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戏院:一座岛城的艺术梦(厦门城建百年   二十六 )

中华戏院

图 1:中华戏院旧照(《厦门旧影》)


厦语之中惯将“戏院”称作“戏园”。厦市戏园,又起自“茶园”。

早时有闲人等逛本地茶园,图的不单饮茶品茗,看戏找乐才是最大的噱头。光绪末、宣统初,本地茶园繁多,寮仔后有大观茶园、水仙宫有聚英茶园、提督路有咏乐茶园、鼓浪屿龙头有绛仙茶园等等。但名气大、资格老的,还算“天仙”和“中华”两家。
1908年,光绪皇帝、慈禧太后相继宾天,全国依例禁止一切娱乐。天仙茶园却凭着园主玛甘宝(华名黄瑞曲)的日斯巴(西班牙)籍民身份,照样锣鼓喧天、笑语喧哗,于是闹出不小的外交动静来。闹到最后,天仙茶园只能易主经营。

中华茶园生意就做得稳当许多,该热闹时热闹,该发展时发展。跟着潮流,一步步地完成“戏园”“戏院”“影院”的版本升级。地志记曰:

中华电影院即原中华戏园,地点在田仔墘(现南田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邵利杏初建时称中华茶园。邵利杏逝世后,该园由其子继承。当时为二层木结构建筑,场内设圆桌藤椅,可容纳观众500人,开始以售卖果点伴演戏曲招揽观众。辛亥革命前夕,茶园改为砖木结构。民国7年(1918年)后,以演戏为主,主要上演京剧、闽剧、潮剧、梨园戏、提线木偶、魔术、杂技等。[1]

1909年电影戏登陆厦门,报端消息:
法国电戏公司来厦,本拟租田仔墘为戏室。后缘该地崎岖不平,改租广东会馆开演,已有多天。而远近往观者寥寥无几,且演场狭小,容人无多。兹查得本年二三月间,日本戏来厦,即租邵某田仔墘之空地开场,男女来观者摩肩接踵,坐位常满,是以决意移徙田仔墘。已与邵某议定每月租价五十金,赶紧雇工扫除粪土、筑架、围墙,定本拜六夜移居开演云。[2]
得此机缘,中华茶园兼营起电影来,名字也随着改叫“戏园”。

1922年,“中华茶园”改名为“中华戏院”,经理邵贞邦向香港百代公司租映美国卓别林喜剧短片,以及多集美国惊险片《黑夜盗》《宝莲历险记》等,在厦门首创戏院放映电影之举。1923年,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摄制的《爱国伞》《大义灭亲》《莲花落》等影片,陆续在“中华戏院”放映。[3]

神奇的电影,极大地刺激着厦人的好奇心和视听享受。诗人有诗道:

倏忽电光一现间,迷离仿佛到蓬山。
何人夺取仙姬影,来做人间榜样看。[4]

图 2:思明戏院旧照(陈亚元收藏)

中华戏园的同业伙伴,也在增多中。1928年时,厦门的影院情况:

厦门电影院共有5个,其中莲光社是海军界组织,设在闽厦警备司令部后,不是专营电影业,兼有俱乐部性质,到那里的都是军政界人物。我们小百姓很不容易问津。
禾山影戏院新设立,附在禾山美人宫某制造公司内,离厦门很远,不过有马路,可通汽车,院址狭小,座位40余。放映多个公司旧片。除就附近农民村妇之外,寥寥无几。每日营业收入约数金。
以上两个影剧院外,在营业上竞争者惟三春、中华、青年会三家而已。

中华资格最老,院址在田仔墘,设备简陋,券资低廉,所映多为神州、上海等公司二三年前旧片。光线既不清晰,而断折又多。每使观者感觉不快。然间亦有佳片,但如尼姑做满月耳。因牌子老的关系,营业上亦颇不恶。近因公安局禁止男女同座,该院将女座设在偏楼,有时鸳鸯艳侣,竟令分坐,东西遥望,谈心无从。上流社会中,近亦稍稍裹足矣。

青年会在小走马路,地点适中,设备完善,映场宽大,约容600余人,惟多外品,鲜有国产。观众以女界及学生较多,因地处热闹,深夜归家,不虞抢劫之患也。

三春电影院,设立车加辘,海维公司隔壁。开未几时,座位400余,设备最佳。放映机系燃炭精,映片以明星、友联、复旦等公司新片居多。惟券资之昂,为各院冠。营业收入,平均每日百余金。[5]

这时节,电影似乎成了时髦。除了戏院以外,市面上还有影片公司,如海维公司、厦门影片公司、闽光影片公司等,“家庭有喜庆事,可以连机租映,每夜三十元。但片非外国即本国旧片,粗劣不可看”。[6]

