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许慎《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⑾。

〔注释〕

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指行迹。地之宜:宜 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

神农氏:传说中的 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

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

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

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

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

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

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繁衍增生。蜪:渐渐。

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

⑾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①。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②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見指撝③,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注释〕

周礼:周代的制度。所引文意,见《大戴礼记·保傅》。保氏:官名,掌管教育。国子:公卿士大夫的子弟。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用字方式。

诘诎:意思是弯弯曲曲。

谊:同义。撝:同挥。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轨 ,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注释〕

太史籀:太史,官名。籀,人名。与古文或异:与壁中书(详后)有些不同。

六 经:儒家的六种经典。包括:《诗经》、《尚书》、《易经》、《仪礼》(汉代后换为《礼记》)、《乐经》、《春秋》。厥意可得而说:那些古文的字义还能解释。

力政:政通。恶(ù):憎恨。害己:妨碍、损害自己。

异亩:一亩的面积不一 样。如周制六尺为步,百步为亩,秦孝公规定二百四十步为亩。车涂:指车路的宽度。轨车轮间的宽度。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注释〕

秦文:即小篆。

《仓颉篇》:已佚,现有王国维辑本《重辑仓颉篇》。中车府令:主管皇帝车马的长官。《爰历篇》已佚。胡毋敬:复姓。《博学篇》亦佚。汉人将三书统称《仓颉篇》或《三仓》。或颇省改:有些多多少少的省略变动。这种变动大约有减少笔画和调整部件位置两种情况。

官狱职务:行政和诉讼事务。

隶书:把小篆心圆多曲线的笔画,简化为平直方正的笔画。隶书是汉字形体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汉书 ·艺文志》言隶书之名因施之于徒隶也。约易:简单易写。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注释〕

自尔:从那时。刻符:专用在符信上刻写的字形。虫书:又称鸟书、鸟虫书,字中有的笔画的起始、结尾,画饰为鸟头、虫身之形,一般用于旗帜。摹印:用于玺印。署书:用于封签、题名。殳书:用于镌刻在兵器上。以上后六种,就文字体制来说,仍是小篆,但具有美术字的符点。草书:它实际上不是一种字体,是为便利书写的一种副书。

尉律 :关于廷尉的规定。秦朝掌管刑律的官叫廷尉,简称尉。讽、籀都是读之义,指会认读。所以的是小篆。

郡移太史并课:郡县转送太史令,把认读小篆九千同八体字合并考试。

不正:不正确。举劾:举,提出来;劾,批评。

不课:不考试。小学不 修:不研究文字学。莫达:不能通晓。

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征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

〔注释〕

从受之:跟着通仓颉读(ò)学习。

礼等:爰礼等。元士:魁首。《训纂篇》:字书。60字为一章,34章,2040字。书已不存,清冯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汉书艺文志》: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廷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篆篇》。

略存:大略保存下来了。

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曰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

〔注释〕

亡新居摄:指王莽摄政。王莽代汉后国号称指它被刘秀所灭。亡新犹言伪新。应制:奉皇帝之命。

六书:六种字体。与文字构制的六书不同。

左书:左即意。以相称,知当时法定的标准字体仍为小篆。

鲁恭王:汉景帝之子刘余,封国在鲁,谥号为恭。他为了扩大王府,拆毁了一些孔府房屋,在夹壁中发现一些前代藏书。字体头粗尾细,形似蝌蚪,称蝌蚪文,又称孔壁古文。实际是六国文字。

鼎彝:鼎是炊具,彝是酒器,泛指青铜器。铭:铸在青铜 上的铭文用字。

汉字更远的历史状况虽不可再见到,但详情的大略可以做些解说。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就乱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醓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③。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之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注释〕

①“大共非訾句:大都是非议毁谤讲说古文字的人,认为都是好弄奇怪的人。故:故意。 诡更正文:弄假改变字的正确写法。乡壁虚造:向壁伪造。。不可知之收:不可理解的错字。

