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文】清华大学最新报告:全面复工比任何刺激政策都更为重要
 前天

作者|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

厉克奥博(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文摘自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新冠疫情课题组报告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

随着疫情的发展,经济能否正常运行正越来越成为能否尽快战胜病毒的关键保障,疫情防控能力与经济的运行密切相关。

如果不能逐步走向完全复工,不仅会伤害我们应对疫情的能力、发生各种次生危害,同时也会留下就业、债务、产业链外移等诸多经济领域的后遗症。

在走向全面复工过程中,主要将面临四个挑战,有关方面应考虑相关对策:

挑战一:复工后疫情大面积反弹

为了避免复工后疫情反弹,必须推出防感染型经济活动的规范和标准。要针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地区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办法。

目前复工的关键是恢复生产性行业,尤其是制造业和建筑业,建议把当前的社区网格化防疫管理推广到工作岗位的防疫管理,对于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进行统一管理。

图源:齐鲁网

科学复工后的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反而可以避免因为疫情形势转好后社区管理和居家防护的松懈,尤其是大量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员普遍生活在公共卫生基础差和防疫知识薄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科学的基础上宣布防疫规范下的复工,实际上有利于在更长的时期控制传染。

挑战二:地方为保疫情数据无心复工

疫情爆发期,疫情防控的应急性措施是控制传染,因此各地方政府防疫工作的核心是控制感染人数。

目前,应该说医疗部门和科研部门已经对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和致死率取得了很多共识,随着防疫应急性措施开始产生效果,对于地方政府的防疫工作考核指标应该相应发生变化。

不能一味看重新增病例数,而是应该强调每亿元GDP的病例数,兼顾防疫和复工

过度强调对于新增病例数的零容忍,一方面政府将对于复工有顾虑,付出过高的经济成本,一方面将可能形成瞒报的动机,反而不利于最终战胜疫情。

因此,要对地方政府和复工企业明确一点,只要在复工期间严格执行了疫情防控规范,由复工产生的新增病例不追究地方政府和企业责任,同时由上级财政对于企业发生的隔离费用进行补贴。

挑战三:关键企业不复工致其他企业窝工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各行各业有着很长的产业链。由于过去互联网和物流的快速发展,产业链上下游链接十分紧密,国际合作十分密切,如果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出现问题,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能削弱中国经济未来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一方面一些有能力组织复工的企业在复工后由于上下游供应商无法配套,存在开工不足甚至再次停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企业都互相观望上下游企业的复工状况再决定自己是否复工情况。

因此,复工既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正常运行,也具有正外部性的特点。

因此,政府应该对关键产业链进行梳理,对部分关键的短缺环节要进行产能兜底,即政府承诺补贴最终无法被利用的产能。

政府要高度重视当前部分大型企业的零部件供应难题,应与企业密切沟通,给予企业在寻找替代方案时的政策便利。

特别应该优先照顾两类企业,一类是有出口订单、有出口履约压力的企业;一类是处于全球关键产业链、供应链,为外资企业生产配套产品的企业。保证这两类企业恢复生产,按期履约,对维持中国企业信用有重大意义。

中国出口企业在疫情中如能按期完成订单,有助于外商对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发展的信心,也有助于展现出中国企业生产经营的韧性,以及中国应对危机的强大优势。

从而最大限度保障供应链的安全,防止西方一些国家以供应链断裂为借口,进行制造业转移。

挑战四:社会心理对复工心存忧虑

在医疗收治和医药研发方面不断推进的同时,还要在社会心理方面加强应对。这两个方面的相关度很强,但是各自规律不同。

就社会心理而言,目前大众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新增病例、重症人数、死亡人数等数字以及部分个体病例遭遇。

我们建议要多公布一些更为具体的统计数字,帮助社会更加全面理性客观地认识病毒。

比如,建议公布各个年龄段人员和不同身体状况人员的死亡率,由于身体健康的青壮年感染新冠病毒的死亡率较低,公布相关数字有利于大规模复工人员的心理安抚。

同时,应该尽快公布一些有科学根据以及有科学数据支撑的治疗方法和方案对于感染人群的治疗效果,如果能够证明大部分没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健康人群在感染后,经过治疗的死亡率与流感严重程度相当,对于社会大众心理安定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稳定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0doc网文摘手
湖北复工复产专题
产业互联网观察50期 | 新基建范围被明确 供应链金融赋能全产业链
制造业韧性助力经济复苏
柔性电子第一股弘信电子:逆势扩张,布局未来
加快复工复产要多方协同破“堵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