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城中衢:阜阳解放路!

阜城解放路小史

写下这个题目,立时想到一个问题,会不会有人说我画蛇添足。为此我不得不先解释一下,所以如是命题,是因为我们的许多城市都有以“解放”命名的道路,如广州、如杭州、如天津、如西安……如颍上、如太和、如界首……所以会如是,是因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兵锋所向、红旗所指之处,国民党反动派对人民的黑暗统治即宣告终结,当家作主的劳苦大众欲让历史记住他们在获得翻身解放时的喜悦。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一段时间之后才命名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城市的道路是没有用“解放”一词命名的,至少孤陋寡闻如我,从未耳闻目睹过。

摄/常遇春

解放北路现状

阜阳古称颍州,明以前分为南北二城。明正德十一年(1516),经孙磐、曾大显两任兵备佥事的努力,使得当时颍州的南北二城终于相连为一城。北城之南门,改为鼓楼(康熙《颍州志》记作“谯楼”)。不过,据明·正德六年(1511)《颍州志》,在此之前,两城之间的道路就已相通。今阜城解放路(以下简称解放路)北段,即古楼至北门之间,当时名为“大时雍街”,其下注曰:“在州治(即州政府)东,通南北二城。”时雍,有天下太平、光明祥和之意。位于今解放路南段的大隅首,当时名“大十字街”,是其时南城的中心,其下注曰:“在南城,四门相望。

在明·嘉靖十五年(1536)《颍州志》中,今解放路被简记为“南北中衢”。

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颍州志》中,记今解放路为“时雍街”,其下注与明·正德《颍州志》相同。

摄/常遇春

解放南路

在清·顺治《颍州志》中,今解放路亦记为“时雍街”,其注文字略异,曰:“在州治东,通南北大街。

在清·康熙《颍州志》和清·乾隆《阜阳县志》中,“时雍街”之名被移用于滑家街。清·乾隆《阜阳县志》在“时雍街”下注云:“在城东,通南北大街,亦名滑家街”(在今贡院街东段)。

在此两志中,“大隅头(即大隅首)街”被放在“里巷”部分的第一位,下注“在城南,通四门”;将“小隅头(即小隅首)街” 放在“里巷”部分的第二位,下注“在州城偏西,北通迎祥观,南抵观音堂,东西通城门”,与康熙《颍州志》不同的是,乾隆《阜阳县志》在其下注中多加了一句话:“亦名文德街” 。综两志所述,可以推断,今之解放路,在康乾之时,既被叫作“大隅头街”,亦被称作“南北大街”。

至清道光时,今解放路则被直称为“大街”。其据在道光《阜阳县志·建置志》中:“城内通四门之十字街曰大隅头,自大隅头通行南北为大街”。

1962年绘制的阜阳老城区图

民国时,今解放路被由北而南分成三段:北门大街,由县城北门起,至鼓楼止;鼓楼大街,由鼓楼起,至大隅首止;南门大街,由大隅首起,至南门止。民间约定俗成的习惯,仍统称其为南北大街。

摄/常遇春

南门口

从民国《阜阳县志续编》中知,今解放路,在历史上还因北门大街之西侧的承流街口,曾先后建过“承流”坊和额名“体仁”的门楼,一度被称作“承流街”和“体仁街”。

新中国成立后,今解放路名为解放街,沿袭民国时的做法,亦将之由北而南分作三段,改北门大街为解放北大街,改鼓楼大街为解放中大街,改南门大街为解放南大街。至1974年,解放街改称为解放路,分段仍其旧,只是把“街”改成了“路”。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在解放中路建古商城,今其名已被后者取代。

摄/任怀彬

2013年5月29日 阜阳北关全貌

新中国成立后测量,解放路之长度为1925米。

民国时测量,今解放路宽仅丈许(3米多),交通极感不便。1938年5月,阜阳城惨遭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城内街区一片焦土,复建时,时任县长吕荫南下令将这条城内南北大通道放宽至二丈六尺(8米余),新中国成立后测量,这个指标并未达到,当时拓展后的街道宽度仅5~6米(1994年版《阜阳县志》)。

关于这次拓街,当时的亲历者、原县级阜阳市政协委员吕霞先先生回忆说:“炸后,政府重新规划街道,为防火计,大街小巷一律加宽,现在老城街道基本还是这时改造后的面貌。”(《阜阳史话》第五期)1954年,为了能够通行汽车,人民政府对解放路进行了再度拓展,其宽度达20米(1993年版县级《阜阳市志》)。

