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剧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年9月10日,在湖北剧学总会开会时,由汉剧艺人傅心一提议,才正式定名为楚剧,影响范围:鄂中、鄂北和鄂东南的大部分地区。 

    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剧贴近生活,紧跟时代,表现手段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充分显示了鄂东一带地方文化的特色。目前楚剧面临着剧团锐减、人员老化、经济困难、后继乏人、观众萎缩等诸多困难,对珍贵资料与老一辈艺人技艺的抢救也因缺乏资金而难以开展,迫切需要有关方面加以关心扶持。

    剧目楚剧现存剧目约五百个,常演的有两百多个,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赶斋》《杀狗惊妻》《三世仇》《吴汉杀妻》《蔡鸣凤辞店》《葛麻》《百日缘》《九件衣》《乌金记》《卖棉纱》《哑女告状》《白扇记》、《思凡》《赖婚》《汲水》《董永卖身》等。楚剧腔调分为板腔 、小调、高腔三部分,板腔包括迓腔、仙腔、应山腔、四平、十枝梅等,小调有【十绣调】、【麻城调】、【讨学钱】、【卖棉纱】等曲牌,高腔有【锁南枝】、【梧桐雨】、【山坡羊】等曲牌。楚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胡琴、京二胡、二胡、三弦、板鼓、钹、大小锣等。楚剧的角色主要分为生、旦、丑三类,其他行当亦由生、旦、丑演员兼演。楚剧表演讲究贴切自然,运用程式手段不拘一格,乡土气息浓郁,名演员有沈云陔、高月楼、关啸彬、李雅樵、熊剑啸等。

    现代整理的历史故事剧,如《血债血还》、《刘介梅》、《双教子》、《追报表》、《三世仇》、《桃花扇》、《太平天国》、《不称心的女婿》、《狱卒平冤》、《穆桂英休夫》、《悠悠柳叶河》、《东方税官》等,其中《葛麻》、《刘介梅》、“双教子》、《追报表》被拍成戏曲艺术片。出现了张巧珍、姜翠兰、张光明、荣明祥、于盛乐、张一平、彭青莲、刘丹丽等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演员。

题材

    楚剧具有题材广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颇具包容性,能吸收京、汉大戏的剧目,既能演生活小戏、现代戏,又能演宫廷大戏和武戏,表现手段丰富多样。楚剧贴进生活紧跟时代,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创作演出了歌颂正义、抨击邪恶的新剧目。故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闻乐见。

声腔

唱腔分类

    板腔类唱腔有迓腔、悲腔、仙腔、应山腔、四平、十枝梅等。迓腔是楚剧的主腔,分男迓腔、女迓腔、悲迓腔、西皮迓腔四种。其中,男腔粗犷简朴,女腔委婉柔和,悲腔深沉哀怨,西皮腔质朴刚劲。迓腔的节奏灵活多变,既可叙事,又能抒情,运用广泛,表现力强。悲腔只有女腔,为宫徵交替调式。其曲调凄楚婉转,长于表现悲伤凄凉的情感。仙腔为徵、商交替调式,其曲调或委婉凄楚、如泣如诉,或激烈奔放、悲情满怀,擅长表达激昂悲愤的情绪。应山腔原为北路花鼓的一个腔调,现已成为楚剧的主要唱腔之一。其曲调活泼清新、甜美流畅。四平曲调明快华丽,长于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平腔又发展派生出西皮四平,其旋律华丽婉转,适于仙女、公主、及身份高贵的女性演唱。十枝梅原是天沔花鼓戏“单边词”《十枝梅》一剧的专用曲调,以后成为楚剧唱腔的组成部分。其曲调欢快柔和,擅长表现欢快或忧虑的情绪。

小调

    楚剧小调十分丰富,据统计有六十余支,曲调风格各异,其中一部分来自湖北各路花鼓,原为一戏一曲,专曲专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小调进行了改革,增强了小调的表现力,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小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按曲填词,每段唱词的句数和句子长短必须按照曲调格式填写,如《十绣调》、《卖杂货》、《麻城调》等;另一类是报字接腔,开头和结尾的曲调比较固定,中间可依唱词的长短分成上下句,报字灵活,近似口语,如《讨学钱》、《卖棉纱》、《纽丝调》等。

