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扎哈·哈迪德:她像飓风,风暴全在外面





世界上每天都会有人猝然离去,命运的安排使他们无法与世界从容地告别。这些死亡大都会与群星一起向宇宙更深处遨游,有些则会高悬于人类头顶的夜空,提醒仍在迷惘碌碌中的同伴们该向往怎样的生活,该如何铭记自己的生命。



2016年3月31日11时08分,BBC官方网站发布了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去世的消息。她因心脏病突发于迈阿密的一间医院离开人世,结束了建筑师“女魔头”的一生。

 


1950年8月9日,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她的母亲是个收藏迷,家中珍藏了许多各式各样的家具。童年时期,哈迪德痴迷于精美繁复的波斯地毯,总是专注地观察着波斯地毯中纷繁的图案。抽象的波斯梨花图案与直线条的几何图形将现实转换成了交缠丰富的艺术世界,也让幼年的哈迪德发现了“于重复中诞生变化与富饶”的秘密。

 


▲童年时的扎哈·哈迪德

 

伊斯兰与阿拉伯世界高度连接,紧密交织。在阿拉伯世界里,无论你是穆斯林、基督教徒或犹太教徒都不重要,文化上的主宰力量都是伊斯兰。英籍伊拉克中东血统在哈迪德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身为古文明世界的一份子,特殊之处在于历史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站在伊拉克的南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交汇处的伊甸园,便能感受到永恒。当你望着流向未知远方的河、看着在风中静默伫立的树,就会知道一万年来什么都未曾改变过。

 

“我七岁时,曾和父母到贝鲁特,看一些他们为家里定制的新家具。我的父亲穆罕默德·哈迪是个有前瞻思想的人,兴趣包罗万象。我依然记得到家具工厂的工坊,看见了我们的新家具。那些家具是直角的现代主义风格,涂上黄绿色,还有一面不对称的镜子给我的房间用。那面镜子让我好高兴,也让我爱上了不对称。回到家后,我把房间重新布置了一番,使它从女孩的房间变成了少女的房间。我的表姐喜欢我的做法,也请我帮忙布置她的房间,之后阿姨也要我设计卧室,于是就这样展开了。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让我有信心做这些事。”

 

父母对哈迪德的教育便是如此:鼓励她要有独立的见解,发展自己的爱好。她从十岁开始就奇装异服,说一些在同龄人看来奇怪极了的话。“我没有刻意标新立异,我本来就天不怕地不怕。无论是否有意,总之我不觉得必须遵守大家已认可接受的事情。”她随家人游离欧洲,在初识亚欧两地不同文化后,11岁的哈迪德就有了想成为一个建筑师的想法。

 

但在瑞士的一所女子贵族学习度过了中学时代后,扎迪德做出了让很多人费解的决定,她不是选择了自己一直向往的建筑专业,而是在黎巴嫩著名的贝鲁特美国大学AUB学习数学专业。她并没有提到过自己做出这个决定的缘由,但之后人们确实在她作品中找到了天然的“数学美感”。打破常规的设计逻辑,不见任何直角,每一处似乎随时都会溶解。这些看似毫无章法的建筑物像是以牛顿定律之外的方式存在,地心引力在巨大的扭曲和盘旋中失去踪迹。而事实上,在它们的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精密的数学计算。

 


在黎巴嫩贝鲁特攻读完数学专业后,哈迪德移居到了英国,进入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攻读建筑学。当时的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正值黄金时期,是全世界前卫建筑的试验场,一切看似不可能的构想和理念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实验的机会。

 

“我的老师包括里欧·克里尔(leo Krier,生于1946年,建筑师、建筑理论家与都市规划师),但最重要的是我在第四年成为雷姆·库哈斯的学生。建筑联盟有意思的地方,是混乱中总有人能为你引导方向,但你必须找到这些人,并让他们教自己如何做事。你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我是雷姆的学生,我们的工作室单位非常奇特新颖,向一个尚未探索的世界敞开大门。雷姆·库哈斯与艾利亚·曾西利斯(Elia Zenghelis)以新的方式看待城市。在建筑联盟的总体感受,前三年是迷失与困惑,之后到了第四年,会认为你已获得充分训练,可以选择想追求什么,以及想让谁来教你。”

 

青年时期,哈迪德深受俄罗斯艺术鼻祖马列维奇和结构主义大师艾尔·利西斯基的影响,她认为那个时期的艺术家有着近乎乌托邦式的不可思议的能量,任何不起眼的东西都有可能带给他们无限的灵感。她也常在德国观看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表演,约翰·克兰克的作品给了她很大的触动。“好的建筑应当是有流动性的。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舞蹈时刻。”

