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清:古城墙边的历史模样
userphoto

2023.07.02 福建

关注

外清地图(杨羽翔供图)


外清位处于厦门古城的南门与东门外,历为厦埠名区、热闹街区。有歌仔册唱说:

石路过去靖山头,外清地理是相交。      上田古庙大先到,落来释仔王厝口。      石皮仔巷在身边,隔巷就是蚶壳井。      直来菜市桥亭街,猪羊米菜鱼虾齐。      买卖闹热行相挨,菜馆酒店亦有做。      饼店点心有人买,算亦闹热兮内街。[1]



清至民国,此处地面设有“外清保”。地志记曰:

外清保 今镇海路东段南北侧,中山路东段南,桥亭街至释仔街东。时含蚶壳井、释仔寺、上田古庙、王祠堂、石泉。[2]

市井深处,有祠庙密集。其宗祠者有:

蔡氏小宗,曰济阳堂,在外清上田古庙。

王氏祠堂,在苏厝边,曰凤山堂。

张氏小宗,曰绳忍堂,在大埕头。

刘氏祠堂,曰可忍堂,在外清马仔石。[3]


其宫庙者有:

火神庙:在外清岭脚,曰离明宝殿,祀祝融氏。光绪三十年庙圮。[4]

释仔寺:在外清保,有顶释、下释两间,下释寺清末废。[5]

凤山宫:在外清。祀天后、吴真人。庙甚古。[6]

观音亭:在南门外。祀观音大士。俗称桥亭。[7]

寿山宫,在吴厝巷,祀吴真人。[8]

前园宫:在大担山后,天后祖庙也。杯茭甚灵。[9]



前园宫


与前园宫相关的“大担山”,乃一小山仑,外清山之余脉。与海上的大担屿,却有一段神缘:

大担屿天妃宫建惊涛骇浪中,故香火寂寥,人迹罕至。庙祝某素谲,一日,遍告居民及渔户,以屿之某处屡夜发毫光,岂宝物将出现耶?盍共踪迹求之。遂于海后浅水处,获朽木一株。庙祝曰:“是神木也,雕为天妃像,福且及遐迩。”从之。果庙貌焕新,香客云集。时厦前园宫翻筑亦属落成,好事者思得大担神木像镇龛。求之不得,则思夺之。聚里中恶少年数十辈, 载以快艇,诡称进香。入夜潮生,以数人舁像登舟,余为后援。庙祝率役远追,垂及矣,诸人入大担宫,捣毁器物一空。庙祝奔救,众乃从容并载而还。大担庙祝频思报复,迄不得逞。爰遣人散布谰言,谓前园宫神木像不得谒祖,将示罚宫董。故前园宫董每年三月,必舁神木像赴白石头,遥望大担宫进香。如是十余年。大担庙祝既殁,前园宫董亦知理屈,遣人修好,代募香资数百金,并议定每年到大担进香时,纳费若干,其嫌乃泯。以一木偶而起如许波澜,不已惑乎![10]


虽神像来路不正,却不妨碍前园宫香火旺盛。有诗曰:

银花火树岁相承, 拥挤街衢竞看灯。       还要前宫园口望, 最高烟火十三层。

[原注]元宵节,厦门前园宫所放烟火,为闽南有名。[11]


香火过旺,未必好事。故1923年后,有“前园建筑消防队”设址于此。然而尽管有妈祖水神和消防水龙双重保护,前园宫到底还是出事:

(1934年10月27日)晨四时许,本市外清火烧前园宫。顾宫人林送来,染有烟瘾,火由其宿舍附近而发。全宫化为灰烬。宫之左右贴邻,为前园建筑合组救火队,因水管二个放置宫中,亦被焚毁。该救火队只得向附近汲取井水灌救。旋各处消防队陆续而至,乃共同扑灭。除该宫全焚外,他无所累。五时火即全熄。[12]



