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门槛里隐藏了3000年的秘密

只需要点击上边箭头万象中国即可免费关注

古时的门槛高与膝齐,凡有门的地方,必有门槛。




在现代的建筑中,已经看不到门槛的痕迹了。但当走进北京的故宫,走进杭州、苏州的园林,那些宫、殿、楼、堂、馆、室、轩……




在乡间村镇的老式民居中,门槛亦随处可见。门槛者,指“门下的横木”(《辞海》)。



门槛,又俗称门坎;在古代的典籍中,则称之为门限。《尔雅·释官》中有“木失谓之阈”的话,注释者说“阈为门限,谓门下横木为内外之限也”。




《后汉书·藏官传》:“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




门槛还体现一种主人的尊严和身份;在民间则称门槛是主人的脖子或脊背,是忌讳用脚去踩踏的。





《礼记》中说:“大夫士出入君门,不践阈。”意思是做臣子的进入君主的门户时,应该从门中央所竖的一根短木旁侧身而过,不要用脚踩在门槛(阈)上。




到了汉晋时代,门神崇拜风行,祭门之举从庙堂祀典演变成社会风俗,“今州里风俗,望日祭门。”(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对于门槛的制作也极为讲究,以距地高、包装美为贵,尤其是那些豪门大宅,互相攀比,不肯低眉于人。




在流传至今的俗语中,常说某家门槛高,其意为这个家庭各方面条件好、体面。







唐宋以后,门槛的高度随着建筑风格的变化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逐渐降低,过高的门槛毕竟带来行走的不便。



《明兴杂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为方便士人出入,特地降旨,把南京国子监号舍里的门槛全部拆掉。




在末代皇帝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他为了在皇宫中骑自行车可以畅通无阻,下令将门槛一一锯去。




而在旧时代,一些被社会指斥为有“罪孽”的人,往往自动地到庙里捐一条门槛,让千人踏万人踩,以赎清“罪孽”。




在《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王熙凤因克扣丫鬟月例(工钱),被人告状到王夫人那里。凤姐便斥骂下人,以泄心中之恨,在骂人之前她“把袖子挽了几挽,踩着那角门的门槛子。”踩着门槛,表现出她的专横和肆无忌惮,是曹雪芹选取的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




小的时候,我喜欢宽敞的院子,高高的院墙,宽得可以容下两个小孩儿睡觉的窗台,还有平房独有的大门门槛儿。




童年的记忆渐渐远去,早已不再清晰,长大之后才知道,原来人生会经过很多的门槛儿。公司的门槛是红色的大理石,据说是可以辟邪带来财运;寺庙里的门槛儿很高,充满着神秘,你先迈哪只脚似乎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你;大学校园的门槛儿更高,高考的成绩差一分,你也迈不过去;很多门槛儿很矮,甚至不会引起你的注意,但不代表你可以轻轻松松的跨过去而不跌倒;还有很多看不见的门槛儿……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门,只有槛。经过的门槛多了,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门槛,过去了就是门,没过去就成了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建筑为什么要有门槛?背后的真相让人肃然起敬
一定要记住,门槛不能踩!
门槛儿
寺院门槛为什么不能踩
有些古建筑门槛为什么不能踩?有什么讲究?
[黄石文坛]刘玉兰的散文《门槛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