1928年中山路开工建设,第二年道路竣工。“中华戏园”见势头大好,迅即将门面从狭窄的南田巷转向坦荡的大马路,楼房也改成了钢筋水泥结构。

图 3:厦门街景旧照(陈亚元收藏)

厦门的市政改造,为电影行业带来了勃勃的商机。1931年,厦门已是戏院林立了。《厦门指南》记载:

建筑戏院之利,比其他房屋为佳,故年来戏院日增。除下列外,在计划中者,尚有数家,其已废者亦不列入。戏价京粤闽班自四五角至元半,电影自二三角至一元。

思明戏院:思明东路,电话810。该院建筑设备,计10万元,为厦中最华丽坚固之戏院,位坐700,专映外国有声影片。院主为华侨曾国办。

中华戏院:中山路,电话1068。该院常映中国影片,间演他种戏,坐位800,创设颇早,去岁更新建筑。

龙山戏院:后厅衙,电话1045。该院所演之戏无定,坐位600。

开明戏院:开元路,电话820。该院新建,与第四市场相连,坐位800。现映影戏,设有舞台,以备有时改演他戏之用。

三春戏院:前营衙,电话548。该院就民房改用,专映中国影片,坐位500。因独处一隅,专收一方观客(现停)。

南星乐园:思明南路,电话224。该园高处四楼之上,有电梯可通。所演之戏,有京粤闽班,及影戏等,因时而异,坐位1000。

青年会影戏场:小走马路,电话95。常映外国片,间亦曾映中国片,坐位600。星期日停映。会友观剧,每券减收一角。

中山公园影戏园:中山公园内。该园在中山公园内,远离市区,空气最佳。现在建设中。

延平戏院:鼓浪屿市场,电话242。该院专映中外影片,间亦租人开演他戏。坐位800。

屿光戏院:鼓浪屿市场边。该院专映中国影片,坐位500。

鹭江戏院:鼓浪屿草埔仔,电话133。该院系临时盖造,坐位600。所演之戏无定,但以影戏为多。

大东旅社剧场:鼓浪屿龙头。该场坐位不过300,且时演时辍。[7]

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吞噬了多少艺术梦和发财梦。报章报道:

厦门自改建市区以来,楼屋巍峨富丽甲于全省,戏院及各娱乐场所,亦应运而兴。计戏院有中华、思明、开明、中央、南星、新世界、龙山、百宜八家。

其中最巨者为新世界,资本20万元。去年废历元旦开幕,收入最多时,每日至1500余元,少亦数百元。目前每日平均则仅收百数十元,每月约收入5000元,而支出须10000元,月亏5000元左右。

次为思明电影院,开设于民十八年,除新世界外,该院资本最多。院址系自建,故每月仅纳院址建筑费百余元,不必纳院租。该院月须支出3000余元。目前每日平均收入一百三四十元,除去片租,实际仅收入70元左右,故每月亦亏折千元左右。

次为中华电影院资本七万余元,民十七改映声片后,营业颇发达,每日约收入400元。该年度获利万余元。去年营业渐衰落,本年二月起迄今,每日平均仅约一百二三十元,除片租外,每月收入约共2000元。但支出须4000余元,每月竟亏蚀2000余元。查该院创设迄今,盈亏相抵,尚亏蚀万元元。

其余中央、南星两家已因亏折停映。开明、龙山、百宜三家亦决于本月底一律停业。[8]

更不好的消息,还有影戏院改作堆栈、发电机用以轧米等等。中华、思明毕竟是行业老大,在危机中艰难地挺立着。

厦门的影戏院侭多,虽然几家因营业失败而停歇,但剩下来的已足够满足影迷们的欲望。堂皇富丽的思明影院和中华影院便是福建首屈一指的两大戏院,安设最新式的有声机,开映外国影片和一流的国产影片。在不景气的现状下营业不振,自是意中事。然而它们各以最大的努力支撑着这都市的繁荣。专门开映国产影片的一流戏院只有开明一家,今年的夏天一度停歇。九月一日重整旗鼓,整饬内部,映的是《桃李劫》《大路》《风云儿女》《新女性》等上流国产片。这是中上社会的娱乐场所,开业以来,营业不恶。但他们还得时常弄些半价票等等花样以招徕顾客。于此可见不景气中营业的困难。[9]

图 4:“大同戏院”旧址

1938年厦门岛沦陷,电影业陷入低谷:
厦门市自失陷之后,“思明”“中华”“开明”这几家影戏院,均皆停业。但×伪两方为求振兴市面、恢复旧观起见,曾勒令三戏院重新开张,不然没收生财。惟三院院主有的逃亡在外,仅委托伙友代管,自不敢作主。有的恐复业后,或藉此引祸,故宁愿由日伪方经营下二复业。“思明”改名鹭江戏院,所映各片,类多海上从前各公司旧片,来源由一福建影片公司供给。鹭江戏院为汉奸雷某任经理,座价分一二三角,每日开映两场,为下午二时半、八时两场。近一月来,时映日方影片,并一度开演日本戏,班名“浪花歌声团”舞女日朝籍均有,均以彻底牺牲色相麻醉观众,但看客以×兵为多。[10]

