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里的那一抹音符 ——记音乐爱好者王天奇
乡村里的那一抹音符
——记音乐爱好者王天奇
今日江山-2014.7.25
  ■徐丽兰

  清湖镇百岁坊67岁的老人王天奇爱好音乐,可以说是位乡村音乐迷。初见王天奇,他留着花白板寸头,瘦瘦高高、精神矍铄,简陋的土瓦房里,悬挂着一排二胡,还有竹笛、唢呐、葫芦丝之类的乐器。 

  少年时播下音乐种子

  王天奇与音乐结缘,得从他的学生时代说起。王天奇的初中三年在当时的江山一中(即现在的江山二中)度过,当时学校里的音乐氛围很浓厚,数学老师的一手二胡拉得出神入化,生物老师的竹笛吹得引人入胜,音乐老师的小提琴令人如痴如醉……

  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们纷纷自发玩起了乐器。在课余时间,师生们拿着乐器、乐谱,相互切磋指点,成为当时学校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王天奇内心的音乐种子也在不知不觉间发芽。他开始买来竹笛、二胡,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向老师、同学请教。

  在学习演奏乐器的同时,王天奇还尝试着自己制作竹笛。他采来许多大小适中的竹竿,用买来的笛子作参照,自己琢磨研究。在“浪费”了一大摞竹竿之后,他制作出了第一支像模像样的笛子,吹出来的效果与买来的笛子差不多,同学们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初中三年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时,文化大革命也开始了,王天奇的求学生涯因此被迫中断。初中毕业后,王天奇去峡口水库建设工地打工。三班倒的工作虽然辛苦,却没有浇灭王天奇心中对音乐的热情。“正是当时三班倒的工作,才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继续练习演奏各种乐器。”王天奇庆幸地说。

  痴迷音乐不觉苦

  “文革期间‘红歌’盛行,苦于当时物质匮乏,歌谱无处寻找,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初中音乐老师马显浪。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给马老师写了一封信,没想到老师很快就给我寄来了一本渴求已久的歌谱。”王天奇说,这给了当时生活单调的他极大的精神慰藉。也是在这个时期,王天奇开始手抄歌谱。遇到自己喜欢的歌曲,他都会千方百计借来歌谱,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闲时一遍一遍地演奏,直到熟练为止。一本本手工抄写本,有的已经发黄,透出不凡的岁月。

  文革中期,王天奇作为社会青年被下放到清湖镇最边远的地方——山贺村。白天干活,晚上在知青点自娱自乐。一时,他所在的知青点成了最热闹的地方。王天奇像名人一样,周围聚着一群崇拜他的粉丝。每当夜幕降临,村民和其他知青们便会三三两两地来到他的住处,或站或坐,静静聆听美妙的音乐。于是,又一批乐器爱好者产生了。

  改革开放后,王天奇自谋职业做了油漆工。养家糊口的重担不断挤压着他的空闲时间。但即便如此,他对音乐的痴迷程度却丝毫不曾减弱。千方百计抄乐谱、节衣缩食买乐器,对于王天奇而言,繁忙工作之余拉上一曲二胡,远比躺床上睡一觉来得酣畅痛快。

  终身以音乐为伴

  而今,早已退休的王天奇安心在家颐养天年。儿女工作在外没有陪伴在身边;因岳父身体不太好,妻子回娘家去照顾老人了。但因为有了音乐的陪伴,王天奇将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王天奇的家中,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乐器、乐谱,其中一面墙上挂满了竹笛、二胡、唢呐、葫芦丝等各色乐器;两本乐谱随意地翻开,靠在架子上,散漫地立在客厅的两个角落。客厅两边还摆放了五六张竹椅。王天奇演奏乐器时,常常有街坊四邻或者路过的学生甚至陌生的游客主动进来坐着,静静聆听,椅子经常还不够。

  没有故人来访的日子,王天奇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五点多,他都会带上竹笛或铜箫,去爬航山。爬到山顶稍作锻炼,他便拿出乐器尽情地演奏一回,而后下山回家吃早饭。除去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王天奇大多和他的乐器、乐谱打交道。

  夏天早上的阳光轻盈而柔软,王天奇顺手拿起一把二胡,弓一搭到弦上,瞬间便进入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而摇摆,就连身边的阳光似乎也跟着轻舞起来。让人不由得相信,这个其貌不扬的乡村音乐迷,确实有种独特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昏来临-雷竞(吉他谱)-歌谱乐谱-E网音乐教室
合集·民族音乐(乐器、乐理、乐谱)(1/10)
二胡乐谱二泉映月简谱,二胡乐谱二泉映月歌谱,二胡乐谱二泉映月歌词
奔驰在千里草原[二胡曲谱]
美女二胡演奏选(五)
乐器演奏精美音乐八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