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记录中的闽台“送王船”

图 1:11月15厦港“送王船”(“走寻老厦门”群李榕摄影)

泉州地区的“送王船”

是月无定日,里社攘灾。先日延道设醮。至期,以纸为大舟及五方瘟神,凡百器用皆备,陈鼓乐仪仗百戏,送水次焚之。近竟有以木舟具真器用以浮于海者。

[释]
攘灾:排除灾害。
设醮: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
百戏:乐舞杂技。
[资料出处]
乾隆《泉州府志》卷20 风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429页。

[译]
这个月(指农历五月)中不固定的时日,里社攘除灾害。早几日聘请道士设立醮坛。到日子了,用纸糊成大船和五方瘟神,(船上)各种用具全都具备,还有鼓乐仪仗百戏等。将船送到水边焚烧。近来竟然有用木船装载着真器物放到海上去的。

[评]
载送“五方瘟神”,是“王船”说法之一。中国传统中的“五瘟神”,又称“五瘟使者”,主管瘟疫疾病。形体如力士,身披五色袍,一执杓子和罐子,一执皮袋与剑,一执扇,一执锤,一执火壶。其名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但闽台“送王船”中的王爷,看着不像与这“五瘟神”同一系列。“王船”则也在变化中,由纸船而木船,由焚烧而泛海……
 
同安地区的“送王船”

请王爷:请王莫稽所自,往往三五年举行,大书“代天巡狩”。先期盛设仪仗帐幕。近海者,造龙船,名曰王船。樯桅篙橹俱备, 旂帜悬挂如总督阅操。依筊定去期。行有日,居民以牲醴致祭,演剧,并备器皿、柴米各物,满贮船中。届期将船挂帆,乘风送出海洋,任渔船搬取。其船飘流到何乡,该乡则迎而祀之。筊择期,仍送去。每一次费不下万金,亦陋俗之最可嗤也。

[资料出处]
民国《同安县志》卷22 礼俗,方志出版社2007年版,第631页

[释]
代天巡狩:代替天子到地方巡查,用于神界就是代天帝巡查阴阳两界。
筊:同“珓”,占卜的用具,方言称“杯”。

[译]
请王爷:“请王爷”仪式无法考究从哪里开始,往往三五年举行一次,标榜“代天巡狩”。祭典之前,隆重地备好仪仗、帐幕。海边的就造龙船,名叫“王船”。船上樯桅篙橹齐全,悬挂旗帜就如同总督阅操一般。按筊卜确定活动日期。活动进行数日,居民用牲醴致祭,演剧,并准备器皿、柴米等物,装满船中。到时将船挂上风帆,乘风送出海洋。(在海上)任凭渔船搬取货物。那船飘流到哪乡,那乡民就迎接并祭祀。(祭祀完),依然用卜筊选择日期,照样送走(王船)。每一次“送王船”花费不少于万金,这是陋俗中最可鄙视的。

[评]
县志将“请王爷”与“扛菩萨”“跳乩童”“做平安”“迎神”等并列,入“迷信”条目下。王船泛海,物质“任渔船搬取”,人神实现物质共享。就靡费而言,方志作者称之“陋俗之最可嗤”。

图 2:厦港“送王船”(李榕摄影)

厦门地区的“送王船”(1)

……造木舟,用真器,浮海任其所之或火化,暴天物也。疲累月之精神,供一朝之睇盼;费有用之物力,听无稽之损耗。圣人神道设教,而流弊乃至于此,犹曰:“得古傩遗意。”岂不谬乎?

[释]
丛祠:不在祀典及多神无主者,统为“丛祠”,以别于“群祠”。
赛会:民间的祭神、酬神活动,有别于“斋会”。
神道设教:利用神道来教化百姓。

[译]
……造木船,用真器物,放到海上由它漂流,或是火化,真是暴殄天物。花几个月的精神折腾,来满足一时的注目顾盼;浪费有用的财物,任凭无用的损耗。圣人本想用神道进行教化活动,然而流弊却到了这种地步,还说得到了古“傩”的遗意,难道不荒谬吗?

