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题材文物的探究与推广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老虎外貌雄健,气势威猛,更以其额头有像汉字“王”字的花纹,自古便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和崇拜,被尊为“圣兽”“山君”“兽中之王”“镇山之神”。中国是“虎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便对老虎既尊敬又畏惧,并将其奉为部落图腾。

在十二生肖中,以虎配寅,排第三位,与牛、兔相邻。虎的辰位相当夏历正月,也是一年的开端,“寅虎”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关于虎这种动物,我们会联想到许多词语、画面,例如“虎啸山林”,表示老虎在深山中出没之类等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虎与人是并存共生的,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十二生肖中的虎也非想象中的动物,是在自然界中切切实实地有着虎这种生物,并有着其独特的物种起源。

图一 中更新世 崔氏似剑齿虎化石

营口市博物馆馆藏中,有着这样一件文物:崔氏似剑齿虎化石(图一)。其出土于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金牛山A点,是中更新世时期的文物。观察它的特征我们会发现,它全部牙齿都具有锯齿,上面第四前臼齿退化,更是有着独立的牙根。同时,崔氏似剑齿虎化石也是目前世界上所有发现的剑齿虎化石中的一个全新品种,对虎的起源研究有着很深的意义。

图二 旧石器时代 剑齿虎头骨与上犬齿化石

在古老的第三纪,遗留了古老的剑齿虎头骨与上犬齿化石(图二),更关键的是通过它可以推断出北京人遗址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古老的人类便与剑齿虎共生。人类居住的山洞周围有茂密的森林,茂密的森林中又生存着骇人的剑齿虎,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今天的虎与古老的剑齿虎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在茫茫岁月里,历经了一代又一代的沉浮,当年的剑齿虎经历了无数年的光阴,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东北虎、华南虎……现便以各类文物为例,探讨虎文化演变的轨迹。

一  玉螭虎食人佩和玉虎(图三)

图三 战国 玉螭虎食人佩

这是一块青色的玉佩,唤作玉螭虎食人佩,中部雕刻了一头螭虎,身体卷曲着,咬住一名女性的腹部,仿佛在吞噬人的肉。虎爪也压制在人的四肢上,让人感觉畏惧。螭虎躯体两旁,镂空雕刻出两个带有飞翼的神人,神人面部与被食人的面部特征雕刻基本相同,下部雕刻有微小不同,一侧的神人一腿粗壮,另一腿短小,下连一长尾,尾上刻有纹饰。而另一侧的神人,腿和尾连在了一起,其上没有纹饰。这件玉佩的造型是非常新奇的,具有无尽的神秘色彩,展现了在先民生活的时代里,虎对人有着极强的攻击性,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而与此同时,人们又对虎有着敬畏甚至崇拜其力量,认为被虎撕咬死去后,灵魂能够直接成仙,表现了对虎这种动物的强大力量的渴求。这件玉螭虎食人佩不仅在战国时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今天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祭祀文化的珍贵历史实物资料。

图四 商 玉虎

伴随着人们对虎雄壮武力的尊崇,这种尊崇逐渐转化为了一种期盼与寄托,乃至于围绕着虎的形象进行一些祭祀活动。商代妇好墓中,出土了8件玉虎,有的造型繁杂,有的形象简约,但都通过彼时的工艺水平刻画出了虎的勇猛。这件玉虎(图四)便作匍匐状,伏下耳朵,趴伏在地上,硕大的尾巴几乎与其身体一般大小。透过这只玉虎可以看出人们对虎的形象加以思维想象,着重刻画出了其威武凶猛的形象,乃至于逐渐被神化,成为先民眼中的神兽。

在仰韶文化的墓地内,还发现了用蚌堆砌的龙、虎造型,说明虎在与先民们共存的无数年里,其武力、体魄被人们所崇拜、敬畏,先民们甚至将其与传说中的龙并列。

二  虎符

早在夏商时期,虎的形象就与战争的勇猛联系在了一起,人们期盼着己方的军队像老虎一样纵横沙场,所向披靡。

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战争所需,衍生出了调兵遣将用的虎符,虎符大多是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的老虎形状令牌,一分为二,一半交付给领兵的大将,另一半交由领导者保存,只有两只虎符合二为一的时候,才能够真正调兵遣将。

图五 秦 阳陵虎符

著名的阳陵虎符(图五)便是秦始皇调动兵权的凭证,即便已过千年,其工艺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精湛。它是用青铜铸成卧虎状,可中分为二,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意思是这个兵符右边一半存在皇帝那里,左边一半存在驻扎阳陵的统兵将领处,要使臣手里的兵符与将领的合二为一才能调动大军。

