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兴国客家与畲族
兴国客家与畲族
发布时间:2006-4-20    来源:客家新世纪    作者:钟贞培   
    
    我们的先祖千里迢迢从中原迁徙来后,是如何同当地土著相处融合的,这是笔者一直想搞清楚的问题。笔者曾查阅过不少姓氏的族谱,采访过不少村落,但都没能发现任何一点有关土著人的信息。兴国县有畲族人生活,他们是不是土生土长的原住居民呢?
     据康熙年间兴国知县张尚瑗编撰的地方志《潋水志林》(成书于康熙五十年,即公元1711年)记载:“太平乡崇贤里,有山民户。国初兵燹,土旷人稀,流遗争集。闽、广之侨户,自为党类,势遂张。来自郴、连间者,相率摈而孤之,号为山野子,其人多为雷、蓝、毕三姓,占耕其土,自为婚姻,不敢出里巷。“(《潋水志林》卷七《志事·近录》)”太平乡“即今兴国县崇贤乡一带。这说明在康熙之前,就有畲族在兴国活动。那么,雷、蓝、毕三姓是不是兴国的土著呢?按张尚瑗的考证,他们是“来自郴、连间者”。所谓“郴、连”,“郴”指的是郴州,即今湖南南部的郴州市;“连”则是指广东北部的连州。郴、连古时都属桂阳郡地。这说明,这些“山民户”并不是兴国土生土长的原住居民。
    畲瑶本是同一个族群。有关畲族的源流在学术界争议颇多,但都普遍认为,至迟在两宋期间,畲瑶族群就已形成。在二十五史中,最早出现瑶族记载的是宋史。宋史第493卷《蛮夷一·西南溪峒诸蛮上》:“蛮猺(“猺”即“瑶”)者,居山谷间,其山自衡州常宁县,属于桂阳郴、连、贺、韶四州,环纡千余里,蛮居其中,不事赋役,谓之猺人。”这说明,在宋时瑶族群落主要是生活在我国西南部的桂阳郡地,这与张尚瑗《潋水志林》里记载的雷、蓝、毕姓人的来历是一致的。
那么,现在兴国的畲族是不是张尚瑗所说的“山民户”呢?
据兴国雷、蓝二姓的族牒记载,雷姓最早迁入兴国的是雷昌钟,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从福建迁到兴国县江背洞(今江背镇)开基,其后裔现分布在均村乡梨渣村和潋江镇杨澄村等地。蓝姓最早迁入兴国的是蓝作应,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由福建连城县古田里迁入太平乡崇贤二里(今崇贤乡)落户;蓝作日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长汀迁入兴国县宝成乡(今城冈乡一带)开基,其后裔迁入均村乡东山村。据祖居兴国县埠头乡渣江村的蓝华衔教授介绍,渣江村蓝姓是从福建武平迁入的,具体迁徙路线是:武平――长订――寻乌――会昌――兴国埠头渣江,至今已繁衍11代。他们奉蓝明德为“江南始祖”,他们这一支是令五郎的后裔。据蓝教授介绍,在兴国的令五郎后裔主要分布在埠头乡的渣江村、龙口镇圩场、潋江镇曲塘村、高兴镇湖布村;而长冈乡的东龛村、永丰乡的蕉溪村、均村乡的蓝姓都是令六郎 的后裔。长冈乡东龛村的蓝才烈介绍说,最早迁入东龛的是蓝玉生,他们这一支蓝姓是清初由广东镇平(即今之广东省蕉岭县)石岩寨迁入的,至今已繁衍14代了,是令六郎的后裔。
    这样看来,《潋水志林》中记载的太平乡崇贤里蓝姓的来历,似乎与其族谱中记载的渊源并不一致:《潋水志林》认为是“来自郴、连间”,而族谱中记载的则是蓝作应于明万历年间由福建连城县古田里迁入太平乡崇贤里的。笔者认为,这有两个解释:一是《潋水志林》所说的雷、蓝二姓与现在雷、蓝二姓根本就不是同一渊源;二是《潋水志林》与谱牒所载是一致的,“来自郴、连间”指的是其族源,而谱牒载明的则是其具体的迁徙路线。
笔者赞同后一种解释。据史籍记载,“蛮猺”在唐宋时形成于我国西南部的桂阳郡等地后,在宋元时期曾大规模地逾越南岭分道向东、西发展。向西发展的“蛮猺”爱渐演变成为今日的瑶族,向东发展的则与岭南的“蛮獠”融合发展为畲族,其主要分布是闽粤赣边区,并进一步向闽西北、赣东北直至浙、皖发展。由此看来,张尚瑗康熙年间所见的“山民户”,很有可能就是从闽、粤等地迁至兴国,并一直生活至今的畲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货们的神器!最强兴国美食地图震撼出炉啦!
闽西客家地区的两则传说之解读
江西省兴国县主要的两座火车站一览
畲乡挹秀
【爆料】你不知道的“兴国事”...
23万人的兴国:8万红军、2万烈士和54位开国将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