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西周延续1600年,5个朝代40多位皇帝,汉魏洛阳城遗址

作者:巴图

中华精髓汉魏城,道德体系有传承。2021年2月21日,星期天,下午,天气晴朗,洛阳地方历史文化交流群组织了国家洛阳汉魏故城大遗址展示保护区参观游览活动。60余位历史文化爱好者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参加了本次活动。

参观路线:展厅——宫城区——东北城墙剖面——-金村“汉魏人家”,参观时间:下午两点至五点半。

知名学者魏进京教授一路讲解,对汉魏洛阳故城从东周到明清曾发生的典故、名人故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既有专业知识的普及,又有名人逸事的描述,风趣幽默,令人叹服。

也许很多人都熟悉宋代文豪司马光的诗句:“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他笔下的洛阳城,也就是如今的汉魏故城,故城位于洛阳市以东约15公里,也称汉魏洛阳故城遗址。

  第一站:展厅

汉魏洛阳城遗址

柴文

扩增周旧修洛邑,

孟坚笔下八方极。

东汉西晋曹元魏,

千般兴废一遗迹。

 访故都 敬文明

文/乾宏

探访汉魏故都城,

心怀敬仰读文明。

东据虎牢西控函,

依邙逾洛规模宏。

丝绸之路东起点,

南迁客家根脉生。

铜驼大街中轴线,

一主两辅三道并。

岁月更迭沧桑易,

根基覆土更厚重。

2021.2.23.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今洛阳城东15公里,北依邙山,南逾洛水,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它的城市规模在北魏时达到最大,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积100平方公里 ,是西汉长安城的2.6倍、隋唐长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8.2倍。

汉魏故城始建于西周,历史上有5个朝代在汉魏洛阳故城建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使用时间长达1600余年。

汉魏洛阳故城现存遗址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丝绸之路东方起点、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世界文化遗产。

公元25年,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在这里定都,在这之后,三国时期的曹魏、西晋以及北魏等5个朝代的40多位帝王以此为王都,因为主要是东汉和北魏两代,所以称“汉魏洛阳故城”。故城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

  第二站:宫城区

汉魏故城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东起点,公元166年,罗马帝国国王派使者来到东汉首都洛阳,朝见汉桓帝,标志着丝绸之路最东端与最西端直接交往的开始。如今游客看到的汉魏故城,已经是一片残垣断壁了。但是如果你一个历史爱好者,现存的一些遗迹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铜驼大街是汉魏洛阳城的中轴线大街,也是我国最早的都城轴线大街 。汉代以前的都城是没有轴线大街概念的。铜驼大街开创了我国古代都城轴线建筑的先例,是我国都城中最早的轴线大街。

铜驼大街从阊阖门一直延伸至洛阳城的正南门---宣阳门,也就是当时洛阳城南北轴心的所在。铜驼大街一主两辅3道并行,共宽约40米,北接皇宫,南连大市,两侧对称布置有衙署和寺庙等,是洛阳最繁华的大道,两侧商贾云集,寸土寸金。

历史上,铜驼大街商贾云集,市井繁华,在历代诗歌中屡有出场:

刘禹锡:“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司马札:“前朝冠带掩金谷,旧游花月经铜驼。”

司马光:“铜驼陌上桃花红,洛阳无处不春风。”

陆机:“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

铜驼大街是洛阳的灵魂,它记录了洛阳最荣耀时的欢歌和最黯淡时的悲泣。而那对巨大的铜驼,就伫立在街道的尽头,默默地向南凝望。

只可惜,北宋末年,金人入侵中原,这对见证了洛阳荣耀与衰亡的铜驼下落不明,再无踪迹可寻。

繁华有时,衰败有时,司马光晚年退居洛阳,途径汉魏洛阳故城,发出“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喟叹。

  2018年,客家人代表在铜驼大街培植银杏、玉兰纪念。

观汉魏故城遗址感怀

大河之南

伊洛前出黑石关,

汉魏旧都亘洛川。

南渡后人今何在,

嵩门待月几回园?

