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把酒菜残羹玩成一门美学,“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都在追!
终于等到了周五,画家钱选准点收工,约上了赵孟頫、王子中等一众好友准备搓一顿,觥筹交错间,突然来了兴致,将当天散落在饭桌上的蟹脚、蚌壳、莲房、鸡翎、鱼刺等酒菜残羹,信手就绘制成一幅横卷,画中杂物栩栩如生,友人见了个个称奇,争相索求,钱选不假思索地挥笔为此图题款“锦灰堆”。

题曰:“世间弃物,余所不弃,笔之于图,消引日月”。

细品之下,今天话题的主角确实值得看官们玩味一番。

(据传)钱选 《锦灰堆图》 

来源:北京德隆宝拍卖

锦灰堆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也在玩
何谓锦灰堆,乍一看是个古怪的名字。这个叫法最早起源于何时,并无准确文献记载,传说起源于元代,盛行于清代。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先生有本书叫《锦灰堆》,书中的《自序》里写道:“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所图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大意是相传元代一个与赵孟頫齐名的画家——钱选(字舜举),在一次聚会时趁着酒兴,将吃剩下的散落在饭桌上的酒菜残羹信手绘制成一幅小横卷,取名为《锦灰堆》。而王世襄把自己谈古旧家具、书画、饮食、养鸽、放鹰等的“琐屑芜杂”文字编为文集,自认为与锦灰堆类似,便以此作为书名。

王世襄有本书叫《锦灰堆》

锦灰堆又被叫作“八破”“集破画”“吉破画”“什锦屏”“打翻字纸篓”“集珍”“断简残篇”“集锦”等,是以毛笔、彩墨描绘破碎残断、杂沓纷纭的古旧字画、拓片与古籍等的绘画。“锦”寓意绮丽繁华,“灰”代表灰烬和残破,当那些残缺的美好堆砌成画,竟别有一番韵味。活像灰堆里拾出来的,古人却把这些废弃之物加以错综组织,其画面突出折叠、粘连、虫蛀、火焚、水浸的视觉效果,既充分体现了艺术趣味,又具有一种潜在的解构主义,可谓当代艺术潮流的远古鼻祖。


陈沅龛(晚清民国) 锦灰堆
来源:中国嘉德

锦灰堆最开始只是一种书画形式,发展到清初,通过不断创新突破,这种艺术手法又被艺术家运用在瓷器和玉雕创作中,制造出颇具特点的器物,于朋友间相互赠送,自我欣赏、成为了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之作。

清 马少宣玻璃内画锦灰堆诗文鼻烟壶

来源:上海大众拍卖


金石学的“副产品”
六舟和尚这出“八破”游戏玩得溜

历代锦灰堆“玩家”有吴华、宋山、韩英、钮传礼、弘法深、李铸青、朱敬五、郑佐宸、李成华、陈二指、杨谓泉、袁少甫、胡善述等人。还有一位和尚也把这游戏玩的挺溜。

六舟俗姓姚,字达受,法名六舟,曾任多处寺院住持方丈。身为僧侣,却谨遵经世致用之道;又为学者,不讳四处谋生;学富五车,但喜标榜孩童游戏。当然,终其一生,虽从未见他谈及玄奥的禅理,却也一直踏踏实实地为寺院做着足传后世的事业。

释六舟小像 (1791-1858)


彼时多数寺庙无法自给自足,其生存依赖地方官员士绅的财力支持,僧侣阶层同官员士绅的交游必不可少,所依托的媒介自然是诗画作文、金石品鉴的慧业了。同官员、大款们聊聊艺术,拉拉赞助,也算雅俗并举了。六舟自然也与官员士绅、艺术同好们交游甚密。六舟喜好访碑,搜集金石、书画、砖砚等艺术品,八破画和全形拓,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对于收藏,一旦手头宽裕,六舟便毫不犹豫开启“买买买”模式。同时,遇到同好,六舟也会大方开启“送送送”模式,非常慷慨。

所以六舟制作“八破”的原因也很简单,就送朋友——不是高级官员就是财主,贺寿为主,主要是取金石眉寿的寓意。与这帮朋友相比,六舟就是个穷人。更何况在富人眼里,钱财也不稀奇,那只能另辟蹊径,于是弄了个他擅长的新鲜玩意,即是金石学的“副产品”。