[资料出处]
《厦门志》卷15 风俗记,鹭江出版社1996年版,第517页

[评]
傩, “重口味”的祭典活动,始于远古,盛行商周,以驱疫逐鬼为其目的。闽南“送王船”,确实很有“傩”的痕迹。
 
厦门地区的“送王船”(2)

后崎尾大王街地方好事者,特出生财之计,以诱愚民。向店户居民派捐资财,制造小王船一只,约可载货数百担,名曰“王爷船”。谓请王爷收拿疫鬼装入船中,载送出洋。待船制成,即迎神。会名游山探路,绕境保平安。以致举国若狂,赞助抬阁,以及各种会景仪仗旗镮伞属等件,不知花费民间几许金钱。劳民伤财,此之谓也。

[资料出处]
《申报》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三日(1894年10月21日)。

[评]
这是“王船”的第二种说法,“请王爷收拿疫鬼装入船中,载送出洋”。第一种说法,如《泉州府志》所言载“五方瘟神”。
 
厦门地区的“送王船”(3)

[题注]夏月乡人制小船一座,船器具食物俱全。诹日迎遍街衢,并备牲礼,将船送往海滨焚化,谓之“送王爷船”。

牲仪果品送家家,一座王船萃物华。
清醮建余随绕境,海滨火化当驱邪。

[资料出处]
萧宝芬:《王船》,《鹭江竹枝词》。

[释]
诹日:商量选择吉日。
清醮:设坛祈祷。
建余:建醮之余;建醮,道士设法坛做法事。

[评]
萧宝芬的《鹭江竹枝词》作于光绪七年(1881年)之前。全民参与,家家奉祀,“王船”风俗深入人心。
 
厦门地区的“送王船”(4)

丛祠满地已堪嗤,更造王舟费不赀。
三载瓜期沿旧例,游山采路总虚糜。

[原注]厦俗多迎神赛会,王醮尤甚。游山采路,举国若狂,每三年必造王舟,或浮海或火化,暴殄天物,最为糜费。

[资料出处]
王步蟾:《鹭门杂咏》,《小兰雪堂诗集》卷2,《同文书库·厦门文献系列》第一辑(1),第61页。
[释]

不赀:多得无法计算。
瓜期:任期,此处指王爷三年的任期已满。
采路:“采”疑为“踩”。
虚糜:耗费、浪费。
[评]

全诗归根到底一句话:“暴殄天物”。

图 3:“王船”(李榕摄影)

福建地区的“送王船”

出海,驱遣瘟疫也。福州俗,每年五六月中,各社醵钱扎竹为船,糊以五色绫纸,内设神座及仪从供具等,皆绫纸为之,工巧相尚。有费数十缗者,雇人舁之,鸣螺挝鼓,肩各庙神像前导至海边焚化。漳府属亦有之,然亦皆绫纸所糊耳。惟厦门人别造真船,其中诸物,无一赝品,并不焚化,但浮海中,任其漂没,计一船所费,或逾中人之产,付诸无用,殊可惜也。

[资料出处]
施鸿保:《出海》,《闽杂记》卷7,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3页。

[释]
缗:古代计量单位,一缗即一串铜钱,每串一般为一千文。

[译]
出海,是为了驱遣瘟疫。福州民俗,每年五六月间,各乡社集资扎竹为船,糊上五色绫纸,船内设神座和仪仗供具等,都是用绫纸做成,技艺都相当高明。有的花费几十缗钱,雇人抬着王船,敲锣打鼓,肩扛着各庙的神像在前边引路,到海边焚化。漳州府的各县也有这么做的,也都是用绫纸糊做的。只有厦门人另造真船,船中的各种器物,没有一样是假的。(船)也不焚化,只让它浮在海中,由它漂没。统计一艘船的花费,或许要超过中等人家的家产。(将钱财)付之于无用之处,实在可惜啊。

