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额宝”是金融创新还是吸血鬼?

“余额宝”是金融创新还是吸血鬼?


自从去年以来,以余额宝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吸金”规模已达上万亿,在中小用户为“余额宝”感到欢欣鼓舞的时候。货币基金迅猛的发展势头不仅令各家银行仓促发“宝”迎战,同时也引来了一些质疑

2月21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在其个人博客中发表题为《取缔余额宝》的文章,称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

22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舒明发表题为《余额宝能干扰市场利率抬高社会成本吗?》的文章回应此事。他表示,余额宝对接的增利宝货币基金,费率只有0.63%,“说余额宝是'吸血鬼’,真是天大的冤枉”

取缔余额宝!(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钮文新)

余额宝的出现确实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当老百姓沾沾自喜于手机账户中又多了几块钱利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过,自己所在的企业融资成本正在面临大幅上涨的风险。这事跟你没关系吗?我想,至少你的加薪机会已经被吞噬了,而你的工作机会恐怕也会更加风雨飘摇

我不是危言从听,更非号召谁退出余额宝,而只想告诉人们一个重要的经济事实:余额宝哪里只是冲击银行?它所冲击的是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因为,当余额宝和其前端的货币基金将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而将4%到6%的收益分给成千上万的余额宝客户的时候,整个中国实体经济、也就是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

所以我们强调,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它们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它们通过向公众输送一点点蝇头小利,为自己赢得了巨额利润,同时让全社会为之买单。具体来说,我们假定余额宝4000亿元规模平均收益6%,利润240亿元,余额宝和货币基金大约要吞掉80亿元(4000亿元的2%),其它余额宝客户分享160亿元

我们都指责商业银行暴利,但银行毕竟是通过经营贷款风险之后才获得的风险收益;但余额宝呐?它们睡着觉就可以从240亿元的收益中分走80亿元,而且风险比打劫还小,这难道不是暴利?我看更像是“暴力”

我们当然反对银行暴利,但消除银行暴利必须是还利给中国实业企业,而不是分配给“金融寄生虫”。日本同样是高储蓄国家,谁听说日本允许余额宝的出现。我想,对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体,对于任何一个还有些智商的金融监管者而言,都应当旗帜鲜明地抑制余额宝。因为它严重干扰了利率市场,严重干扰银行流动性,严重拉高实业企业融资成本,从而加剧金融和实业之间的恶性循环,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

现在,银行被迫加入“发宝”行列,但它们一定心存忌惮。因为,它们不像余额宝,余额宝只是寄生虫,而不是钱的经营者,所以它们喝起血来可以无所顾忌;但银行行吗?银行是钱的最终经营者,存款成本上升1个BP就意味上亿元的利润损失。所以,它们玩得起吗?很多人痛恨银行,恨不得它们全都死去,但我告诉你:银行死了,余额宝也必死无疑;银行风险增加,余额宝同样风险巨大;更重要的是,银行死了,中国经济将崩溃

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基本属于脑残,居然对余额宝这样的典型“金融寄生虫”无动于衷,把余额宝纳入监管到底是要保护它,还是真要监管它?它们美其名曰:怕干扰金融创新。我请问:中国金融创新有没有标准?应当鼓励怎样的创新?抑制和取缔怎样的创新?我认为,在央行大脑中根本就没有标准。那好,我告诉你,一切可以提高实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金融创新,才是我们应当鼓励的,才是符合中央关于“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原则的。除此之外,一切金融自我循环,并暴力吞噬社会财富的暴利行为都应当被列入取缔清单

请问:按此原则,余额宝是不是该被取缔?我认为,这样的金融行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而言,都该是不被容忍的“邪恶金融”行为。那为什么中国在容忍?为什么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出现余额宝?

