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大羿2024春拍
userphoto

2024.05.06 福建

关注
DAYI
「春拍·一」
北京大羿
2024

预展:5/7-5/10(10:00-20:00)
拍卖:
5/11 13:30 瓷器工艺品
5/11 20:00 重要中国瓷器






中国文化蕴含着一种鲜明的特质
那便是其卓越的同化力
纵观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
各个时代的作品中都不难发现外来文化的踪迹
然而
这些异域元素被巧妙地吸收、转化
最终熔铸成富有中华特色的陶瓷杰作

当欧洲的一艘船抵达广州,拉近了东西方的文化距离。欧洲画家将西洋画法带入中国,“西洋透视法”赋予了陶瓷新的审美向度。康熙时期,欧洲珐琅技术与我国结合,在宫中制作了独特的珐琅瓷器。到了雍正时,由郎世宁等为代表的传教士所主导的西洋风貌更为精进,除色彩及纹样外,更将西洋画中透视关系及光学原理藉由宫廷绘画引入,并最终呈现于御瓷之上。


图片:《视学》,年希尧撰,清雍正十三年




洋彩顾名思义,从'洋彩'的'洋'字上,便知其与西洋有关。清代曾为雍正、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

LOT821
清乾隆
金地洋彩缠枝西番莲纹梅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度 13cm.
来源:怀海堂旧藏
出版:《机暇清赏》,香港中文大学, 2007年,页352,图125
洋彩瓷器在乾隆朝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同时期同样采⽤西洋彩料绘制的珐琅彩相⽐,显⽰出更多乾隆皇帝鲜明的个⼈信息。乾隆一朝的瓷器,以奢华著称。乾隆自幼接受满汉蒙藏文化熏陶,又对欧洲传教士带来的西方艺术抱有浓厚兴趣。又加当时乃清朝国力最鼎盛之时,乾隆本人尤好新奇之物,所以在制瓷一事上,也是极尽所能,不惜工本。乾隆曾下旨,要求唐英烧造「新拟瓷样」、「新样瓷件」。

此件梅瓶口微撇,肩膀丰润圆滚,下腹内敛,足部外撇,线条柔美,是标准的乾隆梅瓶样式。乾隆一朝烧制瓷器品类繁多,而仿古之梅瓶器形反倒减少,据《唐英督陶文档》所记,乾隆初年有烧制梅瓶的记录,但乾隆五年之后,少有梅瓶身影出现,烧制以青花、单色釉为主,彩绘的并不多,金彩而绘制精丽者更为稀罕。

瓷器上施金地难度极高,若要成色均匀则更难上加难,这或许是金地在瓷器品种中不常见的原因。首先,原料必须纯净。柯玫瑰及奈杰尔·伍德曾在其书中引述学者Rudolf Hainbach的观点:“釉上金彩原料化学成份必须纯净,稍有细微杂质,则会因氧化导致色泽变异,不成真金之色。”其二,原料必须研成极微细粉末,才可均匀分布表面。Hainbach认为如此微细的金粉当以化学方法才可制成。而如以手工研磨,则不但需精湛造诣,更要耗费大量工时。最后,火候亦极其讲究,温度太低,出窑后金料一抹即落,温度高于熔点,则易生小粒,亦有损轮廓之清晰,可谓难度极高。
而此件拍品器物周身金地施釉光洁,金色均匀,发色璀璨,其上以红、绿、黄、蓝粉彩绘制缠枝莲,寓意长寿吉祥。纹饰布局舒朗,设色明艳,俏丽活泼,具有喜庆之感,观之令人身心愉悦。底款金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可见御窑厂的用心程度,不惜财资,才能烧制如此金碧辉煌的金彩,展现乾隆华贵艳丽的时代风格。除此之外,这件拍品还曾展出于《机暇清赏》中,作为重点拍品被众多藏家喜爱,这次能征集到此件拍品,我们尤为感激。

出版:《机暇清赏》,香港中文大学, 2007年,页352,图125
「锦上添花」与洋彩相伴而生(乾隆六年(1741)开始),是在颜色地的基础上,用剔划或彩绘的技法制作出纹饰,称为“轧道”“爬花”,令其有种锦缎的感觉。乾隆朝的锦上添花制作技法有两种,“锥剔锦纹”和“描画锦纹”,前者剔地,后者描绘。


锦上添花纹相比起主体部分或主题纹饰来说并不起眼,却十分费时费力,在制作方面所费工夫不比主题纹饰轻松多少,相反,如果“锦上添花”纹饰稍有差池,整件器物可能就“满盘皆输”。烧成后均由乾隆皇帝亲自指导定名、配座、装匣、评列等级,绝大部分珍藏在乾清宫端凝殿与养心殿,供皇帝赏玩。


《珐琅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
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立 |
故宫博物院藏
所载乾隆朝磁胎项下





LOT822
清乾隆
宫粉地洋彩缠枝花卉纹长方盒
尺寸:15*6 cm.
盖盒呈长方形,子母口,盒内分设三格,大小不等,构思巧妙。盒内满施松石绿釉,盒外以宫粉为地,娇俏明艳,其上以胭脂红彩绘锦上添花纹,并设洋彩洋花纹,百花绽放,卷叶丰柔,花色鲜艳,呼之欲出。


而本品绘画精细,彩饰华美,其绘画工艺及装饰手法融汇中西,将西式以明暗绘画技法与传统中式纹饰相融合,绘出卷叶宛若丰羽,托衬娇蕊,间缀圆润彩珠,取材洛可可元素,明暗相间,更显立体饱满,且新颖精致,既俱西洋审美意趣,亦富宫廷气象,华美堂皇。
此类盖盒为帝王案头赏玩所用,属文房用具,制作精美,施彩娇妍,浓淡皆宜,点染灵动。“盒”与“和、合”谐音,寓和合纳福,美满喜庆,缠枝寓意生生不息,吉庆华丽,尽显皇家恢宏富丽之气象。明王世懋《窥天外乘》记:“盖窑器圆者,碹之立就,倏忽若神。独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供御大率十不能一二,余皆置之无用。”制作方形器不似圆器可利用拉坯技术,只能泥塑成型,制作工艺复杂,且受技术局限大多器型不规整,如本品器型规整者则更为少见。本品存世稀少,与其纹饰相类者可见巴黎吉美博物馆藏乾隆窑粉地粉彩圆形盖盒。





清乾隆 宫粉地洋彩缠枝花卉夔龙纹盖碗
南京博物院藏





清乾隆 宫粉地洋彩缠枝花卉夔龙纹壶
吉美博物馆藏




嘉庆皇帝在治国理政等各方面均以“守成”著称,虽鲜有革故鼎新之举,但致力传承,秉承经典,在清代宫廷工艺美术史上抒写了可圈可点的篇章。纵观嘉庆一朝御制器皿,尤其是瓷器,无论造型还是纹饰题材,常以乾隆作品为蓝本,是有“乾、嘉不分”之说。嘉庆的制瓷质量亦承前朝匠心御制,精雕细作,其华美贵丽往往不逊乾隆御瓷。本次秋拍征集到一件清嘉庆秋葵绿地洋彩御题诗文海棠形茶盘。

LOT823
清嘉庆
秋葵绿地洋彩御题诗文海棠形茶盘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长16.2 cm.
记录:北京诚轩,2011年5月2日,编号614
参阅:《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页190,图169
茶盘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口呈海棠花形,浅弧壁,平底,下承四足。内外壁均以秋葵绿为地,色彩明亮鲜妍,其上洋彩绘缠枝莲纹数层,枝叶交叠,卷曲翻转,花朵傲立争妍,盘心设海棠花形金彩开光,内矾红彩楷书御制诗一首:“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


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澣御制”,落“嘉”“庆”联珠印,颇具玩味。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书写规整,气息富丽华贵。
三清茶宴,为嘉庆与乾隆父子同宴、饮茶作诗之重要宫廷行事,而此宴亦随乾隆晏驾而嘉庆丁巳年后不再。此盘所书《佳茗头纲》为嘉庆帝御题,与乾隆诸多咏茶诗文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本品作为当时乾清盛世绝响之见证,是为不可多得之珍藏佳品。