[评]
《闽杂记》作者施鸿保,清代道(光)咸(丰)时期人(约1845至1859年)。此时的厦门人但“送王船”一项,就比省城“牛气”许多。
 
漳州海澄的“送王船”

近滨海村民不识事体之辈,每二三年间倡为造王船之说。其百端耗费,穷极佻巧,动敛数百金。在平时一文难舍之人,视此等事疑鬼疑神,踊跃布金,而不知其暗于大义,识者鄙之。

[资料出处]
乾隆《海澄县志》卷15 风土 ,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第175页。

[译]
近来海边不识事体的村民,每二三年间就提议造王船。想尽各种方法耗费钱财,极尽各种浮华小巧技艺,动不动就集敛几百两钱财。那些平时一文钱都舍不得花的人,看到这种事疑惑与鬼神有关,都踊跃捐钱,却不知他们的行为违背了大义,实在被有见识人所鄙视。

[评]
该《海澄县志》刊行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泉州《泉州府志》的时间接近,此时的漳泉地区“送王船”风气已很普及了。
 
台湾府的“送王船”

台俗尚王醮,三年一举,取送瘟之义也,附郭乡村皆然。境内之人,鸠金造木舟设瘟王三座,纸为之。延道士设醮,或二日夜、三日夜不等。总以末日盛设筵席演戏,名曰“请王”。执事俨恪,跪进酒食。既毕,将瘟王置船上,凡百食物、器用、财宝,无一不具。送船入水,顺流扬帆以去。或泊其岸,则其乡多厉,必更禳之。每一醮,动费数百金,省亦近百焉。虽穷乡僻壤,莫敢吝者。

[资料出处]
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卷6 风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第95页。

[释]
俨恪:庄严恭敬。
厉:恶鬼。

[译]
台湾民俗崇尚“王醮”,三年举行一次,取的“送瘟”之义,城郊和乡村也一样。境内的人,集资造木船,设瘟王三座,(瘟王)用纸糊成。聘请道士设置醮坛,时间二个日夜、三个日夜不等。但总是在最后一天大摆筵席和演戏,名叫“请王”。仪式庄严恭敬,(主事人)跪着进奉酒食。仪式完毕,将瘟王安置到船上,各式各样的食物、器用、财宝,无一不具。(然后)送船入水,船顺流扬帆而去。有的船会停泊在别人的岸边,(就说明)那地方多厉鬼,必须再作祭祀。每一醮,动辄花费几百金,节省的也要近百金。但即便是穷乡僻壤,也没有人敢吝啬的。

[评]
本段文字最早刊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版的台湾《凤山县志》。乾隆中期,台岛的“送王船”已经与漳泉同步,全仗漳泉同胞鼎力。

图 4:“王船”(李榕摄影)

台湾凤山的“送王船”

民间斋醮祈福,大约不离古傩。近是,最慎重者曰王醮。先造一船曰王船,设王三位(或曰一温姓、一朱姓、一池姓),安置外方,迎至坛次。斋醮之时,仪仗执事、器物筵品,极诚尽敬。船中百凡齐备,器物穷工极巧,糜金钱四、五百两,少亦二、三百两。醮毕,设享席演戏,送至水滨,任其飘去(纸船则送至水滨焚之)。

[资料出处]
乾隆《重纂凤山县志》卷3 风土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第61页。

[译]
民间斋醮祈福,大约离不开古代的“傩”。近来,最恭敬郑重的是“王醮”。先造一只船叫“王船”,(船上)安设三位王爷(有的说一个姓温、一个姓朱、一个姓池),(先)将王爷安置在外边,(后)迎到醮坛上。斋醮时,仪仗执事、器物筵品,都要极度的诚心和恭敬。船中各种物品齐备,器物极其精巧,花费的金钱要四、五百两银子,少的也要二、三百两。斋醮完毕,安排酒席和演戏,(然后把船)送至水边,听任它随着水流飘去(纸船则送至水边焚烧)。

[评]
方志说“王船”,地域不同,但“糜”字相同。糜费钱财,民命何堪?
 
