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在旅途】京都哲学之路,风景这边独好。

花见日本。

日本古语中把春天称作“樱时”。花朵的绽放犹如一场仪式,不动声色却千娇百媚。

京都东山山麓,沿着人工河渠旁,从若王子神社,途经法然院,止于银阁寺,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散步小径。因哲学家西田几太郎经常来此散歩,思索人生哲理而得名。路旁的樱花树是画家桥本关雪夫人所赠。

春天时,沿途两旁“关雪樱”盛开,形成一条樱花隧道,花谢时花瓣散落水面,又别具另一种风情。

眼见此景,真想,借黛玉之花锄,打捞一篮子旧时光。

文字不仅是讲一个观点,一定是讲一个画面。而且就像有些人讲一篇好的文章当然是从标题开始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一部分,所以很多作家都很坚持,投了一篇稿,刊登的时候标题改了,作家是非常痛苦的。

写博客亦如此,像我这么固执的人,没有一个好标题,是迟迟不肯码字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标题党。

马家辉,很多人喜欢称他马博士。迷张爱玲,懂张爱玲,为张爱玲献文无数。他写了很多游记方面的文章,也提到了很多的城市,他说城市跟我的关系,现代城市都有不同的面相,北京也是有传统有现代,我写那些游记不是讲那个城市,主要是讲我跟城市之间的关系。

《死在这里也不错》中他写了很多四月京都的文字,一开篇画面感就很足,甚至能感受到电影镜头的渐次推进:

“都说樱花是不等人的。都说今年花季是开得晚了一点。

反正,来到了京都,就遇见满城的樱花,触目有两种:白色和粉红色,在寻常人家的巷弄裹,伸展出来,肆无忌惮地。

四月的京都穿着一件薄薄的外套,凉风习习,一吹,就乱了发,就把樱瓣吹入发,小小的一片像无物不上心的美感。

那寺院之中、河流之旁亦有樱,那大片大片的花海,风吹落地、落水面,悠悠的流着,时间时间,樱花是关乎时光之流逝是关乎美之失落是关乎风与花的遇见和分手。季节的断层,一斩就决绝不回头的意味。

日本人赏樱,喜欢花之盛开,更喜欢花之凋落。日本人拾起花瓣、流下眼泪,让自己淹没于悲剧的喜悦里。

日本人赏樱,叫做“花见”,日语是Hanami

花见,扩大解释是不仅见花也见人,花下见,花下相见,花下不能不相见。独自赏樱是会流泪的。

在京都清水寺,望见两个背影,沉默不语,静静地坐着、坐着,各对樱花想着事情。”

 

中国人对京都的执着,恐怕都缘于思古之幽情。

从小背唐诗,种种烂熟于心的古典意象,在当今中国已属残花败柳,却在京都保留了那一份真,好像是唐宋文化在世间托的一个梦。



























































 

如舒国治强调的,去京都,不为那些人云亦云、定格的名胜遗迹,而是要感受那份“飘逸的赏玩与清寂的品味”。

蝉鸣、鸦啼、水流、鱼跃、苔痕、松姿、花瓣、树影、砂石、土墙,等等等等,在在是自然生机的流露,世间万物,平等共处,相互参透,皆有灵气,这里的人,只是小心翼翼地参与,绝无颐指气使的干预。百姓身上散发出来的,尽是谦卑感与专注力,这一点,对于如今“与天斗,齐乐无穷”的现代人而言,无疑是当头棒喝。

四季由春始。

每年初春,日本气象部门就会在媒体上发表樱花开花日期预测,称之为“樱前线”。《古都》中,描写京都清水寺和醍醐寺的红色垂樱,让人感到不可名状的哀愁。中日两国樱花的不同,中国大多是单瓣,日本则多八重樱。周颐在《蕙风词话》中对比中日樱花,如是说:“中国樱花不繁而实。日本樱花繁而不实。

薛昭蕴词离别难云:‘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此中国樱花也。入词殆自此始。此花以不繁,故益见娟倩。日本樱花唯绿者最佳。其红者或繁密至八重,清气反为所掩。唯是气象华贵,宜彼都花王奉之。

日本樱花要的就是“繁”,比如群花像瀑布直泻一般的垂樱。只有“繁”,才突出了谢落时的须臾壮烈。

实际上樱花能够成为日本的国花,是和它淡淡的哀愁有关系的。想象一下,花瓣繁多的八重樱,于极繁盛时迅速凋零,这与武士道精神,剖腹文化,都一脉相承地显示出日本人的美学倾向。

这短暂而热烈的美,是日本人的精神象征。这种感怀自然之妙、体验生命之美的风雅之举,中国人本来也有,但对自然之美的忽略与漠视,使这些情趣日渐式微。

据说樱花的花语是幸福一生一世和循环的命运,盛放时全盘托出,轰轰烈烈,凋零时在风中舞出最曼妙的姿态,化作春泥等待来生再一次的绽放,从不期期艾艾。我们倒成了它们的看客,一年一度去赴那一场华美而又壮烈的生命之约,并庆幸或许有太多的故事,开始动人,结局更可爱。

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我在美丽的日本》致辞中说道:

“矢代幸雄博士曾把‘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用‘雪月花时最怀友’的诗句简洁地表达出来。当自己看到雪的美,看到月的美,也就是四季时节的美而有所省悟时,当自己由于那种美而获得幸福时,自己就会热切地想念知心的朋友,但愿他们能够共同分享这份快乐。以“雪、月、花”几个字来表现四季时令变化的美,在日本这是包含着山川草木,宇宙万物,大自然的一切,以至人的感情的美,是有其传统的。”

川端康成笔下日本人的精神实质,他们古往今来对于四季自然的细腻感知,乃至对国花樱花的极致喜爱和推崇,或许可以由此段话中窥得一二。

人与自然,人与人,乍乍然在异地邂逅相逢,是这样一种绽放的惊喜。正是人的殷勤与自然的眷顾,成就了京都这座城市最为隽永的风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樱花
满树樱花
日本的梅樱斗宠史,背后是中日文化之争丨大家
走过——日本(2)
那是川端康成邂逅东山魁夷的京都
京都姑娘,你头上的花簪真好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