高腔

    高腔曾是流布于湖北襄阳、黄冈、荆州、孝感等地的高腔剧种清戏,但早已绝响于舞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汉市楚剧团于1956年对麻城、钟祥一带高腔剧目和曲牌进行了挖掘、整理,并将其运用于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中的唱腔,从而使其成为楚剧唱腔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腔曲牌丰富,有《红衲袄》、《锁南枝》、《宜春令》、《梧桐雨》、《山坡羊》等一百余首。其曲调优美,节奏平缓,唱词优雅,抒情叙事均可。

名角

    楚剧的表演艺术是在对子戏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汉剧的表演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唱过程逐步发展而成,在角色行当上并无严格的区分。早期演出仅为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小生和胡子生,进入汉口演出后行当角色开始增加,出现正旦、小旦、花旦、老旦、窑旦、小生、老生、丑、花脸诸行当。
楚剧百余年来,不断发展和创新,造就了一大批名演员,影响较大的有 160多人,早期的有邹全顺、邱东元、湛春林、湛驼子、熊三元,杨德安等,名声最著的始有“四喜”,即徐寿喜、李德喜、曹建喜、张四喜,后有章炳炎、关啸彬。

生角

    生角注重运用戏曲传统表演程式,戏路较宽,既能演民间生活小戏,又能演袍带戏。楚剧小生章炳炎,为人诚恳、务实,在追求艺术中,博采众长,勇于革新,表演艺术精湛。扮相上,他借鉴京、汉、越、川剧化装特点,融汇楚剧传统粉饰,采用话剧现代手法,做到雅而不俗,给人以美的感受。唱功上,他气口控制得法,行腔收放自如,并讲究腔随字走,字随腔连,快慢强弱,顿挫鲜明,灵活多变。如《碧玉簪》洞房中大段唱词,他音色优美,颇有韵味。在与李百川的对唱中,腔调协调,有起有伏,配合默契,可谓“珠联璧合”。做功上,他讲究形体动作,使身段优美潇洒,对手、眼、身、步亦不疏忽。他戏路较宽,注重刻画人物,准确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吕蒙正赶斋》一剧中,他饰演的吕蒙正一角,朴实丰满,把一个清高自负,主观迂腐和穷困潦倒的酸秀才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表演得惟妙惟肖,入情入理。

    1960年由章主演的《吕蒙正赶斋》一剧,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观看后,都予以赞扬。此剧被中国唱片公司灌制唱片,畅销全国。其代表剧目有::《吕蒙正赶斋》、《卖油郎》、《碧玉簪》、《送香茶》、《送友》、《董永分别》、《山伯归天》、《豆汁记》、《左维明巧断绣鞋案》等。

旦角

    旦角注重表现人情味很浓的家庭生活戏,唱腔朴实细腻、亲切动人。著名旦角胡桂香女士,艺名白莲花,她是孝感西河街人,是孝感楚剧界的第一真旦。她的代表戏是在《送香茶》里饰张月英和《缪老三推车》里演张二妹。她扮相俊俏,唱腔圆润,声音悦耳,表演到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因此有首歌谣:“看戏不好白莲花,心中好像鸡子抓”。一次在新府城演出,当地大地主王庆南让她帮着烧大烟,企图污辱她,她一气之下藉口没有地方演戏离开了。人们都说她是德艺双馨,所以才有白莲花之称。

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楚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先后成立了湖北省楚剧团、武汉市楚剧团和一批县级专业剧团。全省尚有湖北省楚剧团、武汉市楚剧团、大悟县楚剧团、广水市楚剧团、云梦县楚剧团、孝南区楚剧团、黄陂区楚剧团等15个楚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葛麻》一剧在1952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还将该剧摄制成黑白影片。此外,《赶会》、《吴天寿观书》、《打豆腐》、《白扇记》、《杨绊讨亲》等一批剧目被拍成资料片。创作、改编了现代题材和历史题材剧目《刘介梅》、《夺佃》、《双教子》、《追报记》、《桃花扇》、《太平天国》、《甲午海战》;移植了一批现代题材的剧目,如《白毛女》、《刘胡兰》、《罗汉钱》、《李双双》、《夺印》、《两兄弟》、《江姐》、《沙家浜》等。其中《刘介梅》于1958年被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黑白影片;《双教子》于1965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黑白影片,《追报记》于197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影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哟喂哟】《沔阳花鼓戏鉴赏》《恋上花鼓戏》
黄梅戏
桂剧
二夹弦全场戏专辑
新昌调腔:中国戏曲活化石
两夹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