中国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有个汉族民系叫客家人,客家人经历过历朝历代的迁徙而发展至今 。客家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朝代不断迁徙,逐渐遍布南方。客家人以“客”为名,自称“河洛郎”,历史上名人辈出。

关于客家人首次南迁的时间,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东汉初年,一种认为是西晋后期。东汉和西晋的都城是洛阳,客家先民是从今天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所在的地方首次出发南迁的。南北朝以后,中原人几次大规模南迁。“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是李白所写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中的一句,当时正逢“安史之乱”,不少人从洛阳南下避祸。到北宋,“靖康之变”发生后,又有一大批人从中原南迁。当时南迁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洛阳南下直至豫章,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后来进一步向南到粤北地区;另一条是取道江淮之后,进入长江三角洲,后来延展到浙江、福建山区。

阊阖门是宫城的正南门,双阙三门道,相当于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也是目前所发掘的最早的双阙式宫城门。历史上阊阖门是帝王进行登基、接见朝贡的地方,其地位类似于隋唐洛阳城的应天门。阊阖门再往南便是铜驼大街——因魏明帝将一对铜驼置于阊阖门两侧而得名。铜驼大街宽40米,往南一直连接洛阳城的正南门——宣阳门,因此铜驼大街开创了中国都城中轴线的先例。

汉魏洛阳城遗址,保存了东汉、曹魏、西晋时期都城整体及北魏时期的宫城与内城遗存;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是公元7—10世纪洛阳外郭城的南入口及街区遗址。朝代更替、岁月更迭,留下来的是一座座故城,在千年后的今天,静静地躺在黄土之下。走一走故城,虽“面子”上的东西被时间“冲刷殆尽”,但依然能够触碰到历史的根基。

汉魏洛阳故城由内到外分别有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圈,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是近代以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址,基本上为北魏时期所遗留。遗址区地上、地下遗迹、遗物十分丰富。重要遗迹主要有:宫城、内城、外郭城、金墉城、永宁寺塔基遗址、太学遗址、东汉灵台遗址和金村大墓等。

  二号宫门,史称“止车门”。宫禁外门,官员上朝时到这里必须下车步行入宫。

七绝.汉魏洛阳故城

了了

故城汉魏醉龙山,

宫阙风云掩数关。

永宁寺碑怀旧语,

客家曾问几时还。

北魏内城的格局

内城是在汉晋洛阳都城旧基上重修沿用,城圈南北约九里,东西约六里,墙外环绕有护城河。总面积约9.5平方千米。

北魏内城有城门13座,其中西墙承明门为新辟。城门均为排插柱大过梁式城门,“一门有三道,所谓九轨”,城门皆设双阙。内城中主干街道,东西向有4条,南北向有5条,皆正对各城门缺口。

宫城仍沿修居中的曹魏宫城洛阳宫。宫城正门阊阖门前的中轴线大街称为阊阖南街,即魏晋时铜驼街,其与横二道在宫前呈丁字形相交,显然是后世都城皇宫前与重要城市官衙前丁字街布局的雏形。铜驼街两侧有排列整齐的官署和左祖右社,街东侧分别为左卫府、司徒府、国子学、宗正寺、太庙、护军府等;街西侧分别为右卫府、太尉府、将作曹、九级府、太社、司州等。皇家大寺永宁寺位于太尉府西侧。拟建的东宫位于宫城东北部,即建春门内大街北侧古翟泉与周王冢附近。宫城以东还有导官署、太仓署、籍田署、典农署、句盾署、司农寺,宫城以西则有武库署、乘黄署、太僕寺等官署。

  往北,太极殿遗址

在汉魏洛阳故城中北部略偏西的地带,有一块平面规整的南北长方形区域,这就是汉魏洛阳故城的政治核心区——宫城。在宫城遗址内,有一块夯土台基的规模甚是宏大,这块基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地下保存的夯土台基最大厚度7米,而且周围有密集成组的夯土基址。这就是宫城正殿太极殿遗址。

