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载花灯戏

万载花灯戏(旧称:“花鼓灯”)源于当地民间花灯。她,土生土长,走过数百年漫长历程,是一个多姿多彩、载歌载舞、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古老剧种。

万载,这个集灵秀于一体的赣西古邑,历史悠久,人文昌盛。民俗流行的花灯,兴盛时,几乎全县大多数村落都有13支花灯队,因而有“没有花灯不成村”之说。

明朝中后期,万载民间花灯跨乡串村,异常活跃。夜宿接灯人家,动乐坐唱。灯歌、山歌、小曲、小调,乡音俚曲,唱而出“戏”。从此,万载花灯戏破土萌芽,其形成和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

一是“灯戏”阶段。明末清初,赣南大批移民先后迁徙万载定居,带来了早期的赣南采茶——灯戏,后逐渐与万载花灯融为一体,不少花灯队开始向灯戏过渡,白天耍灯,晚上唱戏。这种以“灯”带“戏”,不用舞台,只在平地演出的形式俗称“踩地老鼠”,涌现了一批“一丑一旦”、“ 一生一旦”的“对子戏”或全“四旦”的歌舞节目。

二是“三角班”阶段。据清道光六年《万载县志》载,乾隆壬寅十七年左右,万载高村进士李荣陛作灯戏二绝句,以纪其声。

“百戏同民自九重,筑场如砥演鱼龙;

升平一例萧韶曲,瓦釜何曾羡鼓钟。”

又曰:

“弯角篱边取道来,农官腾箠牧童催;

  三时劳苦一旬戏,耕法频将诱稚孩。”

当时,万载的“灯戏”由于受邻县“瑞河”、“袁河”等大班的影响,演变为有小生、小旦、小丑的“三角班”。乾隆以后,“三角班”逐渐脱离灯彩,专演小戏,进入集镇,并登台与当地流行的“阳戏”(即提线木偶戏)、“瑞河”、“袁河”等大班争鸣斗妍。

三是“半班”阶段。清末民初,“阳戏”在万载已逐渐萧条,“瑞河”、“袁河”大班也日见衰落,唯有万载花灯戏由于所表现的内容多为底层人民的生活、劳动与爱情等,百姓喜闻乐见,市场日趋红火,因而逐步发展成“半班”。行当由“三角班”发展为“八角头”,即:老生、老旦、大花、小花(丑)、生巾(小生)、姬生(正旦)、烟花旦、彩旦。从此,开始演出故事情节较强的“本戏”,同时在声腔与表演等方面有很大发展,把灯歌、山歌、小曲、小调与赣南“灯戏”融为一体,并和高安“丝弦戏”兼收并蓄,形成一种在声腔、表演诸方面独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

据不完全统计,旧时万载民间有不同类型、名目繁多的各种花灯戏班社(旧称“花鼓灯班社”)30多个。因万载花灯戏形成的早期,主要是吸纳赣南的“灯戏”,所以各班社供奉的戏神均为赣南采茶戏老师傅“三伯公”。

万载花灯戏的流传区域除万载本土外,还涉及湘赣边界周边地区。在江西,民间小戏一般通称“采茶戏”,根据历史渊源、地理位置和各剧种使用的腔调,特别是主要腔调的异同,将之分为北、中、南、西四路,万载花灯戏属中路之列。早在1957年,经当时省文化局鉴定批准,报国家文化部备案,将万载花灯戏(时称:“万载采茶戏”)列为全国33个补遗剧种之一(见19573月号《戏曲研究》杂志《全国剧种初步统计补遗》一文和《全国剧种分布图》)。1979年,在挖掘、抢救古老剧种工作中,再次经江西省戏曲专家组调查鉴定,方正式定名为“万载花灯戏”,其主要缘故就是她从万载花灯脱胎而来。

万载花灯戏极富地方味和人情味,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语言生动朴实,唱词通俗易懂,音乐旋律优美,表演载歌载舞,始终保持着灯彩歌舞的艺术形态。其基本功数“扇、帕、步”三功尤为重要。据老艺人传:“扇功圆成球,帕花要耍成红石榴。”按角色要求,小旦扇要圆,小丑扇要花,小生扇要活。帕功是旦角的主要基本功之一,视剧情需要,可耍成顶盘式、打伞式、飞碟式、旋转式等。步功有旦步、丑步、公子步之分。旦步包括正旦、花旦的碎步、磋步等。丑步主要是矮子步,分猴拳步、螃蟹步、蛤蟆步、扫脚步、下水步、上下岭步等等。公子步有文步、方步等多种。还有一些基本功曾成演艺绝招,如:板凳功、棍子功、耍伞、耍花鼓、耍秤砣、撒稻草等等。

