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故事:男子家穷,被未婚妻退婚,他救下一个乞丐,成巡抚女婿

明朝嘉靖年间,昌平县有一个佃户叫常三甲,二十六岁还没有娶妻,皆因家里太穷,又有一个常年重病卧床的母亲,村里的人家都不愿意把闺女嫁给他受苦。

常家曾经在当地是清流,常三甲的祖父官至知府,因不愿同流合污,被同僚诬陷获罪,家产抄没,被贬回乡,死在了途中。常三甲的父亲被牵连断了科举之路,自此家道中落。

常三甲的母亲刘氏也是大家闺秀,不顾娘家反对,跟着丈夫回乡,因此与娘家决裂。刘氏本就体弱,生下常三甲落下病根,由于家里没钱,得不到及时治疗,没过几年病的就不能下床行走。

常三甲的父亲帮人代写书信养家糊口,有一天,村里来了一群强盗打家劫舍,他的父亲为了救人被强盗杀害。家中发生变故的时候,常三甲只有6岁。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放牛割草,洗衣做饭,照顾病重的母亲。

在常三甲25岁那年,母亲刘氏告诉他,早年间,祖父与同僚定下一门亲事,将来孙辈长大结为亲家,双方互留下一封婚书。刘氏将婚书交给常三甲去提亲。

时隔二十年,定下婚约的两家老人都已做古,两家人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常家人变成了白丁,女方家姓郑,后人叫郑禀,正是现任昌平知县。

常三家拿着婚书来到了县衙,被衙役拦在,他们认为常三甲是骗子,衙役恶狠狠说道:“你胆子真大,都敢骗到县衙门口,再不离开,小心打板子。”

此时,两顶小轿在门口停下,轿子里坐着知县夫人柳氏和女儿柳青青。柳氏风韵犹存,年轻时候就是个美人,她见县衙门口发生喧闹就让丫鬟去打听发生何事。

当丫鬟回来禀告有人冒充小姐的未婚夫,这才被衙役阻挡在门外。柳氏心中咯噔一声,她嫁入郑家的时候,郑老太爷还在世,所以她知道郑老太爷和常老太爷的约定。

当时,常老太爷已经获罪罢官,本以为郑老太爷会退婚,可是他却说这门婚事一定要认下来。常老太爷病故之后,两家人就没有走动,再加上她一直未孕,这事情就淡忘了。

如今女儿郑青青十八岁,正值青春豆蔻,生得花容月貌,达官贵人的子弟上门求情,这时候,常家人的出现,让她心里惊慌起来。

她拾起轿帘偷偷观察常三甲,皮肤黝黑,五官端正,可惜穿了一身洗的发白地粗布麻衣,指甲缝里都是黑色的泥垢,可见平时做多了粗活。柳氏哪里舍得女儿去吃苦,于是回到府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

郑县令听说以后,有些为难道:“父亲生前定下的事情,这样悔婚不太好。”柳氏说道:“如果让女儿嫁给穷人,我就死给你看。”郑县令见妻子哭闹,心中也是厌烦,说道:“此事依你。”

柳氏让人将常三甲请到客厅,常三甲行礼之后,柳氏就说道:“我的女儿平日里只吃苏州产的大米,喝山泉水泡的龙井,爱穿绸缎衣衫,这些东西你家有吗?”

常三甲闻言,苦着脸摇头。柳氏继续说道:“这些东西是你一辈子都没见过的,我找人打听过你,知晓你生活窘迫,怕是想拿着这封婚书当要挟,既然如此我愿意拿一百两买下这婚书,从此两家恩断义绝。”

柳氏的话像银针一般,扎得常三甲面红耳赤,他这次进城并不是真的来提亲,他虽然不愿意忤逆母亲,可是也知晓家庭情况,不愿意让未婚妻跟着他吃苦,所以,这才答应母亲进城,其实他是来退婚书的。

常三甲作揖说道:“我并没有高攀的意思,我只是一介草民,可我赚的都是良心钱,我家里没有美味佳肴,可我从不与人攀比。”

柳夫人觉得被常三甲嘲讽,说她只是沾了知县夫人的光,常三甲从怀里拿出一封信,说道:“柳夫人,并不是你郑家要退婚,而是我常要退婚,您的宝贝女儿,高攀不上我常家。”

没想到常三甲反将一军,让柳夫人丢尽脸面,尽管如此,常三甲的退婚,终于不必担心女儿远嫁穷乡僻壤去受苦。常三甲离开县衙之后,并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了一个甜品铺子给母亲买爱吃的桂花糕。

