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东畲族的族称、来源及迁徙
广东畲族的族称、来源及迁徙
 
2007-11-8 10:37:07


一、族称

 

    畲族称谓,经历了由蛮的泛称和畲瑶并称,及以瑶代畲、以苗代畲,然后统一专称为畲的复杂过程。

    畲族先民是闽粤赣3省结合部山区的古老居民之一。隋唐之际,史籍曾以“峒蛮”、“蛮僚”泛称古代南方各民族。《隋书·南蛮传》曰:“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儴、曰俚、曰僚、曰竾,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这些记述也包括了古代畲族的部分先民。

    13世纪中叶南宋末年,汉文史书正式出现“畲民”和“民”两词并用的记述,畲族由此成为专称。福建蒲田人刘克庄在《后村先生大全集·漳州谕畲》一文中说:“畲民不悦税,畲田不税,其来久矣”。西畲、南畲“皆刀耕火种,崖栖谷汲”。这一“畲”是确指居住在上述地区过着砍山烧畲、迁徙不定的群体。文天祥在《文山先生全集·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一文中也说:“潮与漳、汀接壤,盐寇、民群聚……”。

    “畲”与“”同音。清道光二年(1822年),阮元修《广东通志》曰“畲与同,或作畲”。胡羲著《兴宁图志考》中曰:“,本粤中俗字,或又书作畲字,土音并读斜。”可见“畲”与“”同是畲族最早的专称。

    至元代,畲族的专称普遍使用。明代,文献中对“畲民”、“民”、“畲瑶”或“ 瑶”等称谓则同时并用。清代,文献中把畲族通称为“瑶人”或“苗瑶”,或“畲瑶”。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27册《广东·下》记载:“粤人以山林结竹木障履居息为,故称瑶所止曰”。阮元著《广东通志》卷330记述:“潮州府畲瑶民,有山峰曰径僮,其种有二,曰平鬃、曰崎鬃”。这一时期史籍上出现“畲瑶”并用,或以“瑶”代“畲”的记述。对海丰,惠东、博罗、增城的畲民则以“山瑶”直呼。民国时期,畲族曾统称为瑶族,或称“苗夷”。195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确定“佘田的畲(音she奢)”为畲族的族称。

    畲族有自称,但各地不相同。潮州、丰顺居住山区的畲民,自称“山子”、“山地人”,或称“山里人”;亦有以语言为特点,自称“讲畲话的人”;海丰,惠东,博罗,增城则承袭他称,而自称“山瑶”。东源、和平、龙川、连平、南雄、始兴、乳源等地因与当地汉族的趋同性较多,已没有特定的内称,在群体内部的心理传承方面则自认是“狗头王的裔孙”,“蓝、雷二姓是兄弟”。

 

二、由来及迁徙

 

(一)盘瓠传说

    畲族群体中,民间广为流传盘瓠图腾崇拜的神话。在潮州、丰顺、增城等地现存的《图腾画卷》有的曾称《祖图》或《人公像》、《开山公据》和《族谱》等历史文献,均用汉文作了记述,口头传说同文字记述完全—致。视盘瓠为本民族的始祖,并详尽描述盘瓠的非凡身世和畲族主要姓氏的由来。相传,古代高辛帝(五帝中的帝喾)时,宫中有个刘氏大耳婆,突患耳疾,请御医剖出一卵,置于盘,覆于瓠,悬于阁,百鸟俱朝。不久,卵破出一条犬子,身材高大,五色斑斓,出类拔萃,遂收养宫中,号曰盘瓠。其时番兵作乱,高辛帝出榜招贤,许诺凡能平定番乱有功者,赐三公主为妻。榜挂3日,无人敢揭。盘瓠揭了榜。丞相郭子仪引盘瓠拜见辛帝,盘瓠自称有阳战之术。帝允诺其出战。盘瓠经7天7夜,渡海到了番邦。番王见之,大喜,赐酒肉,与群臣会饮。不意酒醉,番王轩然大睡。盘瓠乘机咬断番王头,渡海回国报捷。番兵追赶,幸得神兵六丁六甲相助,胜利而归。他向辛帝献上番王头。辛帝要封赐高官厚禄给盘瓠,他不要,只要娶三公主为妻。辛帝悔之,问其可变身否?答曰,可变,要藏于金钟内,经7天7夜变为人形。至第六天,公主耽心盘瓠饥渴,偷偷探视,见其身已变,嗤声一笑,败了法术,头不能变,遂成狗头人身。乃择吉日成亲。盘瓠遂成为辛帝的驸马,封为“忠勇王”。但是,盘瓠不愿为官,不愿住京城,愿携公主到会稽山幽岩自适之。婚后20年,生3男1女。夫妻双双牵男带女进京拜见高辛帝。辛帝见之,大喜,个个长得相貌端庄,即赐姓。长子,盘装,赐姓盘,名自能;二子,篮装,赐姓篮(后简化通用蓝),名光辉;三子,云头像雷公,赐姓雷,名巨佑;一女嫁给钟姓,婿智深。此乃盘、蓝、雷、钟畲族4个主要姓氏的由来。不久,盘瓠外出狩猎,不料被山羊角触,失足摔落山崖,身亡,御葬南山,3子1婿散处广东、福建各路。这一传说,绘声绘色地描述其民族的起源。但毕竟是神话,是畲族先民原始图腾崇拜的传承,不可作为民族来源的科学依据,但足以印证畲族是中华古老民族之一。