清嘉庆 秋葵绿地洋彩开光御题诗文茶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QIANLONG
收藏界的艺术大拿
明清之际,文人对审美理念和精神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并著述丰富。而作为当时文化和艺术的领导者,帝王为了体现其生活方式及文化品味,更是极为重视陈设的艺术。
乾隆时期中国古代宫廷收藏达到鼎盛,内府藏有大量的书画、善本、钟鼎彝器、高古玉器、玺印等各种门类的艺术品,在皇帝的带领下通过鉴别、评级、著录等系统化整理形成了以“天禄琳琅”、“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等为代表的完整收藏体系。得益于当时技术的进步和丰富的宫廷收藏,乾隆一朝宫廷陈设有大量的珍品出现。





多宝格在漱芳斋前殿的东次间,占满整个墙面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
在瓷器烧造中,琢器的地位毋庸置疑。大型陈设器不仅烧造难度极高,在使用中亦是置于重要的殿宇之内,且数量罕少,殊为珍贵。
BEIJING DAYI SPRING AUCTION 2024





LOT817
清乾隆
青花几何花卉纹壮罐
尺寸:高度 28cm.
记录:
1、香港苏富比,1990年5月15日,编号140
2、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编号574
参阅:
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323
2.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45,图43
BEIJING DAYI SPRING AUCTION 2024


本品器形挺拔端庄,盖罐相合,盖设宝珠钮;罐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折,造型规整,胎体细腻坚致,釉面光润。通体以青花装饰,罐颈部绘海水纹,肩部及胫部绘缠枝花卉纹,腹部与盖面纹饰相同,皆绘连续几何纹,内填以梅花纹,隙地间饰缠枝莲花及海浪,纹饰繁芜细丽,描绘精细,青花发色典雅,为乾隆御窑追慕永宣佳器之典范。
壮罐为大口直筒形盖罐,清宫档案中有时写作“撞罐”。清代官窑壮罐始见于雍正朝,以乾隆朝制品最多,常见青花绘几何锦地纹饰,档案称“芦粟锦纹”,其原型可追溯至明初永乐朝官窑。


明永乐 青花锦地纹壮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白地壮罐”倍受乾隆皇帝喜爱和重视,据《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皇帝于乾隆十年(1745年)、十一年(1746年)、十三年(1748年)、十四年(1749年)、十五年(1750年)、十七年(1752年)分别下旨九江关唐英烧造“青花白地壮罐”,且屡次过问并催促烧造,如乾隆十三年《清档》记载,“闰七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随紫檀木座]传旨,着唐英照样烧造逪冠架用,不必落款。……于十四年五月月初四日,司库白世秀将烧造得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随大运呈进。”
乾隆朝烧造如此多的壮罐,到底作何用途,目前学术界没有明确结论。永宣时期壮罐在清代往往内置铜胆,可知是用作了花器。但是,乾隆帝对臣属进贡的带铜胆壮罐,多下令将铜胆熔毁,表示其不打算作花器用。前述乾隆十三年档案称壮罐是“筭冠架用”,壮罐器型确实类似帽筒,但是如果作为冠架,则不应该配盖;而档案中要求为壮罐配盖的记载比比皆是。


清乾隆 青花锦地纹壮罐
西藏博物馆藏
学界也有说壮罐多与甘露瓶一同制作,基本均下旨“配座”,即要求造办处配紫檀木座,这与甘露瓶的待遇一样。由此说明,壮罐并非普通的日用器,而很可能是供器。如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十七日责问“从前传过无款甘露瓶并壮罐多烧造些,不必随大运送来,如何此二样烧造的甚少?着交江西急速烧造无款……壮罐五十件……送来,不必随大运”。查阅清宫陈设档记载,此种壮罐曾被下旨陈设于圆明园、热河行宫等乾隆可能御临的宫苑殿堂之中,以供清赏雅玩,在西藏博物馆也藏有一件清乾隆 青花由此可见壮罐在乾隆朝确实曾被用作供器。
无论壮罐的具体用如何,由上述记录可知,乾隆皇帝对青花壮罐的重视非同一般。与本品壮罐类似拍品还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在台故馆藏中还有另一种颈部纹饰稍有不同者,绘手掌形波涛纹。


清乾隆 青花壮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青花锦地纹壮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一朝堪称中国瓷器历史之巅峰时代,其品类之繁复,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御窑厂集良工巧匠之能事,依遵乾隆皇帝之广博爱好,仿古采今,精心研烧,多有创新,遂致所出之御瓷器型奇巧,花饰佚丽,雍容华贵,独步古今。
BEIJING DAYI SPRING AUCTION 2024

LOT819
清乾隆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度 28cm.
记录: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编号3240
参阅:
1、《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宫博物院,1986年,页102,图72
2、《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05,图181
3、《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页147
BEIJING DAYI SPRING AUCTION 2024


拍品撇口,细长颈,下腹略垂鼓,圈足外撇。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线条流畅优美。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滑莹润,腹部饰青花芭蕉竹石图案,栏杆周围,芭蕉和兰竹生于奇石之间,生机盎然,富有园林小景的别致趣味,纹饰描绘细腻,富有层次感,地面皴法技法轻轻绘出,笔意娴熟,构图疏朗得当,给人以水墨小品画的清幽之境。颈部饰蕉叶纹,卷草纹以及灵芝云纹作饰,底端为明清时期习见的变体莲纹。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一向作为明清两朝宫廷陈设品,拉胚、绘画都属上乘,其价值往往可以厚期。据乾隆六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录:「乾隆六年于十二月初十日司库白世秀将青花白地玉壶春一件……具配得木座……。」 又有乾隆十二年《清档》记载:「十四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师姐交青花白地玉壶春一件……」。除此之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储秀宫中也有同类器型陈设,可以与清宫陈设档案中相关文字相应照。


北京故宫博物院储秀宫室内陈设图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始见于明初洪武、永乐官窑,其造型挺拔隽美,尚有元代遗风,青花发色深艳,并有星点铁锈斑,画法流畅写意,时代特征明显,为明初官窑的经典作品。(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册,页44、45,图18)入清之后,康熙朝首先开始摹仿明初之作,线条庄重大气,画法颇具康熙本朝特点,以这一时期所特有的“披麻皴”、“斧劈皴”手法绘制芭蕉洞石,层次感强,青花颜色也艳丽有加。





清代各朝青花玉壶春瓶器形比对




进入乾隆时期,瓷器的烧造水平已臻极致,玉壶春瓶的制作更趋完美,其胎质坚致细白,釉汁滋润明亮,器形相对于前,更显典雅秀丽,青花颜色浓艳,并以点染之法追求明初铁锈斑效果,尽现永宣遗风,其精细程度为历朝难以企及,此后历代官窑均以乾隆制品为标准范式,一直沿用至清末。查阅公私收藏,如本件拍品造型线条优美流畅, 胎质纯净细腻,纹饰清晰生动者,相可見《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宫博物院,1986年,页102,图72,和《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页135,图156,北京故宮亦藏有一列可做參考,詳見《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页44、45,图18。


清乾隆
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
上海博物馆藏品
BEIJING DAYI SPRING AUCTION 2024





LOT818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玉堂春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度 37cm.
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页254,图4-10
BEIJING DAYI SPRING AUCTION 2024
赏瓶创烧于雍正时期,一直沿用至清末,为清代官窑的经典陈设用器,清宫中原名为“玉堂春瓶”,“赏瓶”应属业内后起之名,因也兼赏赐之用,故名。多以青花缠枝莲纹为饰,以期勉臣下“清廉”。



乾隆朝青花赏瓶器形,纹饰略有不同,可分两类,一类单层什锦花卉纹赏瓶,肩部凸起三道弦线,上腹硕,下腹渐收,其样式仿雍正玉堂春瓶;另一类为乾隆本朝的新式样,腹部缠枝莲纹为双层,肩部无凸棱,但颈部线条秀美,腹部浑圆,外足端起唇边,器形更为秀美隽永,拍品即为双层缠枝莲样式。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玉堂春瓶
上海文物商店藏





婚礼为我国传统嘉礼之一,一向为世人所重。自周代起,婚礼已形成一整套标准礼节,历代相沿。在历史的长河中,皇家的婚礼总是备受瞩目,天子、诸侯的婚礼又被称为“大婚”,仪制甚为隆重,筹备精详。它们不仅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是国家繁荣与昌盛的象征。




DAYI
2024
SPRING
QING DYNASITY
同治中兴
同治皇帝大婚时期,正当大乱之后,和道光、咸丰两代内忧外患、兵匪交加的局势相比,当时国家的军、政形势都大有好转,清代的统治暂时得到稳固。政治家和史学家往往都以“同治中兴”来表述清王朝这段乱后暂安的历史时期。故而这场婚礼在清朝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同治皇帝个人的终身大事,更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一次集中展示。

