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末鉴赏 | 唐代颜色釉瓷器一览

     【1、青釉凤首龙柄壶】

  青釉凤首龙柄壶,通高41.3厘米,口径19.3厘米,足径10.2厘米。
  壶盖与壶口吻合成凤头状,使得壶整体颇似一只挺立的凤鸟。壶柄塑成一直立的蟠龙,龙口衔住口沿,作窥视探饮状,前肢撑于壶肩部,后肢立于喇叭形底座上。壶体以塑贴和刻划技法装饰。腹部塑贴主体纹饰两层,上为6个联珠纹圆形开光,内有手舞足蹈的力士,下为宝相花6朵。口沿、颈、肩及胫部饰以联珠纹、莲瓣、卷叶或垂叶纹。各组纹饰间以弦纹相隔。此壶胎体厚重,釉层凝厚,玻璃质感强,带有北朝以来北方青瓷的遗风。其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六朝至唐代,我国与西亚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波斯的一种鸟首壶传到我国,影响所及,在唐代的青瓷、白瓷及三彩釉陶中出现了凤首壶,其中以这件青釉凤首龙柄壶最为精美。此壶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226-642年)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体,体现了唐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2、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

  长沙窑彩绘花鸟纹注子,唐,高22.7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12.2厘米。
  注子撇口,阔颈,瓜棱形长圆腹,肩一侧置六棱形流,另一侧置曲柄。通体施青釉。腹部以釉下褐彩勾描一株花草及一只硕鸟,褐彩线条内涂釉下绿彩。
  此器造型饱满,青釉下有褐、绿两色彩,图案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唐代长沙窑瓷器珍品。
  唐代长沙窑大量烧造釉下彩绘瓷器。它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技术,开创了后世釉下彩瓷器的先河。从大量实物观察,此类装饰的初期形式是单一的褐彩斑点,之后,演变成精美的褐绿彩斑点。装饰内容从斑点纹发展到花鸟动物纹,有的则以宝塔等建筑或诗文为题材。其装饰手法是,借助毛笔用彩料在生坯上绘画纹饰,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中烧成。彩料经高温处理后色彩经久不变。长沙窑工匠们除了擅长瓷器色彩和装饰内容变化外,也在造型上创造出许多实用美观的器皿。特别是注子的造型之多,在唐代可称首屈一指。以注口为例,就有直口、洗口、喇叭口等。注腹则有长腹、圆腹、瓜棱形腹、椭圆形腹和袋形腹等。注流的安置也颇具匠心,有方形、八角形、直管形等。注柄的款式则随注身而变化,开创一代新风。
  由于在长沙窑遗址出土的注子上书写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自入新峰市,唯闻旧酒香”等题识者,因此证明这类注子是当时的酒壶。

     【3、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青釉八棱瓶,唐,高22.5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7.2厘米。
  瓶通体呈八棱形,直口,长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收至底,圈足。胎体呈灰白色。釉面明亮,釉色青绿,犹如一汪湖水。瓶体凸棱部位釉色浅淡,更增加了器形的美感。此瓶在装饰上颇具匠心,瓶类多为圆形,此瓶则呈八棱形,且颈、肩相接处有三条凸棱,可谓与众不同。
  此物的用途是做洗手用的净水瓶。
  在唐代,制瓷业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南方以越窑的青瓷为代表,北方则以邢窑的白瓷著称。当时越窑生产规模庞大,产品备受世人青睐,许多文人纷纷吟诗作赋赞美它。唐人陆羽撰《茶经》,形容越窑青瓷“类玉”、“似冰”,并把越窑列为唐代诸窑之首。诗人陆龟蒙则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句,把越窑青瓷比作千峰翠色,苍郁葱茏,沉静深远,形象地表达出越窑青瓷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了14件唐代越窑青瓷,同在地宫出土的衣物帐碑上将这些越窑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其中一件与此件八棱瓶相同,因此这件越窑青釉八棱瓶亦应属于秘色瓷。

     【4、鲁山窑花瓷腰鼓】

  鲁山窑花瓷腰鼓,长58.9厘米,鼓面直径22.2厘米。
  腰鼓广口,纤腰,鼓身凸起弦纹7道。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显现出片片蓝白色斑块,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
  腰鼓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一种木腔乐器,历经两晋、南北朝、隋、唐,不仅被吸收进唐乐,且又烧制成陶瓷腰鼓,别具特色。20世纪70年代,故宫博物院与河南省博物馆的文物工作者根据唐人南卓撰《羯鼓录》中有关“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的记载,赴河南鲁山调查窑址,发现了黑釉花瓷腰鼓残片,其特征与传世腰鼓完全一致,从而证实了这件黑釉花瓷腰鼓确系河南鲁山窑制品。
  此腰鼓造型硕大规整,线条柔和,纹饰奔放,通体漆黑明亮的黑釉与变幻多姿的蓝白色釉斑相互衬托,如云霞飘渺,似水墨浑融,装饰效果很强,堪称传世唐代瓷器中的精品。


     【5、花瓷双系罐】

  花瓷双系罐,唐,高18.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10厘米。
  罐唇口,溜肩,平底,肩部对称立起两系。里外施釉,外部施褐黄色釉不到底,其上有灰蓝色彩斑4块。
  此器形体古朴圆润,敦厚凝重,体现出自然饱满的情致。
  唐代的制瓷匠师们为了美化瓷器,创造性地在底釉上施以铜、锰、钛、磷酸钙为原料的物质,即在坯体上两次施釉,高温烧制。这些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出现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状如云霞般的彩色斑纹,这种带有彩斑的瓷器时人称之为“窑变花釉”、“花瓷”。


来源|故宫博物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瓷器鉴定要领
瓷器鉴定的五大要领.
北京故宫馆藏(隋唐五代 )陶瓷器赏析
唐朝瓷器鉴赏——釉色瓷
禁止出境文物(133)|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瓷器的器型名称—— 羯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