澎湖地区的“送王船”

各澳皆有大王庙,神各有姓,民间崇奉维谨。甚至造王船,设王醮,其说亦自内陆传来。内陆所造王船,有所谓福料者,坚致整肃,旗帜皆绸缎,鲜明夺目;有龙林料者,有半木半纸者。造毕,或择日付之一炬,谓之游天河:或派数人驾船游海上,谓之游地河。皆维神所命焉。神各有乩童,或以乩笔指示,比比然也。澎地值丰乐之岁,亦造王船,顾不若内陆之坚整也,具体而已。间多以纸为之,然费已不赀矣。或内陆王船偶游至港,船中虚无一人,自能转舵入口,下帆下绽,不差分寸,故民间相惊以为神,曰王船至矣,则举国若狂,畏敬特甚。聚众鸠钱,奉其神于该乡王庙,建醮演戏,设席祀王,如请客然。以本庙之神为主,头家皆肃衣冠,跪进酒食,祀毕仍送之游海,或即焚化,亦维神所命云。窃谓造船送王,亦古者逐疫之意,使游魂滞魄有所依归,而不为厉也。南人尚鬼,积习相沿,故此风特甚,亦圣贤所不尽禁。然费用未免过奢,则在当局者之善於撙节已。

[资料出处]
林豪《澎湖厅志》卷9 风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第325页。

[译]
(澎湖)各澳都有大王庙,庙神各自有姓。民间崇奉非常恭敬,甚至造王船,设王醮(来表示敬意)。这说法也是从(大陆)内陆传来的。内陆所造的王船,有所谓的“福料”,坚实细致整齐严肃,旗帜都是绸缎做的,鲜明夺目。也有“龙林料”的,也有半木半纸的。王船造好后,或者择日将它付之一炬,称作“游天河”;或者派几个人驾船游于海上,叫做“游地河”。全听神灵的指令。王爷各有自己的乩童,有时神会借乩笔作指示,常常如此。澎湖遇到丰年,也造王船,但不如内陆的坚致整肃,只具备形体而已。(王船)中大多是用纸做的,但这样花费已不便宜了。有时内陆的王船偶然巡游到澎湖的港内,船中空无一人,(船)却能自己转舵入港,下帆下碇,不差分寸。所以民间惊骇以为神力,说“王船到了”,于是举国若狂,特别的畏惧和尊敬。大伙集资,奉送(船上的)神灵到本乡的王爷庙中,设醮演戏,设席祀拜,像请客一样,(不过)原庙的神灵还是主神。主持祭典的都穿戴好衣帽,跪着奉进酒食,祭祀完仍将王爷送去巡海,或者焚化,全听神的指令。我私下以为造船送王,承袭古代驱逐瘟疫的意思,让孤魂野鬼都有所归附,而不变成厉鬼害人。南方人崇尚鬼神,积习相传,所以此风特甚,圣贤也没法全部禁止。不过费用未免过多,这就需要当局者善于节制了。

[评]
《澎湖厅志》作者林豪,金门人。其父是《金门志》编撰者林焜熿。林氏父子都曾在厦门读书生活,闽南习俗自然不陌生。林豪说的“内陆”,是大陆地区,范围再小些便闽南地区。内陆的王船精巧规范,极尽豪奢;而澎湖的因陋就简,聊表心意而已。这是经济实力使然。所以精美的内陆王船“游地河”游到澎湖,自然引发轰动效应。王爷漂泊至此,还能上岸休整,并享用祭品,如同观光作客一般。祭神活动中,一切安排“维神所命”。不过,指令下达,要靠“杯珓”或乩童作媒介,浓重的巫傩味由此发散开来。