前园宫内景



与前园宫相邻的,是名气满满的“四仙石佛”:

某岁,厦大水。前园宫居民拾得女像一尊,面目娟好,高与人等。奉之“四仙石佛”,搭芦棚覆之,称曰“圣妈”,讹为“蔡妈”,以是日为诞辰,香火大盛。司其事者赚利颇丰。数年后渐歇。一日,忽来“七子班”一台,止芦棚下,云:“昨有一老妇人订演。”司其事者曰:“噫,本日蔡妈诞也,然多年不演剧矣,得非蔡妈自往订否?”众曰:“是矣。”于是,蔡妈又灵赫。后司事者殁,蔡妈移入前园宫。现殿之右畔,凤冠而朱帔之像则是矣。[13]



“四仙石佛”而外,还有“外清宫”。有诗曰:

[原序]外清尼庵,即空即色。

庵号外清外却清,谁知此佛故多情。       慈悲国是众香界,笑与东君结主盟。[14]



“多情”者,不仅外清宫。清末被毁的下释寺,也有不良记录:

厦有一陋俗已数百年之久,尼姑接客是也。且体面大绅富商,又以嫖尼姑为阔绰,为高贵。故下释寺尼姑名诰师者,名噪一时,座客常满,亦天下绝无仅有之败俗。事为纽(承藩)司马所知,特差拘诰师升堂讯问得实,当交官媒结案。勒令阖厦各寺青年尼姑一齐还俗择配。有年老苦修者,归大悲阁一处修念。[15]



释子街“王厝”


市井深处,屋舍密集。其间列名厦岛“重点保护风貌建筑”中者,有外清巷22号的“邱厝”洋楼和释子街99号的“王厝”。“邱厝”主人,为晚清名将邱良功、邱联恩族裔。“王厝”,则属“顶王”家业。王姓为外清大姓,分宗为“顶王”“中王”“下王”三支。另有“外王”,与“顶王”等别为一支,石壁街10号王人骥(字选闲)属之。

王人骥,台湾人,甲午,随其父用其先生内渡,与同时内渡厦门者,有林、卢、黄、潘等数家。其后,多复日籍,惟王始终如一。中清壬寅科举人,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习法政。卒业后归国,授法部主事。以晚清官僚暮气已深,遂谢职归厦。民国建立,任厦门中学校校长。民五,省委黄孟珪代其职,遂决意家居。读书养志,不复与闻社会事。然乐善,好周人急,尤笃念旧谊及援助文人之落拓者。抗战后,厦门沦陷。先生避居鼓浪屿,敌伪屡劝出任主持厦市教育,均婉拒不应。日惟斥售古董及字画以维持生活,虽罄所心爱不惜。坚强明毅有足多也。[16]


王人骥故居


与石壁街相接的,有盐溪街。满街居住着文化名人,如门牌12号的欧阳桢、15号的李禧、18号的陈桂琛、29号的沈观格、30号的柯伯行、98号的吕世宜……

此外,外清名人还有许多,如:外清巷32号的林采之,石壁街34号的盛国荣,苏厝街45号和盐溪街11号的陈江海,苏厝街11号的卢文启兄弟……而苏厝街一名,则又缘于清代四川总督苏廷玉在此地的宅居。

多学人处,亦多学堂。其如“竞存小学”:

该校原设厦门公立学校内,址在上古街。民国元年,公立中学并入玉屏中学,乃专办两等小学校,李禧任校长。校舍高爽,规模颇大。倭寇据厦停办,胜利越年复校,称第二中心小学,现为民安第二小学。[17]


又如“市立厦港第二中心示范国民学校”:

此校前为竞存小学旧址,原设前公立中学内,校长由陈玮兼。民国元年,改归公立,以李禧为校长。现任校长为叶鸿图。[18]


再如“华侨女中”:

该校由雷一鸣向华侨募捐,建筑巍峨校舍于白鹿洞前,故称华侨女中。后改称侨南。成立于民国11 年。前任校长为关其忠,黄宝玉继之。沦陷时校舍颓废停办。[19]


另有“中西中学”:

该校于民国13 年,由傅舜德创办,设于外清,数载停办。[20]


“美术学校”:

该校由黄燧弼于民国7 年创办,初设外清保甲局,后移公园内。数载黄逝世,停办。[21]


“闽海小学”:

该校为福州同乡会创办,址在吴厝巷,聘陈鸿翔为校长。沦陷停办。[22]


“凤山小学”:

该校为柯征庸等发起,于民国12年就凤山宫改造。名曰凤山小学,并附国学专修班,以柯征庸为校长。沦陷时被敌伪毁为平地。[23]


“励德女学”:

该校于民国5 年为陈极星创办,址在虞朝巷。沦陷时停办。[24]

各校问世或早或迟,存世或长或短。由外迁入者,有之;由内移外者,亦有之。


迁外者,有如“私立集友小学”:

该校原为思明女子义务学校,民国9年创立。校址初设咸菜巷,后迁顶释仔。由施英杰夫妇主持。15年始,由集美校友会接办,改名厦门公学,聘梁维灏为校长。17年,曾一度与菜妈街女子公学合作,改名厦门公学女子部,聘吴万镇为校长。18年春,移百家村,改称厦门集友小学,组织校董会,推伍远资为董事长,向政府请准立案。[25]


迁入者,有如“私立双十中学”:

该校为马侨儒结合同志于民国9年“双十节”创办。初设霞溪,名曰双十乙种商业学校。11 年,募资建筑新学舍于箭场仔,奠今日校舍之基。其中林珠光捐款最多。次年拓地500余丈,添建校舍,改称商业中学。14年春,黄其华长教务,多所设施,气象一振。是年秋,马校长仙逝,黄其华继任校长。16 年,遵令改新学制,设高、初中两部,旧制商科不再招生。[26]


而因迁徙能在史册上留名的,则是“侨小”与“复华”的校园之争。外清原有台湾公会开设的“旭瀛书院外清分院”一所:

外清分院:大正6年(1917年)买收了外释寺,建造了洋风二层的瓦顶校舍。地点在东门外,靠近白鹿洞山麓,四边比较清洁闲静,是最佳的校地。[27]


旭瀛外清分院


厦门沦陷期间,“旭瀛外清分院”改名“旭瀛国民学校外清分校”。抗战胜利,全厦“旭瀛”不论总校分校,尽皆废止。由台湾同乡会改办“复华小学”,设址于原城内旭瀛学校总校(今市公安局)。旭瀛外清旧址,1946年1月起由“侨师附小”接收。

“侨师附小”(亦称“侨小”),全称“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民国31年,创办于长汀。民国35年1月,“随师范部迁至厦门,设释仔街前旭瀛书院外清分院旧址”[28]

“复华”与“侨小”,原本两不相犯。谁料1948年末时局变化,国民海军青岛军官学校(简称“海校”)南迁至厦。几经挑选,“海校”最终迁入民国路原旭瀛书院内,原住户“复华”因此被逐。为安抚“复华”及台湾同乡会,当局便向“侨小”讨要外清“旭瀛”旧址。“侨小”前途岌岌可危,要么整校搬迁至曾厝垵;要么分散学生寄读各公私学校,学校因此瓦解。侨小校方,自然一万个不答应。“海校”焦急复课,替“复华”出面,爽性来个“霸王硬上弓”:

(1949年3月20日)上午11时,事态演变。外清侨师附小校舍突进入武装士兵数十人,各课室桌椅被搬置于操场,另行搬入复华小学桌椅一批。侨师附小校牌亦被取下,另悬私立复华小学校牌。昨为星期日,附小教职员多不在校,及闻讯赶回,校门已为士兵把守。闻侨师附小教师为顾全学生学业,将在附近空地上课。[29]