  古城漫步

文/乾宏

漫步河洛访帝京,

侧闻马寺诵经声。

金村麦田涌碧浪,

汉魏遗址沐春风。

永宁寺塔础犹在,

铜驼道辙尘浅封。

南迁客家返故里,

掬土长跪感涕零。

史载,东汉洛阳城的宫城呈南、北宫对峙格局。考古发掘表明,北魏宫城为单一宫城,宫城正门阊阖门的始建和基本平面布置皆形成于魏晋时期,宫中正殿太极殿的殿基也包含有早于北魏的夯土遗迹。专家学者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勘察,普遍认为北魏宫城与曹魏时期规划营造的洛阳宫为同一座单一个体的宫城,其位置范围大体相同,布局形制大致接近,而曹魏宫城是在汉代北宫故地上重新营建的。

太极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宫殿名称。自三国时期,魏明帝始建太极殿后,直至唐朝历代皇宫正殿(类似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皆为太极殿,之后北宋西京洛阳的大内正殿亦为太极殿,清代北京紫阊阖门、太极殿遗址禁城亦有太极殿。

太极殿的建造,确定了汉魏洛阳城的建筑布局中心,而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宫城布局形态,标志着中国古代都城布局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

  北魏宫城的格局

北魏宫城南北1398、东西660米。是在曹魏始建的洛阳宫基础与格局上重修沿用,总面积约92.3万平方米。南部为朝殿区,北部是寝宫区。宫北有禁苑华林园。

宫城南墙上有两座宫门,西侧是宫城正门阊阖门,东侧为司马门;宫城西墙有4座宫门,分别是西掖门、神虎门、千秋门,北面1门门名不详;宫城东墙上有两座宫门,南面是东掖门,北面不详。此外,太极殿和显阳殿宫院东墙上还分别有云龙门和万岁门。

宫城以南墙司马门内道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面以宫城正门阊阖门和正殿太极殿为轴线,南半部设置有三道殿堂式宫门,即阊阖门、止车门、端门,门楼三重;北半部依次是大朝正殿太极殿、皇帝寝殿显阳殿、皇太后与嫔妃居住的后宫西游园等三座宫院。东面以司马门和朝堂为轴线,南半部主要有尚书省、朝堂等外朝区;北半部则是太仓、府库和掖庭等内府官署区。

北魏宫城阊阖门作为宫城正门,门前设置有巨大的双向子母阙,显然是后世隋唐应天门双向三出阙形制的雏形。

北魏外郭城的格局

北魏外郭城东西、南北最大距离均达10公里,总面积约80平方千米,规模空前,是中古时期最大都城之一。

记载北魏外郭城有320多个里坊。考察的铜驼街南对祭天的圜丘,北直宫城正门阊阖门、正殿太极殿,等距位于东、西外郭墙的中轴线位置,显然北魏外郭城是按照中轴对称的原则规划营建。西郭城中部设置有大市,约占4坊之地,周围里坊皆为工商货殖之民,有通商、达货、调音、乐律、延酤、治觞等诸里。东郭城中部有小市,周围有孝义里、殖货里等。南郭城跨洛河建有洛水浮桥,浮桥南有四通市(即永桥市),周围有安置周边四夷经商居住的四夷馆、四夷里以及白象坊、狮子坊等里坊。西郭城西侧还有东西2里、南北15里的寿丘里,即王公贵戚居住的王子坊。

西外郭城内还发现有西引谷水的人工渠道,称为千金渠,该渠道上水碾磨和水碓等水利机具发达,是都城生活的重要生产设施。该渠道也称“阳渠”,其围绕内城并分流入城,形成整个城市的水系网络。该阳渠在建春门外的东郭城内汇合后宽达百米,形成水运漕渠,附近有停靠天下贡赋之船的码头和储存货物的租场。为了便于通漕,在内城西南还修建有堰洛工程引水济槽,漕渠向东经洛河进入黄河水系,其部分河道也是后世隋唐大运河的前身。