图 5:神职工作者

“王爷”的传说(1)   

邑又有称王公庙、大人庙、三老爷庙者,不知何神。……查各坊里社庙,以王公、大人称者甚伙。……庙宇大小不一,概号曰“代天府”。神像俱雄而毅,或黝或赭,或白而皙。诘其姓名,莫有知者。所传王诞之辰,必推头家数人,沿门醵资,演戏展祭。每一年即大敛财,延道流设王醮二、三昼夜,谓之送瘟。造木为船,糊纸像三,仪仗俨如王者,盛陈优觞,跪进酒食,名为请王。愚民争投告牒毕,乃奉各纸像置船中,竞赍柴米。凡百器用、兵械、财宝以纸或绸为之,无一不具。推船入水,顺流扬帆而去则已。或洄泊岸侧,则其乡必更设醮造船以禳。每费累数百金,少亦不下百金。虽穷村僻壤,罔敢吝惜,以为祸福立至。噫!此诬神惑民之甚者也。

[资料出处]
李元春:《台湾志略》,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第47页

[译]
县邑内又有称王公庙、大人庙、三老爷庙的,祭奉的不知是何方神圣。……查各坊里社的宫庙,以“王公”“大人”称呼的甚多。……庙宇大小不一,一概称作“代天府”。神像容貌都雄猛坚毅,(脸色)有的黝黑,有的红褐,有的白净。问起他们的姓名,(村民)没有一个知道的。到了传说中的王爷生日,(村里)一定要推举几个头家(负责人),沿户集资,(钱)用来演戏和祭典。每一年要来一次大敛财,聘请道士们设立醮坛,时间二三昼夜,称为“送瘟”。制作木船,并糊纸像三尊,威仪杖器就如同王者一般。大摆美食,跪进酒食,名为“请王”。愚民争着祷告,祭祀完毕,将各纸像奉送到船中,(船上)准备好柴米。各种器用、兵械、财宝用纸或绸做成,没有一样不具备的。(然后)推船入水,如果能顺流扬帆而去就罢了;如果有的回旋停留在岸边,那么这个乡村就一定要再设醮造船来禳灾。每次活动花费累计要几百金,少的也不少于一百金。即使是穷村僻壤,也不敢吝惜,(大家)认为(不这样做)祸害就马上降临。唉!栽赃神灵来疑惑百姓的,没有比它更过分了。

[评]
最后落到一“诬神惑民”之上。
 
“王爷”的传说(2)

相传唐时三十六进士为张天师用法冤死,上帝敕令五人巡游天下,三年一更,即五瘟神;饮馔器具悉为五分。外悬池府大王灯一盏,云伪郑陈永华临危前数日,有人持柬借宅,永华盛筵以待,称为池大人,池呼陈为角宿大人,揖让酬对如大宾;永华亡,土人以为神,故并祀焉。

[资料出处]
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卷2 赤嵌笔谈 祠庙,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第45种。

[释]
角宿:星宿名,是我国二十八宿的第一宿的第一星。

[译]
相传唐代有36名进士被张天师施弄法术受冤而死,天帝下令让他们五个人(一组)巡游天下,三年换班一次,这就是“五瘟神”。他们食器用具全都分为五份。庙宇外悬挂“池府大王灯”一盏。据说是郑成功时代陈永华临死前几天,有人拿着推荐信借住陈宅,陈永华大摆筵席招待,称他为“池大人”;池大人则称陈永华为“角宿大人”,相互间行礼对答如同贵宾一般。陈永华死后,当地人认为他成了神,就将他和池大人一同祭奉。

[评]
鬼神也有“轮值制”,蛮有人情味的。陈永华,据说是龙溪人,郑成功的主要幕僚,被郑国姓誉为“卧龙诸葛”。

图 6:池王爷神辇

“王爷”的传说(3)