    盘瓠图腾崇拜,史籍上亦有所记述。最早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后来在《山海经》、《搜神记》、《晋记》、《玄中记》都有记载,尤以《后汉书·南蛮传》最为详尽,同畲族民间传说如出一辙,同瑶族盘瓠传说的内容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二)族源研讨

    关于畲族的族源,国内学术界持有不同的观点,持各种学术观点都共同认为,早在隋唐之际,畲族先民已经生活在闽粤赣3省结合部的山区。而溯其更远的源流则有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外来说”与“土著说”两个方面、6个观点。“外来说”有3种观点;1.与瑶族关系密切同源于武陵蛮,迁入该地;2.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淮河和黄河之间的东夷的一支,即徐夷迁入该地;3.源于古代河南夷人的一支,属高辛氏近亲的一个氏族部落南迁至此。“土著说”,亦有三个观点:1.当地越人后裔;2.南蛮种类;3.福建土著“闽”族后裔。上述各种观点,都仍在研讨之中。至今主张畲族和瑶族同源于武陵蛮的说法,比较普遍。

 

(三)闽粤赣3省结合部迁徙移动

    广东各地畲族均保留有文献和口头传说,都记述他们的先祖是在闽粤赣3省结合部的大范围内迁徙移动的。

    潮安县碗窑村蓝姓,从福建龙岩金羌坑石壁下迁来;山犁村雷姓,由闽迁入广东大埔,后到该县万峰,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迁至该村;李工坑村雷姓,亦自福建龙岩迁徙而来;石鼓坪村蓝姓,也从闽入粤。

    饶平县饶洋镇蓝屋村蓝姓,自福建龙溪迁至广东大埔县下坜村,然后迁至该村。

    丰顺县风坪村蓝姓,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从江西省宁化县(今为福建省辖)安乐村迁徙而来。

    河源市东源县的上下蓝、双田、半埔、花径、热水、积洞、南山等村蓝姓,记述“自闽汀发脉,迁大埔、海阳、程乡、抵河源五百余年。”

    龙川县的甘陂、大江、洋田、东瑶、虎口、枫树坪等村蓝姓,据其族谱载祖籍福建省上杭县庐丰乡,明嘉靖年间,因乱移来广东龙川县甘陂村创基立业,然后,由甘陂散居各地。有部分迁往和平县的增坑、秀中、月坑、黄沙坑、严村等地。

    连平县油溪村蓝姓有两支,一支自江西省信丰迁入该地,其部分裔孙由此迁往南雄、始兴、翁源、英德、乳源等地,历经500多年。另一支,则由福建上杭迁广东程乡(梅县),再迁入此地。

