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招隐山巅鸟外亭

(镇江南山招隐景区,米芾称之为“城市山林”。详细介绍放到第10集)

 

镇江南郊诸山,首推招隐景区。思泉游览招隐景区是大清早从东南部赶在太阳上山前开始登山的。


-

山路连绵,穿行在青林翠木间。

-


-

拾级而上,阳光透过树丛,给蜿蜒的山路洒下一地碎金。



-

-

清新的微风中,飘来阵阵吱啾的鸟鸣,如风笛,似振铃。不知有多远的山路,为赶时间,一路小跑,二十多分钟就到达山顶。

 

鸟外亭端坐在招隐山巅。

-

鸟外亭。琢磨了一阵,没猜出亭名的来历。回来查资料,方知那是因为亭的高度超过飞鸟,故名。钦佩这些文人墨客们的形象思维!

二层横匾书:“天人境界”;大门两侧楹联:“倚杖独看鸟飞去,开窗忽拥大江来。”


-

经查,亭子的年代悠久。但始建年代不详,清代尚存,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重建后为混凝土仿木结构,圆形两层,单檐尖顶,直径六米。


-

鸟外亭后匾书“高情远致”,高情厚意可以达到非常深远的境界,放在这里怎么想象都行。




-

亭内——


-

登二层远眺,北面的城,南面的山,清晨的远近风光,尽收眼底。








-

沿着山阴的小路下山——


路过“如斯亭”,单檐三角,旁建长廊。



-


-

亭侧竖“如斯亭碑”。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是明代林华的《如斯亭对》:

泉声泠泠,与弦相应和。诸君曰:美哉,泉乎。清且涟漪。林子舍琴,铿然而作,喟然而叹曰:斯夫子所谓逝者如斯夫者乎?既而合以如斯名其亭。

自开辟以来,今古几更?莫见其正,道妙不息,著乎川矣,故圣人特发以示人,岂惟一物,凡化皆然。川如斯其流,山如斯其峙,日月如斯其贞明,风霆如斯其流形,天地如斯其高厚,寒暑如斯其来往,阴阳如斯其动静,鬼神如斯其不测,百物如斯其化生。磅礴宇宙,逼寒虚空,经纬今古,与川同妙者也!故曰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始终天地生生不已者也。

喜欢这篇荡气回肠的美文。特逐字录之,留存。



    (听鹂山房)

招隐山是因南朝著名艺术家戴颙377441年)隐居于此而得名。


听鹂山房是后人为纪念戴颙而建造的


听鹂山房和招隐寺属于“市保”。据介绍,听鹂山房始建年代不详,民国时期尚余门楼,“文革”中全毁。现房为1981年重建。


-

一处不大的小院,就一间正厅。






-

上额书“鹂声一起宫商羽”,说的是戴颙“听懂”的黄鹂啼叫声,表达了简谱中“宫商羽”三个音符。


这位叫戴颙的老先生,是南北朝著名的艺术家。不仅擅长丹青,在雕刻上造诣亦颇深,最精通的是丝竹,还会作曲。他一生不愿作官,一直隐居。招隐的青山秀水是他的创作源泉,在这里他创作了许多乐曲,在中华音乐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字。

 

步入厅内,正面是标题为《戴颙高隐图》的铜板蚀刻工艺制作的大型壁画,由《双柑听鹂》、《长曲抚琴》和《瓦官塑佛》三个主题组成,概括了戴颙的一生。




-

两侧对联:“泉韵每清心,自由山林招隐逸;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喜欢这副对联的书法,故单独上图。

-


两侧墙上,一面是戴颙的简介。


-

另一面是对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古琴历史的描述。


-

听鹂山房附近的翠竹丛里有一组群雕,更是形象地刻画了戴颙与其女隐居山林,制桐木长琴(取名为鸧鹒,即黄鹂),携斗酒双柑于林下石旁,静听黄鹂歌啭,其情景栩栩如生。


-

《千家诗》、《幼学注解》等书中记载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即由此而来。



-


戴颙只生一女。戴颙死后,其女终身不嫁(剩女乎?),将其住宅改为寺庙,名招隐寺。唐代骆宾王(约627~约684年)旅游到此曾有诗云:共寻招隐寺,初识戴颙家;还依旧泉壑,应改昔云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镇江古代隐士文化 - 新闻中心 - 镇江新闻网
南山,镇江的城市山林(4)
【镇江行】南山招隐,城市山林(7)
【行者】读书台,墨香悠长
到隔壁的城市走一走(9)——镇江南山公园
江苏省镇江市南山招隐寺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