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教学 |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o 如何订阅我们?

-------------?-----------

语感问题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深刻认识语感的本质内涵,而且要积极发挥语感的独特作用。


语感是言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感是指对语言活动进程和方式或自发或自动地直接起稳定、快速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心理特性。狭义的语感是指言语活动中的心智技能。说它是一种能力,是因为它具备了能力的多重特征。


一是语感具有稳定性。语感一经形成,就会伴随一个人言语活动过程的始终,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即使一个人离开熟悉的语境,语感能力也不会消失,一旦原有语境出现,语感能力马上能够恢复。


二是语感具有主体性。语感是一种个体的经验,是一个人在言语活动中通过学习、实践而形成的主体能力,因而它具有主体性。语感不能像知识一样可以用物化的形式传递,而是靠一个人在言语活动过程中主动建构而形成。


三是语感具有累积性。语感作为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在语言活动中不断地体验、模仿、反复练习、多次积累中形成的。语感的习得绝不是与生俱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感是个体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反复熏陶而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语文能力中最核心的因素,离开了它,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便没有了基础,因此语感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语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前提。为什么有的人在判断一句句子是否正确时,不需要经过语法的分析,就能直接说出它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面对同样的一句句子,在读了几遍后,仍然不知道它的对或错?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原因是语感强弱的问题。


语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着学生对语文能力形成的实际水平,体现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技能技巧及良好习惯。


语感在学生学习母语和掌握母语的复杂过程中是一个核心的因素。


母语学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学生在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也会养成人文精神,而语感恰恰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和链接作用,即通过语感这种心智技能来实现母语学习中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自然而然的统一。


语感是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展开方式之一。


语感是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学生的语感水平高低会影响到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


我认为,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抓住了语感,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感作为一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对中小学生而言,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就是语感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等形式,对学生的言语器官反复进行语言刺激,在学生大脑皮层上的脑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神经联系,当这种联系系统达到熟练化和自动时,就形成了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重点要抓住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加强朗读和背诵,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背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作者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精妙,从而增强语感。在一遍一遍的吟诵美读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可以领略文章难以言传的韵味。


加强语言文字的实践,这里的实践不是简单地做习题,也不是进行机械的文字训练,而是要围绕语文的根本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课本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语感。


如在原文的某处增加标点符号、字词、句子等,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从而形成语感。又如教师有意识地在课文某处删去一些字词或句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揣摩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从而形成语感。


(作者系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校长、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小学语文正高级教师 金哲民)

 

(本文刊载于《现代教学》2016年9A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刘大为论《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转贴)
阅读能力是语文的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田卉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引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母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