北魏洛阳城创建的三重城圈和坊市制都城格局,是一座新型的国际商贸大都市,对后世隋唐长安和洛阳都城均有很大的影响。

合影,这么多地方历史文化爱好者,有专家学者,有普通百姓,有80多岁老先生,有三、四岁小朋友。千年古都洛阳文化强市,再创辉煌,值得期待。

  第三站:东北城墙剖面

据文献记载,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东周(春秋末至战国)、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皆为都城,为都约540年。城址自周代始建,一直沿用到唐初,使用了约1600年。

西周时期城址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勘察,早在西周时期(大约公元前9世纪)这里就存在一座规模较大的城址,时代不晚于西周中晚期。其位于东汉洛阳城中部,东西长方形,大致合当时的东西六里、南北四里。

尽管目前尚无法确定就是西周初年周公所建,但由于它是洛阳发现确认的唯一西周城址,地望又与记载周公所制的成周城有关,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

东周成周城址

西周末年为避犬戎,周平王东迁洛邑,都王城,此即历史上的东周时期。至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19年),王子朝在王城作乱,众诸侯在晋侯率领下迁敬王至成周城。因该城狭小,不受王都,故绕狄泉扩其城,以居敬王。之后,十代周王皆以成周城为都。

20世纪80年代初,在汉魏洛阳城汉晋大城北墙垣的考察证实了上述记载,城址北部东周夯土是新筑,城址中段东周夯土包砌在西周夯土外侧。

东周时期城圈东西仍为 6里,南北已扩为7里,为南北长方形。此东周成周城的确认与以往发现的东周王城表明,文献所记“两城说”至少东周时属实。且东周成周城不是新筑,而是在西周城基础上向北的增扩。

秦代洛阳城址

秦灭东周,设三川郡治于此,并封相国吕不韦为文信侯,食洛阳十万户。记载再次“大其城”,且秦时已有南、北宫。根据考察,吕不韦扩大的洛阳城可能是东周成周城的南部。故秦营建的洛阳城达到东西6里、南北9里规模,即俗称的“九六城”,东汉、曹魏、西晋国都洛阳城和北魏洛阳内城均是以此为基础营建。

西汉洛阳城址

西汉初年(公元前201年),高祖刘邦居洛阳南宫,本欲定都于此,后因故迁长安,这里为河南郡治。

西汉时期的洛阳城仍然存在着“南北宫”。如《大事记》注《舆地志》云:“秦时已有南、北宫。则自高帝迄于王莽,洛阳南、北宫、武库皆未尝废。”《汉书·高帝纪》:“(六年),帝乃西都雒阳。夏五月,置酒雒阳南宫。”

东汉洛阳城址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幸南宫却非殿,建都洛阳。光武帝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起南宫前殿。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起北宫及诸官府。八年(公元65年),北宫成。

东汉洛阳都城延续前朝都城制度和精髓,都城十二门;城门开三道;都城布局“多宫制”、“面朝后市”、“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等。配置有祭天的南郊和祭地的北郊建筑。尤其都城正门向南直对祭天的南郊,当是曹魏都城正殿、正门等轴线建筑南对祭天圜丘的发端。

东汉洛阳城的宫室格局仍为南宫与北宫并立,二宫之间有复道相连,相去七里。

曹魏、西晋洛阳城址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建都洛阳,以曹操营造的建始殿朝群臣。曹魏营修的都城延续东汉,仍为“九六城”,有12座城门,城门开三道。但宫城变化很大,创建太极殿为核心的单一宫城洛阳宫。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初营洛阳宫,造北宫陵云台、嘉福殿、崇华殿。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年)大治洛阳宫,修昭阳、太极诸殿,于芳林园起景阳山。