就在这个时候,对面包子铺发生了争执,一个六旬老者被包子铺的老板按倒在地,并用拳头打,他说道:“你这个穷乞丐,敢偷我家的包子,我打死你都没人敢吱声。”

有人看不下去说道:“差不多行了,不就是一个包子吗?你再打乞丐,他就要死了。”包子老板反驳道:“乞丐的手那么脏,碰了我一屉包子,谁还敢吃?你那么好心的话,把我的包子买了,我就不打这个乞丐。”

众人闻言不再说话,他们与乞丐非亲非故,当然不愿意掏钱帮忙,常三甲也在人群中,他不忍心老者的惨样,开口说道:“你这一屉包子,我买下了,你快放了这位老人家。”

包子老板闻言放开了乞丐,伸手问黄三甲要钱,黄三甲拿出仅有的三十文钱都给了老板,正好够一屉包子的钱。

老乞丐扶着老乞丐走到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旁坐下,老乞丐感谢黄三甲的救命之恩,常三甲看乞丐饿的面黄肌瘦,便拿出二十个包子给他。

老乞丐感动的说道:“我这一路上逃难而来,受尽旁人白眼,只有你愿意伸手帮我,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

黄三甲并没有把老乞丐的话当真,只是说举手之劳不必挂齿,趁老乞丐吃包子的时候,黄三甲悄然离开,老乞丐发现之后捶胸顿足。

黄三甲回到家中将退婚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刘氏知道儿子的个性,做了决定四匹马都拉不回来,只能暗自流泪。黄三甲说道:“娘,你放心。我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然后娶一个媳妇,让您抱大孙子。”

第二天,黄三甲又进城,他昨日得知山东巡抚衙门正在招衙役,每个月有一两银子,就前来报名。常三甲不仅身体高大又识字很轻松的通过了。

由于他是新衙役,被调配到保护巡抚的家眷,这一天,恰逢常三甲当班,他在门口站岗,远处驶来一辆马车,从车上下来一位老人,旁边的衙役说这人是巡抚大人的父亲。

常三甲只觉得老人很面熟,就是不记得再哪里见过。老人下车之后就发现了常三甲,他激动的拉着常三甲的手,向旁人解释,常三甲救了他的命。

原来老人叫杨贵,是山东巡抚杨闽的父亲,杨贵一直在乡下,不料半年前家乡发生洪灾,百姓流离失所,杨贵就跟着灾民离开家乡投奔儿子。

这一路上杨贵乞讨才得以保住性命,在昌平实在饿的不行,才偷拿包子吃,被常三甲救下。杨巡抚知道此事以后,提拔黄三甲做了捕头。

这期间常三甲与杨家人相处甚欢,常三甲办事认真又勤奋,被杨巡抚的女儿杨艳艳看上。杨家父子都是很开明的人,没有嫌弃常三甲的身份,便把女儿许配给了黄三甲。

没过几年,朝廷在清查历年旧案,常三甲祖父被人诬陷的事情沉冤得雪,抄没的家产被返还。常三甲可以参加科举,这些年在岳父的帮助下,他一直都在读书,争取来年金榜题名,这期间,杨艳艳为丈夫生下一个孩子,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最后,郑禀的女儿嫁给了知府的儿子,没谁曾想知府贪墨被查出来,因数额巨大被判斩刑,家眷发配关外。郑禀受牵连被革职贬为庶人,后来为了生计,郑禀街头卖字为生,柳夫人帮人浆洗衣物。

写在最后:

贫穷不可怕,只要肯努力,不懒惰,不好高骛远,总有一天会过上富足的生活。

常三甲拿出仅有的三十文救下老乞丐,在别人见死不救的情况下,他伸出援手,换来的是巡抚一家的感恩,他的命运就此改变,不仅娶了漂亮的妻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郑氏夫妇的下场让人唏嘘,幸福的生活并不是只有嫁入高门才能拥有。

这则故事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永远比坏人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是乞丐谁是衙役, 你能分清吗? 清末民初的民生影像
叫魂共读 | 悦读读书
1768年的叫魂案,一个小小的谣言为何会动摇盛世下的大清国?
彭承绪【小说】还魂奇遇记(五)
联语巨匠——乔应甲(五)
民间故事:多亏听了县令的话,带回那个乞丐养着,结果抓住了罪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