万载花灯戏含“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每个行当有“喜、怒、哀、乐、爱、恶、忧”之“七情之色”。每个角色以“手、眼、身、发、步”来塑造人物性格,表现内在情感。唱功含“气息、吐字、甩腔”三大基本功,讲究咬字清晰、不飘不倒、轻重有度、字正腔圆。唱腔采用自然发声,一律本嗓演唱,虽男女同腔同调,但要求声情并茂。念功亦分“方言、京白、韵白”三种,较注重韵形。在表演技巧上,“歌、舞、技”三者并重,讲究虚拟夸张,形象逼真。如传统剧目《数麻雀》,两位演员就是凭借规定情景,运用“假使”手法,利用花帕、彩扇,用以当箩、当筛、当瓢、当风车,通过歌舞,表现出筛米、舂米、车米等一系列稻谷加工的劳动过程。

万载花灯戏音乐有“传统声腔”和“新腔”两大类。在传统声腔中又分为“花灯调、杂调、本调”三类。花灯调的“强弱强”三拍子等,节奏丰富,别具特色。杂调琅琅上口,易于流行。本调分“普通调”和“平调”两种,系大戏的主要声腔。新腔板式更为丰富,如普通调原板、快板、点板、清板、哭板,平调原板、快板等,能适应剧情需要,表现喜、怒、哀、乐。演奏曲牌有《闹京街》、《得胜令》、《呱呱调》、《出兵牌》、《大开门》等等,以渲染剧情,营造气氛。花灯戏非常重视打击乐的配合,有其自己的花灯锣鼓经100多条,主要分“头类点”、“锣类点”和“闹台”三类。这些锣鼓经基本是在民间灯彩锣鼓和民间吹打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与声腔、曲牌融为一体,听来温柔舒适,协调和谐。

万载花灯戏的舞美、服饰,简洁夸张,极富美感。人物脸谱,活泼自由,如小丑脸谱,视剧情不同,可画上蜻蜓、青蛙、蝴蝶、元宝、秤钩等不同图像,显得生动自然,幽默风趣。

万载花灯戏剧目有小曲、小戏、本戏和连台本戏四类。小曲曲目繁多,系灯戏阶段节目,内容简单,表演歌舞化。小戏多为表现男女爱情,反映劳动生活,揭示伦理道德,妙趣横生,美仑美奂。本戏和连台本戏大多源自民间故事及传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万载花灯戏曾不仅在民间异常活跃,而且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些班社配合革命斗争,编演文明戏,奔赴苏区慰问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抢救这一剧种,成立了专业剧团,在编、导、演、音乐、舞美、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诸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和提高。上演剧目200多台,自创本戏20多个,自创小戏60多个。其中《数麻雀》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文艺创作二等奖和中共宜春地委、行署颁发的首届宜春文学艺术一等奖。《三伢子钓鱼》获全省自创剧目演出百场奖等多项荣誉。《喜拦轿》、《阿哥归来》等先后参加全省“玉茗花”戏剧节,分获多项奖励。还有《放鸡》、《争背篓》、《实习报告》、《蓝图新歌》、《铁风岭》、《双卖纱》、《春归》、《绣女连哥》、《山绿苗壮》、《法官老吴》、《山水情缘》等10多个剧目在历届省、市汇演中均载誉而归,有的由省电视台实况转播,有的由省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1980年排演的大型古装花灯戏《孟姜女》,在省内外演出,场场暴满,累计演出400多场,创造了剧团单个剧目演出场数的最高纪录。

1999年,万载花灯戏入编《中国戏曲志·江西卷》,万载花灯戏音乐入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2005年,万载花灯戏应邀派员出席“中国花灯·秀山论坛”。2008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万载花灯戏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非遗]花灯戏(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三言戏语 | 长大了,乡愁是一方小小的戏台
中国茶文化集翠(十)
【第30期】邓高如散文:梁山灯戏——一位军旅作家的美好文化呈现
戏曲知识概述
“新灯”何以耀眼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