曹魏祭天的圜丘设在太极殿南20公里的委粟山。曹魏将祭天的圜丘,北对都城正门宣阳门、宫前大街铜驼街、宫城正殿太极殿,都城由此出现了建筑轴线。

西晋篡魏,沿用曹魏宫城。宫城正门曰阊阖门,正殿曰太极殿,宫前大街铜驼街南对大城宣阳门,街两侧设置左祖右社,宫北有皇家禁苑芳林园(华林园)。

北魏洛阳城址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幸洛阳,周巡故宫基址。太和十九年自平城迁都洛阳,重修洛阳宫与太极殿。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冬十一月,行幸委粟山,议定圆丘,仍定在万安山脚下曹魏圜丘所在的委粟山。太和二十年(496年),初营方泽于河阴。

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发畿内夫五万五千人筑京师三百二十三坊,修中轴对称的外郭城。冬十一月改筑圆丘于伊水之阳。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年)太极殿成,主殿东西102、南北60米;东、西堂各长约48、宽22米。考察显示,太极殿与两侧东西堂均始建于曹魏,北魏、北周均有沿修。

卜算子.洛阳故城知多少

卢秀珍

暖暖艳阳天,绿绿苗儿俏。

百里方圆是故城,你可曾知晓?

店铺市繁华,车马人欢闹。

宫殿城池皆整齐,古韵真不少。

1928年夏秋之际,大雨,金村东面的汉魏洛阳城东北隅一处地面塌陷,发现一座积石积炭木椁墓,继而引发盗掘。1929年以后,所出文物流入市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随后四五年间金村相继又有7座大墓被盗掘,上千件随葬品多数流失海外。1930~1931年间,青铜器□(“厂”下加“驫”,biāo)氏编钟出现,金村古墓引起中外人士的关注。其间,开封圣公会主教加拿大人怀履光(WilliamCharlesWhite)闻讯后,经朋友介绍,全程参与墓葬发掘的各个阶段,并从随葬品中获得大量标本,于1934年出版了TombsofoldLo-yang(《洛阳故城古墓考》)一书,记载金村古墓的发掘情况,涉及墓葬结构、内容及各种随葬品的形态。据怀履光描述,金村八座大墓南北分列两行,都为单墓道“甲”字形墓,墓道在南,其中的3座在墓道两侧各有车马坑。1946年以后,国内学者就金村古墓为东周墓达成共识。

 汉魏故城叹

康柏渠

我家居住洛河南,

汉魏故城在北边。

东据虎牢西函谷,

险要宝地铁固般。

帝王不恤百姓苦,

时有血光战火燃。

五个朝代车轮替,

历经一千六百年。

西通罗马胜罗马,

丝绸之路东起点。

曾经一时荣无比,

顷刻烟消转暗淡。

历史攸攸兴亡事,

文人骚客有遗篇。

幸赖盛世考古者,

灿烂文化始见天。

2021.02.22

秋风堂主人梦回大唐系列之四:

《七排.汉魏怀古》

文\尚留永

历史长河过雒城,青灯古佛说春晴。

我见犹怜惜损毁,经年留霁势恢宏。

绵延城东三十里,汉魏遗址一万顷。

历经王朝属最多,多少宫廷难数清。

始于西周盘庚建,北魏时期到顶峰。

丝绸之路自此起,天竺大藏苦多经。

三圈城池叹大气,宫城内城外郭城。

四次罗马遣使至,中西交往彼鉴证。

若问古今兴废事,恭请只看邙山岭。

迁殷顽民于此地,成周八师督方成。

咸阳出关过此地,三川郡侧驿翻腾。

更始三年光武定,董卓挟帝汉初平。

曹丕定都雒改洛,司隶校尉开元庆。

西晋前赵战火燃,北魏永煕洛墟呈。

永宁寺塔说传奇,金墉城隅悲离宫。

太学石经邺城迁,辟雍碣碑复龙兴。

隋唐定鼎怀旧事,新安函谷说非凡。

云台二十八星宿,汉陵七十二晓烟。

七子泼墨建安岫,千杯传神竹林贤。

青梅煮酒论英雄,绿袍斩将走骑单。

孝文迁都促融合,洛阳纸贵汉书传。

地动坐知百米颤,浑天遥看千里远。

大梦先觉谁自知?先生醉卧滨河南。

秋风堂前一缕香,草堂窗外已春天。

202102220944于秋风阁

  第四站:金村“汉魏人家”

