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庸的少儿阅读环境与阅读书单

    惊闻金庸谢世,又一次引发了武侠世界的热情。而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他的少儿生活,掘取少儿阅读方面的一些特点,本人参照历史学家傅国涌先生的《金庸传》,作一些摘录、整理与点评。

  先看金庸读书的大环境,海宁与他的查家(金庸原名查良镛)。海宁属于嘉兴,嘉兴是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进士多达2200多,海宁有340名,海宁袁花查良镛祖上一门进士22人。重学风气蔚然,海宁被誉为“文化之邦,藏书之府”,历代藏书家达38家,著名的人物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都是海宁人。徐志摩是金庸的亲戚,他飞机失事后,十来岁的金庸参加了葬礼。查家有康熙亲书“嘉瑞堂”匾额赐予袁花的查氏宗祠,还有“澹远堂”“敬业堂”匾额分别赐予查昇、查慎行。查慎行有《敬业堂诗集》《敬业堂诗续集》。查家被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再看金庸的家。书房“敬业堂”也成了祖父查文清的被革职后回乡闲居之所,他编了一部《海宁查氏诗钞》,有数百卷之多。祖父去世后,留下的雕版堆了满满两间屋子。金庸与堂兄们经常在这里玩耍,居然对雕版上的诗词也能朗朗上口。

  其父亲查枢卿也经常在他的书房内读书会友。他是上海震旦大学毕业生,而喜欢读小说,不仅读传统的明清小说,也读张恨水的小说,各种武侠小说等,还有《小说月报》、鸳鸯蝴蝶派的《红杂志》《红玫瑰》等小说杂志。

  在长辈的引领下,金庸的堂兄堂姐也读小说,其哥张良铿带回茅盾、鲁迅、巴金、老舍等人的作品。“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查良镛从小耳濡目染,喜欢读小说。”此外,他喜欢与侄女查懿德,与姑丈的四姨太等同族人一同谈论武侠类小说。

  当时,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及《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旅行记,也由他父亲和哥哥买来,这些成人书刊却成了他小学时代得益最多、记忆最深的读物。

  其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出身于名门,她喜欢读《红楼梦》,常和堂嫂、堂姐们谈论贾宝玉、林黛玉等,“她们常常比赛背诵《红楼梦》回目和书中的诗词,一个人背上一句,另外的人接着背下一句,赢了的可拿一粒糖”。

  再看其小学阅读环境与内容。他就读的龙山小学堂藏书丰富。《儿童画报》《小朋友》《小学生》《小朋友文库》等读物都是金庸的喜欢读的,还阅读各种各样的章回小说。到五六年级时,他就开始看新文艺作品了。“龙山小学堂一位姓傅的老师,特地将珍藏的《小妇人》《好妻子》《小男儿》三部书借给查良镛。”

8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查良镛读到顾明道的《荒江女侠》,此后对武侠小说日渐入迷。在《红杂志》《红玫瑰》上读到《江湖奇侠传》,在《侦探世界》上读到《近代侠义英雄传》,都是平江不肖生的作品。从儿童时代起,查良镛大部分零用钱都花在购买武侠小说上。

  六年级时,金庸读到巴金的《家》。十二三岁读到《三个火枪手》及其续集《侠隐记》《续侠隐记》,再读到讲述十五个法国少年航海和荒岛历险的故事的法国小说《十五小豪杰》,科学幻想小说《陆沉》。

  中学时的阅读内容。金庸初中在嘉兴中学就读,学校为避开战火而转移到丽水,后与各校暂时合并成联高,高中也在这里读。初中时金庸读过《算学的故事》,《哲学的趣味》。高中时广泛接触书籍,有《万有文库》《大英百科全书》《国学基本丛书》《汉译世界名著》等,读了雨果的《悲惨世界》,鲁迅、茅盾、冰心、巴金等人的著作都有阅读,有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甚至斯诺的《西行漫记》,有《大公报》《东南日报》《译报》等,有《中学生》《科学画报》《国文月刊》《全民抗战》等,《大公报》是查良镛喜欢读的报纸。

