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藏作品](599)公共自行车+互联网:“杭州解法”或消弥共享单车痛点

  本报记者

        2016年以前,红色公共单车是浙江杭州马路上的流动风景线,很好地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6年,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共享单车迅猛发展,一时间街头巷尾流动着红蓝黄白各色的“单车彩虹”,有效补充了城市慢行系统的不足。

    共享单车便利了民众出行,也受到资本市场的狂热烧钱,行业正在野蛮生长着。

    随之而来的,是随处停车、早晚用车难、安全纠纷……各类见诸报端的乱象,暴露出共享单车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规范等痛点。

    今年2月,交通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一种模式创新,也是“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一种实现方式,对此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

    如今,各地政府和共享单车运营者积极探索共享单车发展规范。3月27日,在杭州,一场关于城市单车的研讨,似乎找到了共享单车未来规范发展的“杭州解法”。

    公共单车的滞与共享单车的乱

    杭州是中国城市公共单车的发源地,于2008年在中国率先构建了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之中。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杭州的公共单车系统是全世界运行最为成功的。

    9年间,杭州公共单车模式成功输出到全国200余个城市,其中包含全球规模最大与服务人次最多的杭州模式、日周转和使用率全球最高的太原模式、凤凰涅槃的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等。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建设累计达20000余公共自行车站点,投入自行车100余万辆,线上线下客户共达6000万余人,日均租用量达500万余人次。杭州公共单车模式被外界誉为“杭州模式”。

    “杭州模式”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其智能化的滞后性被不断放大。

    杭州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章贤春表示,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智能化进程上确实没有完全跟上时代步伐,还车难问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特别是共享单车的出现,让很多年轻人对公共单车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妈妈代”的产物。

    共享单车虽然更加智能化、便捷化,但无法回避的是,其野蛮发展、无视规则,使得部分城市感受到共享单车们对城市秩序的践踏。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中心特聘教授徐小军认为,从当下最热的共享单车频频暴露出的问题来看,这一新生事物给社会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矛盾,单车运营者缺少一定的社会责任。

    公共单车要生存和发展,持续创新是根本;共享单车要生存和发展,政府规范和管理是核心。这是当下业内人士的共识。

    政府监管方能让共享单车有处安放

    不久前,网络上疯传的一组共享单车“占领”北京某公交车站的照片,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共享单车在局部区域供过于求、乱停乱放、过度占用公共空间等问题较为突出,无处安放的共享单车成为这个行业的最大痛点。让城市单车更加有序,也成为政府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目前,多地政府部门对共享单车提出一定限制和要求,并着手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

    如深圳市在去年出台意见,对行业提出鼓励和规范要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也正加紧制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

    长期从事城市单车系统研究和开发的金通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吴知洋认为,技术创新式管理是保障共享单车有序发展的有力手段。

    该研究院研究提出了一套分三步走的政府管理模式:第一步是单车运营者在线上向政府主管部门审请运营执照。有了执照,方可进入市场。

    第二步是政府对运营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政府进行相应监管,确保市场和金融安全,保障用车人权益。

    第三步是线上申请车辆电子牌照。

    吴知洋认为,第三步是政府监管的核心。“政府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对单车投放数量进行控制,规避单车的盲目投放。每辆投放的单车要有政府发放电子牌照。”

    “用车时,扫描二维码,电子牌照、出厂时间、投放时间等一目了然。”吴知洋解释道,这套监管模式将会解决共享单车无处安放的问题,也将让城市单车更加有序。

    据悉,金通科技研究院将会把这套城市共享单车的管理模式递交给杭州当地政府,供主管部门作决策参考。

    杭州试水“公共自行车+互联网”新模式

    除了在政府监管上,杭州探索解决之道。结合公共单车成功模式,杭州探索出共享单车的“杭州解法”——“公共自行车+互联网”。

    杭州金通公共自行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利强告诉记者,“公共自行车+互联网”就是以云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为技术手段,在促进公共自行车信息化等领域进行深度探索。

    “公共自行车+互联网”的具体案例便是“叮嗒出行”。“叮嗒出行”的模式结合了现有公共单车系统和共享单车模式的优点,实现——有桩+“互联网”,电子桩“家”驿站的城市单车新模式。

    张利强介绍,有桩+“互联网”的概念是停车桩内的单车可以通过手机扫码实现取还车,不再只是刷卡的单一手段,更加智能化。

    电子桩“家”驿站的概念是除了有桩取还车外,在指定区域内开辟单车存放驿站,通过扫码也可以实现无桩的取还车。这种模式更趋同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停车有指定区域。

    “叮嗒出行”还可以依托公共单车系统多年积累下来的各地站点、维保力量、调运力量等,将更好地解决车辆损坏、早晚高峰用车难以及安全纠纷等问题。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2017年 3 月  29日第 7 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分析
摩拜与ofo想颠覆共享单车市场?没戏!
无论怎么算,共享单车都赚不到钱,但隐藏了一套终极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到底是不是公益,谁能在战局中胜出?
纵深 | 全城热议摩拜单车,但你真正看透它的模式了吗
共享单车取代公共自行车之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