“汉魏人家”文化大院,由热爱历史文化的村民张志军创办,集庭院风景与文化内涵于一体,南距离太极殿遗址仅800米左右,是一个休闲学习交流的好去处。

汉魏人家张重老前辈,1938年奔赴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投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先后任安阳武工队政委、独立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解放后,47年10月任第一任伊川县县长、县委书记、洛阳地委秘书长、焦作、鹤壁、平顶山市委书记,参与或直接领导建设了郑州纺织机器厂、舞阳钢铁厂、河南炼油厂、平顶山涤纶帘子布厂等,被誉为“焦作城市之父”、“洛阳石化之父”,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卓越贡献,张重故居、张重事迹陈列室,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好场所。

  张志军去年花费6万元将老宅初步收拾了一下,干净卫生。

  张志军87岁的老母亲,身体好,心态好,大力支持汉魏文化的传承。

张先生邀请洛阳著名青年书法家,文保集团辛俊峰书写了“汉魏人家”牌匾,并经常邀请洛阳历史文化学者魏进京老师在此开展公益讲座,是汉魏文化公益讲堂、汉魏故城微信群友集中交流的场所。

 送汉魏人家

梁炎平

汉起烟云十五州,

魏禅京洛走陈留。

人间自古多风雨,

家国由来聚上流。

文索炎黄侯刚字,

化添旧物感民忧。

驿园织就同心结,

馆树高瓴星月稠。

2019.3.23

金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金村张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并在汉魏人家挂牌,使汉魏人家增添了浓郁的乡村文化特色。

金村,村舍向北延伸到城墙以外。按平面图,金村位于城墙以内的部分东西横跨北魏大夏门与广莫门之间,南邻宫城遗址,正是北魏皇家禁苑华林园的所在。芳林园建于东汉,曹魏增修,因避齐王曹芳之讳改称华林园,西晋因之,北魏又有复建。北魏郦道元对当年胜景有精彩描写,读之有如身临其境:“(穀水)又迳瑶华宫南,历景阳山北,山有都亭,堂上结方湖,湖中起御坐石也。御坐前建蓬莱山,曲池接筵,飞沼拂席,南面射侯,夹席武峙。背山堂上,则石路崎岖,岩嶂峻险,云台风观,缨峦带阜,游观者升降阿阁,出入虹陛,望之状凫没鸾举矣。其中引水飞皋,倾澜瀑布,或枉渚声溜,潺潺不断,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于泉侧,微飚暂拂,则芳溢于六空,实为神居矣。”

可叹一千五百余年时空变换,仙境消失,此刻唯见农田村舍,袅袅炊烟。

去年编印《百年追忆》一书,全面收录了人们对张重老前辈事迹的追忆文章和革命年表,内含37篇文章和30幅照片。

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需要有像张志军这样的热心人,投身公益、乐于助人,汉魏人家一定会成为汉魏故城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一张文化新名片。

  合影留念

  2020年4月25日,第一次参观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感谢“汉魏人家”张军老师陪同讲解。

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洛阳市文物局汉魏古城管理处发起,邀请洛阳市历史文化学者魏进京先生和金村“汉魏人家”张军等组织、参观考古现场。

我应邀参加,并拍了很多图片。

如果你对厚重的河洛文化感兴趣,欢迎你到汉魏洛阳城遗址参观。

地址:白马寺东2公里处,导航“白马寺小桥”即至。市内56路、58路、87路公交可以到达附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董卓焚毁的洛阳城是如何重生的?它奠定了后世中国都城的规制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太极殿
汉魏洛阳故城居中宫城
帝都花城千年笑,崤函古道无人悲——丝绸之路河南段
汉魏洛阳城遗址寻古
【轮眼看神都】——汉魏洛阳故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