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最基本的三件事

文/麦子,灼见专栏作者

清华大学中文系本科,纽约大学社会管理研究生


很长时间没有写东西,觉得心口辣辣的,却是吐不出火来。就像刚刚冲刺跑完一个800米,那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急迫感,在临近崩溃与希望的边缘,焦灼的等待大脑发出信号命令四肢罢工,命令泪腺泉涌,涕泗横流的淋漓。我久不写东西就是这种感觉。并不是写不出来,吐尽了肚中的墨水,而是在灵感涌来的时候希望能攒齐一整个浪潮,劈头盖脸翻涌过来,然后埋头鏖战三天三夜,写完最后一个字时像被大卸八块,四肢僵劲不能动,在心里也涕泗横流起来了。


态度


通常在我写东西的时候,不能受丝毫外界干扰。所以我不能去咖啡馆,要一杯热饮,一份小点心,电脑下面垫着格子或是碎花布。因为心里燥的厉害,旁人一边聊天我竟能将文章敲成其谈话内容。音乐更是行不通,快的慢的,带歌词的不带歌词的都不行。享不了这福也罢,于是独自在家中摆开阵势,半杯茶水由淡兑到浓,再兑到淡,也不见往下走。


一盘水果也是都招待了家中的飞蝇。必须关灯,必须拉紧窗帘,那种厚而色深的窗帘实在合我口味,一拉上就再也辨不清昼夜。这样的环境让我放开了时间的束缚,所有的精力全部收到写作这一件事上。遇到瓶颈是常有的事,写出的东西淡而无味,言而空洞,一边写心里一边不屑的和整个世界宣战,写完了却实在不忍心回读,扔进一个全是半成品的文件夹中。我写东西不喜欢改,这文章只能一气呵成,中间有改动,味道就变了。再好的想法和修改意见我都不会再去动原文一下,而是写一篇新的来。好多人说这实在是不虚心,没有改正怎么能进步呢?但是在我看来,写出的文章全都是艺术品,写的差劲的也算残次的艺术品。原味的没有经过后天加工的艺术品,自有它的味道。哪怕修改出自同一人之手,上一秒也是永远的过去了。每一秒钟都在发生变化的身体怎么控制得住随之而变的心境?所以,不改。这是第一件,写作的态度。


同情心


曾经看过一篇采访王朔的文章,他说现在写文章一天只写五百字,多了不写,惜字如金。但是在这五百字上花的功夫恐怕比我五万十万字还要多。他常常会将同义词全部列出来,在使用到的时候拿出来一一对比,最终敲定。但是过了几天,发现不好,就又换成别的词。某一日又翻出来读,似乎还没有第一版好,于是就又改回来。如此炼字,别的不说,最起码对文字是尊重的。


王朔也已经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了,所以文风洒脱总有人说洒脱的好,过一阵又变成雅俗共赏,接着又老少皆宜。从《编辑部的故事》到《致女儿书》再到《我的千岁寒》,很多人对此感到遗憾,觉得“那个时代”终究是过去了,但也还是能够谅解的。毕竟写了一辈子总有打瞌睡的时候。天边文学离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三分的带血牛扒总是比不上街边烤串儿吃着舒心,起司不如大蒜,咖啡不如小二。


接地气文学受欢迎有他的道理。严肃文学也绝不是没有市场的,但是那些成天怀揣小布尔乔亚情调自称文学家的一批作家,动不动就批评现在的文学低俗,现在的小说家不懂得如何袪媚求实。语言直白,自成体系简直没有章法,胡作文章。这些作家又写出了些什么严肃文学呢,不过装腔作势的强买强卖罢了。所谓文人相轻,所以从文人口中得来的评论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


当然,我写的东西与先前提及的这些文学家毫无可比性。初出茅庐,童言无忌。我看的书杂,术业没什么专攻,学到现在也认清自己不会有什么像样的术业。小时候看《伊索寓言》,稍大一点看《红楼梦》,初中看泰戈尔,高中看林清玄,到了大学,对于文学种类却是没有了特定的喜好,连一个时期也没有。就是随手翻,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只言片语,一些普及率不高的文学社区。


所以上一次和清华的一位老师相约闲聊,被问及喜欢谁的书,竟一时语塞。心里不光是窘迫,更是惊讶,自己也终于成长到有的放矢的这一刻,不会轻易许诺,更不会轻言对错了。自己不写绝不知作家之苦。作家是外行人叫的,如果自己这样称呼,就颇有些过于自尊了。就像木心老先生说:“桃树从来不说我是创作桃子的,也没参加桃子协会。”这是一种本能,就像呼吸一样。不可将其只视为一种职业,就好比人活着要呼吸,总不能叫板说,你是呼吸家,靠吸气养活自己。首先你养不活,其次就在北京的雾霾天,也没人付你工钱。这是第二件,写作的同情心。


