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步解读尿常规!太简单了

尿常规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其结果可以为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感染、肾外脏器疾病、代谢疾病、血液疾病等的诊疗提供线索。尿常规的解读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可以将尿常规报告单的解读分四步:

第一步看潜血、尿蛋白,要鉴别是肾炎还是肾病,肾病有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肾炎无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伴随水肿、高血压;第二步:看比重、PH 值;第三步:葡萄糖、酮体、胆红素;第四步: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若增多,需进一步完善尿培养,考虑感染。


每一项指标有什么意义[2]

1. 尿颜色

受饮食、水分、药物影响较大。正常尿颜色为淡黄色,一般摄入水分不足,尿液颜色深,摄入水分多,颜色浅。

◆ 某些药物如利福平会使颜色偏红,还可见于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 尿液呈黄褐色:见于黄疸(胆红素尿),也可见于服用大黄,维生素 B2 等药物,还可见于有大量尿酸沉淀的尿液。

◆ 尿液呈橘黄色:可见于失水或高热,或直接尿胆素过多,服用番泻叶可使尿液呈黄红色。

◆ 尿液呈暗褐色、酱油色或褐色:见于酸性血尿,酸性血红蛋白尿,木榴油,水杨酸,本脂或间本二酚中毒,服用左旋多巴,氨苯喋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可使尿液呈褐黑色。

◆ 尿液呈绿色:见于服用亚甲蓝,靛卡红后,胆红素尿放置过久氧化为胆绿素时也使尿液变绿,服用甲氧异丁嗪可使尿液呈茶绿色。

◆ 尿液呈乳白色:见于乳糜尿,脓尿,含磷酸盐沉淀尿。

◆ 尿液几乎无色: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萎缩、多囊肾等病。

2. 白细胞

> 5/HPF 有意义。见于泌尿道感染、血管炎、SLE、链感后肾炎、嗜酸性膀胱炎等。

3. 白细胞酯酶

存在于白细胞中,如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白细胞破裂,没有白细胞,尿中可出现白细胞酯酶;对尿路感染的筛查有重要价值,阴性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可排除尿路感染[3]

4. 细菌计数

菌尿的诊断阈值是细菌数大于 103 CFU/ml,细菌污染时菌落数不超过 103 CFU/ml。尿白细胞计数、尿细菌计数均高于阈值时对尿路感染诊断价值更大,且常提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属感染可能[2]

5. 红细胞

正常人尿中 0 ~ 2 个红细胞/HPF,> 3 个红细胞/HPF 即为镜下血尿。可见于感染、结核、结石、肿瘤、炎症、过敏性紫癜、经期、宫外孕、血管发育、肝豆状核变性(白细胞高于红细胞)、凝血异常(血友病)等。

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暂时性血尿。

6. 潜血

尿中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存在即潜血阳性。如果未发现红细胞,有三种可能:结合尿比重,尿比重低,有可能是红细胞被稀释;还需结合标本放置时间,有可能是放置时间长,红细胞破坏;此外,还需考虑溶血。肛周病变如便秘、痔疮、肛裂患儿也会有潜血阳性。

有潜血时,需进一步完善尿沉渣试验;

7. 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从肾小球基底膜滤过,基底膜完整,红细胞被破坏,形成畸形红细胞,畸形红细胞超过 1/3 为肾小球源性;若基底膜破坏(严重肾衰、SLE),则红细胞形态不变。红细胞形态呈均一性大多为感染、结石引起。

8. 上皮细胞

尿中所见上皮细胞由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处脱落。肾小管为立方上皮,在肾实质损伤时可出现于尿中。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均覆盖移行上皮细胞。尿道为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近尿道外口处为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所覆盖。

以上部位有病变时,尿中相应的上皮细胞增多。

9. 管型[2]

说明尿液中有蛋白,是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在剧烈运动、发热、麻醉、心功能不全时,肾受到刺激后尿中可出现透明管型。

10. 尿蛋白[4]

正常人 24 h 尿蛋白总量小于 150 mg(青少年可略高 ,但不超过 300 mg/d)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出。

