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山花鼓戏

应山花鼓脱胎于民间歌舞和民歌小调。唱腔受豫南花鼓戏影响较重,称为“北路子花鼓”。又因唱腔与陂孝花鼓接近又有“上路子花鼓”之称。自1910年开始流行,东至大悟、红安,西至随县、枣阳、南至花园,北至信阳、光山、罗山。至1927年,应山花鼓已越演越盛,一些农家妇女为了慌着去看花鼓戏,经常出现错抱枕头当娃娃,反扣筲箕错滤饭之事。1930年以后,花鼓艺人逐步吸收楚剧胡琴腔、黄孝语言等新内容。1939年花鼓戏改人声帮腔为弦乐伴奏,从汉口请来楚剧琴师伴奏,从此花鼓便与楚剧合流。

1944年春,安应县指挥部把在应南活动的花鼓戏班吸收进来,成立安应县文工团,文工团人员大多是应山、大悟、孝感三县的花鼓戏艺人,共15人。艺人都享受新四军战士待遇。指挥部每到一处召开群众大会,文工团都要演几出戏,演出的大多是传统戏,也有配合形势宣传自编的一些小戏,如《骂曹昆》。1946年中原突围,文工团解散,艺人各自回家。与此同时,应随县指挥部19458月在随县大姑店把在当地演戏的戏班吸收到警卫连宣传队,共10余人,在余店界河一带子随应县指挥部一起活动,主要为召开大会演戏,大多是传统戏,也有自编一些小节目,如《送郎参军》等,19459月,新四军五师部队整编时,在余店被编入十五旅,改为十五旅楚剧队,中原突围时,戏班子解散。

戏班授徒都是跟班学艺,开始扮毁娃娃生,至十五岁便演小脚(丫环)或唱补戏,并在台上接腔或伴奏,至二十岁就学花旦,再转小生,年纪大了演老生。戏班的经济收入分配,一般按箱主和行当分成,箱主最高,鼓板次之,老生再次之,以下依次是小生、正头(主要旦角)、二头(次要旦角)、大锣、小脚、小锣。应山花鼓戏没有固定的戏班,农忙时散班,农闲时又临时组班,一般以箱主或主角为戏班名称。四季班遍布应山城乡,每班至少7人,多至9人,常年班全县有20余个,每班少至10人,多至25人。全县唱花鼓戏的艺人达300余人。

应山花鼓戏剧目,相传有360出,主要为生活小戏,大多是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或二小戏,(小生、小旦)戏,而以丑角戏居多,也有少量大本头戏或连台本戏,纯用应山方言土语。最流行的有四大套:张朝宗、喻老四、祝英台和秦雪梅,还有三个辞店:《张德各辞店》、《胡晏昌辞店》、《蔡鸣风辞店》。

现能分清与楚剧在唱腔上仍保留剧种原味的有《打豆渣》、《打豆腐》、《看相》、《闹五更》、《桃花洞》、《扯平头》、《闹酒饭》、《休妻》、《卖胭脂》、《渡林英》、《王婆骂鸡》等,属花鼓戏原有剧目的有《站花墙》、《赶工》、《闹瓜园》、《钱十文赶脚》、《夹一头》、《奤放羊》、《计牛钱》等20余个。1955年由城关业余剧团排演应山花鼓戏《站花墙》参加湖北省群众业余戏剧,音乐、舞蹈汇报演出大会。1966年由应山县楚戏团改编的应山花鼓戏《八角六》参加湖北省现代戏汇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楚剧《吕蒙正赶斋》
花鼓戏《恭喜发财》
20191122发楚剧《推车赶会》应山腔二重唱,余维刚 朱昌敏唱
“花鼓淫戏”是怎么进入长沙的
渔鼓三棒鼓敲出来的天沔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的乡土文化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