    南雄、始兴县雷姓,元、明之间,从福建上杭崇夏里才溪村迁往江西省龙南县滂坑,然后迁至广东省始兴县乌泥塘,部分裔孙迁往南雄县全安乡暖水塘。

    南雄县蓝姓,自福建省上杭县迁至江西省信丰县球狮乡后,再迁入该县的。

    海丰、惠东、博罗、增城等县市的蓝、雷、盘、来、黎等姓。据现存惠东县陈湖村和增城市通水村的《盆盘蓝雷黎栏族谱》记述,其先祖“原是河南潭州(据考:潭州应在湖南)永康县鹅塘都居住”,宋时南迁至广东。从至正元年(1341年),“前往高要县大小祖社山乡”。至崇祯八年(1635年),“抵达罗浮山和莲花山区,’其间经历六七百年,居住点共有34处,其中有两次到了番禺和新会县境。

    据上述记载,广东各地畲族,大多数来自闽赣两省,少数来自湖南。畲族是闽粤赣结合部山区的早期居民,是有一定根据的。

据史籍记载,历史上广东畲族分布范围比现在宽广,有的县历史上曾有畲族先民居住,而当代却消失了。阮元著《广东通志》第330卷述:“畲蛮,岭海随在皆有之。”又曰“永安县(今紫金县)大林山,在县西六十里,土人称瑶居”。清光绪年间,温仲和修《嘉应州志》载:“梅地古为畲瑶所居”,“畲瑶,昔时程乡有此种瑶人”。《南越笔记》:“兴宁有大信,以是为畲蛮之类”;“澄海山中有户”。又据清乾隆周硕勋修《潮州府志》汜载:“揭阳户岩居,刀耕火种。”清嘉庆年间唐文藻修《潮阳县志》、清同治年间张鸿恩修《大埔县志》等亦有畲民居住的记述。粤东—些县、市仍有不少以畲族命名的地方。

 

(四)传说粤东凤凰山为其祖先发祥地

    而今居住在福建省北部和浙江、安徽省的畲族广为流传的《高皇歌》中唱道:“广东路上有祖坟,进出蓝雷盘祖钟”。浙江省清同治年间修《景宁县志》中亦有“畲族盘瓠之后,自粤至闽”,由广东经福建迁入浙江省的记述。这些地方的畲族,把广东凤凰山视为他们祖先的发祥地。

    潮安县、丰顺县畲族现存族谱中仍保留有关于凤凰山祖坟的记载。凤凰山,位于粤东潮州与梅州之间,主峰高1497米。为调查这一史实,广东民族学院、广东省民族研究所曾派员于1986年10日会同潮州市民族工作干部,在当地畲族群众引导下,到凤凰山作了实地勘察。在主峰凤髻顶的向阳处发现一座石墓,有碑无文,荒芜已久。坟墓建筑规模较大,建筑风格不同于当地汉族的墓葬。当地畲族则认为是他们先祖之墓,但不同意挖掘考察,因此,墓主的族别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1990年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派出4人组成的民族考察团到潮州市凤南乡碗窑村访祖,赠有挂钟—座,上书“拜祖盘古,亲如一家”。同年,浙江省苍南县委统战部民族科亦派来2人专程到潮州市访祖。

 

(五)人口分布与居住环境

 

    历史上省内畲族人口缺乏统计资料。至1955年,经广东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统计为1321人。此后逐年增长:1958年1649人,1964年1882人,1974年2155入,1978午2285人,1982年3205人。从上述数据计算,1955—1982的27年间,净增人口数为1844人;若按1982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与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相比,全省畲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4%,即每年平均递增2.9%,高于全国同期每年平均2.1%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1988年南雄、始兴、乳源、龙川、河源市郊(今东源县)、和平、连平等县先后经主管民族工作部门调查,并报经上级政府批准后,恢复了部分群体的畲族成分。因此,省内畲族人口有较大增加,至1990年统计为26438人。

    广东畲族主要分布在粤东和粤北山区。具体分布在潮安和丰顺、饶平县的凤凰山区,海丰、惠东县的莲花山区,博罗县、增城市的罗浮山区,河源市郊区、龙川、和平、连平县的九连山区,始兴、南雄县的大庾山区和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天井山等14个县的山区,另有少数人口散居于其他市、县。

 

 (来源:广东省志少数民族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从温州地名看浙南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
畲族起源于何处?详解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的“畲族”
畲族
重视和加强潮汕文化的深层研究
走进平和县山格镇土田畲族村
水亭的畲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