图六 西汉 张掖太守虎符

到了汉朝的时候,从西汉文帝二年有了正式用铜虎符发兵的制度,铜虎符分为左右两半,一半留京师,一半分发到各个地方。若是发生战争,地方需要核对铜虎符才能够发兵。这件虎符(图六)侧面嵌有张掖左一的银字,背面是与张掖太守为虎符的左半边,这便是当时政府分发到张掖郡的虎符。

三  《乾隆皇帝刺虎图》(图七)

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中华大地上的人口数量提升飞速,人们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体质与寿命也有了不小的提升。渐渐地,人们虽然还畏惧着虎的凶猛,但虎已经不是完全不可战胜了,因而逐渐产生了伏虎文化。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情节被大家所熟知,当时的人们敬佩武松这样打虎的大英雄,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风气。可见,人们从最早期对老虎提不起抗争的欲望到崇尚伏虎的英雄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虎的力量不再不可战胜,不再那么高高在上,人们开始有了反抗虎的力量。

图七 清 乾隆皇帝刺虎图

在这张图中,乾隆皇帝与侍卫们手握兵器,跨步向前向老虎刺去,这是非常骁勇的场面。画师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绘出猛虎在乾隆皇帝的威逼下不敢上前,止步后退,衬托出了乾隆皇帝的勇猛无畏的形象。历经了千百年的发展,人们不仅面对虎有了一定的自保之力,更是产生了一种伏虎文化。

其实,人们从畏惧虎、崇尚虎的力量将其视作神兽,再到有勇气去与虎博弈,战胜虎,这个历程是非常漫长的。而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漫长的历程中逐渐成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人们有了与虎博弈的能力与勇气,因而也就有了伏虎文化。

四  “虎”文化传承

在儿时,你有没有穿过一双承载着爱,祖母亲手做的虎头鞋?时光拉回到上个世纪,想来大多数人都是穿过的。再往前数些年头,依稀可见虎年时窗户上贴的窗花剪纸,也是种种或威猛、或可爱的老虎造型。

图八 老虎年画

在现在的一些农村,虎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广泛的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剪纸做成年画(图八),做成布老虎,二是一些继承的民间风俗。 

虎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在文字、语言、诗歌、小说、戏剧等各种领域里都可以见到虎形象的影子。  

早在千百年前,虎的形象就已经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刻在中华民族的艺术情操之中。

图九 商 虎纹石磬

石磬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在河南安阳殷墟中曾出土了多件商代的石磬,如妇好墓中出土的5件长条形石磬,在磬身上分别刻有文字和鸮纹,有3件均为白色,泥质灰岩,形亦相近,专家猜测可能是一套编磬。这件虎纹石磬(图九)几乎可以称为商代磬中之王,图案清晰完整,正面刻有雄健虎纹,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演奏乐曲。由此可见,虎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中由来已久。早在商代,虎的形象就已经影响了制作乐器的匠人们,将其刻于石磬上,并对其形象加以修改,使之更具有艺术性。

图一〇 滇国 虎背鹿铜饰

不仅是在彼时的中原之地,一些偏远小国也深受老虎形象的影响。譬如这件扣饰(图一〇),是来自古滇国的一件青铜器,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头猛虎背负一只受伤的鹿行走时候的模样。鹿的性情温顺,在古滇国的青铜器图案上,总是被猛兽捕猎的对象。但这件青铜器也可以证实,虎的形象是存在于古滇国的青铜器之中的,也是威武勇猛的象征,影响着当地人民数千年的审美意趣。

时至今朝,我们生活中有关老虎形象的饰件、艺术品可太多了。老虎形状的车载挂件、老虎形象的大堂摆件,还有生肖挂坠……更有甚者,将虎的形象运用于房屋建筑中。稍典型一些的有南京浦口区的慕斯会购物中心,其外立面便是一整个的巨虎爬立,极具创造性与艺术性。历史和考古学家李零说:“虎在中国艺术中,地位仅次于龙、凤。”确实如此,在现有的各类出土和传世文物中,无论就数量还是品质来看,“虎”题材的文物均仅次于龙、凤,从以上所列举的部分虎文物便可见一斑。作为百兽之王的虎,凶猛矫健,额前花纹天生为王,在华夏儿女的心中一直都是“守护神”“吉祥物”。在清朝,人们还会将科举榜称为“龙虎榜”。部分地区方言里“虎”和“富”的发音相似,很多人会佩戴一些与虎有关的衍生品用于抵御邪恶,祈求幸福和吉祥。正因如此,虎也因为“虎虎生威”“龙腾虎跃”“如虎添翼”等祥瑞之意而受到人们恒久的追捧和喜爱。

本文刊登于《文物天地》2022年第2期

本公众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摘编、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虎虎有威风:与虎有关的那些文物
藏在博物馆里的虎
瑞虎贺岁!藏在博物馆里的“小虎队”都来集合啦~
商代磬中之王,​虎纹石磬
虎年,有福。
上山虎和下山虎,分别有什么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