同大多数古城镇的道路一样,解放路至新中国建立时仍为石板路面,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方改为沙石路面,上世纪七十年代,再改为柏油路面。

摄/常遇春

建设中的解放北路泉河桥

自明代以来,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今解放路都是阜阳城中最繁华、最热闹的街道。1994年版《阜阳县志》载:明朝末年,特别是清康熙之后,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山西、陕西的行商和坐商相继来到阜阳,投资经营。

摄/邓建设

原人民银行储蓄所(2006年)

在《阜阳史话》第八期上,有一篇回忆《旧社会阜阳当典钱庄概况》(作者冯文光)的文章,其介绍的12家钱庄,全在解放路上:益顺钱庄,阳隅首(今贡院街与解放路交口)北路东;益萃恒钱庄,解放北大街福音堂南路西;汇昌和钱庄,大隅首北路西;道生恒钱庄,阳隅首北路西;宝兴隆钱庄,解放北大街路东;庆和祥钱庄,解放北大街路西;和兴钱庄,解放北大街路东;阜兴公钱庄,解放北大街路东;三义和钱庄,解放北大街路东,蕴泰酱园南侧;协和钱庄,南门内路西;昌隆钱庄,大隅首北路东,裕隆茶庄后院;新昌和钱庄,解放中大街路东。

摄/邓建设

郭家胡同口 邮电营业所(2006年)

解放北路因北接泉河码头,商行、货栈、作坊鳞次栉比。新中国成立前,阜阳城周边地区所需的洋(煤)油、洋(卷)烟、洋布(区别于本地手工粗布的机织布)、洋火(火柴)、粮食、油料、生资、棉麻以及建筑材料等,大部在此汇集发出。首饰业、杂货业亦多集中于此。

摄/邓建设

解放北路民居、沿街商铺(2006年)

据传,明万历年间,山西高平县人侯大升先在城内桂花街开腌酱小店,其后逐渐扩大,于乾隆年间迁至今解放北路北端之东顺河街口,立店号“大升酱园”,其拳头产品侯大升陈醋,享誉四方,1992年入选由黄山书社出版的《安徽传统食品》一书,其前言称,此书是安徽有史以来第一部反映传统食品的文献;上世纪二十年代,曾任安徽、阜阳商会会长的阜阳富商潘慎五在此开设潘永兴公司,声震一时;1929年,山西商人霍蕴年在此开设蕴泰酱园,留名至今;1916年河南周口人庞氏(失名,其子名庞广义)在此开办了裕昌祥果品店,时过百年,至今依然兴盛。

摄/邓建设

解放北路新华书店(2006年)

民国期间,京广布疋业、食品业、文具业多集中在今解放中路一带。1964年,当时的阜阳县百货公司在此建起占地500平方米的门市部,群众称之为“大店”,一个时期,几乎是阜城人逛街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亦是到不少到阜城公干、赶集者计划中要光顾地方之一。

大隅首地处南城中心,可直达四门,得陆路交通之利,又东邻府衙、文庙,贴近政治、文化中心,因之在清代,既是富户豪绅青睐之处,也是商家心仪之地,其处金融、百货、服装、餐饮、茶庄、旅馆、诊所、书店……无所不备,以至周边乡镇的物价,都会受到它的影响。民国以后,受政治中心转移的影响,其繁荣程度,渐不如前。

摄/余亮

城隍庙

鼓楼南面旧有铁龙桥,因其地处城中心,又东邻小教场,西接城隍庙,背靠州(县)衙(在后之专署街),因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南来北往的旅人行商、贩夫走卒,无不在此留踪驻步,其地人气之旺,为阜城之首。因之阜阳城各色小吃亦荟萃于此,据北城小学退休老教师周世忠先生介绍,名气较大的有:陈拐咕囟肉,朱锦堂带汤包子,老温面条,杨三、黄三、刘三板鸡板鸭,王五鸡蛋油馍,李四咸馍,胡四木樨肉等。

