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厦门囝仔说不好闽南话的10个原因


厦门手绘地图

如果说转变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只要30年,那这30年就是闽南话在厦门由盛转衰的时期。30年前,厦门到处都可以听到闽南话。不仅那些在厦门长大的外省第二代闽南话说得不输本地人。外地来到厦门工作、生活的人,都需要懂得几句闽南话。30年后,闽南话在厦门已经退出了公共场合,变成了自家人,熟悉人之间交流才会用的语言。尽管闽南话在中老年人群中仍被频繁使用,但听到年轻人出口讲闽南话的几率少之又少。

▲民间“方言人群比例”调查图表(源于网络)

2017年,民间一份《全国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调查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厦门青年能熟练使用闽南话的仅占19.3%,甚至不如同为移民城市的深圳。先不说调查的准确度如何(笔者觉得这个比例都乐观了),但起码反应了一个事实:尽管现在不少学校都增设了闽南话课程,但大多数厦门囝仔已经不太会讲闽南话了,或者不太主动去说了。这样的结果并非单一的原因造成的,有外在的因素,也不乏内在的选择,以下是厦门囝仔说不好闽南话的10个原因。

01 

闽南话比普通话难


相对于普通话,闽南话难多了。以厦门话为例,声母有15个,常用的韵母有78个,若加上拟声词韵母有86个,声调有7个。虽然厦门话的声母少于普通话的22个,但是韵母却是普通话40个的两倍多,发音组合自然比普通话要多得多。像入声韵(-p、-t、-k)、闭口韵(-m)、鼻化韵等都是普通话没有的发音。

▲闽南话主要分支音素数量与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对比(维基百科)

闽南话里40%以上的字有文白异读的情况,即同一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可能读音不同。比如:“厦门大学”念全称时要用白读(e6 mng2 dua6 oh8),简称“厦大”时就要用文读(ha6 dai6)。地名”同安“用白读(dang2 uaN1),隔壁的”翔安“却要念成文读(siong2 an1)。有些词组,文读与白读具有辨义作用,区别字词的不同意思。比如:“大人”一词,如果念成白话音(dua6 lang2)是成年人的意思。但如果念成读书音(dai6 lin2),就是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

▲闽南话最基础的1-10就用文白两套系统,用于不同的场合

如果这还不够复杂的话,我们来看下这句话中“相”究竟有几个读音?

我伫(在)厦门佮(和)我日日思的亲对象会。伊叫小兔,因为(属)。阮(我们)(一起)馆照相,头家讲伊真有福。倒来(回来)我直直交(跟)我朋友(吹牛)

闽南话还有频繁的连续变调。普通话的变调很简单,就是遇到连续两个三声的,前一个字变到二声。而闽南话的变调是每个短语除了最后一个字都要变调。分别念下 我 / 我爱 / 我爱食 / 我爱食面 / 我爱食面线 / 我爱食面线糊。是不是每往后面加了一个字,前面的字的调就变了?

最神奇的是,闽南人未必意识到自己在变调,但都知道该这么说。可以说会讲闽南话的都是语言天才,头脑里都装有一个“转换器”。

02

闽南话不够“酷”

闽南话是闽南文化的核心与载体。说到闽南文化,大家想到的多是南音、歌仔戏等,阿公阿嫲在听的。闽南文化给人的感觉是古老的,过时的。闽南话缺乏与时俱进的艺术表现形式,难以激起大多数年轻人学习的渴望。粤语之所以能够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归功于香港的音乐、电影。非粤语地区的人想学唱粤语歌,或者听懂粤语戏剧,就会主动的去学习粤语。闽南语主要的流行文化作品还是来自海峡对岸。1990-2000年代,台湾的闽南语音乐、节目、电影、电视剧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闽南话的传播,影响了不少70-90后。不过随着近年来台湾经济的衰退,其文化对于大陆年轻人的影响力逐渐式微了。

▲台湾本土电影《大尾鲈鳗》

03

闽南话没有与时俱进

闽南话似乎在1980年代之后就失去了造血功能,越来越多的新生词汇都必须要借助普通话音才能表达。比如外来事物、科技用语或者网络用语等等,这些用语由普通话创造,表达方式或语法符合普通话的体系,却不符合闽南话的体系,闽南话没有对应的说法,直译语音习惯上又十分拗口。

▲这些app用闽南话怎么说?

如今,在日常生活中想要坚持纯粹的闽南话其实很难做到,不信你用闽南话把手机上的app念一遍,或者用闽南话到麦当劳点个餐看看。相信就算你说的出来,对方也未必听得明白。

04

与同龄人之间罕用闽南话交流


对于2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每天与同龄人接触的时间最长。如今走入校园,几乎听不到同学之间的交流使用闽南话,老城区的学校也不例外。之前三十年的推普运动,同学、师生彼此间习惯了使用普通话交流,闽南话说多了反而觉得奇怪。再加上现在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如影视、娱乐、游戏等,都是全国性的,以普通话为载体,很难让大家再“翻译”成闽南话。现在年轻人口中的潮语、口头禅有多少是源于闽南话?