LOT837
清同治
黄地粉彩百蝶纹蝴蝶式大花盆一对
尺寸:高度 27.7cm
展览:《晚清帝后用瓷展展览》,中海巨门文化,2021年9月,图32
出版:《晚清帝后用瓷展展览图录》,中海巨门文化,2021年9月,页124-127,图32

A PAIR OF YELLOW-GROUND
FAMILLE-ROSE 'BUTTERFLY' FLOWERPOTS


皇家之贵常以之龙凤瑞兽为衬,而本品却独具文人风骨,用蝶之柔雅之姿,辅以明黄之色,取蝴蝶之形,又以百蝶为饰,黄地凝厚贵气十足,粉彩清新华美娇艳,赫赫皇贵中透露一丝柔情。后盆中置之花草,可谓呼应自然,妙趣横生。
此花盆形、画一体,用两吉祥动物装饰之,两蝶一蝠,福寿瓞绵。蝴蝶式花盆自口沿向下渐收。外壁以黄彩为地,绘姿态各异的彩蝶翩翩飞舞,百蝶蹁跹飞舞,以中轴对称装饰,百般姿态,七色交辉。底足更是极具巧思,延续此类黄地大婚瓷风格,下承蝙蝠形足,以金、红二色勾绘蝙蝠轮廓,内填松石绿彩,气息富贵喜庆。





从此件瓷器,我们可见为了筹备这场婚礼,皇室不惜花费巨资,两宫太后悉心准备,从同治六年三月开始筹备至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皇帝大婚的前夕,先后烧造“同治年制”款预备皇后需用瓷器、“吉祥如意”款皇后妆奁用瓷皇后需用瓷活计画样,共计十四份又九项花色,其中“黄地五彩百蝶”样下即有“一尺五寸蝴蝶式花盆三对”,即为本品。

“黄地五彩百蝶”图样
故宫博物院藏





晚清审美





慈禧太后像




慈禧太后主持烧制的“大雅斋”瓷,色调浓郁,绘画细腻,做工考究,颇具乾隆朝华丽典雅的韵味,于晚清瓷器的粗烂之风中鹤立鸡群,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
本品不仅是皇权的华贵之现,更含有女性那一丝细腻独到的品味,成对再现,传世流芳。晚清以慈禧意愿为主导的宫廷用瓷将呈现一种全新的面貌,这些以皇帝大婚用瓷、慈禧宫室和万寿庆典用瓷为主题的以富贵柔美的釉上彩为主要装饰的瓷器,打破了御窑厂自乾隆后期以来的沉寂就在沉寂已久的御窑瓷器拼尽全力焕发完最后一道光芒。
作为晚清主政的女性,其对器物的理解更加细腻独到。同治八年,大婚礼用瓷“十份和九项花色”瓷器全部烧成。然慈禧太后为保证大婚瓷完美无瑕,同治九年内廷传旨九江关监督景福补造瓷器务必精细,所有10072件大婚礼用瓷全部赔补重烧。因此在观此件拍品,能成对保存至今,可见珍贵。2021年此对清同治黄地粉彩百蝶纹蝴蝶式大花盆展出于《晚清帝后用瓷展展览》中,备受关注。





图片:《晚清帝后用瓷展展览》展览现场
本场还征集到同展览中的两件展品,将呈现于本次拍卖会「瓷器工艺品」专场当中。
图片:《晚清帝后用瓷展展览》展览现场

LOT141
清同治
黄地粉彩万福万寿纹盘
款识:“同治年製”四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16.6cm.
展览:“御堂佳器-晚清帝后用瓷展”,中海巨门文化,2021年
出版:《御堂佳器-晚清帝后用瓷》,2021年,页38,图16
参阅:《官样御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与御窑瓷器》,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页93

清代《国朝宫史》《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均对后宫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等不同等级后妃的日常供给和宫室器皿作了详细的规定,即所谓“宫分”和“铺宫”。如里外黄色瓷器,就只限黄太后、皇后使用。铺宫制度本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具体体现,具有彰显后妃等级、维护后宫秩序的作用。


拍品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品种相同,为景德镇奉旨烧造,专供同治皇帝大婚所用。盘敞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器形规整。内壁满施黄彩为地,以矾红彩、金彩和蓝料描绘蝙蝠、团寿及卍字,由内向外层层分布,排列整齐,外壁饰粉彩折枝西番莲、莲花、牡丹等四季花卉。纹饰色彩鲜艳亮丽,且大量运用金彩,突显皇家喜庆气象。

LOT174
清宣统
黄釉盘
款识:“大清宣统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20.5cm.
展览:“御堂佳器-晚清帝后用瓷展”,中海巨门文化,2021年
出版:《御堂佳器 - 晚清帝后用瓷》,2021 年,页 95,图 46

黄釉彩瓷向来为帝王专用色,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明清宫廷专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盘敞口,弧壁,圈足。形制秀美,胎质细白,盘内外壁均施黄釉,色泽匀净娇艳,莹润光亮,釉层均匀自然,静谧雅致。底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雙行楷书款,款识书写规整。







LOT47
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栀子花纹盘
款识:“大明弘治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27cm.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256,图231
本品敞口,弧壁,浅圈足,器形周正。整体图案以莹亮娇嫩的黄釉为地,青花绘制图案,盘心绘一枝栀子花,两朵五瓣花正盛放,顶端还绘有一含苞待放花蕾,生机盎然。内壁饰柿子葡萄莲花和石榴,外壁上下双圈内绘一圈缠枝芙蓉。底施白釉,中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盘心主纹饰为栀子花,此花芳香素雅,绿叶白花,格外清丽可爱,既可入药,亦甚适庭院居室之缀饰,一直深得众人所喜。明代以降,宫廷诸类工艺品多见栀子花装饰,就瓷器一项而言,折枝栀子花果纹盘正是明代宫廷独具特色的品类,创烧于宣德时期,流行至正德一朝而止,彼时御器厂竭力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装饰,以致品类丰富,除白釉酱彩之外,尚见蓝地白花,黄地青花,白地青花,可谓品类众多,流行广泛,历数朝而不衰,由此可证明代皇帝对其痴爱之深。





明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LOT48
明正德
娇黄釉碗
款识:“大明正德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18.8cm.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上海科学出版社,1991年,页45,图40
拍品撇口,弧腹,圈足,为宫碗典型样式,修胎规整,造型考究,比例协调,隽雅端秀。满施黄釉,釉面肥腴滋润,呈色娇嫩清亮,釉色娇黄如鸡油。足底施白釉,底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端庄规整,苍雅秀逸。成、弘、正三朝黄釉器素有娇黄之美称,又称为浇黄,鸡油黄。黄釉器的制作有两种工艺,一种先烧制素胎,而后在素胎上施以黄釉,此种黄釉器色老而容易产生开片。另一种工艺则是先烧制白瓷,再在白釉瓷器上施以黄釉,黄釉和白釉结合紧密,其下有白胎衬托,釉质更显白嫩、肥厚,固有娇黄之美赞。本品即为此种工艺烧制而成,为正德时期上乘之作。





明正德 黄釉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LOT49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尺寸:口径 17cm.
参阅:
1.《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页64-65,图26
2. 《苏州博物馆藏瓷器》,文物出版社,2009年,页46
此碗侈口、弧腹、圈足,制器有度,典雅秀美。其胎骨坚致细腻,釉质莹润自然。碗内外均以青花为饰,内壁以双圈分隔,碗心绘饰缠枝莲纹及内壁绘缠枝菊花、牡丹、莲花、石榴花、茶花一周。外壁口沿绘饰一周回纹,主体纹样为青花通腹绘饰花卉纹,宛转勾连,姿态曼妙与碗内壁纹饰相互映衬。






近圈足处绘饰蕉叶纹,足部饰卷草纹,纹饰绘工娴熟,线条流畅稳重,优雅而不失灵动。青花色泽浓艳,铁锈斑深入胎骨,体现典型永乐特征。古人十分推崇「器以载道」思想,御窑瓷器作为由朝廷烧造的,承载着皇帝的治国理念以及个人爱好,可以直接反映出皇帝的审美观。永乐御瓷上承蒙元,下启宣成,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后世可谓推崇备至,有「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等语,殊为尊崇。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
苏州博物馆藏