六月,白龙庵送船。每年由五瘟王爷择日开堂,为万民进香。三天后,王船出海(纸制王船)。先一日,杀生。收杀五毒诸血于木桶内,名曰“千斤担”。当择一好气运之人担出城外,与王船同时烧化。民人赠送品物米包,名曰“添载”。是日出海,锣鼓喧天,甚闹。一年一次,取其逐疫之义也。

[资料出处]
《安平县杂记》风俗现况(《台湾文献丛刊》第52种,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第15页。

[释]
五毒:民间称蝎、蛇、蜈蚣、璧虎、蟾蜍五种毒物。

[译]
六月,(台南)白龙庵送王船。每年由“五瘟王爷”选择日期开堂,让万民进香。三天后,王船出海(纸制王船)。早一日,杀生。收杀五种毒物,将它们的血放在木桶内,名叫“千斤担”。选取一个好气运的人将担子挑出城外,和王船同时烧化。百姓赠送给王爷的物品粮食,名叫“添载”。这一天出海,锣鼓喧天,非常热闹。一年一次,取的是驱逐瘟疫的意思。

图 7:“王船”

台湾的“王船”

一、王船就是神坐的船。通常是普通帆船形,两舷绘十个炮门。舳两舷绘十二地支,舻绘龙虎凤凰,中央造内殿,船中造前殿,安奉池、金、刑、雷、狄、韩、章、郭等王及天上圣母小神像。形虽小,小艇二只及锚、櫂、帆、索其他炊事用具一切具备。船体漆黑白青丹各色。
二、台南厅安平街妙寿宫的王船,即咸丰年间当地民众捐资建造的。当时只浮海至打狗街旗后,回航后扛来放在庙奉祀。是一只宽约2.8公尺,长约8公尺的帆布船。台湾南部奉祀王船的庙很多,这是为了祈求海上平安。
三、距台南厅安平西北方不远的四草庄,曾于民国二年夏漂来一只王船,庄民非常欢喜,扛起奉祀在妈祖宫内,这只船较妙寿宫的小一点。捡到王船的地方,即会富贵繁荣、合境平安,所以庄内民众都来庆祝一番。
四、台南厅湾里庄王爷庙有二只王船,与妙寿宫的王船相同。相传于嘉庆年间漂来。一只是神明坐的船,一只是载神明货物的船。这两只王船漂来时,湾里庄民与喜树庄民在海滨捕鱼时同时发现,双方为了取得神船发生打架,后经调解,神像归喜树庄王爷庙,神船归湾里庄王爷庙奉祀。
《台湾县志》以王船是送恶疫的船,捡到王船时会被恶疠侵犯而忌惮,可是南部地方即相反。湾里庄的王船,相传曾独自滑入水圳,顺水圳航到二双行溪上上下下。船靠岸的地方民众都非常喜欢,供牲醴演戏等来庆祝。因为这两只神船很任性,去处都不一定。河岸的庄民亦渴望王船光临。

[资料出处]
片冈岩著、陈金田译:《台湾风俗志》第10集 第1章 台湾的儒教,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版,第673页。

[评]
主流的说法中,“游地河”的王船漂泊停留之地,往往“多厉”,此地民人因此还需多付意外的祭祀费用。台南湾里的民众却不沮丧,反而高兴“王船”的到来,甚至还要争夺王船而械斗。王船也被当做神物受供,天下“王船”,唯此结局最佳。待遇优渥的王船,还会耍耍小花招,由此多招引些人神互动。
 
“王船”的传说

相传昔有荷兰人夜遇船于海洋,疑为贼艘,举炮攻击,往来闪烁;至天明,望见满船皆纸糊神像,众大骇;不数日,疫死过半。

[资料出处]
周钟瑄《诸罗县志》卷8 风俗志,台湾大通书局1984年版,第150页。

[译]
相传过去荷兰人夜晚在海上遇见船只,怀疑是贼船,开炮攻击,双方炮火往来闪烁不断。到天明,只看见满船都是纸糊的神像,众人大惊骇。不几天,(荷兰人)遭瘟疫死亡过半。

