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中道情

       关中道情又名“长安道情”,流行于关中各地。1959年由皮影改为人扮演, 发展成为新的戏曲剧种。

       关中道情的声腔源于唐代的道曲,由道教的诵经唱词和说唱音乐发展而来。从宝鸡阳平镇姜马道情班现藏清乾隆六十年(1795)道情剧目抄本《五果争先》《石佛衣》考证,乾隆末年,关中西府地区已有道情班社演出。嘉庆以后,关中西府、东府和长安各地,都有道情演唱。班社有:西府眉县王长官寨班,岐山蒲村进香会班、麦禾营班、八家村班,西安市郊新筑、灞桥、三桥、引镇道情班;东府大荔沙苑村班、蒲城石羊村班等。主要艺人有:西府姜卡来、李德胜、马富岗,长安杨老五、赵广庆、李文用、许成礼、李来生、白米虫。民国年间,大荔沙苑、宝鸡姜马、眉县王长宫寨道情班,以及西安新筑、长安引镇等道情会继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关中道情从表现内容到演唱形式都有了新发展。1950年,长安县剧团用道情形式将传统剧目《小姑贤》和《墙头马上》搬上舞台。1959年省戏曲学校设立了道情班,聘请艺人为学生传授道情演唱技艺,使道情获得新的生命。在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指引下,创作、改编演出了许多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新剧目,如《剪红灯》、《山花姑娘》、《墙上记帐》、《嫁妆镰刀》、《木匠迎亲》、《红梅岭》、《隔门贤》、《墙头马上》等。1964年,扶风县罗铁宁创作了现代戏《嫁妆镰刀》,由县人民剧团用道情形式排演,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戏剧观摩大会。由此,道情以舞台演出形式与秦腔、眉户同台演出。
    道情唱腔音乐以徵调式为主,但也有徵、宫交替用的形态。唱腔音乐的定调,在坐班演唱时,定上字调(1=bB)或尺字调(1=C)。
    道情使用的传统乐器,古有“八人共掌九种乐”之说。分文、武场:文场乐器为四弦、胡琴、月琴、笛子、渔鼓;武场乐器为简板、三才板、星儿、云锣等。有特色的乐器为四弦、渔鼓、简鼓和三才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舞台演出乐器,增加了二胡、三弦、小锣等。演奏曲牌有〔大金钱〕〔绣荷包〕〔梳妆台〕等有40余首。锣鼓点有〔二流板头〕〔串板头〕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陕南道情
明清时期的陕西戏曲
承载千年风情神韵——秦腔:黄土地上的苦乐歌
你知道秦腔的起源发展吗?
秦腔欣赏大全160首(戏曲)
渔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