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啥河南人老爱说“中”?这个字是如何与河南结缘?

“中不中?中!”

今天,不管是河南人还是外省,都知道河南这两句方言“中不中”、“得劲”,接下来文博喵要讲的河南方言就是“中不中”里边的“中”字。

■(本文节选自中原国学讲坛)

大家知道,在河南的语言环境里,我们经常使用“中”这个字。

比如,讨论一件事情,会说这事儿“中不中”;评价一个人,我们会说,你看这人“中不中”;甚至,我们到商场去买衣服,服务员也会给我们说:你试试“中不中”……

所以,“中”这个字在我们河南语言环境里面得到了广泛的定义,从它的意义上来讲,可以说等同于“行”,或者是“好”,“可以”。

但是,“行”、“好”、“可以”又不能完全概括“中”这个字的意义。

到底为什么我们河南人爱说“中”?为什么在河南的语言环境里面,我们频繁地说“中”?

天下之中,“中”字如何与河南结缘?

“中”首先是一个方位词,左右上中下的“中”。

我们大家都知道,河南位于祖国大陆的中部。如果把河南比喻成一个心脏的话,中国整个版图是雄鸡的模样,河南与北边的内蒙、东边的上海、西边的兰州、南边的海南距离基本上都在一千公里左右

那历史上,河南的区位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说中国上下五千年,那么,第一次奠定河南“中”的区位时间,应该就是在4千年以前的夏朝。

夏朝的第一个建立者叫——禹。

他建立夏朝以后,整个的版图划分为九个州,其中,豫州位于九州的中心,而都城呢?就是洛阳和郑州之间登封的告成镇。

都城位于豫州的中心,豫州又位于九州的中心。所以,我们大家现在就说,河南是中州。

如果说我们追根溯源的话,中州就来源于比较早期的夏禹时期把全国的版图划分为九州这样一个格局。

接下来,到了西周。

都城在今天陕西的西安附近,当时叫镐京。

这个镐京位置略微偏西,不利于对东部所有地区的控制。

所以,在西周的第三个王—— 周成王,他就派他的叔父周公旦到洛阳进行考察。(当时叫洛邑)

考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看一看洛阳这个地方是否可以作为西周的陪都。

周公旦的考察非常翔实,考察了洛阳的山川、河流、农业经济条件。

然后,为了确定洛阳是否适合作为西周的陪都,周公旦专门在河南的嵩山这个地方设立了一个观测站点,通过对日景的观察,确定嵩山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

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大家如果有机会到嵩山旅游,还会看到有一个周公测景台。

他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最后,向周成王递了一份报告,这个报告上,有这样一句话:此,天下之中。

“此”指的是洛阳,并不是嵩山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处于洛阳这个地方呢,位于天下之中。

所以,这个区域位于整个周朝统治的最核心区域,和东西南北相对距离都是一样的。

西周当时把同姓王、异姓王分工到全国各地。

这些同姓王、异姓王有责任也有义务,每年要在固定的时间到周朝的都城去朝贡。(就是汇报工作)

与此同时,他要上供地方的土特产。

还有一项责任和义务,就是如果有事儿,比如说发生了战乱,受到了外敌的入侵,这些同姓王、异姓王有义务派军队。

这个里面就有问题了。

如果都城外迁,这些诸侯王向中央汇报工作、进贡就特别不方便。路途也很遥远,不容易到,因为古代的交通和今天不一样。

所以,周公说这样一句话,是为了说明洛阳这个地方作为一个陪都是非常合适的,四方进贡只需要进贡到洛阳(当时的洛邑)就可以。

我们大家都知道,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如果都城过于偏僻,容易造成非常大的隐患。

西汉就有这样一个例子。

汉政权确立后,规定诸王每年必须到长安进行朝贡,要汇报工作。后来,汉高祖刘邦去世了以后,第二代皇帝汉文帝的时候得接着去。

吴王刘濞年龄越来越大。

有一年,他就说,你看,我年龄大了,走路不方便,来回一两个月,身体受不了。

所以,有一年没有去长安进献汉文帝,他让他的儿子,吴国的太子去长安向汉文帝汇报工作。

汉文帝也没有忌讳这个事儿。

因为什么呢?辈分上来说,他们两个是堂兄弟,而且刘濞比汉文帝年龄要大。

所以,派自己的儿子出来接见刘濞的儿子,年轻人碰到一起,话非常投机,而且谈着谈着两个人开始下棋。

下围棋中间年轻气盛的年轻人发生了争执,争执的过程中,当时作为太子后来做了皇帝的景帝,一生气,拿起棋盘照着刘濞的儿子头上就去敲,太重了,当时就把吴王这个儿子砸死了。

死了以后,当时汉文帝感到非常吃惊。

太子也觉得这个事儿闯祸了,怎么办?就把刘濞的儿子拉到扬州。

到扬州以后,吴王见了自己的儿子,没有办法,人家是皇帝、太子,但是同时,他说,世子死了就死了,何必到扬州呢。

我们知道,历史上这个事儿带来的结果非常严重,怎么严重?从此以后,吴王刘濞借口这个事件,二十年没有去朝贡,干什么?立兵准备造反。

要出这口气,汉文帝在世的时候没有造反,毕竟是他的堂兄弟。

汉文帝去世以后,汉景帝即位,当时砸死他儿子的人即位,于是联合楚国几个诸侯国发动了变乱,推翻汉景帝的统治。

当时汉景帝非常慌乱,好在我们知道,“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社会的盛世,当时国力非常强大,经济基础也非常雄厚。很快,中央政府的军队平定了。

吴王刘濞这个事儿说明什么?说明长安和扬州之间2000多里地,诸侯国对长安的朝贡非常不便利,另外一个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鞭长莫及。

其中一个问题,古代的都城在哪里最合适?

