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思维应是从机械力的放大回归到对人智力的放大

  近20年,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改变影响最大的因素,非互联网莫属。只要轻点鼠标,人们就可以足不出户地解决吃穿住行的种种复杂问题,还可以通过各种通信设备,随时随地与远在世界各地的同事、朋友、亲人分享自己的信息、照片或者视频。

  中国“触网”至今已经20年,应该怎样客观评价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成就?当前制约互联网发展的短板是什么?如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互联网思维?光明网记者采访了计算机史研究学者、原北京市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国互联网迟来25年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

 

  1969年,国际互联网在美国诞生。在这个时间点前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有各种数据传输和服务业务的网络开通。在1969到1994年的25年当中,中国的数据通讯和网络都有所发展,比如说分组网和电子信箱这些业务都开始运行,也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此外,在通信领域,我国还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数据传输和轨道监控上开始取得重大成绩,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为什么中国在国际互联网诞生25年之后才正式接入,晚于很多国家呢?我认为原因来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

  其一,我认为是对互联网服务模式的认识与国外存在差距造成的。比如说在互联网传入之前的很长时间里,邮电部门普遍认为邮电通讯的任务重点应该是传输,没有任何服务和处理的概念。打个比方,它只能把你的信逐一传递给你,不可能因为三封信都是你的,就打个包一起传递给你,这样简单的处理都是不允许的。

  其二,是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最早的互联网接入是从科学院做起,从科研项目的角度开始。当然,互联网在美国最初也是作为军用项目,之后才逐步开发它的功能。从BBS的使用,到人们的通信联络,之后到企业网上交易,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中国这一过程的发展受到很多经济条件的制约,决定了其发展与国外有一个时间差。比如说当年的瀛海威公司,其设想是想实现中国的家庭普遍上网,但是按照当时的经济条件,很多家庭不具备这个经济前提。

  其三,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欠缺,也影响了互联网发展的滞后。20多年前,汉字虽然已经基本解决了输入方法问题,但是基本上是作为一种专业的输入方式存在,对多数人包括记者、编辑和机关干部等知识分子来说,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的。汉字的电子运用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几乎是经历了一代人的时间。

  其四,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微机的技术和服务问题,如果电脑在工作中总是停机,或者是说抵御病毒的能力不足,联网之后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中国在通信大通道、光缆干线建设,计算机专业人员和教师培育、微机生产等方面还是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触网”20年,这20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几乎社会每一个重大成就的实现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影响有的是直接实现的,有的则是间接的。

  直接影响比如电子购物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消费经营模式,这是最为典型的应用。但是,电子购物也不仅仅是买东西而已,它包括了支付、物流、仓储等,包括不同环节的衔接,从一端到另一端整个工作服务效率的提高等,都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优化整个服务体系。

  间接影响比如说我们每天使用的公交智能卡,虽然使用者本人没有直接应用网络,但是没有强大的网络支持,无法实现这个看似简单,但是实则复杂的业务。从另一个重要方面来讲,一个小小的公交智能卡还能提高社会普遍的文明程度和公民的信息意识,没有互联网,这些都是实现不了的。

 

  互联网服务体系建设是政府未来20年需要承担的责任

 

  虽然中国在互联网之路上一路飞奔,但是从今天的发展状况来看,短板始终存在,那就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地区与地区之间,人群和人群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不平衡,等等。这个不平衡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因为市场而造成的,这就需要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很多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士去弥补这个空白。

  另外一个方面是容易被忽视的,那就是政府部门应该承担的作用,作为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不能完全任由互联网以市场的方式发展,政府、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等都要承担一定的职能。在我国的互联网发展中,必然有一部分人开发的业务是为了盈利的,还有一部分人要做的是规范,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承担这种规范的职能。

  就拿一个幼儿教育的问题举例,国家一方面在大力发展网络,但是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各种规范还是从传统的服务角度出发的,它们要求的是“大幼儿园”,要有一定数量具有资质的老师。两年前,我的家乡江西省贵溪市发生11个幼儿在回家途中落水事件,教育局长和地方上的领导在电视上一再表示,教育部门的一些规范是做不到的,不只幼儿园的服务做不到,就算是保证有资质的老师也做不到,因为培养的老师都南下了。

  实际上,这是互联网时代服务意识改变的问题,教育部门没有考虑到现实的状况,尤其是南方山区小村庄相隔较远的问题。如果一定要把200个孩子集中起来教学,要么校车只能超载,要么司机上班就接孩子,5个小时到齐之后,就该往回送了。这么多孩子每天在山路上运行,自然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遇到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去考虑互联网支撑下的就地服务的幼儿园?国家提供远程课件,有资质的老师可以轮流到各个小幼儿园上门服务,通过网络培育,我们可以设计出这种互联网式的幼儿园,改变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还能够就地定期培育出有资质的幼教老师。

  还有一个很典型案例是,在国外,不管是大众出版物还是小众出版物都能从互联网中找到自己的受众。然而,我们的出版体制改革之后,既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也有大型的图书物流运输体系,但是现在很多出版社都要求多种小众的书,特别作为学术出版物的作者自费发行,在现有的网络和物流体系下,这就是在用小农经济的方式自己去发行。互联网完全有能力做出成功的小众读物,这种服务体系也只有互联网才能做到,但是如果只依靠出版社解决就很难,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出版社的社长和总编辑,他们有他们的盈利指标,不得不把很多作者推出去,然而,久而久之造成的却是文化荒漠和退化,造成社会负资产的累加。

