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南极洲
南极洲

摘要

南极洲是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大洲,基本上处于南极圈以南。四周环绕着南冰洋,外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极洲的土地面积约有一千四百万平方公里,位列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之后,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南极洲基本被冰雪覆盖,冰盖厚度平均达到1.6千米。冰盖覆盖下的是高原和山地,海拔达到2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地理平均纬度和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是1820年被俄罗斯探险家拉扎列夫(Admiral Mikhail Lazarev,1788~1851)发现的。

南极洲 概述

    
南极洲 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面积:总面积约1 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 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极点。面积1 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海岸线: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 700千米。
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地形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 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 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1 880米,最厚达4 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南极洲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1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季节与昼夜: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连续黑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连续白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 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自然资源   矿物: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铜、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
生物:南极洲植物稀少,仅有苔藓、藻类、地衣和几种显花植物。海水中或陆地边缘的常见动物有海豹、海狮和海豚,鸟类有企鹅、信天翁、海鸥、海燕等;海洋中盛产鲸类,有蓝鲸、鲱鲸和驼背鲸等,是世界上产鲸最多的地区。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估计年捕获量可达1.5亿吨,可供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
水资源: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1]

南极洲 历史

    
 库克船长南极大陆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大陆(1772~1776年),英国船长詹姆斯·库克的环南极航行是寻找本洲的第一次尝试。1820年前后,美国、英国的海豹捕猎船队和俄国别林斯高晋探险队对南极大陆的发现,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1838~1843年,法国、美国和英国3 支探险队调查南磁极的探险和1899~1900年博赫格列文克率领的 9人英国探险队在维多利亚地第一次越冬考察,使科学研究的地位日趋重要。挪威阿蒙森探险队和英国斯科特探险队分别于1911年12月4日和1912年1月18日登临南极点。1929年,美国海军航空兵中校理查德·伯德飞越南极成功。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巨大成功,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南极科学考察新时代,并促成了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的成立(1958)和南极条约的签订。1959年12月1日,12个国家在美国签订《南极条约》(1961年生效)。条约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至1985年,有31个国家加入《南极条约》。中国于1983年年6月8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同日条约对中国生效。1985年10月7日被接纳为协商国。至1999年,南极条约组织有成员国43个,其中协商国26个,非协商国17个。

2001年7月,第24届协商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会议决定将南极条约常务秘书处总部设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南极洲 地理

    
 南极洲卫星图  

面积

南极洲面积约1424.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约 7.6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约158.2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6%。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两倍,为世界第五大陆。

 

范围

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 239.3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南极洲大部分是两千米以上的山地与高原,上面又覆盖著数十米的冰帽,是全世界淡水的主要所在地。据估计,若地球温度上升导致这些陆冰层全部融化,平均海平面将上升66米,纽约、上海,东京等大都市将被淹没。

南极洲 地理分区

    

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即位于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个喷火口。 

分区包括地域 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利奥波德海岸、凯尔德海岸、科茨地、玛塔皇太子妃地、毛德皇后地、 阿斯特里德公主                         地、 朗希尔德公主地、 奥拉夫太子地、 恩德比地 、肯普地、 麦克罗伯逊地、伊丽莎白公主地、威廉二世地、玛丽皇后地、诺克斯地、 威尔克斯地、 阿德莱德地、 乔治五世地、维多利亚地、罗斯陆缘冰、南极高原 、极点  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面积229万平方公里。)南极半岛、格拉厄姆地、乔治六世地 、埃尔斯沃思地 、伯德地(玛丽·伯德地) 、爱德华七世地 彼得一世岛 、南设得兰群岛 、帕尔默群岛 、亚历山大一世岛、