1941年日伪的《新厦门指南》,则作如此报道:
市内戏院计有鹭江本院、鹭江分院、大同戏院、龙山戏院、开明戏院,以及厦门港厦门戏院6处。

鹭江本、分院:院均市营。本院于民廿六年七月二十一日重开,分院于民二十七年元旦复办。两院专映电影。最初之入场者仅百余名,至民二十八年委共荣会接办。该会尽慰安宣抚之使命,至今成绩大著,每日各均有八百元之收入。影片本由海军供给,继则由台湾配映。现又与中华影片公司合同,逐月有不少名贵国片献映。

大同戏院:大同的地点,适居大同路的中心,几年来是全市独一的京戏馆。它是由张氏家族自治会产生的。最初以首映小公司和大公司二影院的影片出现于厦门。因设备上和办理上的关系,使他不能支持永久而夭折,许久他是静寂无声。假使没有不适处,他确是全厦一座美丽的戏院。在观众方面认定适合为京戏馆,不久就有人把他改演京戏了。由这也就是全市独一京戏馆的由来。……

开明戏院:仍与雷潜夫氏合营电影,营业颇有成绩。现时市内的戏剧,就是电影最普遍。

龙山戏院:即纯粹排演歌剧(台湾歌仔戏),其唱念口白一般易晓,故普通阶级与妇女辈多就之。

厦港厦门戏院亦演歌剧,间亦映电影,其规模较小。[11]
图 5:开明戏院旧照(陈亚元收藏)

沦陷期间,思明戏院和中华戏院被强制改名为“鹭江戏院”的本院和分院。1942年5月18日晚,思明戏院“因片库内温度过高,积存的100多部影片自燃起火,戏院的仓库、机房和观众厅全部被烧毁”[12]。而接办大同戏院的,是新加坡华侨、原新世界娱乐场经理汪昌庆。汪氏有和人合资开办“金城戏院”,“院址在大元路(赖厝埕),面积约50余方丈,座位有一千余席。现已着手建筑,基本建造费十余万元”[13]。

抗战胜利,戏院复业。1947年出版的《厦门大观》记载:

本市计有中华戏院、思明戏院、开明戏院、大同戏院、金城戏院、龙山戏院以及鼓浪屿戏院七家。其中龙山系演歌仔戏,戏题多为“二度梅”“孟丽君”等社会剧。其他各院均为开映电影。中华、思明、开明多映外国片,时亦穿映新拍摄之国产片。大同、金城以映演国片为主,票价较低,颇受中下层者之欢迎。鼓浪屿戏院设于鼓岛,与中华、开明同属和乐影业公司,故选演影片,多待厦门映过后,再搬上鼓银幕。[14]

尽管时局艰难,电影依旧是一种时尚。有竹枝词道:

欧化东渐电影尊,鹭江风气大推翻。
每逢佳节新年序,女女男男入戏园。[15]

在以后的岁月中,厦门戏院屡经变迁。龙山戏院,旧业荒弃;开明戏院,故址不存;大同戏院,于今更显沧桑。金城戏院,更名鹭江剧场之后,如今化身“老剧场文化公园”。只有中华戏院、思明戏院还坚挺着,但也日渐寂寥,只有标志性的塔式顶楼依稀还记录着逝去的辉煌。

图 6:今日的“老剧场文化公园”






[1]《厦门市志》第4册 卷40。

[2]《电戏易居田仔墘》,《厦门日报》1909年11月23日。

[3]《厦门文化艺术志》第二节电影。

[4]李印山:《看演电影戏》,《印山诗草鹭江游记》。

[5]叶逸民:《电影在厦门》,《电影月报》1928 年第8期。

[6]叶逸民:《电影在厦门》,《电影月报》1928 年第8期。

[7]《厦门指南》第七篇食宿游览。

[8]《娱乐场中表现闽经济衰颓》,《大公报(天津)》1933年8月26日。

[9]茜子:《鹭岛小记》,《社会新闻》1935 年第13卷第4期。

[10]《失陷后的厦门电影院》,《电声(上海)》1938 年第7卷第37期。

[11]《新厦门指南》娱乐 戏院。

[12]《厦门市志 第4册》卷40 第六章 电影。

[13]《新厦门指南》娱乐 戏院。

[14]《厦门大观》娱乐场所。

[15]施耀亭:《鹭江竹枝词》,《中央日报》1946年6月2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路开苏州近代娱乐业之先
老北京的戏园和剧场--陈溥
100多年前的电影院放映,为什么要敲着锣、开着灯?
旧北京的名角与戏院
1930年代的上海电影业
凝固的荣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