诸生:今文家博士们。醓字同喧,喧称,即嚷着说。父子相传: 即一代一代传授下来。

猥:曲,卑贱。猥曰:鄙陋地说。马头人为长:长字的古文作,隶体变成,当时有的人按隶体说它的上部是马字的头部,下部是人字。斗字:金文作,篆体为。汉隶作,当时被分析为人持十()为斗的会意字。单体的虫音hu ǐ,即虺字的初体,指覆蛇。字形为。双体的虫虫是昆虫的昆字的初体。三体的虫,是总称的虫类义。虫者,,屈中也是说中字的长竖下部弯曲,就成虫字。许慎认为这三个字形体的解释都是不对的,是由于不知字形的演变所致。

廷尉解释法律条文,错到竟然用字形的误解来解释法律。

苛人受钱:汉代律令中有诃人受钱一条。是说诃责审案人接受贿赂。字用字作通假,当时的隶书俗体又写成()人钱句讲成:不再审理而钩取被审者的钱。

卖弄他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说法, 拒绝接受很少听到的正确解释。

通学:通达合理的学问。字例之条:字形的规律,即六书。怪旧艺而善野言:对传统的解释感到奇怪,喜欢道听途说。究洞:深知圣人深奥隐微的旨意。

幼子承诏:幼子指学僮:承诏谓师之教告。秦汉以前,字有一般 的教训义,不专用于帝王的文书命令。神仙之术:指传说中的黄帝死时乘龙升天。既然《他颉篇》是黄帝所作,要幼子承诏继位,由此可知书中必记有黄帝升天的仙术。这是望文生义者的错误推理。

迷误不谕:执迷不悟。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注释〕

引句见《尚书·益稷》,意为,我要看古人的图像。

穿凿:牵强附会。

引自《论语·卫灵公》。原文是: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意思是:我还赶上看到史书里有阙疑的话。古人的阙疑以待知者,就好比自己有马而不调习,借给善驾驭马的人骑着来调习。现在人没有这种态度了。

孔子这话就是批评那不知还不问的态度。

那些人凭着主观猜想作解释,是非就没有正确的标准,天花乱坠的邪说,使学习者疑惑。

经艺:经学,指六经。

本:基本,即指文字。道:指文句要表达的意思。啧(é):通,精微,深奥。对文字的意思理解正确了,文句要说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也就能认识天下最深奥的道理而不会认识混乱。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万物感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注释〕

现在解说篆体,也结合着解说古文、籀文,广泛地采纳了高明学者或大或小的见解。

只要是可靠而有根据,我都搜集起来,加以介绍。理群类:整理出各种头绪条理。达种:讲明奥妙之所在。

分别部居:分成540部,各归其类。杂厕:杂乱堆积。厕,通

表示万事万物的字,没有不收在书中的。

如果有那些宁的意思不明显,就援引经黄作解说。厥:其。谊:义也。

《易》,孟氏:汉代孟喜对《易经》的讲解。孔氏:汉代孔安国。毛氏:汉代毛亨。凡 是没有注明学者名字的经典,按段玉裁的意见,是因为许慎对此经学无所主,即不采一家之言。

阙如:缺然。只好存疑,缺而不论。是形容词词尾。又如镇定自如突如其来空空如也中,都是词尾。

部首检字

卷一

一部 丄部 示部 三部 王部 玉部 玨部 气部 士部 丨部 屮部 艸部 蓐部 茻部

卷二

小部 八部 釆部 半部 牛部 犛部 告部 口部 凵部 吅部 哭部 走部 止部 癶部 步部 此部 正部 是部 辵部 彳部 廴部 行部 齒部 牙部 足部 疋部 品部 龠部 冊部

卷三

舌部 干部 只部 句部 丩部 古部 十部 卅部 言部 誩部 音部 丵部 菐部 共部 異部 舁部 爨部 革部 鬲部 爪部 丮部 鬥部 又部 史部 支部 聿部 畫部 隶部 臤部 臣部 殳部 殺部 寸部 皮部 攴部 教部 卜部 用部 爻部