[评]
有趣的一段神话:“阴船”和“阳船”干仗,坚船利炮的洋鬼子最终败于细菌战。
 
“王船”贡品(1)

民前九年(1903)8月12日上午9时,苗栗一堡后垅外埔庄漂来一只王船,当时苗栗厅有详细调查,摘录如左:

船名:金庆顺号
船头左右有: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聚洋铺富美境新任大总巡池金邢雷荻韩章七王府彩船,安字第二十八号,神名金庆顺号。
船种:中国帆船(三支桅)
船籍:中国(港名不详)
载量:二百担(约一百二十石)
船长:不详
船主:不详
船员:无
乘客:无
载货:白羊一、鸡一、皮箱一、角时钟一、大秤一、衣柜一、水桶一、米柜一、橱一、小秤一、锣四、茶托十、小船一、梯一、桶十一、钱柜一、大鼓二、棋盘一、磁石一、鼎三、旗二十五、大小器具一组、土瓶十七、簾四、索三、神殿七、杂品等。
并在船中安置七尊王爷神像,添付右列函:
谨启者:兹奉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南门外富美乡福神、萧太傅大人,建造新任大总巡。
金韩池雷邢荻章七位王府彩船,于此六月十三日诣祥芝澳扬帆驾放出洋,巡游四方。该船如到贵处,希恳贵乡诸善信,即将该船游泊何埠并何时日,仰乞代复一缄,以慰敝乡绅董之遥盼也。并附笔资银四角到所收人顺挥来慰,则获福无穷,而诸善信均沾神庇也。此托
贵乡诸绅董老爷钧鉴
泉州晋江县南门外富美宫绅董宫启

[资料出处]
片冈岩著、陈金田译:《台湾风俗志》第十集第一章 台湾的儒教,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版,第673页。

[释]
笔资银:给代书人的费用。
[评]
“王船”贡品清单倒也简单,都是些生活必需。有意思的是,放船人也够心细,担心王船的下落,因此还念念有个回音。为保证消息畅通,连“笔资银”都给备齐。
 
“王船”贡品(2)

古者送神以纸为之舟,后易之以布,今易之以木……今木船之设,其与人殉无异,所争者人与物耳,即此类而充之。如河伯娶妇,彼亦何惮而不为乎。况其所费至百余金,不止夺中人数十家之产,以投之水中无用之地,其为祸尤酷也。至船中所办之物:妓女、赌具,媟亵侮慢,罪不胜诛。

[资料出处]
蓝授世《渎神私议》,《龙溪县志》卷23 艺文,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第353页。
[释]
媟亵:轻薄;猥亵。
[译]
古时候送神用纸做船,后来改成布的,现在改成木的……现在用木船,跟用人殉葬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的不过是用人还是用物罢了,只是用这个代替了那个。这个河神娶媳妇一般,有害怕什么而不敢做的吗?况且(送神)所花费的要百余金,它所剥夺的不只是中等资产人家几十家的财产,而将它们扔到无用的地方,为害尤其酷烈。至于船中置办的财物有妓女(纸质)和赌具等等,猥亵轻慢,罪恶无可复加。
[评]
蓝授世,乾隆时漳浦贡生。其时漳州地区的“王船”还有“黄赌”物品。不知是神品堕落,或是人性龌龊。无怪乎,蓝生称这等“敬神”为“渎神”。 

图 8:“王船”与祭品

 本文主要图片由“走寻老厦门”群李榕提供,特此鸣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古钟林-序1
台南为镜 | 中国城市,你丧失了什么?
厦门史上规模空前的“送王船”来啦!欲感受震撼现场…赶紧约!
遗世“船”说
屏东县东港镇东隆宫
代天巡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