“侨小”师生,从此流落刘家祠堂等处,冒着春寒,露天上课。“侨小”维权斗争,随之展开。3月24日晨,侨小师生“整队前往市府请愿”,并“以天雨无法露天上课,乃暂假市府礼堂上课”。[30]

侨小虽小,但身后有学生家长“护校委员会”、侨师学生自治会、侨师校友会相助,并得社会各界共情。当道者因此百般无奈,紧急召集侨小、海校、侨师、厦大、市参议会、地检等方,及学生家长代表,于24日下午到市府协调。最后达成协议三条:

(1)由市府拨借原市立第一幼稚园园址为侨师附小校舍,并由海校拨用活动房屋三幢,建于幼稚园之旁,充为侨师附小校舍。

(2)活动房屋之装置,由海校负责办理,尽于最短时间(自今日动工)内装置完妥,以免延误附小学业。

(3)关于幼稚园房屋及活动房屋,应需修理之处,均由海校负责。[31]

外清“校园之战”,至此尘埃落定。而中山公园内的原住民第一幼稚园,却也因此“躺枪”,好端端的满园春色,从此要与人分享。园方自然满腹不甘,但毕竟“幼稚园学生均年幼无知,无法请愿抗议”,就只好暗自郁闷罢了[32]

时局变迁。1949年11月12日,“侨师附小”改名“实验小学”。1952年,破布山大悲阁地段建新校园;次年,新校园成,实验小学迁入其中,并延续至今。

占得外清的复华小学,解放后先与民安小学合并,改名“新华小学”。2003年,新华小学再与群惠小学合并,改用“群惠小学”之名,直至今日。





[1]《改良厦门市镇歌》,《台湾宗教资料汇编》第2辑第2册。
[2]《厦门市地名志》,福建地图出版社2013年版,第46页。
[3]《思明县各姓宗祠》,《民国<厦门市志>余稿》,鹭江出版社2021年版,第72页。
[4]《民国<厦门市志>余稿》,第67页。
[5]《民国<厦门市志>余稿》,第104页。
[6]《厦门志》,鹭江出版社1996年版,第50页。
[7]《厦门志》,第50页。
[8]《厦门志》,第51页。
[9]《厦门志》,第51页。
[10]李禧:《大担宫天妃像》,《紫燕金鱼堂笔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
[11]谢云声:《闽南阴历新年竹枝词》,《论语半月刊》1934年第35期。
[12]《火烧前园宫》,《江声报》1934年10月27日。
[13]李禧:《前园宫蔡妈像》,《紫燕金鱼堂笔记》,第15页。
[14]萧宝芬:《情佛》,《鹭江竹枝词》。
[15]《厦门尼姑之大欢喜》,《广益丛报》1908年 第185期。
[16]《厦门文坛耆宿王选闲逝世》,《厦门大报》1947年12月22日
[17]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79页。
[18]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41页。
[19]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77页。
[20]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77页。
[21]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78页。
[22]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78页。
[23]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80页。
[24]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80页。
[25]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52页。
[26]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64页。
[27]《旭瀛书院创立二十周年纪念》(日文版,朱家麟译)。
[28]民国《厦门市志》卷12 学校志,第338页。
[29]《三校校舍交涉演变,武装搬迁附小教具》,《江声报》1949年3月21日。
[30]《侨师附小问题,昨成立协议》,《江声报》1949年3月25日。
[31]《侨师附小问题,昨成立协议》,《江声报》1949年3月25日。
[32]《侨小问题获协议,一般反响甚不佳》,《厦门大报》1949年3月25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厦门“公参民”学校专项治理为何引起广泛争议?
福建省厦门市实力最强的5所小学
思明区近邻地铁的有哪些学校?
《我们的小学》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9月13日 · 九江师范与九江中师教育史略
打造优质教育名片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