尿蛋白 50% ~ 70% 来源于血浆蛋白,另 30% ~ 50% 是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这些构成了尿中极微量蛋白,当尿中蛋白总量超过上述界限检出时,即称为蛋白尿。

肾小球病变比较严重时 ,肾小球滤过膜组织损伤大 ,血浆中的大 、中 、小分子蛋白可以无选择地自肾大量滤出 ,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肾小球损伤小,为选择性蛋白尿。判断尿蛋白有无选择性 ,对诊断 、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尿蛋白可见于生理也见于病理。青少年在剧烈运动 、受寒 、精神紧张、直立等诸多因素下出现肾血管痉挛,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出现蛋白尿,定性一般不超过 (+),定量不超过 0.5 g/24 h。

当尿内混有大量血 、脓液 、阴道分泌物或留置尿后细菌繁殖时尿蛋白定性阳性。持续性蛋白尿属于病理情况,见于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肿瘤、SLE、紫癜性肾病、心衰、糖尿病、高血压等。

11. 微量白蛋白[4]

常见于高血压及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时,多与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 。目前主要用于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 。

12. 蛋白/肌酐比值

大于 30 为异常。此数值不受尿液稀释影响,精确判断尿蛋白情况。

13. β2 微球蛋白[4]

因小分子蛋白在肾小管重吸收,此数值升高,提示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见于肾小管炎症、中毒引起肾小管病变。肾小球严重病变时,此数值也会升高,也可作为上或下尿路感染的鉴别;

14. 本-周蛋白[4]

本-周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轻链,其特点为 pH 值 4.8 ~ 5.0 时 ,加温至 40~60 ℃ 蛋白质凝固,继续加温到沸点时又复溶解。其主要见于骨髓病等单株免疫球蛋白血症。

15. 亚硝酸盐[5]

阳性表明尿里可能存在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及非发酵菌。尿液在膀胱停留 4 小时才能监测到,若尿液在膀胱中的时间太短,亚硝酸盐检测可能会呈阴性。

16. 粘液丝、细菌外阴不清洁

17. 尿胆原、尿胆红素

肝脏问题,需结合肝功能、血常规,区别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18. PH 值[6]

正常为 4.6 ~ 8.0,受饮食、药物、疾病影响。碱性尿:多见于素食者,进食碱性药物。血液 PH 呈酸性,尿液仍是碱性,有可能是肾小管酸中毒;酸性尿多见于肉食者,或者进食酸性药物、维生素 C、酸中毒、糖尿病。小婴儿多为偏碱性尿。

19. 尿比重[6]

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1.015 ~ 1.025;随机尿:1.003 ~ 1.035;新生儿:1.002 ~ 1.004。

尿比重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尿比重低,可见于饮水多,也可见于尿崩症、肾衰多尿期、急性肾小管坏死;尿比重高,可见于饮水少,或者高热、胃肠炎、糖尿病、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

20. 尿酮体

碳水化合物能量不足时,机体为满足能量需求,分解脂肪,则出现酮体。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烈呕吐、子痫、禁食过久及全身麻醉后、肾小管疾病。

21. 结晶

与饮食、药物相关。尿酸盐结晶:尿液淡红色;磷酸盐和碳酸盐结晶可见白色浑浊;如其他无异常,则无需干预,如伴随其他症状,需除外结石、痛风等情况。

22. 尿糖

血糖高,尿糖阳性,考虑糖尿病。血糖阴性,尿糖阳性,需完善尿蛋白电泳,正常情况下小分子蛋白均可被肾小管重吸收,若尿蛋白电泳结果阳性,需进一步完善肾穿刺或者基因检测。

另外,糖类食物摄入过多或静脉输葡萄糖, 也会出现尿糖阳性。


文章首发儿科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自我监测及定期检查项目
尿液常规检查
教你看尿常规报告单
尿常规化验单中尿潜血怎么看?
尿常规化验单你都能看懂吗?点开这里就全懂了
十分钟教你看懂尿常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