按六舟的记载,他的灵感亦来源于元人钱选的锦灰堆绘画,即将一批东西看似杂乱无章地堆叠在一起。现在能找到的六舟“八破”作品,只2件,一件是浙江省博物馆藏的《百岁图》,一件是上海图书馆藏的《百岁祝寿图》。

六舟《百岁祝寿图》 上海图书馆藏

上海图书馆藏道光十二年(1832)六舟所拓《百岁祝寿图》,图中是一个巨大的“寿”字,以三十多件或完整或破碎的古物拓片拼合而成。这些古物包括碑志、瓦当、钱币、砖文等,除了少数体量较小的钱币可见其全形,大部分为残砖断瓦,只露出半边一角,零落不成章。这些碎片颠倒陆离,看似漫无用心,实际上经过了作者的苦心经营。每块碎片的墨色深浅不一,构成了“寿”字张弛有度的笔画。右上方六舟的题端曰:“百岁祝寿图。道光壬辰秋八月之望,海昌僧六舟拓于小绿天庵。”四年以后,六舟以此作贺镇江焦山寺住持借庵和尚寿诞,左下方其题跋中颂曰:“吉金乐石,金刚不朽。周鼎汉炉,与此同寿。”


六舟的美意不仅体现于“寿”字的字面上,也呈现于组成“寿”字的物品中:金与石质地坚硬,碎而不朽;作为古物,它们又历经沧海桑田,阅尽潮起潮落。

六舟拓《百岁图》浙江省博物馆藏,《百岁图》层层叠叠地拓了86种金石小品,包括钱币、印章、瓦当、古砖、砚台、石刻、铜器铭文等。据六舟自己说,拓了整整5年才得以完成这件作品。

六舟的《百岁图》也是一件十分独特的作品。在作品完成之后大约20年间,六舟及其朋辈题写了12条题跋。按照书写的先后次序细读这些题跋,可以了解时人对于锦灰堆这种艺术形式的看法,并窥见19世纪中国艺术之丰富。

最有意思的是,八破画和全形拓,都是六舟以“游戏”的心态创作而成。八破画作品并不突出器物的完整和独立,相反,所表现的是残破和堆积、叠压的形态,是对于其物质性、视觉性的另类发掘。这是六舟八破画的独特之处。

林乾良 《永嘉》锦灰堆扇面 23×25cm 


拼贴混搭
当代波普艺术的前前前世

这一文人游戏消遣之作,被后人不断运用至瓷器、鼻烟壶、折扇上,还形成一门特殊的绘画类别,这是当年钱选万万没想到的。

“锦灰堆”错落有致的交叠效果所制造的空间错觉,极易使人联想到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拼贴画。甚至有学者认为“锦灰堆”(八破画)的作者可能在通过文物碎片“解构”中国传统文人艺术;西方学界还出现过“八破画”是“拼贴画”源头的论调。还有人把“锦灰堆”与大量采用废弃物、报刊图片和广告拼贴组合的波普艺术联系起来,称之为“中国波普”。其实,“锦灰堆”完全是手绘而成,不允许粘贴拼凑,与波普艺术常用的复制、拼贴手法毕竟不同。

德国达达主义画家汉娜.霍克《用达达餐刀切除德国最后的魏玛啤酒肚文化纪元》

英国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作品《究竟. 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

锦灰堆作为一种废纸残卷的美学,任何元素,比如古旧字画,青铜拓片,碑文拓片,虫蛀古书,扇面信札都能成为画中的主角,通过叠加套嵌烟熏做旧等多种手法,展现出一种个抑扬顿挫的凌乱美。这就是锦灰堆的由来,算是当代波普艺术的前前前世了。
波普艺术

“锦灰堆”的绘画者可不容小觑。他们“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擅长草、隶、篆、印刷体等各种字体及模仿各家书体;精通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工笔、写意等各种技法;能篆刻各种印章;对诗文、碑拓、古籍版本、古器物要有研究……如此高要求,能胜任者极少;绘制过程十分耗工费时,一般一幅作品短则需要2到3个月,长则耗时半年。

佚名 锦灰堆  来源:北京保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锦灰堆
锦灰堆——藏家手中的稀罕物
百年“玩家”王世襄
百年“玩家”王世襄(下)
清代第一“潮牌”主理人有多牛
美到窒息的花草艺术,越看越漂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