生活化


在中国,收集素材最好的方式是去公园参加一个定点的广场舞团队,结识一群年长的叔叔阿姨。或是下血本请朋友吃顿好的,听听他们的故事和笑话。而在其他国家,更多的,作家们喜欢聚在一起吃下午茶。中国人是不习惯喝下午茶的,尤其在北方。因为中国的饮食习惯没有蜻蜓点水的用餐。煎炒烹炸将厨房一顿好摆,端上来七八个脸盆大小的热菜,光肉就有三四样。油烟弥漫,食客四座,盯着面前的菜盆子眼泛蓝光。下午茶却不是这样的,点到为止。一小杯伯爵红茶,配一汤匙牛奶,两三块刚刚烤出来的曲奇饼混着黄油和奶香。


英国人是喜欢的,他们常常借着下午茶的时光聚在一起闲谈。谈话内容也是点到为止,并不像中国人夹一筷子菜塞进嘴里,一边谈论着街坊邻里的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闲话,探听到别人的秘密就非要刨根问底,还要自编自演出一个开头和结尾,齐活,一个完整的故事出炉了。所以中国的作家更幸福,因为他们吃着饭的功夫就能将一本小说打了腹稿,故事接地气却又不乏新鲜感。而英国的作家呢,只得端着红茶细细的琢磨口中最后一个饼干渣,吸一口黄油气,写出的东西也是黄油味的,初尝是极香甜的,但也耐不住吃多了有些腻。


年初的时候我在小区的健身会馆办了一张年卡,这健身房开在小区里会员更多的是住在附近的大爷大妈。也不乏有我这样的年轻人,但却成了少数。健身房的操课是我每日必上的内容,一同上操课的有两个北京阿姨,脸上已经能瞧出来有褶子了。她俩每天都站在第一排,一进屋就大着嗓门说着自己的那点“新闻”。家的狗今天遛弯的时候找着老伴了,要么就是新买一身衣服,一个仰着脸问另一个怎么样,那个头也不抬的说大腿像香肠。再者就是一起在肚皮舞课上笑另一个大妈舞姿不优美,不是嘲笑,是北京人特有的一种幽默方式,说她跳着跳着都跳镜子里去了。这些零七八岁的只言片语给了我创作上无尽的素材。所以我爱去上课,不光是健身,更是收集素材去了,打腹稿去了。这便是第三件事,写作的生活化。


我在写作上不只有这三件事,但这三件是最基本的。首先有了写作的态度,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知道对待每一篇作品都要首先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再没有任何一个相同的作品。有了态度,也有了尝试,就要学会宽容。对于同辈的写作者,取其精华。学会称赞,比学会批判更重要。对于文字的功能上,不应单单将其视为束之高阁的艺术品,一篇文章最有价值的地方并不只是它的阅读价值,而是社会价值。文章再好,只是空言志,空抒情,并不能算得上一篇好文章。这就是时下总在谈的软文,或者说有情怀的软文。我以为软文这东西无伤大雅,并非是要玷污艺术的。很多写作者对此嗤之以鼻,或许是因为其商业价值,但我以为正是有了这商业价值在,才能使得这文章本身有了价值。而软文的创作,最终也应该是艺术创作的延续。


你将它视为艺术,它就是艺术。你将它视为利益,它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只能是急功近利。所以时下批判情怀说的人也只是看到了它的一面。所谓情怀,就是态度,就是宽容。有了将软文视为艺术的态度,便有了将商业与文学合而为一的宽容,故此有了情怀,故此情怀便不空洞。


生活化的语言和谋篇布局形式是读者愿意将你的作品带进厕所的。如厕阅读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兴趣点在哪里,也最能看出一个草根作家的文章究竟是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是不是俗的不那么俗,雅的又没雅到天上去。这对于北京人,又天生有着语言优势,能迅速将一件严肃的事情一摔八瓣,让看客看出乐子来。对于男性作家,这也不是件难事。王朔曾经被人说痞,但是也最终成了一派“痞子文学”,可没见过哪位女作家写作接地气,被人叫做“女痞子”还能高度传唱的。所以,把笔杆子交给一个姑娘,就意味着把她推进了如何写出不作的文艺的深渊。这也是我将其视为写作第三件事的原因,我得从泥沟子里爬出来。


我的专业天生具有优点和缺点。优点自不必多言,每天都会用到,时时刻刻都能提高。但是缺点便是让我谈谈我的专业,我说不出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只能是个人化的经验之谈。再碰上个经验不足的,就毫无谈的必要。应试教育教写作比我有章法,作文大全里的范文比我有章法,我只是讲态度。就像我之前说的,文人口中得来的评论,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其实也挺玄的。


— THE END —



灼见独家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

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

聚合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微信:penetratingview 投稿:ezhange@yeah.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篇小说应是接地气的艺术品
文学创作当有“情怀”(曲晟)
在一起为什么这么难, 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入“骨”及“髓”彰灼见
星子||做一个有情怀的人(外一首)
【诗艺国际】淡 雅 | 教育情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