930年,第二段呢?至少不早于1946年。文中出现了“我自己最著名的公式”——对,就是那个E=mc^2(爱博士:我真是太有名了),该公式第一次以这个形式出现是在1946年,也就是说这封信如果是真实的,也应该在1946年以后。

此时爱因斯坦67岁,功成名就,已经开始广泛参与各项反战与和平事业,如果这时爱因斯坦的言论其广度、深度和表现力尚不如十几年前发表的《我的世界观》,那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这位科学家晚年可能秘密遭受阿兹海默的折磨(一个发现!)。

还是本着严谨的态度,爱因斯坦的书信都是用德文写的,不排除文风的差别来自于翻译(但这也差太多了)。为此,美国专门讨论都市传说的网站Snopes对信中的重点词语和其他德文原文(《爱因斯坦在线档案》和《爱因斯坦论文集》 )做了对比,结论是并未找到任何对应。

有趣的是,这个“爱因斯坦”在信中一直将“爱”称作一种力,而到了替换方程时,换掉的却是质量,这二者有何可比性他居然不作解释,而等式左边的“治愈世界的能量”居然不需要任何证明就默认是“无穷的”!


传说中的信件……反正这段我是没看懂。

决定人类命运的宇宙奥义最终以如此不严谨的形式表达出来,难怪爱博士当年的毕业论文迟迟过不了审(误)。

从文风上来看,也不可能是爱因斯坦写的(看到这还不觉悟,信不信你班物理老师、语文老师、英语老师、历史老师、体育老师排着队出来打死你!)。

来源可疑

另外,这封信是在2015年4月突然空降到网络上的(最开始可能是Facebook),以前从未有任何场合提及过这封信的存在。

所以极有可能是编的。

不存在的女儿

事实上,许多学者并不认为莉塞尔在猩红热中丧命——爱因斯坦夫妇可能因为女儿在猩红热留下残疾而抛弃了她(甚至有迹象显示出生之前就有送人的打算)。米列娃回家待产的时候,爱因斯坦在外求职,直到女儿“去世”,他可能根本没有见过她一面(尽管在信中不止一次激动的表达过对她的关切,但从没激动到买一张车票去看看她)。不管她是否存活下来,她的命运都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我到是愿意相信这封信出自某位作者的善意。在文章最后,作者让爱因斯坦向这个“不存在的女儿”做出忏悔,为他可能从未付出的父爱做出补救,像小说家经常做的一样,创造一个悲悯的世界,还受了亏欠的人一个温暖的结局:

“也许现在道歉太晚了,但既然时间是相对的,我要告诉你我爱你。”

对于这篇文章,微博网友的看法是:

没错我是靠刀吃饭的少女:配图的爱因斯坦已经告诉了你们“麻烦用用脑子



谣言档案馆:说“爱是上帝,上帝就是爱”,也可能因为人家自己就姓爱

想不起来叫啥就用这个吧:最后一段让人情不自禁唱了起来“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飞扬南石:曹雪芹还给女儿写过一封信,谈引力波的测量问题呢,朋友圈都禁传了……

闪电少女张大坏:爱是一道光,如此美妙。——爱因斯坦

一个AI
爱因斯坦:妈的智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儿子写的一封信,这封信很快流传于各大网站
爱因斯坦写的一封信,这封信诉说宇宙中拥有一种无穷无尽的能源!
爱因斯坦第一段婚姻悲剧早就埋下伏笔,其父母嫌弃儿媳是个书呆子,是个残疾人,甚至给亲家写信辱骂儿媳
男子为中考失利的女儿写了一封信 火爆网络
爱因斯坦「风流史」,曾翘课后床上奋战一整天...
与表姐闪婚,还想娶表姐的女儿,这位伟人的私生活令人瞠目结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