南极洲 地质

    
南极洲地质

据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及许多地质证据推断,南极大陆原先与南美洲、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亚大陆相连接,成为统一的冈瓦纳大陆。大约从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开始,受海底扩张的影响,冈瓦纳大陆开始分裂成东(南极洲、印度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两部分。随后,各大陆之间相继裂开,直到2500万年前的晚渐新世,南美洲与南极半岛分离,形成德雷克海峡,南极洲便成为地理位置孤立的大陆。大陆几乎全为巨厚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大陆基岩面平均海拔仅410米,但冰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使南极洲成为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横贯南极山脉把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横贯南极山脉以东(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叫东南极洲,也叫大南极洲,面积占整个大陆的2/3。主要是由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各种变质岩(以片麻岩为主)组成的地质区。地壳平均厚度约40公里。基岩地形比较平缓,上覆冰盖厚度很大。冰盖中心部分海拔4200米,由此向沿海地带缓缓倾斜,并在200~300公里宽的海岸带形成巨大的陡坡。在麦克、罗伯逊地断裂谷地中的兰伯特冰川,长400余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横贯南极山脉以西(全部位于西半球)叫西南极洲,也称小南极洲,面积占南极大陆的1/3,依次由古生代罗斯褶皱带、中生代埃尔斯沃思褶皱带和中新生代安第斯褶皱带组成。迄今在西南极洲还没有发现前寒武纪的岩石,地壳厚度约25~30公里。西南极洲平均海拔较低,但地形起伏较大,有许多山脉突兀于冰盖之上。埃尔斯沃思山脉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是南极洲最高的山峰。罗斯海和威德尔海沿岸的许多山谷冰川成为罗斯冰架和龙尼冰架及菲尔希纳冰架的重要补给来源。

南极洲 资源

    
 矿产资源分布  

矿产资源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多种,含量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铜、铝、锑、石墨、银、钻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

 

生物资源

由于气候严酷,缺乏土层和养料,除南极半岛发现有4种显花植物(禾本科3种,石竹科1种)外,其他地方没有高等植物,只有地衣、苔藓和藻类等低等植物。地衣约有400种,苔藓75种,藻类360多种。南极大陆也没有高等动物,大约44种昆虫主要分布于南极半岛。

南极洲沿海数量较多的鸟类和海豹都是海洋动物。它们以捕食海洋生物为主,除帝企鹅外,只有在夏季才到南极大陆沿海地区繁殖和活动。在南极辐合带以南繁殖后代的鸟类,有企鹅、海鸥、海燕和信天翁等41种。其中阿德雷企鹅数量最多,群体常有数万,以至25万只。体重40~45千克的帝企鹅终年在南极沿海生活,并在5~7月间的寒冬繁育后代,是南极生物的代表。

南大洋的海豹、鲸和鱼类资源丰富,在19世纪初和20世纪40年代前,海豹和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最近几十年已被列为保护动物。但是,捕鲸活动并没有停止,须鲸类的年捕获量仍在150~170万吨之间,以致须鲸量只及最初的1/7。

磷虾是南大洋中各种鸟、兽,尤其是鲸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海洋生物链中重要的环节。磷虾是一种甲壳类浮游动物,身长5厘米,富含蛋白质,估计总量达10亿吨,是人类潜在的食品来源之一。原苏联和日本等国曾有进行开始商业性试捕,年捕获量在20~30万吨。

 

淡水资源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的淡水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蕴地。

南极洲 自然环境

    
南极洲海岸线  

海岸线

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700千米。

 

边缘海与岛屿

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 地形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 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伯德地(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 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1 880米,最厚达4 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气候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季节与昼夜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0月是寒季,11棿文?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连续黑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连续白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

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 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2]

 

重要生物

南极洲信天翁

开花植物
开花植物是南极洲的稀有植物,仅分布在南极半岛北端和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性岛屿上。地球上开花植物的南界约在南纬64o,南极半岛的北端和某些岛屿刚刚越过了“开花植物线”。
3种开花植物都是草本,一种是垫状草,另两种是发草属植物,其形态近似于禾本科植物,叶狭长,脉平行,有节、节间和分糵,小穗状花序。它们对南极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生命周期和花期长,属多年生,通过大量分糵来增加生物量,积蓄能量。有人企图将它们从南极半岛移植到英国的哈利站,但没有成功。[3]

