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长毛台门”

“长毛台门”,对于我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长毛”一词,对于一般年轻人来说,恐怕不清楚它的“底蕴”。对于年纪较大的人来说,应该绝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

在清代后期,广东出过一个洪秀全,他在广西举旗起义,后来势力大了,打下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便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从此以后,“长毛”一词大体指的就是太平天国人物。凡是太平天国军队到过的地方,官方概称之为“长毛乱”。

那么,历史上为什么要把太平天国和太平军的人称为“长毛”呢?这恐怕同样是一般年轻人所不知道的。

中国古代男女皆留长发。古人认为“人之发肤,受之父母”,这父母留给你的东西,你是绝对不能自行处置的。《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有一个故事,说建安三年(198)四月曹操亲率大军征讨张绣。时逢麦熟,百姓见到曹操大军来临,纷纷逃避,不敢刈麦。曹操便使人遍谕守境官吏及境内父老:“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在行军过程中,麦田中忽有一只斑鸠惊飞而起,曹操的坐骑受了惊吓,窜入田中,踏坏了一大片麦子。于是曹操叫行军主簿拟罪,主簿怎敢!曹操便拔剑假装要自杀,众人忙来劝解。曹操乃以剑割发,掷之于地,说:“割发权代首。”并叫手下以发传示三军:“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这一举措使得“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割发代首,如果放在现在,我们一定觉得如同儿戏,但在曹操那个时代,却是非常之举,发之“地位”可想而知。

可是,到了满清入关以后,满族登上了华夏大地的权力之巅,立即推行满族的习俗。清世祖福临于顺治二年(1645)六月初六日下诏:“谕南中文武军民薙(同'剃’)发,不从者治以军法。”打破了中国数千年来的习俗。对于汉族人而言,薙去前半个头的头发,几乎等同于杀头。于是,抵死不从者有之,聚众抵抗者有之。江阴士民为反抗薙发,聚众孔庙,发誓“头可断,发决不可薙”,誓死抵抗。城破之后,被杀者达97000余人。嘉定更惨,义民投河,水为不流;僵尸铺路,血流漂杵,史称“嘉定三屠”。

台州亦然。顺治五年(1648),天台裘魁、金汤,仙居董克慎、徐守平、金元采、张锦、陈君初,临海谢以亮、金白菜等纷纷据山结寨以抗,他们用白布裹头,号称“白头军”,虽遭镇压,至死不悔。由此可见,清初薙发对汉人心理打击之一斑。

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恢复蓄发。例如,太平军进入台州以后,由绍天豫朱某和绦天豫陆某共同签发的一份告示中即明谕:“应知乃祖若宗,并非胡种,自当蓄须留发,脱去妖形。”当时的官府以及地方豪绅对太平军恨之入骨,因辱称他们为“长毛”。推而广之,凡是加入过太平军的人,都属“长毛”族类。

说了这么多与“长毛”有关的故事之后,再说“长毛台门”。我们台州的“长毛台门”坐落在临海老城区,具体地址为回浦路96号。当然我们现在已不再沿用“长毛台门”的旧称,而是称为“太平天国台门”,为临海市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门是八字式的,南向,台门内为明代的民居,明清时人们称这里为蓉塘巷陈宅。这座陈宅现在看上去是一座三合院,“正房”七间,两厢各三间,但在过去实际上是三透三进。现在的“正房”在当时是第一进穿堂,再过一进穿堂才是正房。这座陈宅原属于临海哪一位陈姓者所有,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我们所知道的是此宅是临海现存屈指可数的明代建筑之一,它的建筑时间应该是在明晚期。

