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艺术|瘦削的力量

20 世纪 30 年代末的巴黎,有人在塞纳河边不止一次地看到,一个年轻男子推着一辆手推车,将车上装得满满的雕塑品,倒进河里。那正是已经在超现实主义艺术圈成名的瑞士人,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他的怪异还不止如此,白天他做了作品,到晚上又毁掉,这种习惯持续了一生。一件作品被他反复修改,不断推翻重来,到最后完成时往往经过了好几年。


创作中的贾科梅蒂总觉挫败,对此他深感困惑——在工作前,他似乎看到一个面貌清楚的男人或女人雕像就在眼前,可一旦开始动手,却感觉迷失了。所以始终不满意的他只能坚持工作,夜以继日,只为追求他眼中事物那“正确的”尺寸和比例。

那么艺术家最后的成品是什么模样呢?它们或直立,或行走,或孤立,或成群,但有一个共同特点——瘦成了一道闪电,因此也有人称呼这些雕像为筷子人


这个“筷子人〞赢得了巨大的成功。2010 年 2 月 3 日,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贾科梅蒂的《行走的人I》以 6500 万英镑的天价成交,刷新了毕加素 《拿烟斗的男孩》创下单件艺术品拍卖纪录。很多人就是从那一刻起,认识了这位艺术大师。

当然,还有更荣耀的事情。贾科梅蒂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他的头像和那件创纪录的雕塑,被印在了 100 元面值的瑞士法郎上。


贾科梅蒂的雕塑,怎么就变成了这样的风格?

我们可以大致回顾一下他的艺术之路。他年轻时曾短暂就读于日内瓦工艺美院,后游学意大利,临习巨匠丁托列托和乔托的画作。之后他又来到巴黎,师从曾担任罗丹助手布德尔,苦学 3 年雕塑。

也就是在那时,他接触了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并迅速成为超现实主义首屈一指的雕塑家。不过 5 年后,他就和超现实主义风格分道扬镰。

我们从贾科梅蒂的雕塑中,解读不到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力量感与虔诚的信仰,也感受不到贝尔尼尼作品中散发着肉欲气息的生命力,他的作品又有别于罗丹雕塑中肆意的情感释放。


在这一点上,贾科梅蒂有自己清醒的认知:“我创作并非是为了作出漂亮的油画或者雕塑。艺术仅是一种眼前所见的方式,但眼前太复杂了,所以我必须以最简单的形式复制它们,以便真正揭示我的所见。”

而贾科梅蒂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让人瘦下来。贾科梅蒂曾这样解释这一变化:“我缩小雕塑尺寸,是为了还原我看一个人时的真实距离。一个女孩在 15 米以外的地方,看起来远没有 80 厘米高,也就是10 多厘米而已”。

另外,为了把握整体而不沉溺于细节,他需要使自己在创作中保持距离。但细节依然干扰着他,所以越退越远,直到对象几近消失,却在直观上给人一种病态的审美。

他为何将所有雕犯都做得如此纤细,他最终想表达什么?


贾科梅蒂“筷子人”的意义,来自于他对业界的观察,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世界的认识,他的作品直接反映出 20 世纪人类的软弱与不堪一击。

经历了 “二战〞之后,他眼中所见的景象再也无法单纯。站在贾科梅蒂的雕塑前,最直观的感触不是痛苦,而是脆弱。拉伸延长的形体,仿佛是饱受战年折磨的新欧洲“人道主义”的象征。


可即便如此,正如他《行走的人工》所表现的那样,尽管“瘦成一道闪电”,依旧坚定地大踏步前行!

黑格尔在 《美学》一书中说过,动态是表现内在精神的。罗丹也说:“我很少表现完全的静止,我常用肌肉的运动来传达内在的感情,甚至连胸像我也常常做得斜一些、偏一些,带一些表情,来加强相貌的意义。”


再观观贾科梅蒂的作品,那些骨瘦如柴的作品,都被理解为表现了强烈的反战情结。而且贾科梅蒂也觉得,在人类貌似不堪一击的脆弱背后,仍蕴含着一份坚持和希望。

贾科梅蒂的艺术虽单薄却耐人寻味,有一种带有强烈孤独感的深逐。他的那些纤细铜雕,不仅代表了他本人对战后人类彷徨脆弱状态的哲学思考,更是他在艺术追求道路上孤寂内心的映射。

文章来源:美在高处,作者:澄怀味象  公众号ID:TheNineMuse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科梅蒂雕塑作品
他的作品卖出了约1.41亿的价格,他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贵的雕塑家
贾科梅蒂的素描
贾科梅蒂丨那是我见过的最孤独的艺术
贾科梅蒂:生与死之间的差别在于一个凝视
他的雕塑,全球最贵| 贾科梅蒂作品展亮相上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