 

但对哈迪德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的仍是伦敦建筑联盟学院。这里继承了'建筑图像派'的传统,库克、库哈斯、楚米、寇斯,他们都将现代世界的憾动转化成了自己作品中的主题与造型。不管是库克的宣示性,楚米的趣味狂笑还是库哈斯的神秘拼贴,都将多向度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型变化,通过科技感的架构整合为了一种意象——新的观点已经产生,我们已进入新世界。

 

1977年,哈迪德加入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与库哈斯及曾西利斯一同担任合伙人。“雷姆·库哈斯与艾利亚·曾西利斯花了很长的时间,他们说服我两个人不好、一个人也不好。要相信三个人绝对比两个人好,因此我加入了OMA。因为如果你只靠自己,一旦受到任何人的批评,那么可能会过度孤立,导致任何人谈论你的作品时,你都觉得像在攻击你。 因此当我离开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时候,决定一定要一直和有批评力的人一起工作,否则你可能永远欺骗自己,假装一切美好,但实情并非如此。”

 

1979年,哈迪德在伦敦开办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她大胆参加各种竞赛,不断探求自己的建筑语言。1983年的香港山顶俱乐部国际竞赛,她出人意料地战胜了众多知名建筑师,从此在国际建筑界名声鹊起。

 


▲哈迪德的手稿

 

“她的作品拥有多层次的透视、无穷的消失点、倾斜的多角度,峰回路转,突然杀出或插进来的水平面,这一切都完成了传统建筑学‘不可能的任务”。

 

“她是个天才,手上的功夫尤其厉害。她画图时,那是我见过的最坚定、最确信无疑的一双手,她画的效果图总是那么美,从来没有多余的线条,也从来不用去寻找线条,就像是中国的书法。”这是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对她的评价。

 

的确如此,哈迪德的每一张建筑草图都是一幅完美的抽象绘画,让人无法将它们和建筑联系到一起。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几何图案、跳跃的色彩,松散与紧密、有序和无序、混沌与秩序,都在经意和不经意间巧妙融合,打破了固有的线性思维模式,使建筑成为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

 

但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她也收到了不少批判。许多建筑师和建筑商认为哈迪德的作品无论多么惊艳都无法在当下的建筑条件下被建造出来。尽管她凭借大胆前卫的设计获得了众多设计大奖,但却没有一个设计被付诸施工,被人们称为是“纸上建筑师”。

 

即便如此,她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1993年,她完成了从业以来第一个建成作品--德国的维特拉消防站。这个并不大的作品问世后,轰动了建筑界,成为了当代建筑中的经典作品。

 


▲维特拉消防站

 

德国魏尔市的维特拉家具公司,曾多次遭受过火灾的威胁,该公司决定在工厂北侧建一个消防站。哈迪德的设计,通过营造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使建筑达到了海市蜃楼的效果。让这个看似仓库的消防站,如同高速运动中的碎片刹那交汇而成,仿佛是瞬间的动感凝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不安全的建筑体验。最突出的是外面的这块车库顶棚--一块尖锐的三角形,表达出随时响应警报的紧张情绪,警醒着人们时刻要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

 


▲维特拉消防站

 

维特拉消防站之后,哈迪德走出了事业低谷期,建成作品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1999年,哈迪德为奥地利著名的滑雪胜地因斯布鲁克Innsbruck设计了一个滑雪台。这个名为Bergisel的滑雪台依山而建,由一塔一桥组成。一桥,就是滑雪跑道,而一塔,就是最顶上的将观光和休闲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厅。游客既可站在瞭望台上俯视整个因斯布鲁克美景,又可仰望巍峨的阿尔卑斯山,更可感受滑雪运动员飞翔前一刻的动态美。这座跳雪台,不但为Innsbruck树立了崭新的地标,更被媒体评为“现代建筑7大奇迹”之一。

 

▲Bergisel的滑雪台

 


扎哈·哈迪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单身一人,没有恋爱,没有结婚,没有小孩,建筑就是她的一切。她的工作室位于伦敦的心脏地带——克拉肯威地区。办公室的天花板装饰着复杂锯齿状的蓝色有机玻璃,书籍和杂志充满了整个房间。她对工作和下属的严苛在业界很出名。“你没法不对她又敬又畏。”哈迪德常常声音洪亮地布置工作,听到她的声音,下属们的心脏都会敲起一阵鼓。