LOT50
明宣德
青花云龙纹钵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26.6cm.
参阅:
1、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132,图124
2、《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8年,页128、129,图37。
此件钵为厚壁,微撇口,弧腹,卧足。外壁从上至下依次绘海水纹、云龙纹、莲瓣纹,龙形威猛,闭口鼓目,为宣德龙纹之典型。口沿绘海水江牙一周,气势非凡;钵内施细腻白釉。青花发色浓艳深沉,所绘云龙生动绘画技法娴熟,青花线条凹陷深入胎骨,青花自然晕散,多处现铁锈斑,胎质滋润坚实。龙似在苍茫海中游,龙首须髮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宣德时青花多用“苏麻离青”料,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两岸故宫博物院均馆藏有类似器,可资比较。


左: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龙纹钵(上海博物馆藏)
右: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龙纹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LOT51
明万曆
青花龙凤纹花口折沿洗
款识:“大明万曆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35.5cm.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204-205,图189
嘉万时期奢靡成风,朝廷对瓷器需求甚巨,万曆十一年,御史孟一脉曾有“数年以来,御用不给……浮梁之磁,南海之珠,好玩之奇,器用之巧,日新月异”等语,神宗瓷样更趋“巧异”,内府所出御瓷制样皆是百般奇巧,如本品花口折沿即为其中代表,这类造型较奇特的器物均不易烧成,百中往往不得一二。

本品做六瓣梅花之形,形制颇为规矩,毫无变形之虞。宽折沿,边缘凸起做唇口,浅腹折收,下承平底,造型新颖别致却又不失稳重大气,通体以青花为饰,洗内画面繁密紧凑,绘画流畅。外壁饰六组折枝花卉,盘心、内壁及口沿则绘以龙凤呈祥。龙凤相辅相成,龙五爪近轮形,刚劲锋利似铁镰,隆鼻,竖发;凤高冠,长眼,细颈。万曆一朝在构图方面,一改成化疏朗雅致的风格,图案以花纹满密为胜。追求浓烈、繁缛之效果,恰如本品之装饰风格,先以重色勾绘轮廓,再以浅色渲染,层次分明,具有典型的万曆时代风格。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有同类造型的万曆青花人物纹洗。





左:明万曆 青花龙凤纹八方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明万曆 青花人物故事图折沿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LOT52
明万曆
五彩瑞兽图花口折沿洗
款识:“大明万曆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36cm.
万曆时期宫廷对五彩器需求十分浩繁,其大红配大绿的鲜艳搭配是为了向世人展现宫廷皇室生活的极度奢华生活。此件花口洗为当时青花五彩官窑中的一件代表作。洗呈六瓣花口形,优雅端庄,胎体厚实,洗心以青花五彩绘麒麟瑞兽纹饰,整器画面设繁密华丽,红绿二彩浓妍相映,青花幽丽匀净,转换自如,绝无重复迭杂之处,画工精湛,笔触洒脱,凸显万曆时期粗犷朴丽之风。《陶雅·卷下十三》赞曰:“万曆五彩,草昧初开,往往显其拙相,……皆非寻常匠手所能几及。”本品之面貌正是对前贤感悟的最佳诠释。五百年沧桑变幻,历尽无数人间风霜,依旧幸存于世,述说着神宗一朝的故事,传播那个时代的工艺之美。

当时的宫廷需求十分浩繁,宫中有旨:“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务极华丽。”万曆五彩以缤纷老辣、华丽繁茂称雄,最受数百年来日本收藏界的重视和喜爱。在山中商会和龙泉堂的旧时账目中,常可以看到万曆五彩瓷器以高价进出的记载。





明万曆 五彩瑞兽图花口盆
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LOT53
明万曆
青花云龙纹盘
款识:“大明万曆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17.7cm.
来源:詹姆斯及玛丽莲·阿尔斯多夫旧藏
展览: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65年,编号49(签)
拍品形制规整,胎釉精良坚致。盘敞口,浅弧壁,圈足。内外皆白釉,盘心装饰青花戏珠正面龙纹,外壁绘双龙戏珠纹,龙体矫健,火焰翻滚,颇具气势。底款为“大明万曆年制”。整体笔意潇洒恣肆,云龙古拙可爱,独具意趣,为嘉靖、万曆时期特有之风格,显现万曆青花瓷之艺术特色。一如前人赞誉:“龙凤花草各肖形容,五彩玲珑极尽华丽”。





LOT54
明嘉靖
青花庭院婴戏图罐
款识:“大明嘉靖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高 15.6cm.
来源:
1.1980年7月28日购自福成行
2.天民楼旧藏
此罐直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通体绘青花婴戏图。众童子姿态各异,活泼可爱,三三两两相簇,嬉戏游玩,形象地表现出儿童在嬉戏中生动活泼的姿态,各个生动传神。器底正中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整器画面将童稚世界的无忧无虑表现而出,这正和受儒家教育的中国传统文人澹泊的思想符合,也与道教所推崇的无欲思想所契合。图纹布局疏密有致,画法层次丰富而不乱,画工古拙而朴实,胎釉精良,釉层厚腴,青花发色艳丽纯正,为嘉官窑难得之佳品。





LOT55
明万曆
红绿彩洞石花卉纹罐
款识:“大明万曆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高 11cm.
拍品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之明成化斗彩怪石花蝶纹罐造型纹饰几近一致,应为后世仿前朝之官仿官之佳作。罐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浅圈足。通体五彩装饰,主用红绿二色,配色鲜艳大胆。其画工校之成化更为粗犷豪迈,时代气息极浓。于坡地上描绘怪石牡丹和怪石月季各两组,相间排列,辅以飞舞的蝴蝶。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万曆年制”六字双行款,形体饱满,釉质白润,画意生动。





LOT56
明嘉靖
红绿彩凤穿花纹玉壶春瓶
尺寸:高 29cm.
本品撇口,细长颈,下腹至底略垂鼓,承矮圈足,造型周正俊秀,通体罩施白釉,其上以红绿彩绘五层纹饰,主体纹饰作凤穿花,双凤展翅,穿梭于繁花盛开、枝蔓缠绕的花卉丛中。凤纹形体高大,姿态华美,彰显了其华贵与非凡的身份,可谓匠心颇具。凤穿花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明代瓷器装饰讲究“饰必有意,意必吉祥”。凤为鸟中之王,神秘而威力无比,是古人心目中代表吉祥的瑞鸟。《说文》释“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安宁”。象征富贵、吉祥与安宁。





LOT57
明万曆
青花五谷丰登图小盘
款识:“大明万曆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10.5cm.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52,图48





拍品纹饰与故宫博物院藏明万曆五彩五谷丰登图盘相近,以上元灯节为装饰题材,寓意五谷丰登,存世较为少见。器形规整,撇口,浅腹,平底,圈足。内外均以青花为饰,外壁绘宫灯杂宝纹,内壁饰缠枝莲纹一周,盘心绘五谷丰登图案。全器绘工流畅,回青色泽浓艳,为万曆青花之精品。






LOT62
明万曆
青花云龙纹提梁壶
尺寸:高 24cm.
本品造型精巧别致,成型工艺复杂,壶流舒雅,提梁高耸,饰以缠枝花卉纹,纹饰卷曲蜿蜒,线条流畅,可谓匠心独运。壶身主题纹饰为“双龙戏珠”,绘画装饰精细,笔画古拙遒劲,青花色泽纯净明亮,釉面莹润如玉,圈足修整精细硬朗,胎质晳白坚致。
北京大羿
春拍·壹
预展:5/7-5/10 (10:00-20:00)
拍卖:5/11  13:30 瓷器工艺品  20:00 重要中国瓷器
YONGLE
永乐
明永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此时着景德镇制瓷业的昌盛繁荣并在多方面开拓创新,为后世的瓷器烧制提供了蓝本并奠定坚实的基础。





雄韬武略
朱棣雄韬武略,自有一番抱负。他励精图治,修撰《永乐大典》、设立内阁、疏通运河、威服蒙古、收复安南、荡平倭寇、注重国际贸易交流等,后世尊称为永乐大帝。

YONGLE
QINGHUA
1
PART 1
百看不厌是经典
经典永流传,在永乐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红釉瓷器。甜白釉色创烧于永乐,恬静优雅,开创白瓷新面貌。青花瓷器的造型丰富多变,有许多文化交流下产生的新器形,共同展现出永乐皇帝瓷器特有的样貌及风格。