毫无疑问,我们的主张就是取缔余额宝,还中国以正常的金融秩序

余额宝能干扰市场利率抬高社会成本吗?(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战略官舒明)

近期微博上突然有网友称,互联网理财的发展,特别是余额宝的快速增长,将会推高市场利率水平,进而提高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在内的贷款成本,使得广大居民更加难以获得和承受住房按揭贷款。

2月21日更是有所谓专家发文表示,余额宝“严重干扰了市场利率”,“严重拉高实业企业融资成本”,“冲击的是中国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的是整个中国的经济安全”,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并且最终的贷款客户将成为这一成本的最终买单人。

小微金服推出余额宝的初衷只是想给大家放在支付宝里的钱提供一种合理合法且稳定的收益。我们没有想到余额宝的出现受到了这么多用户的欢迎,特别是让以前很难享受到理财服务的草根人群能够零门槛、低成本的享受到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成为一项普惠金融服务。这是我们开始并未预料到的。

但余额宝真有那么大的威力,会对市场利率、房贷利率产生影响吗?真会拉高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并最终让用户贷不到款,加不了薪吗?我们简单研究一下就能发现,这只是一个有意无意的“误解”:

一、国内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相对较小,实在无法“严重干扰利率市场”

余额宝连接的是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截至2014年1月末,整个中国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为9,532亿元,与47.9万亿的居民存款、103.4万亿的全部人民币存款总额相比仍然非常小,与居民存款余额之比为2.0%,与全部人民币存款余额之比为0.9%,不到百分之一。即使与总规模约10万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货币市场基金也不到其总规模的十分之一。很难想象,规模如此之小的货币市场基金会对市场整体利率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会“严重干扰利率市场”。

二、余额宝是市场利率的跟随者,而不是决定者

根据《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标的主要是现金,一年以内的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期限在三百九十七天以内的债券,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券回购,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央行票据。从实践来看,目前国内的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市场的协议存款、债券回购等品种。

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参与主体包括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等,其中基金公司作为市场的参与方之一,规模也很较小,而货币市场基金作为基金公司中的一种,规模就更小了,很难从整体上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从实际的运行情况看,货币市场基金更多的是市场利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从下图可以看出,余额宝收益率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的走势相关度很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在2013年6月末和12月末“钱荒”期间,均随着SHIBOR的走高而出现了上升,而随后又跟随SHIBOR的走低而回落。

三、信贷的可获得性和成本,主要与国家信贷政策、资金环境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相关,而与货币市场基金关系不大

即使抛开余额宝能否拉高市场利率不谈,市场利率真的是信贷可获得性和成本的关键因素吗?从中国和美国的经验来看,信贷的可获得性,尤其是住房按揭贷款,主要与国家信贷政策、资金环境和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相关,而与市场利率高低关系不大,更别说一只货币基金的影响了。

以中国为例,2008年底,受国际金融国际的影响,中国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了保持经济增速,国家出台了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最低7折的优惠政策,并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住房按揭贷款。2009年和2010年,中国住房按揭贷款出现了快速增长,而同期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却基本维持在1,000-2,000亿元左右的水平波动,二者并没有表现出关联。

以美国为例,2004-2007年,受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刺激,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大量发放住房按揭贷款。与此同时,美联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导致市场利率攀升。但即使市场利率很高,也很难阻止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联储大幅放宽货币政策,推出了问题资产拯救计划(TARP)等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市场利率急剧下降,接近零利率的水平,但此时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由于严重的违约损失,都不敢大量发放住房按揭贷款,按揭贷款余额甚至出现了下滑。而同期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也跟随市场利率的下降而下降,基金规模出现了大幅下滑,但并没有对住房按揭贷款产生任何刺激作用。

所以,从中国和美国的例子都可以看出,信贷的可获得性和成本,与货币市场基金的关系不大。认为余额宝会推高市场利率水平,进而提高包括住房按揭贷款在内的贷款成本,使得广大居民更加难以获得和承受住房按揭贷款,这显然是多虑了。

最后,我们看到有专家说,余额宝和背后对接的货币基金把2%的收益放入自己兜里。这个数字就更加不知道从何而来了。余额宝背后对接的是天弘基金的增利宝货币基金,增利宝是目前市场上综合费率最低的基金之一,管理费率为0.3%,托管费率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三者相加只有0.63%,除此之外再无任何费用了。说余额宝是“吸血鬼”,真是天大的冤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额宝“跌跌不休”,现已跌破3%,究竟是何原因?
余额宝成利率市场化催化剂
业界呼吁决策层理性看待余额宝
余额宝收益率意外降低,背后的原因曝光!
银行如何应对余额宝
互联网基金销售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