卷四

目部 眉部 盾部 自部 白部 鼻部 皕部 習部 羽部 隹部 奞部 萑部 羊部 羴部 瞿部 雔部 雥部 鳥部 烏部 冓部 幺部 叀部 玄部 予部 放部 歺部 死部 冎部 骨部 肉部 筋部 刀部 刃部 丯部 耒部 角部

卷五

竹部 箕部 丌部 左部 工部 巫部 甘部 曰部 乃部 丂部 可部 兮部 号部 亏部 旨部 喜部 壴部 鼓部 豈部 豆部 豊部 豐部 虍部 虎部 虤部 皿部 凵部 血部 丶部 丹部 青部 井部 皀部 鬯部 食部 亼部 會部 倉部 入部 缶部 矢部 高部 冂部 京部 亯部 畗部 嗇部 來部 麥部 夊部 舛部 舜部 韋部 弟部 夂部 久部 桀部

卷六

木部 東部 林部 才部 叒部 之部 帀部 出部 生部 乇部 華部 稽部 巢部 桼部 束部 囗部 員部 貝部 邑部

卷七

日部 旦部 倝部 冥部 晶部 月部 有部 朙部 囧部 夕部 多部 毌部 齊部 朿部 片部 鼎部 克部 彔部 禾部 秝部 黍部 香部 米部 毇部 臼部 凶部 朩部 麻部 尗部 耑部 韭部 瓜部 瓠部 宀部 宀部 宮部 呂部 穴部 疒部 冖部 冃部 网部 襾部 巾部 巿部 帛部 白部 黹部

卷八

人部 匕部 从部 比部 北部 丘部 重部 臥部 身部 裘部 老部 毛部 毳部 尸部 尺部 尾部 履部 舟部 方部 儿部 兄部 兂部 皃部 先部 禿部 見部 覞部 欠部 旡部

卷九

頁部 面部 丏部 首部 須部 彡部 彣部 文部 髟部 后部 司部 卮部 卩部 印部 色部 卯部 辟部 勹部 包部 茍部 鬼部 甶部 厶部 嵬部 山部 屾部 屵部 广部 厂部 丸部 危部 石部 長部 勿部 冄部 而部 豕部 彑部 豚部 豸部 易部 象部

卷十

馬部 鹿部 麤部 兔部 萈部 犬部 鼠部 能部 熊部 火部 炎部 黑部 囪部 焱部 炙部 赤部 大部 亦部 夨部 夭部 交部 尣部 壺部 壹部 幸部 奢部 亢部 夲部 夰部 夫部 立部 竝部 囟部 思部 心部 惢部

卷十一

水部 沝部 瀕部 く部 巜部 川部 泉部 灥部 永部 谷部 仌部 雨部 雲部 魚部 燕部 龍部 飛部 非部 卂部

卷十二

不部 至部 西部 鹵部 鹽部 戶部 門部 耳部 手部 女部 毋部 民部 丿部 乁部 氏部 氐部 戈部 戉部 我部 亅部 珡部 乚部 亡部 匸部 匚部 曲部 甾部 瓦部 弓部 弜部 弦部 系部

卷十三

糸部 素部 絲部 率部 虫部 蟲部 風部 它部 龜部 黽部 卵部 二部 土部 垚部 堇部 里部 田部 畕部 黃部 男部 力部 劦部

卷十四

金部 幵部 勺部 几部 且部 斤部 斗部 矛部 車部 厽部 四部 宁部 叕部 亞部 五部 六部 七部 九部 禸部 嘼部 甲部 乙部 丙部 丁部 戊部 己部 巴部 庚部 辛部 辡部 壬部 癸部 子部 了部 孨部 丑部 寅部 卯部 辰部 巳部 午部 未部 申部 酉部 酋部 戌部 亥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慎《说文解字序》及其释文(繁简体对照)
许慎《说文解字序》注释及译文
《说文解字序》
许慎论书
说文解字 释文
许慎,一位在文字王国中找到了精神家园的人 ——说文解字序注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