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假如哲学家培根遇到经济学家

大家熟悉培根也许并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多年以来,我一直以为“知识就是力量”确定无疑是培根说的,因为我在很多读物上看到不是被引用,就是后面有个破折号,破折号后写着培根。看来我有时候读书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既然是培根说的,那么就一定有出处。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培根没有在他公开出版的著作中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于是有观点认为是后人总结的培根的思想。既然“知识就是力量”是后人根据培根的思想总结的,那么就不能说这句话是培根说的。

网上还有一种观点,说培根在他的《沉思录》片段中用拉丁文说了“知识就是力量”,只是《沉思录》没有公开出版,所以大家不知道或者很少有人知道“知识就是力量”出自何处。

究竟是不是培根说的不是本日志探讨的重点话题,就算是培根说的,但是没有发现培根对这句话的具体解释,于是后人对这句话又有很多解释。

我无意参与探讨“知识就是力量”的具体解释,因为我不是哲学专业,给出新颖的合理的解释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别谈哲学就色变,探讨一个轻松话题吧。假如培根遇到经济学家,将是怎样的思维火花。

培根曾提到过科技革命的潜力,也警告过科技革命可能带来的危险。他热情洋溢地赞美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同时也提到,这一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来加以引导,而且追求它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自得其乐、争强好胜、高人一等、追逐名利,争权夺位,或其他任何类似的卑微目的,而应该是为了改善生活。”

就在培根1626年去世后的150年即1776年,同样在英国,一位划时代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说,在良好的市场制度下,激发人的利己心能更好得实现互利,在这种情况下对大众生活改善的效果,往往比那些口头声称要改善大众生活的效果要好得多。根据亚当·斯密的看法,改善生活是通过利己者固有的“争强好胜,追逐名利”来实现的,尽管利己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本意并不想实现大家的利益。然而在培根看来,争强好胜,追逐名利是卑微的,与改善生活对立。

从现代经济学的观点看,改善生活便是提高幸福指数或者快乐指数,如果一个人在追求“知识和技能”中自得其乐,那么从经济学上说,他是成功的,也是高尚的。然而在培根看来,自得其乐是卑微目的。

既然培根的思想与经济学有些对立,那么“知识就是力量”是否过时了呢?我不懂英文和拉丁文的“知识”的原始含义,不知道培根是怎么定义知识的。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如果把知识狭义地理解为纯粹的自然科学知识,知识既可以是善的力量,也可以是恶的力量。如果力量仅仅是指善的力量,那么纯粹的自然科学知识是不足以担当的。

也许,如今更合理解释“知识就是力量”,经济学能帮上一点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冷笑话:知识就是力量
一个讲英语国家的孩子的悲伤往事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的背景和真正意义是什么?
知识就是力量。
怀念“知识就是力量”的倡导者
知识就是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