  总的来说,不管的教育部门,还是医疗等其他部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持传统服务要求的前提下,必须拿出一套在互联网支撑下的发展方案,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思路,让很多问题可以尽可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解决。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发展互联网技术,由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高校和科研机构领衔,由很多高科技企业去创新技术,但是并不是说一提到市场化,就让各个企业盲目去做,直到发现问题才回过头来去修改;另一方面我们的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作为一个“服务组织”,对技术的需求度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然后考虑如何把这些需求信息传递出去给技术的研发部门和企业,我认为这是互联网发展下一个20年应该考虑的重点。

 

  唯有自身力量的加固才能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虽然说互联网接入中国20年,取得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突破,但是在核心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长期落后,还是不能让我们彻底摆脱在先进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窘境,不久前微软停止Windows XP的服务支持,就为我们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

  对国内的XP用户而言,现在的问题是微软如果一旦停止服务支撑,假设有一天出现漏洞补不上的问题,对整个商业服务体系,甚至对于一般的快餐店和商场带来的都是灭顶之灾。然而,这其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用户而言,他们用到的功能都是XP系统中的极少一部分。

  因此,我一直主张我们可以有和国外接轨的先进系统,但是还要有一些相对低功能的服务体系,因为用好常规体系也是中国在计算机发展体系中的一个特色。从历史来讲,中国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用的就是相对低性能的计算机体系,但是完成了众多高难度的课题,其中包括我们的卫星上天、原子弹的飞行计算、油田的分析、铁道部庞大的售票系统,这就是中国人的技术功力与特点。

  现在有一个反常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的集成电路芯片相对世界来说发展慢,或者可以说政府的支持不够;然而,我们有一些计算机系统虽然很先进,但是并没有用武之处。所以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计算机安全产品,应该从维护、推广,到应用构成一个良好的服务规范和体系。一个庞大的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的微机硬件和软件体系的话,就是存在隐患的。

  美国人的微机可以做到只需1片微处理器,中国最早做得到17片,又做到4片,但是后来没有继续做下去。哪怕我们的芯片和耗电量都大一点,但是这是自己的技术体系,供应一般的电子商店或者末端经销商完全足够,没有必要用最先进的系统。按照现在我们的技术力量和支撑来说,理应具有不同的技术体系,就像汽车一样,按照不同的载装量、座位、速度,都应该有不同的技术体系支撑,微电脑实际也应该这样。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手机越做越大,把通讯设备与电脑融合;微机越做越小,从CPU已经做成了通讯设备,实现了紧密的结合,应该说已经具备了更好的条件来完善自身的技术体系。

 

  超前的技术是在为未来的应用提供保障

 

  电信基础设施是互联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近年来,4G技术的发展也成为热门话题。也有专家认为,以中国目前的3G使用状况,推出4G是完全不必要的,形成了很多争论。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20年,实际上做得就是通讯网加计算机。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实际上是从1958年开始诞生的,到1969年,再到1994,中国的计算机发展跳了几步,研究计算机的人也从第一个机组的三个人变成了成千上万的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同时,电信基础设施也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也正是因为有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对初的光纤发展,一直到80年代的大规模建设,才造就了90年代的微电脑广泛应用。反过来说,实际上在80年代,依靠打电话、电报,通讯需求基本已经足够了,在当时来说,光纤技术确实是超前的,但是却是在为后期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保障。

  因此,我们说我们无法预见20年后通信技术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谁都无法预见,但是我们的电信基础设施是要有一个理性规划的,因为发展是绝对的。

  具体对于3G还是4G的评价而言,应该按照我们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说,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发展,我们是有所滞后的。如果一个新的体系从完成到应用被拖了很长的时间,对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从规划、力量配置、开发与利用的衔接方面来说,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说从3G到4G的升级都是必要的。

  举一个技术应用滞后的极端例子,我国第一批电子管计算机实验成功后,又经过多年努力,终于顺利通过检测,还变成当时全世界最优秀的电子管计算机,那是因为当时国外对计算机的研究已经转到晶体管方向去了。这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情拖了很长时间,而没有去关心新事物的发展,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掉队,不可能领先于别人。

  特别是在我国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经常是某一件成果做出来,当整个技术完成了标准化设计,也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的鉴定之后,一般也是到了要宣布生产到此为止的时候了,这就是我们过去的教训。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才能辨清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才能了解很多超前的技术是在为未来的应用提供保障。

 

  互联网思维应是从机械力的放大回归到对人智力的放大

 

  如今,互联网思维成为热词,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应该是一种“回归”,回到现代数字计算机发明过程的那个年代,从机械力的放大,转到对人智力的放大。

  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布什在上世纪40年代末,也就是二战末期写过一篇文章,当时他就提出,未来的技术发展之路,就是让全美国的图书做成书的存储之后可以放在一辆马车上。这个思想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大胆的想象,现在来说也确实可以做到了。

  因此,我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就要像中国所有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一样,在怎样提高人的智力上做努力,或者说如何更好地实现“智慧城镇”上做努力。从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智慧城镇”的发展不是一个指标,而是把这些所有的管理、服务、消费与互联网发展融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服务成本,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所以,当社会在总体进步的时候,每一个服务环节都会得到应有的利益。我们不应该过分地去强调某一家企业或者某一项业务里的某一个创新,因为创新是一种常态,最后的评价体系应该是总体的实现效果。

  如果只强调了一个单位和一个领域赚钱,就会像我们现在这样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单位为了提高收益率甚至做出违反市场竞争规则的事情。就像上网时出现的恶意窗口广告一样,它能让用户不能控制它的出现,不能控制它的音量,当用户试图想要关掉它的时候,反而会出现更大冲击力的广告内容。

 

  (光明网记者吴晋娜 采访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
专业解读——物联网工程
知识 |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