 飞鸟之王——信天翁 
漫游信天翁是南极地区最大的飞鸟,也是世界飞鸟之王。它身披洁白色羽毛,尾端和翼尖带有黑色斑纹,躯体呈流线型,展翅飞翔时,翅端间距可达3.4米。号称飞翔冠军的漫游信天翁,对日行千里,习以为常,连飞数日,毫不倦怠,甚至绕极飞行,也锐气不减。漫游信天翁还是空中滑翔的能手,它可以连续几小时不扇动翅膀,仅凭借气流的作用,一个劲地滑翔,显得十分自在。[4]

打洞的专家——威德尔海豹
栖息于南大洋冰区和冰缘的威德尔海豹是打孔巨匠,也是海洋学家的有力助手。
威德尔海豹需要不断浮出水面进行呼吸,每次间隔时间为10~20分钟,最长可达70分钟。在无冰时,浮到水面呼吸很容易,然而,当海面封冻时,呼吸便成了威德尔海豹的一大难题了。当威德尔海豹被封在海冰或浮冰群的底层时,就无法随时浮出水面进行呼吸,它闷得无法忍受时,就不顾一切大口大口地啃起冰来。费尽了平生之力,啃出了一个洞,它才能钻出洞外,有气无力地躺着,尽情地呼吸着空气。然而,它的嘴磨破了,鲜血直流,染红了冰洞内外;它的牙齿磨短了,磨平了,磨掉了,再也不能进食,也无法同它的劲敌进行搏斗了。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本来可以活20多年的威德尔海豹一般只能活8~10年,有的甚至只活4~5年就丧生了。更严重的是,有的威德尔海豹还没有钻出洞口,就因缺氧和体力耗尽而死亡。
为了保存自己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冰洞,威德尔海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啃一次,避免洞口被再次冻结。这样,冰洞就成了它进出海洋、呼吸和进行活动的门户。
威德尔海豹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冰洞,是海洋学家进行海洋科学研究的极好场所。海洋学家可利用这些冰洞采集海水样品,从而进行海洋化学和海洋生物学的研究;还可以把各种海洋学仪器放进冰洞,进行海洋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假如用人工钻这样一个冰洞,要耗费很多人力和物力。因此,人们把威德尔海豹称为打孔巨匠和海洋学家的有力助手。[5]

南极洲 居民

    
 南极科考人员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有十多个国家在南极大陆和沿海岛屿上建立了四十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每年参加越冬的科技人员不到750人,夏季考察队员也不过2000~3000人。此外,乘船或飞机到南极半岛和罗斯岛(麦克默多站)旅游的人数也有几百人至千人。

南极洲 南极科学考察

    

1959年12月,由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入了《南极条约》。

我国与南极:1984年11月20日,中国派出591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考察船首次赴南极建站与考察。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端落成,地理坐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距北京17501.9千米。1988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0日中国东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山站地理坐标为南纬69°22′24″,东经76°22′24″,距北京12553.2千米,距南极点2903千米。[2]

南极科学考察站列表(资料截至2001年)

 国家、地区站名   澳大利亚凯西站 、戴维斯站 、莫森站  阿根廷奥尔卡达斯站 、贝尔格拉偌将军站、圣马丁站 、普里马维拉站  俄罗斯

东方站 、俄罗斯站 、青年站 、列宁格勒站 、新拉扎列夫站

 德国格·冯·诺伊迈尔站法国

迪蒙·迪维尔站 、迪尔维尔站

 美国

阿蒙森—斯科特站 、帕默站 、塞普尔站

南非萨那站日本

富士圆顶(基地站) 、昭和站 、瑞穗站

韩国世宗王站新西兰

斯科特站、万达站

英国

罗瑟拉站、法拉第站、罗瑟拉站 、格吕特维肯站 、锡格兰尼岛站

中国

长城站、中山站

其他 南休利群岛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圆梦南极:(16)南极半岛
南极冰盖
南极洲概况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不明生物骨架现身南极内陆80km,是海豹残骸,还是恐龙化石
南极洲被冰封了多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