LOT827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纹折沿大盘
尺寸:口径 44.5cm.
参阅:
1、《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陆明华着,2007年,页20,图1-19
2、香港苏富比,1980年5月20日,编号42
永乐时期,因为宗教、外交、贸易等因素,与西藏及中、西亚世界的交流与互动非常频繁,器物的形制、纹饰也反映了不同文化间交流的痕迹。现今在土耳其的托普卡普宫殿博物馆以及伊朗的阿德卑尔神庙内藏有大量的十五世纪初期青花瓷器。

15世纪早期 青花一把莲纹盘
伊朗阿德比尔神庙旧藏




其中青花一把莲纹盘为永乐官窑瓷器的经典之作,若以口沿形态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两类:一为敞口盘;另一为折沿盘。本次征集到的LOT827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纹折沿大盘即属后者,所见较少。


盘折沿,浅弧壁,圈足,细沙底,胎质细腻洁白,釉汁莹润亮青,折沿处绘海浪纹一周,内外壁皆为一周缠枝四时花卉,两两成组,勾画婉转流畅,布局疏朗有致,画意古雅。盘心主题纹饰为一把莲纹,莲花、莲蓬、茨菰、浮萍等水生植物,以锦带束之,故而得名。
这种「束莲纹」并不是永宣时期的首创,最早是由于佛教文化在东汉时期的传入而兴起的,在宋元时期出现在瓷器的装饰上。根据目前的资料,大致可以确定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州窑中,等到了元朝则开始被用在青花瓷上。





左:宋耀州窑青釉印花童子玩莲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右:元 青花束莲纹匜(广东省博物馆藏)


等到了永宣时期,束莲纹凭借着其“清廉、高洁”之寓意,迎来了它的高峰期,如宋周敦颐《爱莲说》中有赞颂莲花之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整体纹饰绘画充分借鉴国画的笔墨意韵,得其法度,勾、勒、点、染诸法,运用皆宜。后世明、清各代官窑均有效仿,且尤以康雍乾三朝为盛,影响深远。



线条粗细并用,青料浓淡兼施,发色明艳,釉面纹饰有自然形成的结晶斑点,即是使用进口青料“苏麻离青”所形成之“铁锈斑”效果,时代特征鲜明,从而令画面富具苍翠欲滴的意趣,透出凝重雄浑之美。
此类大盘于土耳其的托普卡普宫殿博物馆以及伊朗的阿德卑尔神庙皆有大量收藏。伊朗阿德比尔寺所藏三十四件把莲纹盘中,如本品折沿者,仅有两件,尺寸为该馆所藏所有把莲盘中最大者,参考John Alexander Pope,《 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 》,1956年,页31,图版29.33;另一则为上海博物馆藏,图见《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页20,图1-19;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例,出版于《Meisterwerke aus China, Korea und Japan》,编号42;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东方艺术部名誉主任,Rolf Cunliffe勋爵旧藏例,收录于《MING POTTERY AND PORCELAIN》,Jenyns着,1953年,图版15A;Alfred Clark伉俪旧藏一例,曾展于东方陶瓷学会《Ming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1946年,编号98。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纹折沿大盘
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纹折沿大盘
出版: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页31,图版29.33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纹大盘
大英博物馆藏




众所周知,永宣时期的官窑纹饰有着非常严苛的范式规定,这种青花束莲纹盘也不例外。与本品相似者,仅口沿处、外壁的纹饰细节稍有不同者,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其口沿周边绘卷草纹,另还可见2020年9月纽约佳士得释出的明永乐青花「一把莲」盘。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纹折沿大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一把莲纹折沿大盘
2020年9月纽约佳士得



YONGLE
TIANBAI
2
PART 2
白如凝脂,素犹积雪
甜白釉,只是一种极为简单纯洁的单色釉,没有彩瓷的斑斓,也没有青花、釉里红的釉料珍贵,只是一种看不透的白,却在一众明清瓷器中脱颖而出。



LOT828
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
尺寸:高度 19cm.
来源:Mr and Mrs P. McCulloh旧藏
记录:纽约佳士得,2008年3月19日,编号577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109,图100
2、《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98,图3-19
甜白釉釉色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又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这个名称出现的非常晚,并不是永乐当朝出现的。在白砂糖进入中国后,人们尝到了糖的“甜头”,人们便将白砂糖带给人们的甜白之感用来比拟永乐白瓷,遂以“甜白”命名。
甜白釉器物是宫中祭祀的主要用瓷,据1989年景德镇明代御窑厂遗址发掘报告显示,在永乐前期地层中98%以上的出土物为甜白釉瓷器。《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1406年)十月丁未条有记载:“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



瓷体致密、迎光看有微微粉色也是永乐甜白釉的一大特点。这是由于甜白釉中含有大量固体微粒,如石英、云母残骸及钙长石,使得烧出的甜白釉透明度高,釉面温润,同时釉层又很薄,甚至达到脱胎的效果。除此之外,永乐时期使用吹釉法为甜白器物上釉,追求薄透质感,颇有吹弹可破之感。
僧帽壶
借鉴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质器皿,因壶口似僧伽之帽,故谓之“僧帽壶”,瓷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



西夏-僧帽铜执壶
兰州博物馆藏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窑厂曾大量烧造僧帽壶,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此件拍品通体施甜白釉,釉面恬静莹润,釉色白如凝脂,优美的器形配以甜美的釉色,相得益彰。阔颈,鼓腹,瘦底,圈足。壶身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器形典雅别致。胎质坚细,釉色白腻莹润,恬然雅洁,观之令人倾心沉醉。品质属同类器中极为上乘者,传世不为多见。



此后清代康雍两朝皆曾仿烧,雍正《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轴》中,美人身后所绘博古架上即绘有此种僧帽壶之宝石红釉者。乾隆十九年《清档》中亦有将此物入贮清宫的记录:“十七日……太监胡世傑交填白僧帽壶一件……,㫖将僧帽壶配座刻三等……本月二十日,员外郎白世秀将僧帽壶一件随座刻得三等,并二等磁器持进,交养心殿收讫。”



雍正十二美人图·博古幽思
故宫博物院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及西藏博物馆旧藏明永乐甜白僧帽壶与本品形制相同,可为参照。



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甜白釉僧帽壶
西藏博物馆藏



明永乐瓷器因工艺精湛、器形特殊无论是青花器还是甜白釉器,纷纷成为后世承袭与模仿的对象。尽管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瓷器制作异彩纷呈,但慕古永乐风格的瓷器也层出不穷,所呈现的繁荣景象,彰显了永乐瓷对后世的影响力。
梅瓶-从杯具到花器


Part.01
●●●
功能与造型,随时代变迁


磁州窑 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型成于宋,醉乡酒海
梅瓶之器型,最早见于唐代,宋代广泛烧造。宋时,常作实用盛酒和存水的器皿,器型较大,口颈纤细短窄防止挥发。磁州窑、耀州窑、定窑、龙泉窑、湖田窑、吉州窑等各大窑口均有烧制梅瓶。



南宋 佚名《戏猫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功能转变,插花清供
宋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时代。《亭坐》诗:“公余终日坐闲亭,看得梅开梅叶青。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经瓶还没等酒气散尽,就成了梅花依身的雅宅精舍,成功地完成了酒瓶向花瓶的华丽转身。



清 郎世宁《聚瑞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人之美,皇家御用
明代梅瓶的功能已经向陈设器方面扩展,由盛酒的实用器开始逐渐演变为文人雅士案头陈设的插花陈设之器。清代梅瓶多为江西景德镇官窑按着皇帝的喜好所烧造,以康、雍、乾三朝产量最多,烧成的梅瓶也仅供皇室贵族使用。
More
>>
真正美的器物追求的是一种气质
那是物与人之间无言的交流
文人钟爱梅瓶
从来不是简单地爱着细口博肩、柔婉变幻
而是线条下的美人在骨、寒梅吐香






>>>>>
A EXCEPTIONALLY UNDERGLAZED BLUE AND RED 'INTERLOCKING FLOWER' VASE,
MEIPING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
缠枝花卉纹梅瓶
Part.02
●●●
北京大羿2024年春拍(一)

LOT820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
尺寸:高 36cm.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 年,227 页,图 207
2、香港佳士得,2000 年 4 月 30 日,编号 527
本拍品目前处于保税状态,敬请留意《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唐英督烧
Tang Ying supervised the firing process
2024春拍(一)
唐英,字俊公,自号蜗寄老人、陶成居士,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雍正六年奉使景德镇御厂,佐理窑务,充驻厂协理官;乾隆元年奉命停止窑工出使淮安关。二年又奉命复办陶务,以淮安关使并兼领陶务。
唐英一生事迹除供奉内廷便与窑务相始终,雍乾之际,唐英深居景德镇,交游广泛,深深影响当时景德镇制瓷业上层人士。唐窑风格流行甚广,因此唐英在景德镇榷陶期间,景德镇制瓷业形成一个特殊的文艺氛围。