▲2017十大网络流行语

职场语言这几十年的变化也很大。普通话是官话,它所运用的场合是机关、公共场所、服务业。闽南话逐渐变成自家人,熟悉人之间私下交流才会用的语言。两种语言虽然并存,但是各自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产生了“双层语言现象”。由于所使用的场景所致,普通话给人的感觉是权威、专业、正式,而闽南话则不由自主地站在了它的对立面。工作岗位上用闽南话的交流场景越来越少,逐渐厦门的年轻人也很难用纯粹的闽南话去表述工作上或者专业上的事物。

06

家长只教下一代普通话


现在厦门很多家庭都是由不同地区的人结合而成,夫妻各自有不同的方言,而相互之间交流就多使用普通话,下一代自然也说普通话。就算是夫妻都来自闽南同一地区,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小的时候语言基础没打好,长大说话会有地瓜腔,所以就干脆不和孩子讲闽南话,直接普通话。也有些家长是因为孩子在学校说惯了普通话,而迁就他的语言习惯,反正不影响沟通就好。

▲推普运动时期的标语

而现在90后也开始为人父母了,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普通话、闽南话都会,但夫妻之间交流以普通话为主(原因第4点有说明),所以未来普通话是家庭第一语言的比例势必会越来越大。

07

闽南话没有很好的学习途径

很多人认为口口相传是闽南话传承最好的方式,但是现在缺乏了语言环境,要通过口口相传学闽南话并非易事。自学吧,尽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教材,但是在标音、用字上却有很大的分歧。标音上有的用白话字/台罗,有的用闽南话拼音,还有的用只有编者自己看得懂的拼音方案。用字上更是一团乱,有人坚持用正字,有人主张用谐音。推广上没能形成一个共识与规范。

▲厦门地铁站里的《地道厦门话》注音用的是普通话谐音字

影视作品本是学习语言的很好的方式,但是闽南话的影视作品大多都是讲乡土文化,缺乏一些贴近现代生活的专业题材,不像粤语剧集里警察、医生、律师等各种职业的题材都有涉及,不但是吸引人的文化作品,也是最生动的语言教材。

08

应该学哪一种闽南话?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厦门岛内一丁点大的地方,就有市区腔、鼓浪屿腔、禾山腔之分。岛外海沧、灌口、集美、同安的腔口也大不相同。“你爱食猪抑是鱼?”这句话的“你”、“猪”、“鱼”三个字用厦门市区腔来念是[li3], [di1], [hi2],用禾山腔、杏林腔来念就是[lu3], [du1], [hu2],而同安腔则要念成[leu3], [deu1], [heu2]。更不用说厦门还有不少漳泉地区的移民,除了口音不同外,一些惯用语也有差别。就算教材上以厦门市区音为标准音,因为人口基数太少,也难以服众。常常不同地方的人也因为闽南话的“标准”问题而产生论战,增加了教学与推广的难度。


▲厦门各地口音差异举例(郊区指厦门改革开放前非城区的区域)

09

说闽南话时总是被本地人纠正


闽南人对待闽南话似乎没有对待普通话那种包容、耐心。大家说普通话时南腔北调,就算读错音,都不会有人有意见,但讲闽南话时被接受的标准就非常苛刻了。有些年轻人是希望用闽南话交流,从而锻炼闽南话水平的。但有时遇到一些本地老哥老姐,就会从他们的闽南话发音、语法、词汇中挑毛病,说年轻人讲的不够标准、不够地道,有的甚至夹杂了对不同口音的调侃,间接的打击了年轻人说闽南话的积极性。

09

说闽南话时,对方总用普通话回复


厦门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了本地人,而原本以讲闽南话为主的老市区及传统村落也因为拆迁、搬迁等原因分散到了城市不同的角落,厦门本土语言环境逐渐被稀释,普通话成为了更便捷的通用语

其实外来人口中的一大部分也是闽南人。照理说闽南人占厦门总人口应该有一半以上,但为什么现实中闽南话跟普通话的使用比例不是一半一半呢?因为闽南各地口音有差异,在那个经济落差比较大的年代,语言常常会被贴上标签。而乡音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的出身,所以很多来厦门的闽南人,在外面也不愿意说闽南话。

▲老市区中很多标榜老厦门的店铺,很多服务人员并不懂闽南话

如今,在街上对陌生人用闽南话时,通常会碰到几种情况:一是对方是非闽南人,会“蛤?”一声,然后要求用普通话再说一遍。二是对方是闽南人,听得懂,但还是用普通话回复。遇到对方是闽南人,又会用闽南话继续对话的估计三成都不到。再加上厦门是比较包容的城市,说闽南话的时候,会觉得不尊重在场那些说普通话的人。所以到最后,大家为了和谐和沟通效率,就干脆都用普通话交流了。

10

闽南话在厦门是一个“没用”的语言


在厦门,一句闽南话不会,生活也不会受影响。在公共场所、服务业、学校、机关等场合,闽南话用不上,甚至不好用。而就算在闽南话的桥头堡—八市,用闽南话去买海鲜,老板不会因为顾客讲闽南话而打折,反而可能因为他不谙海鲜而唬称头。学校里考试不需要考闽南话,也没有什么书是需要懂闽南话才能读懂的(除了阅读一些非生活必须的闽南语文、白话字文献)。在社会上,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不会在乎应聘者懂不懂闽南话。没有刚需,自然没有学习闽南话的迫切性。闽南话像书法一样逐渐变成了一种“特殊才艺”,而非生活/生存的必备技能。

▲就连闽南话最后的阵地—第八市场,现在也多了很多讲普通话的店家

再30年后,厦门的语言环境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敢想象。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考资料

京鱼/如果有一天,我们只能去博物馆听闽南语......

林建辉/闽南语在厦门是怎么消失的?

皮卡丘/我是厦门人,对不起,我不会讲闽南话...

图/文:季庄(特别说明除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州话“消失”过?关于福州话你知道多少 丨回到福州1990
周振鹤丨许多不易理解的语言和文化现象,都可以用方言解释
百年前的厦门话和现在不一样?
全国最难懂的三种方言,外省人听不懂,外国人称之为“恶魔语言”
外地朋友们对闽南语的疑惑,都在这里了!
广东人这样称呼自己的长辈,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