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春雨的成果越大,面对的质疑会越多

从科学网的一些博文看到,有人质疑韩春雨论文的可重复性。传说韩春雨很生气,“韩春雨获悉有人重复不出其实验结果后,不是解答疑惑,而是谩骂这些人是“跳梁小丑”、是搞别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人的抹黑,威胁要对他们进行人肉搜索。”。


我本人既没有研究过韩春雨论文是否可以重复,也没有考证韩春雨是否真如传说中生气了。


我想提醒大家,回顾一下历史,成果越大,接受的质疑必然会越多。想想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在生物学发展史上,面对了多少次质疑。进化生物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质疑(不包括编造谎言的造谣),从利他行为到亲属选择理论,从随机漂变到分子进化的近中性学说,回答了每一个疑问,都是这个学科的一个巨大进步。相比之下,那些小的发现,比如端粒酶或者溶菌酶等,就没那么多质疑了。


韩春雨的论文受到的质疑越多,说明关心的人越多,如果最终证实其可行,对人类的贡献必然也是越大的。反过来,如果最终证实韩春雨的论文不能重复,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科学研究出错很正常。即便是他的论文错了,他的论文激起了全世界相关研究人员对DNA做模板进行基因组编辑的热情。他的错,也是后人进步的基石,别人站在他的肩膀上,可能就会创造出可行的方案。韩春雨本人不就是站在前面其他科学家失败工作的基础上吗?


科学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质疑。如果没有人质疑地心说,我们还相信自己生活在宇宙的中心(愚昧与狂妄自大是孪生兄弟);如果没有人质疑瘴气说,我们还在惧怕湿热地区的空气,屠呦呦做梦也不会想到通过化学药物杀单细胞的小虫虫来治疗疟疾。如果没有对神创论的质疑,我们不会知道自己和猴子、老鼠是近亲,做梦也不会想到用动物做模型来开发人类的药物。


科学不是神话,科学家不是神仙,科学理论不是圣经范本!将科学技术“神圣化”是愚昧无知的表现。但往往是某一个“新概念”在国际上一出现,我们就盲目地“证实”,甚至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而很少去质疑它的正确性。如果自己的研究结果与某个大师的看法一致、某个实验数据与国际上某个模型符合,就倍感自豪。 实际上科学的本质是不断“证伪”而不是“证实”!当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一千次,实际上是完成了一千次“证伪”,因为他发现了一千种不能发光的材料。真正的“证实”是做不到的,任何真理终将被“证伪”、被否定!因此,敢于证伪、善于证伪是推进颠覆性创新的捷径,因为证伪的过程本身就是燃放颠覆性思想的火花。(这一段是引用别人的)


质疑是科学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一个宽容、坦荡的社会,应该善待质疑者、感谢质疑者。


对于韩春雨很生气的传说,我做两种评论,一种可能是内心狭隘的网友编造出来的,这反映出了我们社会的宽容度欠缺。另外一种可能是,韩春雨真的生气了。毕竟韩春雨还挺年轻,面对巨大的荣誉,一时不够冷静也符合人性。我们不能对科学家要求太高,科学界的大人物,牛顿和莱布尼兹,杨振宁和李政道,不都是为了名誉撕破了脸皮吗?以韩春雨的年龄和阅历,面对质疑,一时不够冷静,我们的社会也应该多一些包容。


对广大网友和参与讨论者,我建议不要用敌对的眼光看待世界,多一些宽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772-988628.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谭浩俊:中国人,你别叶公好龙行吗?
“诺贝尔奖级成果”成了大笑话
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后记 - zhaodl的博文 - 科学网
学界,不负责出产奇迹
科技日报评韩春雨事件:有一种私欲叫“不求功利”
不考核论文,就能产生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