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瓶颈效应思维模型-寻找新的要素子系统,为系统增加正功效

一、    瓶颈效应的概述

瓶颈效应(Bottleneck Effect)描述的是一个正常的流通被阻止,不管是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最终被约束而无法继续移动。不管是主干道的阻塞或者是支流的阻塞,在产品的生产或者服务过程中,瓶颈可能很小,但是如果瓶颈发生在关键路径上,会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有时,瓶颈效应也会给我们带来灵感,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是否有替代的路径可以取得成功。

通俗的讲,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如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

二、    瓶颈效应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思路的停顿

比如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语文考试写作文的时候,有时走笔到某一处时,突然被一个句子的选择难住了,于是我们苦思冥想,想着,想着,那个句子的形象好像在脑海里浮现了。但当提起笔来时,却又不知道怎么写了,这个形象明明已经到了笔尖,却偏偏写不到纸上,而考试时间却一点一点的溜走,实在让人懊恼和着急。

在如在工作中设计某一款新的产品,酝酿一种新机构时,一种构思几乎就出来了,可就是卡住了, “出”而不“来”,你说气恼不气恼。

这种类似的现象,可以形容为“几乎有了”,“已经到了舌尖儿上了”的状态。此时,我们似乎感到茅塞顿开,但又不确切知道该如何解决。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形象地称之为解决问题的“先声”,“只闻其鸣响于有无之际而不降临。”这种现象简称为TOT(Tip Of the Tongue)。显然,当人们处于TOT状态时,欲行不能,欲罢不忍,也许有点象要打喷嚏前的样子,打不出来,心里是颇为难受的,其实这也是一种瓶颈效应。

案例二:交通的阻塞

当人群通过一个入口或出口处,若有次序地行进,可顺畅流通,行进速度愈快则流量愈大。而当人群很拥挤时,则流量大大减少。

在公路上行使的车辆,若相互保持一定距离,则交通流量可很大,如果遇到一个狭窄的路段,则车辆密度增大而形成堵塞,流量立即减小,偶尔遇到追尾或车祸事件,更是堵的一塌糊涂。这也是所谓的“瓶颈效应”

案例三:赤壁之战的借东风

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与曹操的胜负为什么最后取决于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呢?

从系统功效的角度,在这次战役的“借东风”事件之前,有蒋干中计,孔明借箭,苦打黄盖,阚泽献诈,庞统授计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这次战役中各“要素子系统”,各自发挥其子系统功效,比如蒋干中计后,杀了蔡瑁、张允,使曹操失去了两个得力水军首领,为曹军训练水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但是,仅仅靠这些尚不能取得这次战役的最后胜利。要取得最后胜利,还缺最后一个要素子系统一东风。正是因为东风这一要素加入在这一战争系统中,并与其他子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产生了新功效,消释了“瓶颈效应”,取得了决战的胜利。

系统功效的“东风效应”,就是说,由于新的要素子系统与其他要素子系统相互作用,该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能构成一个产生正功效的新的系统或者能改变原系统的系统功效。这便是“东风效应”的含义。

“东风效应”就是要素子系统变化或新的要素子系统加入时,给大系统增加的正功效。“东风效应”可以称得上是治疗“瓶颈效应”的一剂良方。如果你在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瓶颈效应”之阻碍的话,那么,就请你及时地去呼唤“东风效应”吧

案例四:职场的发展

处于职场中的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上瓶颈效应,阻碍其顺利前行。在30~40岁期间,职场上普遍存在令人尴尬的瓶颈期。如果能够找到症结所在并有所突破,那么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玻璃顶”;若是无法找到提升的通道,“玻璃顶”就会变成“水泥顶”从而封死了自己的出路。

1)   学习新知识,补充短板:在职场中如果缺乏持续的学习,可能会因为知识结构的老化而面临淘汰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有意识地进行“充电”提高职场竞争力,是突破职场瓶颈的一种有效手段。

2)  横向发展,掌握新岗位技能等机会:在公司内部可以横向寻找发展机会,比如对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工作多做一些了解,以便通过内部调整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做法比较稳妥,至少,在获得晋升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因为跳槽而形成的成本。

3)  跳出死循环,主动出击:对于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在公司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职场人士来说,由于公司的原因已找不到再次提升的空间,遭遇职场瓶颈,那么不妨勇敢地迈出跳槽这一步。盘点一下自身的工作资历,如人际关系、管理经验等。

三、    应对瓶颈效应的对策

“东风效应”是治疗“瓶颈效应”的一剂良方。要消释“瓶颈效应”,就必须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某一活动或某一行为系统,适时地加入新的要素子系统,从而给系统增加正功效。

那么,新的要素子系统的得来,要借助于大脑的思维能力, 各种生长在知识和实践经验之事实基础上的联想。这是一种特殊心理现象,据心理学研究,创造活动往往失败于上千次的试验,却成功于一次的联想或启发。

阿基米德从国王那里领受了测量真假皇冠的“课题”,长久想不出好方法来,有时几乎要想出来了,却又给某个“瓶颈”卡住了。后来洗澡的时候,却意外地从浴缸中得到了测量的方法,这个新的要素子系统一找到,就使课题研究活动之系统摆脱了“瓶颈效应”。显然,这是一种思维活动中的“顿悟”现象,是个体心理在情感方面的一种“移注”现象。

事实是死东西,是想象力赋予它们生命,知识是静止的、封闭的和有限的,想象力则是运动的、开放的和无限的。为了消释我们自身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某些“瓶颈效应”,应当重视思维的想象力,撒开联想之网,启动思维之钻机,“新的要素子系统”才会被你捕捉得到,才会被你开掘出来。

值得借鉴的方法:

1)  关联性想象:发挥想象的力量,即从时间上、空间上相近,或形式上、内容上相似的事物和现象中进行联想。可能性空间内互相联系的点认识得越广泛、越深透,对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揭示得越充分、越深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越多,就越能找到“新的要素子系统”

2)  拟一份思维清单:静下心来,用点时间去拟一份思考角度的清单好好琢磨一下那些“能否”的角度,逐一检查、核对这份“清单”,能使创造者在遇到思维障碍时,比较全面地思考某一对象,而不致遗漏重要的,这对填补思考的空白点,寻找“新的要素子系统”,是有益处的。

3)   劳逸结合:在一个人解决某一问题,从事某项创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要经历四个阶段:紧张→松弛→顿悟→完善。一方面是努力、紧张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散心,松弛和解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思维处于TOT状态,被“瓶颈”卡住时,一般正是思维高度紧张之际。而精神高度地集中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必须学会“积极的休息”,就是在思维过程中,紧张的思考后,如果发现被“瓶颈”卡住了,那就不妨暂时松弛一下,休息一会儿,使大脑神经中枢在思维的循环性节奏中恢复平衡状态,有助于 “顿悟期”的降临。

四、    瓶颈效应小结

瓶颈效应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想法去寻找新的要素子系统,依靠持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产生新的联想,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达到顿悟的状态,从而突破瓶颈效应,打开另一片天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写给30岁的职场精英:你正在遭遇的6大瓶颈】
职场瓶颈:定势效应的困扰
人到三十,熟能生厌:高手是如何走出“职业倦怠期”的?
30岁突破“职业瓶颈”,该放手的放手,该升级的升级
想要一举两得,多半一无所获
事业进入瓶颈期,是留?还是走?都不是,而是要打破思维天花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