鼓楼门洞的两壁,则是新闻集散地,政府布告、影剧海报、商业广告、大事号外等,都不会忘记在此张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铁龙桥下的水沟中敷设涵管,铺通道路,桥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在鼓楼拆除后,因其地而建的鼓楼广场则承接了之前的繁荣,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仍是说唱、杂耍艺人献技之地,仍有相当规模的小吃群落,自然也是民众的休闲娱乐之地。经过本世纪初的改造,现在的鼓楼广场品位更高、更现代也更亲民。

今解放路上旧有三处标志性建筑:北门,在解放路之北端,是定远人、颍川卫指挥佥事李胜,为落实朱元璋“筑城立卫、招集流亡”(道光《阜阳县志》)的谕旨,修筑北城时所建,落成于明洪武十年(1377),命名“承恩”,门外筑有月城,月城开二门,一东向,一西向,东向门名“达淮”,西向门名“通汴。乾隆十三年(1748),颍州知府王敛福、阜阳知县侯兹重修;乾隆五十年(1785),阜阳知县张护再修。

摄/余亮

颍州古城墙

鼓楼,位于解放路中段,原为北城之南门,二城合一后改作鼓楼,名曰“镇颍楼”,楼上匾额题字:“颍川巨(重)镇”,其主要功能为瞭望和报时,亦为李胜筑城时所建。明嘉靖年间,兵备道朱舜民,梦得神人帮助,打了胜仗,曾将关公像迎于鼓楼上供奉。抗日战争期间,鼓楼曾充报警台,上悬铁钟一口,遇日本侵略军飞机临空即鸣钟报警。1948年7月30阜阳解放之后,鼓楼一度是新闻发布平台,每天清晨,有专人用漏斗状铁皮喇叭,向民众喊播从收音机里获得的消息,如人民解放军解放济南等。

绘画 李伯英

颍州鼓楼和其前的铁龙桥

南门,位于解放路南端,原即为南城之南门,初建于何时,已无考,再建落成时间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是为兵备佥事孙磐、曾大显改南土城为砖城工程的一部分,名为“迎薰”,门外月城开一门,名曰“丹冗”。南门重修、再修时间同北门。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解放路上的这三处标志性建筑早已无存,仅留地名。

摄/常遇春

“民国28年(1939),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全国拆城,以为'敌人所据,不易光复’,省政府派(保安处处长)赖刚来阜执行拆城命令,强行将旧城城墙、城门、敌楼全部拆除,后经群众要求,只留下望霍楼(三棚塔)”(1994年版《阜阳县志》),南北城门自难幸免。据市党史专家张振标先生介绍: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十四绥靖区及整编七十四师守阜城时,为抵挡解放军进攻,曾重建北门,1948年4月,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十一纵队攻阜城,北城门果成障碍,不少战士在此牺牲。3个月后,阜城解放,北城门被炸毁。

摄/余亮

建在解放中路街区的“古商城”

鼓楼于1938年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坏,从此一蹶不振。1954年,阜城拓宽街道,鼓楼因占据路中被拆。

1938年5月遭受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后的阜阳南北大街(解放路)

解放路上的其它老建筑,经数次拓路,今也所剩无几。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建设古商场时,解放中路两侧,包括中共阜阳第一个党小组的诞生地——位于大隅首北路东的颍淮书局在内的沿街店面,全部拆除。本世纪初,改造棚户区,解放北路北段及两侧街巷,全部拆除。

摄/常遇春

拆迁中的解放北路及两侧街区

撰稿人曰: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期待古城始终保持繁华不衰,是不客观的。在所有的修补都不能使她再有能力承载社会进步所增加的负荷的情况下,在现代化的新城区在她的周边不断展延扩张的时候,她淡出人们的视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时的她,如同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有权力要求休息,我们也应该让她休息。但我们要理解她的酸楚,记住她贡献,给她应有的敬重,尽最大力量延续她的历史价值,使她有快乐、有尊严地活着。

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文字原创:邓建设

编辑:常遇春

知识局:大阜阳 e路行

《家在阜阳,路在前方!

万元大奖,征集“路”的故事》

主题征文活动启动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洄溜古镇杯乡愁散文大赛】张兵兵||说不尽的三十里铺洄溜集
史误勘正|“三府街”不是“三个府”驻地
春游阜阳生态园
【西散原创 • 征文展示】彭光品作品 | 桥•河•塔 ——阜阳,我的第二故乡
西湖新区规划正式出炉!未来,阜城将现三个城市中心!
阜阳近期6大变化,不知道会很麻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