所以,西周的时候开始讨论这个问题,要把洛阳作为陪都来看待,到东周的时候,都城干脆就放到了洛阳。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

西汉都城在长安,东汉的都城又放到了洛阳;三国的时候,曹操建立的政权都城就在洛阳。(当然许昌、安阳附近也有,正式的都城是在洛阳)

后来,隋朝建立长安和洛阳,隋文帝在长安,隋炀帝放在了洛阳;唐代前期的时候都城在洛阳,到武则天的时候,都城放在了洛阳。

到了宋代,北宋的时候都城又放到了开封。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一开始都城在南京,考虑到开封这个区域的特殊位置,曾两次到开封,准备从南京迁到开封。后来,因为大臣的反对,开封这个地方一马平川,是一个平原地带,所以才放弃了。

这就意味着我们中国古代四千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古代都城一直就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徘徊。

它始终没有离开洛阳、安阳、开封、郑州,向西到西安,实际上始终没有离开黄河中下游这个区域。(以河南的河洛地区为中心)

中国古代,帝王有很多考虑,比如说这个地方有没有经济基础?是否具有防御的特殊的优势地位?

但是把都城放在“天下之中”始终是古代帝王一个重要的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河南成为全国的人文中心、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和基础。

所以,我们看,全国八大古都,我们河南占了四个,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另外四个古都是西安、北京、南京、杭州)

古都:开封

洛阳被称之为十三朝古都,开封被称之为八朝古都(原来是七朝),安阳和郑州是商朝的古都。

这些古都,在中国历史上是被普遍承认的。而都城集中在这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区域位于“天下之中”。

它一个方面有利于地方朝贡;另外一个方面,有利于军事调动。(即有利于信息沟通)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符合中国古代的吏治,什么意思?所有的地方政府到这儿,一样的远近。

这个意义来讲,“中”这个字与我们河南历史文化上的关联性是非常非常密切。

谈到这里,我们说到对于中心的观念。

比如“中央”,这个词春秋战国的时,荀子曾经这样说: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什么意思?

哪一个地方到国家的四周最方便?就是中央。

所以,帝王择都的时候,一定在天下之中这个地方,这样看,中央的意思其实就是古代的都城。

演变到今天,就成为了我们现在说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代表,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是中央一级的。

韩非子也曾经说过,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中央这个地方是全国的枢纽,国家大事都在四方出现,决定的权力在中央,中央这个词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出现、演变下来。还有一个与“中”相关的核心的词汇——中国。

我们现在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其实,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出现的要晚得多,什么时候才有呢?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的时候,叫中国;我们后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但是,其实中国历史上,中国这个词,很早的时候意思并不是指全国,指的是首都的意思。

中国反过来就是国中,国之中是哪儿?就是首都。

还有另外一些词,比如说中原。

这个词在《诗经》里面就有出现,两个含义:一是指以河洛区域为中心的一块广阔的“天下之中”的平原地带;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大,包括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河南与周边的这个省份,大中原。

还有与“中”相关的“中岳”。

这个词是西汉时期形成,“中岳”也是因为位于“天下之中”。所以,被五岳称之为中岳。

其他的一些词,比如说中心、中路、中联、中立等等演化出来的词汇里包括“中”非常庞大。

这些与“中”相关的词群最早来源就是河南天下之中,是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和理念。

今天我们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文明的民族。

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也都公认,中华民族的核心文明就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而且是以我们河南的河洛地区为核心。

司马迁《史记》里面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三代指的是夏商周,早期文明的发源。

那,为什么中华文明的摇篮是在河洛地区?

就是因为这个区域是天下之中:都城最早放在这儿,炎帝、黄帝活动在这儿,大禹活动在这儿,夏朝建都在这儿,商都建都在这儿……

还有,今天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二十四节气。

大家很奇怪,二十四节气里面,每一个节气代表了不同的变化,但是我们看东北的黑龙江不符合二十四节气,南边的海南岛也不符合。

这是为什么?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洛为中心这个气候的变化而总结出来的。

所以,这个区域验证二十四节气是非常契合,东北、西北、东南去验证都不契合,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条件适中。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早期文明,特别是农业文明在中原地区开始起源和萌芽。

我们早期的农业文明就是从这个区域开始的,以黄河中下游,依次为开端,我们国家的政治、人文的文明,也是从这个区域开始生发出来。

为什么黄帝故里在河南?文字在河南?为什么佛教的白马寺在河南?道教的始祖老子在河南?为什么医药在河南?

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大发明。

这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四大发明都是建都在河南时期完善的,像造纸术东汉时期,建都在洛阳;指南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是在建都开封的北宋时期加以完善。

所以,尽管中华文明是多元文明,我们也承认长江流域的文明,黑龙江流域的文明,浙江流域的文明。

但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核心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洛为中心的地区,其原因就在于位于“天下之中”。

- The End -

(未完待续,主讲人:程遂营,原标题:《从“天下之中”到“中庸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头条带你游河南:河南都有哪些城市当过都城?
清末慈禧打算迁都洛阳,如果成功会怎样?
洛阳建都史长达1500年,曾引领中华文明,为何如今已泯然众城矣
1个省份,8个古都!厉害!竟然有濮阳!
为什么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河南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很长时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