唐英《陶冶图编次》之“成坯入窑”
我们发现有一批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的高品质佳器,与隽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这也可归属唐窑之范围,是次拍卖【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正是其中的一例。釉里红一色妍丽而不炫,恰如其分,含蓄之美宛如美人初醉,与青花苍妍深沉之色,相互辉映。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工整端庄,字间距较大,典型的乾隆早期官款之式样。
根据《清档-唐英奏折六十二号》记载:「窃奴才在京时十月二十五日,太监胡世杰交出釉里红马挂瓶一件,画样一张,传旨看明瓷瓶釉色,照纸样花纹烧造几件送来,务要花纹清真。并将古瓷样式好者拣选几种,亦烧造釉里红颜色,俱写乾隆款送来呈览。钦遵奴才看明釉色,祗领纸样,恭捧到关,即遵旨拣选古瓷、画样内好者数种,一并交窑厂协造葆广等敬谨烧造,并谕俱造釉里红务要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俟造得时奴才拣选送京恭呈御览。」由此可见,乾隆四年(1739)唐英在京观样并亲自领旨烧釉里红瓷,以此为清代釉里红器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左: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松鹿大瓶(香港望星楼藏)
右:LOT820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
存世所见唐窑青花釉里红佳器分写款与无款二种,综合品质没有差任何差异,只是底部是否写款而已,数量上彼此比例平分,各占一半。有款者如香港望星楼典藏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松鹿大瓶,款字间隔疏朗,结构清奇,大气而稳健,占底足的面积比例明显大于一般官窑琢器。而“乾隆”之“乾”字书写篆法别具一格,将左边的“曰”字写为“由”字。此款式为传统鉴藏界所公认为唐窑于乾隆初年之写法,是次拍卖拍品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正是如此标准的写款。
青花釉里红,鲜妍欲滴
Blue and white underglaze red
2024春拍(一)

「青花釉里红」起源于元代,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从烧成技术方面来看,要得到好的釉里红和青花颜色,各自都需要在特定的烧成环境下进行。因钴料与铜红料在窑火内温度和气氛都不易把握,二者颜色皆能完美烧成者极为少见,一向被视为难以兼美的瓷器品种,成功率极低。清康熙年间成功复烧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乾隆期间,皇帝曾多次责令景德镇御窑厂慕古创新,研习永宣青花釉里红烧造技巧,并使之发色艳丽,悠扬。
釉里红色调鲜红,显色稳定精美
蓝红两色绚烂无匹
反映乾隆时期制瓷技术炉火纯青的水平
此器主体纹饰为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其布局疏密有致,活泼婉转,毫无拘泥拖沓之感,其流转间精到的笔触与自然活泼的意蕴完美融合。青花发色沉着蓝艳,以点状笔触仿宣德进口钴料之晕散,极富层次感,纹饰紧贴胎骨,满绘青花纹饰,配以柔和悦目的青色和鲜艳明丽的红色,可以使人深切感受到乾隆皇帝对于永宣青花釉里红艺术成就的欣赏与礼赞。

工艺繁复,隽秀典雅
Exquisite workmanship
2024春拍(一)
此件梅瓶,以花卉纹为饰,题材与15世纪早期流行的海水云龙纹大不相同,更突显梅瓶的雅致,既慕古,亦创新,为乾隆官窑早期的青花釉里红精品之作。圆口,短颈,丰肩,鼓腹,收腰,圈足。乾隆时期的梅瓶的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丰满的肩膀与内束的腹部形成对比差,弧线尤其优美典雅,是乾隆朝经典的陈设御瓷。整器隽秀典雅,一如佳人玉立,胎釉精良莹亮,纹饰层次丰富。

颈部绘折枝花卉纹饰,肩部饰变形莲瓣纹,底胫部饰一周蕉叶纹,瓶腹绘满缠枝花卉纹,花朵硕大饱满,莲瓣层层打开,露出花心,柔美娇嫩,莲叶舒展,缠绕于花间。缠枝卷曲优雅,穿插于花卉之间,其细致华丽的风格受到西方洛可可纤柔卷曲之风影响,枝蔓小而精巧,攀枝旋转交错,紧密繁复,细致入微,颇见功力,动感强烈。
此件画面格调高雅,具处处彰显文雅恬静之美和气度高古的风姿。可谓变化多端,尽见搭配转换之妙,令人不由惊叹隽公品味引领下的艺术审美设计与制瓷烧造工艺同步推进,完美结合。再好的设计和构思,没有制瓷烧造技术的支持,都是空想,如果徒有制瓷烧造技术,缺乏精妙的设计和构思,又难现文心佳器,隽公大人过人之处正是在于兼具二者之长,彼此成就,相互辉映。
参阅资料
与本件拍品相同例证可查,北京故宫博物院、松竹堂藏有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梅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227页,图207),釉色、形制、款识与本件拍品一致。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梅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梅瓶
松竹堂藏
另历年拍卖记录可查,佳士得香港,2000年春季拍卖会,「中国宫廷及圆明园御制艺术品」专场,一件清乾隆青花釉里红缠枝莲纹梅瓶,与本件拍品极为相似,为法国著名收藏家、前法国国家博物馆委员会副主席É douard Aynard (1837-1913)的藏品,当时以3,125,000元港币成交。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莲梅瓶
香港佳士得,2000年4月30日,编号527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
北京保利,2021年6月7日,编号5115
它本是酒器,宋代时称“经瓶”开始用作插花置于书斋雅室陈设,由储酒完全变身风雅之物。使之梅瓶,既有梅花的曼妙,又有酒的豪情。梅与瓶就这样在人们心中,顿起高雅浮想,可引酒换月,可插花弄影,可红袖添香......
单色美学历史悠久流长,每个时期有其“代表作”,它描绘出了中华文明历史的轮廓,是挑动时代风尚的脉搏。在西方艺术家眼中,单色是前卫现代主义的经久不衰的表现形式,称之为.....高级感。
EXCLUSIVE.
EXCLUSIVE.
'
如今单色美学的不仅仅是审美方式的体现
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达
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受力

/克莱因语录
BEIJING DAYI 2024 SPRING AUCTION
喜好是很个人的事情,在叱咤风云的古代帝王也不例外。
越是繁荣盛世,皇帝就越有心思研究和创烧漂亮的釉色,从创烧、发展到模仿,使色釉得以发展和传承。
本次北京大羿2024年春拍(一)征集到多件单色拍品,希望各位可以领略到单色美学的魅力,感受大道至简的纯净。
Part1.
红,是世间最惊艳的颜色;
是中国人的名字;
是极致之美的追寻。
遇上方知有,浮云莫去求。

KANGXI
清康熙一朝,政治渐趋稳定,国力恢复并上升,盛世景象绽现。其中,单色釉瓷极富特色,涌出许多新品种。
传世康熙朝官窑器中的颜色釉,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名贵。
郎窑红是康熙仿明永宣红釉而烧制的高温铜红釉瓷器,由郎廷极督理景德镇陶务期间烧成。清人许谨斋曾有诗赞美曰:“宣成陶器夸前朝,……迩来杰出推郎窑,郎窑本以中丞名……比试成宣欲乱真,乾坤万象归陶甄,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诗中“贡之廊庙”指郎窑红器物曾供内廷专用。

LOT810
清康熙
郎窑红釉长颈瓶
尺寸:高 42cm.
来源:日本山中商会旧藏,编号 2(标签)
记录:
1、纽约苏富比,1982 年 6 月 4 日,编号 228
2、香港苏富比,2011 年 4 月 8 日,编号 3044
3、香港佳士得,2017 年 11 月 29 日,编号 3017
本品直口,细长直颈微束,溜肩,圆鼓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造型挺拔。通体施郎窑红釉,釉面玻璃质感强,“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极具视觉冲击,曾得乾隆皇帝“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之赞叹。口沿露白色灯草口,垂釉近足,底釉开片呈米汤色,乃清代单色釉中的名品,实为藏家所重。

