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生态的《静夜思》没有“明月”吗(2)

  蜀地是宋代政治文化的中心之一,当时的蜀刻本是颇为有名的刻本,应该不会在一首短诗中刻错两个字。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版本的李白集来证明这一点。例如,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的《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南宋洪迈编选的 《万首唐人绝句》,明万历二十七年序刊本林兆珂编注的《李诗钞述注》,明胡震亨注的《李诗通》,清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等,它们的《静夜思》与宋蜀本完全相同。

  现代人整理的李白全集有四种,即《李白集校注》、《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李太白全集校注》。在这四种全集中,《静夜思》的原诗也以宋蜀本为是,但校注都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诗题《静夜思》都没有出校勘记。而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和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诗题《静夜思》均作《夜思》。为什么要删去诗题中的“静”字?莫非是他们也认为这个“床”不能解释为卧具?因为如果“床”不是卧具,而是坐具或井栏、井台等,那“静”就成了赘字,当然要删去。

  又如,都认为首句作“床前明月光”始于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和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第三句作“举头望明月”始于《唐宋诗醇》。其实并非如此,在此之前早已有这样的版本了。就资料来看,“明月”最早见于明代李攀龙所编的《唐诗选》。这要比《唐人万首绝句选》和《唐诗别裁集》早100多年,比《唐宋诗醇》和《李诗直解》早近200年。

  李白《静夜思》在流传过程中的讹误,远不止这两处“明月”。元人范德机《木天禁语》(伪书)、明李攀龙校《新刻木天禁语》(明格致丛书本,明万历刻本)、明万历间谢天瑞所辑《诗法》(复古斋刻本),首句均作“忽见明月光”,第三句均作“起头望明月”。

  到了清代,影响颇大、流传甚广的唐诗选本有王士祯的《唐人万首绝句选》、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乾隆御选的《唐宋诗醇》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等。王士祯和沈德潜,既是著名诗人,又是诗歌理论家,而且都身居高位。因此,后出的《唐诗三百首》便沿袭这几种选本。《唐诗三百首》 后来居上,编定之初就“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这样一来,两处“明月”的《静夜思》便进一步普及开来。

  “望月思乡”有模仿痕迹?

  有观点提出,两处“明月”的《静夜思》胜过原作。

  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他本作“看月光”,“看”字误。如用“看”字,则一“望”字有何力?可为什么首句用“看”,后面的“望”字就没有力呢?语焉不详。而且,王尧衢所说的“他本”显然不是《静夜思》的原作,所以他只提及异文的“看”,而没有提及异文的“山”。

  王尧衢在“举头望明月”下还说:先是无心中见月光,尚未举头也。因“疑”而有“望”,遂举头而有见,明月高如许,方醒是身在他乡也。上文已质疑过,诗人身在室内“床前”,如何得见“明月高如许”?一个“床”字就害得注家纷纷乱解,还谈什么“通俗晓畅”?

  有人认为,把“床前看月光”改为“床前明月光”,是为了合乎绝句的平仄格律。其实,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新乐府,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五言绝句,无须合于平仄格律。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宋蜀本《李太白文集》、明翻宋咸淳本《李翰林集》等,都把《静夜思》放在“乐府”诗中。

  即便是按照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律来衡量,“床前看月光”属于首句入韵平起平收式,即“平平仄仄平”,也并非不合格律。改成“床前明月光”,则变成了“平平平仄平”,反倒不合一般格律了。至于把“山月”改成“明月”,平仄并没有发生变化,更与格律无关。

  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俞陛云说李白《静夜思》“前二句取喻殊新”。这“殊新”的取喻就是以霜比喻月光,但这取喻其实并不“殊新”。在《静夜思》之前,已有很多人用过类似的比喻。例如,散漫秋云远,萧萧霜月寒(南朝宋鲍照《和王护军秋夕诗》);霜月始流砌,寒蛸早吟隙(南朝齐谢朓《同羁夜集诗》);关山陵汉开,霜月正徘徊(南朝陈阮卓《关山月》);夜月如霜,金风方袅袅(南朝齐谢超宗《郊庙歌辞·齐雩祭歌八首·白帝》)。

[责任编辑:郑芳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生态的《静夜思》没有“明月”吗 张立华
这首天下人皆能吟诵的千古第一绝句,居然是假的?为什么我们一错400年
作文领航——楚才获奖作文《我最喜爱的唐诗》
《静夜思》李白
[原创]惊爆李白《静夜思》千古之谜
《静夜思》的前世与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