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建民:每天最晚离开实验室的人


编者按
当学生们谈到十四届良师益友获得者、土水学院院长张建民教授时,首先想到的是他所提出的“境界、眼光、胸怀”,这是张建民对学生的为学与为人提出的希望。生活中的张建民总是在繁忙奔波,他的学生们都感叹他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今天,研读间带你走进第十四届良师益友获得者张建民教授,为你讲述良师益友背后的故事。

文|哨哨


当学生们谈到十四届良师益友获得者、土水学院院长张建民教授时,首先想到的是他所提出的“境界、眼光、胸怀”。

每年当新同学们进入他的课题组时,张建民教授都要求他们记住六个字和一句话。这六个字是“境界、眼光、胸怀”。一句话是:“进门的时候,我教你;出门的时候, 你教我。”这是张建民对学生的为学与为人提出的希望。


最晚离开实验室的人


“张老师从来都不会给我们压力,”正在读博士三年级的陈韧韧说,“但你就是没办法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张建民对自己的每个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相信自己的学生会在这一领域里有所成就,正是这种“相信”让学生们不得不加倍努力。

在土木水利系离心机实验室里,每天学生平均离开实验室的时间是晚上十一点,晚些的甚至是十二点。但即使是走的最晚的那个人,仍然能看见张建民教授的办公室亮着灯。

身为老师,张建民总是实验室每天走得最晚的那个人。学生姚虞说,张老师每天大概在凌晨两三点离开办公室,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但无论他晚上走得多晚,第二天早上九点前,他一定又会回到办公室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014年1月,张建民和他的团队完成的“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获得了2013年度全国通用项目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一奖项每年至多仅有一个名额,无突出成果时会保留空缺。而张建民团队的这次获奖也是清华连续第四年获得这一国家技术发明最高荣誉。

在这个获奖团队的六位成员中,有五位都是清华水利系本科毕业的直博生,而且都曾由张建民教授指导过。



张建民在离心机实验室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中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中写道:“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当老师成为朋友时,就会真正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张建民曾对他的学生说:“我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然后才是科研工作者。”听上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反映出张建民对教育的看重,为师是第一位的,为学次之。

他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在平日生活的细节里。学生陈小雯说,自己出差刚刚抵达目的地,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张老师打来的,“他问我们到了没有,路上顺不顺利。”他总爱到实验室来和学生们聊天。张老师总会向实验室的“大师兄”博五的姚虞询问师弟师妹们最近的情况,“问的都是生活上有没有什么不顺利。”

“70%是老师,30%是朋友。”在张建民的学生眼中,他是老师,也是朋友,唯独不是“老板”。



冬季挂雪的“地质之角”别有一番宁静的美感。入口的石头上刻着泰斗张光斗先生的题字。


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


1926年,也是民国十五年,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诞生在动乱中的中国。1929年改名为土木系后组建了水利及卫生工程组,1952年院系调整,水利系正式成立。2000年土水学院成立时,在土木系和水利系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建设管理系。而今年恰逢土木系建系90周年。从1926年设立土木专业至今,历经九十载,担得起“历经沧桑,成就辉煌”八个字。

论语》雍也篇中写到,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张建民教授看来,“胸怀天下、敢为人先,兼容并蓄,乐山乐水”是对清华水利文化的传承。

张建民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贴切地诠释了水利系师生和几千名校友的奋斗历程。从90年来清华土木水利学科发展的极不平凡的历史中,从清华土木水利人在不平凡的年代创造的精彩人生和骄人业绩的经历中,可以感悟出:从清华园中走出的土木水利人身上发散着非常独特的精神魅力、人格魅力。

在五教的东北角,有一片园林。这片园林叫做“地质之角”。而张建民的办公室就在“地质之角”的身后。 

园林入口处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张光斗先生题写的“地质之角”四个字。这里不仅是由张建民亲自设计,里面的每一块石头都是他与同事利用业余时间,历时十余年,从全国各地搜集而来的珍贵岩石和地质标本。这里的287块巨型原石构成了目前国内外大型原状岩石标本种类最多的室外地质博物园。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能讲出故事来。偶尔个头小的石头不见了,张建民都会有所察觉。他的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一次,张建民在学校附近的路边看见了一块“地质之角”遗失的石头,而它正压在一个泡菜坛子上。“张老师半调侃地说,很遗憾呀,如果这块石头是被对地球环境感兴趣的小孩子拿走了,也许将来还可以多一位地质学家,这也是一件好事!”


“地质之角”里的怪石身上记录着涡流的旋转。


半世纪密云水库,九十年土水学院


九十年来,土木水利学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今天已遍布大江南北,真真正正用双手建设起这个高速发展着的国家。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历史上数不清的哲学家都启发我们,培养人才,实践是得出真知的最佳途径。

即使在政治运动频繁的60年代,水利系师生也承担了青石岭水电站、张坊水库、渔子溪水电站等设计任务。在十年动乱中的70年代前期,水利系在三门峡开门办学,水利系师生们的足迹遍及大半黄河流域。长江三峡、葛洲坝、二滩、小浪底、溪洛渡、南水北调,我国几乎所有的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功勋上都有清华水利系师生的一份。

20世纪50年代,水利系张光斗先生设计并建成了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密云水库。在张光斗的带领下,水利系师生共同完成了这一工程,开创出了一个教育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时至今日仍是一桩美谈。

今天,被称为“燕山明珠”的密云水库仍然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环绕水库的110公里长的公路吸引着城市中心来的游人。

前人之功,铭记在心。张建民常常用杰出前辈的事迹教导学生,他常跟学生们讲张光斗先生的故事。张建民倡议发起了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每年为五十位全国不同高校水利水电专业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实践机会,鼓励获奖者继承老一辈水利人的传统,担负起自身责任。



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城北13公里处的密云水库已经成为北京近郊的风景区,每到夏季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赏景避暑。


1998年4月,张建民放弃了日本最大的土木建筑公司清水建设株式会社研究工程师的工作回到了中国。谈到这个决定,张建民说,他的这一代人,出生在困难时期,能够“从一个上山下乡的知青能走到今天,个人的努力和能力是微不足道的,是国家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他认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他这一代人的今天。这样的人生经历让张建民常怀感恩之心,才能回国投入到国家的水利事业中,更重要的是,投入到国家的伟大的教育事业中。

“首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张建民说:“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合格的出色的人,育人比育才更重要。研究生培养中不可重育才而轻育人,既要重视‘为学’,更要强调‘为人’。”

 


编辑 | 潇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华人物 |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张建民:他陪山石筑光华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新旧专业对照表
张建民《斩单童》
在清华,师从院士是怎样的体验?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必备标准规范汇编(2016年版)
高校百科:部级直属高校有哪些,部级直属高校优势专业必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