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夏眉户
        清末从陕西传入,流行于六盘山区部分乡镇。民间艺人在演唱中逐渐吸取本地小曲腔调。形成既保持眉户原有唱腔曲调,又有地方风味的独特曲艺品类。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剧目多故事情节,有的从戏剧移植,而以唱为主,科白极少。六盘山区目前流传的眉户戏脚本有:《蓝桥担水》、《秋莲捡柴》等100多折。
眉户传入宁夏后,发生很大变化,宁夏方言和民歌小调被大量吸收进来,在不,事的地区形成不同的特点,如眉户传入永宁地区后吸收了当地的《跑旱船》、《打宁夏》等民歌;传入银川地区后则吸收了流传于银川地区的《光棍哭妻》、《数花》、《寡妇思春》等民歌。宁夏眉户唱腔音乐结构为曲牌联缀体。据老艺人介绍,过去曾有“大调七十二,小调三十六”之说。但在宁夏的眉户戏中,实际上已没有这么多曲调,常用的约有三十多种,如[越调]、[东京]、[五更]、[银纽丝]、[一串铃]、[山茶花]、(慢诉]、[紧诉]、[长城]等。文武场乐器也比大戏(秦腔)简单得多,只有板胡、二胡、三弦、小鼓、小镲、梆子等。早期的眉户剧目,以“三小”戏为主,主要脚色为小生、小旦、小丑,内容上多表现城乡百姓风土人情和男女爱情生活,如《秋莲捡柴》、《张连卖布》、《李亚仙刺目》、《小姑贤》等。部分剧目内容淫秽,格调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演出的剧目变化很大,除了大型传统剧目如《百宝箱》、《黑白访》以外,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成为眉户的主要内容,五十年代常演的大型剧目有《梁秋燕》、《三里湾》。以后不断有现代题材的大型剧目推出,如宁夏剧作家创作的《雨过天晴》、《成双成对》等,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独特的地方剧中“海域喇叭戏”
[非遗]二人台
小剧种大剧目
湖南民间艺术排行榜
新昌调腔
转载|戏曲音乐改革的探索者——朱绍玉专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