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缙云杂剧
 
     “缙山腔”,因缙云山而得名。它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充满泥土气息的民间小戏,流传于浙江省中南部的缙云县农村。 
       缙云历来戏曲繁盛,除专业班社外,在农村中亦有大量的“小唱班”、“的笃班”、“香丁班”、“采茶班”等小戏班,民间统称“缙山腔”(亦称“缙云杂剧”)。据缙云文化馆1985年调查资料记载,“缙山腔”小溪班创建于明永乐年间,清朝到民国期间,缙云先后出现过“缙山腔”班社100多个,演出传统剧目200余个。目前尚有双龙、官店、麻园、金竹、丹址、韩畈、小溪等20多个“缙山腔”班社,活跃在缙云县农村。 
       “缙山腔”的表演剧目以描述爱情、传授生产、历史典故为多,皆以短小精悍见长,风格别致、艺术独特。内容多为歌颂正义,鞭挞丑恶,寓教于笑谑嬉乐中,剧本情节简朴,演出角色一般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唱词质朴,俚曲口语成趣。表演以“丑”、“跩”、“笑”为特征,动作粗狂简洁,诙谐通俗,亦歌亦舞,滑稽逗趣。多喜剧,少悲剧,演的大多是笑戏、闹戏、美戏之类小戏,喜剧色彩浓烈。 
       “缙山腔”动作表演综合了民间舞蹈、杂耍、猴戏、木偶等艺术形式,音乐及唱腔融合民间山歌、小调、道曲、鼓词腔及当地方言等为一体,曲调朴实明快,优美动听。戏曲表演内容大多取材于当地民间传说和百姓生活,代表性剧目有“五更里”、“放牛歌”、“送情郎”、“卖纱线”、“大补缸”、“卖小布”、“贩茶”、“小花鼓”、“王婆骂鸡”等。 
       “缙山腔”生长于民间,植根于百姓,因而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也被人称之为“农民戏”。同时,“缙山腔”对地方戏曲的产生以及源流走向、演变规律,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缙山腔”是我国地方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随着文化消费观念的进步和演变,加上文化娱乐多元化的冲击,剧团艺人年逾古稀,年轻人才青黄不接,加上资金得不到保障等原因,使“缙山腔”班社的演出市场,面临日益萎缩的挑战。亟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抢救与保护。
​ 来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浙江非遗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腔欣赏大全160首(戏曲)
黄梅戏怀宁人的骄傲
中国戏剧的发展史概述
丁汝芹:清代内廷经常上演的剧目
人仙之恋的故事(2)
南戏遗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