  金庸书读得最多的还是在中央图书馆工作的一年时间里,这是他在前路迷茫时,找到了任中央图书馆馆长的表兄蒋复璁(蒋百里的侄子),在此集中读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有一部分读的还是英文原版。他比较喜欢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森、雨果的小说。

  说到中学写作,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写了一篇《虬髯客传的考证和欣赏》,是对唐人的传奇《虬髯客传》作者作者是杜光庭还是张说的考证,这一篇文章获得了好评。二是他写过一篇文章叫《阿丽丝漫游记》,可能是仿英国儿童文学作品《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而作,文中将训育处主任比作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东游西窜,这一篇文章差点让他辍学。再补充一点,他在小学时,陈冬未老师让他参与编辑五年级的级刊《喔喔啼》。

  至此,我们大致梳理了金庸少儿时读写编的内容,我们不妨作如下分析。

  一是硬件充足,古代有书房的家庭不多的,而海宁那么多的名人,且这些名人与他的家族有如此多的联系,这是金庸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二是父母家人影响,父母都喜欢读书,也读“闲书”,这样就带动了整个家庭的读书氛围,兄妹们相约更是最强大的阅读动力。三是父母宽容,他们自己喜欢读小说,也不阻止孩子们自由阅读,不像现在有些家长总是让孩子背书或做作业,不准看闲书,自己却是手机控。四是当时学时宽松,教师们重视阅读,那时的学业没有现在这么紧。再说,当时高考是可以同时考几所大学的,录取与否,由大学自主的,有偏科的照样能录取名牌大学的,这种情况下,学生更重视素质、能力。可以说,金庸的知识、能力结构,就是在中小学读写编过程中形成的。

  我们可以这么分开理解,金庸小学时的阅读,为其将来创作武侠小说打下了基础,而中学时随着身心成长,更多的是现实类的阅读,这让他视野开阔,增长了社会知识。金庸的理想是外交家,因而读了中央政治学院的外交系,后来的身份是报人,与中学时接触《大公报》《东南日报》有关,也与他小学时编级刊《喔喔啼》有关,金庸后来说:“数十年来编报,老师之指点,固无时或敢忘也。”而他名气最大的是武侠小说家,他的武侠小说是当年在香港办《明报》时促销的手段,每一期报纸都用武侠小说连载,让人好奇、期待,一期一期地买。其实他更用心写作的是时评,在中学写作《阿丽丝漫游记》中就表现出不安分的一面,对现实的观察与批判的一面,这成就了他的《明报》。而小学时接触过的武侠美的境界一直在心中,成长为一种艺术精神,成就了他最亮丽的武侠作家人生。按照傅国涌先生的说法,金庸一边江山一边江湖,一边是责任一边是自由,出与入,儒与道,国家与个人之间,他用报纸、时评与武侠来平衡着。轰轰烈烈、功成名就之后归于宁静。一个关心政治,具有十分强烈入世思想与外交理想的报人,却创造出一个超越的武侠精神王国,这要得益于少儿的阅读环境与阅读内容。

  金庸说自己没有超脱,现实中他是个成功的报人,他有着成熟的商人思维。金庸一生出版的第一本畅销书,是《献给投考初中者》,是正读初三的金庸等三位同学合编成的给小学高年级同学的参考书,该书搜集了当时许多中学的招考试题,加以分析解答,由丽水的一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赚到很多钱,弥补了当时交通不便下经济补给不足的生活。该书一直行销到福建、江西、安徽等。我们说金庸以后办报,懂得按照读者需求来运行,可能与此有关。而实际上,一位中学生如果有时间,能集中精力来做好一些事情,这是很好的锻炼,远比分数重要。阅读、写作如此,其它事情也如此。回看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真的担心,当学生没有多少自由阅读时间时,学生在同一模具下印出来,这会妨碍自己形成或发现自己的亮点的。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 江富军 摘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侠小说家金庸手迹书法
金庸为什么要美化查伊璜?
塑造中国武侠世界的家族,笑傲江湖600年
金庸: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金庸:他已不在江湖,但江湖永远有他的传说
老司机老时光(9)我粉金庸的那些日子(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