 

“如果你很强悍,他们说你太强悍。如果你不够强悍,他们又会说你太软弱,不然就说你太爱出风头。这世上所有轻蔑的描述,统统黏到你身上......建筑是很棒的行业,但也非常辛苦。然而我确信,女性可以在其中生存,不让建筑击垮。我从不认为自己是行业内的女模范,即使到了现代。女性要在建筑界立足依然很困难,这一点实在令人惊讶。相反,如果我是男人,绝不会有人谈论我的戒指,也不会讨论我的衣着。他们认为,你一个女人,这么优秀,肯定有什么不对劲。我生命中的自由处境之一,在于没有刻板印象,我也不太在乎别人怎么想、我该怎么穿、我的行为举止又该如何:这给了我自由度。”


她也是一位即兴设计的爱好者,曾设计出一双“建筑感十足”的深桃红色凉鞋,上面布满了龟背竹一样的镂空曲线,奇妙的坡跟则让鞋看上去和地面若即若离。下属们都知道,要是这位“女魔头”有一天穿自个设计的凉鞋来上班,说明这位与众不同的老板又成了一座随时会爆发的活火山,“她嫌大家的活干得太沉闷了,或者,她嫌自己的活太沉闷了,就会换双鞋子来振奋一下精神。此时,谁要是漫不经心,就会引来她的尖叫、怒吼。”

 


▲扎哈·哈迪德的自画像

 

2004年3月21日,哈迪德凭借台湾台中古根汉美术馆设计斩获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此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普里茨克奖评委会主席罗特赫斯柴尔德勋爵评论说:“同时,如同她的理论和学术工作一样,作为实践建筑师的扎哈·哈蒂德对现代主义的追求是坚定执着的。她总是富有创造力,摒弃现存的类型学和高技术,并改变了建筑物的几何结构。”

 

评委和建筑评论家艾达·路易丝·胡斯塔布雷则称扎哈·哈蒂德是当代建筑艺术领域中最有天赋的从业者之一。哈迪德的碎片几何结构和液体流动性比创造一个抽象且动态的美好事物要做更多工作,这是一种探索和表达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主要工作。

 

作为一名女性,哈迪德独闯建筑界,描绘出了比其他男性建筑师更具魅力的建筑蓝图。在她的作品中,人们仿佛能够看到从巨大男性荷尔蒙中迸出的一股属于女性柔美的力量。它似乎比什么都张牙舞爪,却又不乏柔顺,像在挑逗着人们未知的神经。“那些透明、互相交织和流动的空间所作的独具匠心的处理生动地证明了,作为艺术的建筑并未使人耗尽气力,它所需要的仅仅是想象力。” 

 

“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

 

哈迪德个性刚烈,才华横溢,她的外表看上去并不特别,却有着独特有力的气质,让人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知道面前这个身材宽大的女人拥有希腊众神般的力量。

 

2015年9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宣布,2016年度英国皇家金质奖章授予全球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该奖章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II)亲自批准,用以表彰“直接或间接对建筑的进步发生重大影响的个人的终生成就”,哈迪德也成为了167年以来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性建筑设计师。 而正当她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中是,却遭到了BBC记者莎拉·蒙太古劈头盖脸的拷问。后者质问她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体育场项目导致1200名工人死亡的有关报道。而事实上,200名工人在工地死亡,是卡塔尔整个国家工地项目的统计数据,并非哈迪德的一个项目。在该报道发表时,哈迪德的项目甚至还没有破土动工。哈迪德确实对报道文章的《纽约书评》提出了诉讼,而对方也早已撤回了报道。

 

而如今,无论是批判还是赞誉,哈迪德都已经无法回应了。也许,她也未曾在意过世人的评判,“(我)不乖,自然会引来偏见和惩罚,因为每个人总想把你放进框框。别人会希望你是从同一个模子出来的,是批量生产的产物。建筑物也是一样,于是你就被钉上了十字架。”

 

作为必将在历史中留下自己姓名的女建筑师,哈迪德一直想做的只有一件事,只想成为一个这样的人——真正的建筑师。“事物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我想接触每个人,而不只是那些教育或者文化精英,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惊喜和挑战,我希望人们都能够敞开自己去迎接未知的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位逝世的建筑师你可能不认识,但她的作品你肯定见过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永远的建筑设计大师
扎哈·哈迪德作品赏析
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奇妙作品
对于扎哈的离世,多希望只是愚人节的假消息
天堂需要一位女建筑师。最后一次访谈,致敬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