郎窑红.
它艳而不浮,浓而不烈,犹如初凝的牛血一样鲜红。日光下釉汁垂流,如一条潺潺流动的红河,水波微漾。
郎窑红的釉料制作和烧成温度极难掌握,所以清代景德镇流传有“若要穷, 烧郎红”之俗语,也为郎窑红名贵之鉴证。
而与郎窑红烧制相比,另一种康熙名品豇豆红釉愈加费工费时,故传世品多为小件器物,主要是皇室宫廷内的文玩用具。由于吹釉施釉方法(根据清代《南窑笔记》)的的薄厚差异及烧成气氛的影响,烧成后的红色釉层里会泛出深浅不一的绿色苔点,所谓“绿如春水初升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并有“大红袍”、“美人醉”、“娃娃面”、“桃花片”等不同美誉。

LOT809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8cm.
来源:玫茵堂旧藏
出版:
《玫茵堂中国陶瓷》,康蕊君,伦敦,1994-2010 年,卷 2,编号 820
展览:
《Evolution to Perfection-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Sporting d’Hiver,蒙地卡罗,1996 年,编号 141
参阅:
1.《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 年,页322,图 208;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 22,图19。
豇豆红.
它绝非热烈、夺目,以内敛却极致的变化,偏离却精准的釉色,演绎出标准正红之外的诗意,仿佛一场雅韵婉转的东方舞。

此件拍品敛口,扁圆腹,器形规整,外壁满施豇豆红釉,釉面莹润,耐人寻味。康熙朝豇豆红制器,常为八件一套,为皇帝御制文房用品。若色美者成套陈设,颇感震撼,其地位之高不亚于同时期诞生的珐琅彩器。国内外多个博物馆,大型拍卖上都有清康熙豇豆红釉八大码的身影,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更是以多年藏有清康熙豇豆红整套八大码精品而闻名。豇豆红釉瓷器可谓专家、名家所推崇和值得珍藏的珍品。此镗锣洗无论从造型、品相、发色均堪称同类器形中的上品。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
上海博物馆藏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Part2。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单色釉。
窑变釉在火的幻化中,
宛如瞬息万变的宇宙天地,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Ceramic glaze
窑变釉是清雍正时仿钧窑釉色的创新品种。
“窑变” 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大体上可界定为,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由于温度的作用,瓷器表层的单色釉料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
窑变釉,釉色因受窑温、窑内气氛及多种呈色 元素等的影响,每出釉色俱不相同。乾隆九年唐英《恭进上传及偶得窑变瓷器折》中云“奴才在厂制造霁红瓷器,得窑变圆器数件……虽非霁红正色,其釉水变幻,实数年来未曾经见,亦非人力可以制造。故窑户偶得一窑变之件,即为祥瑞之征,视同珍玩。”可见即使是在制瓷工艺较为成熟的乾隆时期,烧造发色完美的窑变釉器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一经烧出,竟被视为祥瑞之兆。

LOT811
清乾隆
窑变釉胆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 46cm.
来源:威廉·塞缪尔·佩利 (Wiliam S.l Paley) 旧藏
记录:纽约苏富比,1991 年 11 月 26 日,编号 319
参阅:
1.《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2003 年,图版 345;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商务印书馆,1999 年,页 206,图 185
3. 香港苏富比,2011年 4月8日,编号 3027,成交价 362 万港币;
本拍品属于保税状态,敬请留意《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此件拍品瓶直口,细长颈,削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悬胆,故名「胆式瓶」。器腹如梨,端庄雅丽,曲线优美,瓶颈 修长挺拔,丽质非凡,曾为威廉·塞缪尔·佩利旧藏。
威廉·塞缪尔·佩利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长和奠基人,大企业家。CBS 正是在他手中崛起并成长为美国著名电视网之一,他也因此被称为 CBS 之父。

BEAUTY OF LUXURY
Ceramic glaze
正是这件拍品通体施窑变釉,蓝紫交融,变换莫测,通身以瑰紫之色为主调,至瓶腹突现一道天蓝窑变,如瀑布垂淌,亦如灿烂云霞,又似春花秋云、大海怒涛,神秘莫测,惊喜万千。近足处蓝紫窑变对比相宜,若熊熊冰焰,奇趣盎然,吸引了威廉·塞缪尔·佩利的目光。

查阅内外公私收藏,未见与本品完全相同者,仅一例釉色变幻与本品几近相仿而器形相异,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 206,图 185,或与本品为一窑所出之作。南京博物院及怀海堂皆藏有类似乾隆款窑变釉胆瓶。另有一例与本品器形相同,呈色属“火焰青”一类,售于香港苏富比 1993 年 4 月 27 日,编号 84,继售于 2011 年 4 月 8 日,编号 3027。

清乾隆
窑变釉钵式缸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窑变釉锥把瓶
南京博物院藏

清乾隆
窑变釉锥把瓶
香港苏富比 2011年4月8日 编号3027
滑动查看更多
窑变釉开创了我国陶瓷釉彩装饰的新途径,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色釉,是单色釉工艺的创新和突破,为中国陶瓷工艺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本场还有一件清道光 窑变釉石榴尊拍品。

LOT835
清道光
窑变釉石榴尊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 19.2cm.
记录:香港苏富比,2008 年 4 月 11 日,编号 2972
参阅:《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年,页 395
拍品花口,口沿外翻,束颈,丰肩敛腹,圈足,底部阴刻“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 行篆书款,此瓶整身窑变釉色,红、蓝两色斑驳相间,底部酱釉覆之。
石榴象征家族血脉之延续兴旺
宫中陈设石榴尊寄托了皇帝对多添皇子、皇孙的期盼
与本品形制,釉色相近可见于南京博物院藏的清道光 窑变釉石榴尊。

清道光 窑变釉石榴尊
南京博物院藏
Part3。
比起易逝的流行趋势,
单色美学更像是一座永恒的圣殿,
没有任何多余的堆叠与修饰,
给予感官最直白的冲击力。

LOT813
清乾隆
外松石绿釉内矾红五蝠纹盖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 12.6cm.
记录:香港苏富比,2008 年 10 月 8 日,编号 2514
参阅:
1、《华丽彩瓷 - 乾隆洋彩》,台北故宫博物院,2008 年,页 78、79,图 16
2、《望星楼藏瓷》,忘星楼,2004 年,页 116、117,图 47
“春来江水绿如蓝”,松石绿釉为雍正御窑新创,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经低温烧造而成,呈色淡绿至深绿不等,色深者似绿松石色泽,故以“松石绿”命名,为宫廷用器中的高贵色釉。

此件拍品外壁施绿松石釉,内壁及足 底施白釉,釉色皎洁无暇,质地匀净,釉面光亮滋润,碗心以矾红彩点缀五蝠为饰,蝙蝠娇俏灵动,翩翩飞舞,矾红一色鲜妍夺目,层次分明,寓意吉祥。足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书写工整,构图考究。

清乾隆 松石绿釉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与本品相似者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清乾隆窑松绿釉盘”,其清宫旧配木盒上刻其 品名为“乾隆年籹磁胎洋彩翡翠果盘”( 参见《华丽彩瓷 - 乾隆洋彩》,页 78、79,图 16), 结合《活计档》、《陈设档》瞪记载,可知此类松石绿釉清宫旧命名为“磁胎洋彩翡翠釉”。唐英于其《陶成纪事碑记》中记“翡翠釉,仿内发素翠、青点、金点三种”,本品当属仿内 发素翠之列。另还有与本品形制相类者可参见望星楼藏清乾隆松石绿釉五蝠纹碗。

清乾隆 外松石绿釉内矾红五福纹碗
香港竹月堂藏

LOT836
清光绪
天蓝釉模印折枝花卉纹石榴尊
款识:“浩然堂”三字楷书款
尺寸:高 8.5cm.
来源:60-70年代,佳士得驻日内瓦总裁安东尼·杜旧藏
参阅:
1、《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宫博物院,1986 年,页 93,图 62
2、《紫禁城的记忆—图说清宫瓷器档案文房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 年,图 29
通体施天蓝釉,莹洁厚润,朗若晴空,正合“雨 过天青”之意。腹部一面刻折枝栀子花两株,另一面刻花卉二朵,清新怡人,生趣盎然。唐杜甫《栀子》有云:“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 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再者,“三”谐音“生”,“栀子”、“石榴” 皆喻“多子多孙,榴开百子”,颇具祥意相合。底内书青花“浩然堂”款。