明代制度对房屋建筑的规模规定极严,普通百姓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即使是官宦人家,明初时规定一至五品,厅堂不得超过五间;六至九品,厅堂也只能用三间。后来有所放宽,一至三品可以造至七间。明代后期政策可能更宽些。即使如此,我们也可推想,蓉塘巷陈宅至少是一位五品以上官宦人家的宅第。我们台州一带古建筑的风貌,明代后期至清代前期是一脉相承的,它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就是前檐柱头上饰有一个仰“八”字栱撑。文物部门确定陈宅为明代建筑的更重要依据是该建筑的檐口滴水为横弧形而略呈腰状,这与以后的尖心形是决然不同的。只是经数百年来的历次维修,这种滴水已属凤毛麟角。不过台门并非明代建筑,而是太平军所造,现在保存得也很好。

太平天国台门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太平天国后期高级将领侍王李世贤入台时就住在这里。这里是太平军在台州的指挥总部,在本地的文献史料中,我们还能了解到不少有关太平军在台州的活动状况。

咸丰十一年(1861),李世贤为救天京之危,率部队由安徽进入浙江,五月攻克金华,十月挥师东进,还准备进军台州,夺取温州,以完成占据浙江,实现以浙为屏障保卫天京的战略目的。

李世贤决定兵分两路进军台州。一路由何松泉领导,经新昌直指天台,于十月二十三日攻克天台县城;一路由李世贤亲自统率,经苍岭进逼仙居,于十月二十七日攻下仙居。十一月一日,两军会师,同时向台州府城进发。

在太平军强大声势摧压之下,台州的清政府官员胆魄俱丧,台州知府龚振麟、协镇奎成、临海知县郑煜,不约而同地逃之夭夭。

太平军不费吹灰之力,靠民心,靠军威,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台州府城临海。

李世贤将指挥部设在蓉塘巷陈宅,并于城乡告示安民。告示说“所有经过之地,毋许焚烧掳掠”,“只以诛妖为心,莫作害民之事”,并向百姓说明,太平军起义的宗旨是“尽灭妖氛”,使民众“乐业安居,同享太平之福”。

当时,临海一读书人题了一副对联在太平军李世贤指挥部门口:“故主尚仁慈,可怜吏酷官贪,断送六七传基业;新君诚英敏,从此人归天与,还我十八省河山。”

原先的台州各县义军,纷纷加入太平军。如临海的梁佩书,大石宜山人,人称水大王,聚众造反,声势煊赫。当侍王率部长驱直入临海城的时候,他聚众数千到西门迎候。梁佩书经常出入“太平天国台门”,把许多平民百姓推荐给侍王,自己也获得侍王的格外尊重。后来,梁佩书与一些被他推荐的平民百姓,都随侍王到了金华,为太平天国建功立业。还有一名大石的朱姓秀才,也去“台门”拜见侍王,言谈之中,侍王见秀才颇有谋略,便交给他三百块银元,委托他在临海一带发动农民加入太平军。温岭加入太平军的便有“先后万余人”。不少人还因功受赏而加爵,如“十八党”首领中的李小亨,被封为“附天侯”,林秉钧被封为“恩赏将军”。当时一位居住在临海的名叫孙春泽(天台人)的秀才,投奔李世贤,被聘为幕僚(参谋),后随李到金华,直至太平军失败才回到临海。当时有人写诗誉赞孙春泽:“江东孙策旧知名,老大相逢倍伤神。范叔一寒真似水,长卿五字本坚城。名山观刹芒鞋健,廉吏儿孙葛帔轻。剩有随行孤剑在,夜深时作不平鸣。”

由于军事需要,侍王于十二月率主力返金华,留李鸿钊守临海,何松泉守黄岩,李一芸守天台,李元徕守仙居。主力一走,城守空虚,满清军队乘机猛力反攻。因兵力悬殊,第二年四月临海失守,其他诸县也相继被攻破。

太平军在台州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在台州的历史上,应该说还是留下过相当大的影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应可军 | 宁海历史上的长毛乱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太平天国时的对联
临海,4天旅行知道了你的优秀!两人花费471元每人每天58元
火了!台州府城民谣《临海表嫂》简直秒杀了那些鸡汤!!
此女是太平天国公主,导致太平军瓦解的祸首,被捉住后下场凄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