据载,“浩然堂”为清道光时期出现的堂名款,亦有文献记载认为“浩然堂”三字单行楷 书款瓷器始于雍正。清人许之衡《饮流斋瓷》有如下配载:“瓷款之堂名、齐名者,大抵 皆用楷书。制品之人有四类:一为帝王,一为亲贵,一为名士而达官者,一为雅匠良工也。” 本品虽为光绪朝摹烧之作,但其造型、工艺,釉色皆构思巧妙,匠心独运,为文房案头陈设把玩佳作,极尽高雅致趣。
比起易逝的流行趋势,单色美学更像是一座永恒的圣殿,没有任何多余的堆叠与修饰,给予感官最直白的冲击力,愉悦或是悲伤,都留在脑海过目不忘。
颜色,简单直观的设计语言。康熙的浑厚,雍正的雅致,乾隆的秀美,无一不让人沉迷。
/   As Time Goes By  /
艺术品与文化,就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解,由浅及深,由表及里。
由器开始,以一对珐琅彩茶碗探寻雍正时期华丽而含蓄的皇家审美之道。

雍正在世人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奇皇帝
其在政治上果敢专断
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注重细节
稍带点“女子气”的汉子
追求生活中的优雅气息

《胤禛行乐图册·书斋写经页》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胤禛行乐图册·书斋写经页》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内栽有大量植物以供皇帝愉悦身心。四季花卉,草木葱茏。遇奇花异草,雍正皇帝便令宫廷画家绘之。雍正皇帝常常亲自体验农种,也偶尔召集王公大臣一起踏青、泛舟、观花等,园居生活十分丰富多彩。

恽寿平(1633—1690),清代著名画家,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专攻于花卉,并树立没骨花鸟的新风格。
曾有言“雍正花卉纯属于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雍正一朝绘画盛行清丽之风,主要是受到了明末清初遗民画家恽寿平的影响。雍正皇帝本人也极为推崇恽氏的没骨花鸟画,使得格调超逸的恽氏风格成为宫廷主流画风。另有蒋廷锡、邹一桂等宫廷画家,亦对雍正一朝粉彩、珐琅彩等花卉题材风格产生重要影响。

LOT808
清雍正
御制珐琅彩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一对
款识:“雍正御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11.5cm.
参阅:
1、《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页21、130,插图22、图109
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馆藏编号:故瓷014131、故瓷014134;故瓷017561、故瓷017562;故瓷017338、故瓷017339;故瓷008572、故瓷008573
3、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清雍正御制珊瑚红地洋彩牡丹花纹碗,馆藏编号:SFA.B60P1768
4、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品,清雍正珊瑚红地珐琅彩牡丹花纹碗,馆藏编号:G761、G762
5、《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上)》,万卷出版公司,页236,图16。
此对碗侈口、浅腹、矮圈足。器内及外底施白釉,釉质滋润如璞玉,釉色皑白如冬雪;外壁匀施珊瑚红彩为地,嫣绯俏色,其上绘珐琅彩西番花三朵,花心紫彩点染,花瓣边缘晕染黄白之色,四周辅以翻卷缠绕的绿彩枝蔓,卷叶丰柔,宛若翎羽,婆娑婀娜。纹饰点画精细,侧视隐隐隆起,立体感强,彩料精良,诸色妍丽柔美,富有浓郁西洋情调。

珐琅彩于康熙朝烧制成功,至雍正发展趋渐成熟,是在西风东渐的时代背景下博采众长而成,艺术水平出类拔萃,于清代官窑瓷器中独领风骚。此碗为雍正御瓷精绝之作,别出心裁,传世稀少,其形制承袭自康熙御制珐琅彩。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御制磁胎画珐琅五彩西番花红地茶碗”( 馆藏编号:故瓷 014131、故瓷 014134) 形制与本品几近相同,可为例证。在《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中记载,雍正五年(1727)三月初五日,“太监张玉柱交来……红地蓝花珐琅碗十六件、红地黄花珐琅碗八件。传旨:著配匣盛装。”其中所指红地黄花珐琅碗应为此一品种。
随着清宫档案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在康熙至雍正早期的珐琅彩瓷烧制过程中,除了直接複制西洋彩料以外,在研制当中不断吸收康熙时期五彩瓷器的技术。因此此时瓷胎画珐琅器不是纯粹西洋舶来之物,而是与中国传统彩绘技术、原料相结合的结果。

AN IMPERIALLY CORAL-RED FAMILLE-ROSE 'FLORAL' BOWL

整体花叶边缘以渲染白料方式,表现叶脉分叉、转折所产生之光影明暗,布局疏密有致,为典型的雍正珐琅彩彩器装饰风格,极富西洋风情,更显风姿绰约。器底宋体书“雍正御制”四字青花款,外罩双方框,字体挺拔隽朗,照证清宫绝艺。

此「雍正御制」四字款,为内府标准的宋体,笔道硬朗,端庄周正,青花深沈,紧贴胎骨,正是雍正御瓷标准写款,彰示品级之不凡。与拍品相似之物多以「康熙御制」、「雍正年制」落款,「雍正御制」款识者极罕见珍贵。耿宝昌先生在其著作《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页249,亦提到了“雍正瓷胎画珐琅者中「雍正年制」款识,用青花或蓝料书写,围有方框,写「雍正御制」者甚少”,可见本件拍品的稀有程度。
学界也有将此类彩瓷中带釉上四字料款者命为珐琅彩,而釉下青花款者则定为洋彩的说法。随着清代宫廷档案的逐渐披露,及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此类署青花款之红地花卉图碗的认知逐渐明朗。

清雍正 珐琅彩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及其旧配木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对“雍正御制”款红地珐琅彩彩花卉碗(馆藏编号:故瓷 017561、故瓷 017561),一完整,一有瑕,形制、纹饰与本品完全相同,保存有乾隆时期旧制木匣,匣上刻“雍正年制磁胎画珐瑯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壹对”,与道光十五年《珐瑯、玻璃、宜兴、磁胎陈设档案》内登记“雍正年制磁胎画珐瑯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壹对内一件有瑕”一条相对应,印证此类品种于清代宫廷中即将其列为“珐琅彩”一类。纹饰繁密,色彩浓妍,胎佳色雅,艺技精湛,即体现雍正庄重华美的盛世气象,亦折射出清代御窑烧制的循旧与创新。

左:LOT808 清雍正 御制珊瑚红地洋彩牡丹花纹碗一对
右: 清 札古札雅木碗与铁鋄金碗套(故宫博物院藏)
此一碗形器面曲折弧度小且较为平整,更易被材料附着,碗形与西藏地区木制扎古扎雅碗颇为形似,或为清宫饮永奶茶所用。属早期创制之作,却未见因循拘谨,不仅凸显御窑厂与造办处珐琅作能工巧匠的精妙构思与娴熟技艺,也体现雍正皇帝对瓷胎要求至严。

雍正亦经常亲自参与珐琅彩画稿的设计工作,提出具体的修改要求,据雍正《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造活计清文件》记载:「雍正四年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奉旨:此时烧珐琅设计粗糙,花纹亦俗,嗣后而等务精细成造,钦此!」又于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先前做过的三足珐琅马蹄炉与通体花样对得不准,今改做的四足与通体花样,其花样改画些亦可。」对于三足炉通体花纹对得不准这样的具体的毛病,走马观花的外行是发现不了问题的,只有将此器置于案前仔细地揣摩才能找出问题所在,由此可见雍正对珐琅彩绘深入的了解和精微的洞察力。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其御用的画珐琅器物之面面俱到,审核画、釉、胎皆亲力亲为,更觉此碗虽形之甚微,卻意之深远。
参阅资料
相同例证除此碗及台北故宫所藏外,可见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雍正御制珐琅彩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馆藏编号:SFA.B60P1768)。

清雍正
珐琅彩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珐琅彩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参照前文《清档》所述,相同碗形除本品所绘红地黄花者,亦见红地蓝花一类,参照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品(馆藏编号:G762)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馆藏编号:故瓷 008572、故瓷 008573)。另有乾隆窑绘红地蓝花者,落乾隆本年官窑款,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出版于《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 ( 上 )》,万卷出版公司,页 236,图 16,皆属清宫精作珐琅器皿,意义非凡,可堪珍藏。

清雍正
珐琅彩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清雍正
珐琅彩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三)
鉴赏之三百一十三 明清官窑瓷器 (四十九)
典藏君 | 馆藏瓷器上的那些缠枝莲纹饰
绚丽多彩的明清瓷器
博物馆里最袖珍的瓷器,最小的比巴掌还小
最新最全成交结果:玄览—重要古董器物专场|保利厦门2017春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